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作为道理论证的格言 正文

作为道理论证的格言

时间:2025-05-01 21:23:31

一切暴力都可以不经斗争使对方屈服,却不能使对方顺从(托尔斯泰)

想要凭权力和怒火确立其主张的`人,却发现他的理由非常虚弱(蒙田)

天下惟理可服人

田坎服水,道理服人

理能服傲

厚云才能降大雨,真理才能说服人

无理不能服

以理服人心服,以力服人身服

以势服人口服,以理服人心服

不要用皮鞭打他,要用真理说服他

有斧砍树,有理说服人

棍子打人骨头疼,理性拿人心尖疼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三人抬不过个“理”字

天下之事,理胜力为常,力胜理为变

以理服人心服,以力服人身服

有理不怕势来压

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

人横前道理,马横有缰绳

宁输拳头不输理

暴力决不能摧毁正义(英国)

愚蠢的人经常显示厚颜的暴力(爱献生)

1、你不坚强,没人替你勇敢。

2、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然而,一个有修养的人,对于一切不如意的事,不求自己眼睛看不到,不求自己耳朵听不到,不求自己接触不到,但求自己不会被这些不如意的事所击倒,但求能够让自己以及相关的他人,都能履险如夷,并且免受负面的影响而产生困扰。

3、尤维纳利斯说: "良心就像用一根无形的鞭子,随时随地抽打我们,充当我们的刽子手。"

4、太阳并不负责拒绝光线的角落。朋友,生活到大自然中去吧1人生就是一篇议论文:论点是理想,论据是生活,论证是工作。

5、一个宽容大量的人,他的爱心往往多于怨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而不悲观、消沉、焦躁、恼怒。——穆尼尔·纳素夫

6、有些诚挚的友谊不须太多言语,一声问候,一句关怀,流露着真情,交织在彼此心灵,就能使友情涓涓而流长。

7、工作勤奋,用劳动的生活换取少量面包的人,是高兴而快乐的。因为痛苦给我的教训比什么教训都深刻,现在痛苦已经教会我理解了你当初的心情。一狄更斯

8、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真理是无限的,无限的众多之中显示出来。人生虽只有几十春秋,但它决不是梦一般的幻灭,而是有着无穷可歌可泣的深长意义的:坚持真理,生命便会得到永生。

9、一别几度寒暑,千般都似隔世。思念你,万种缱绻,牵惹得我茶苦饭淡,连轻飞的鸟都在思念你,我的朋友!

10、不管是什么身分和地位的人,对于美的事物,都不乏精鉴的能力:对于天赋的才能,都不乏淋漓的表现。恶是经常受到阻碍的,它会反过头来反对自己,随自己的体现者一起灭亡。善则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这样。如果人类的善行能够追溯它们的根源,便是死也好像是美丽的;因为多少的博爱、仁慈和纯洁了的感情可以看出是在坟墓中成长起来的!一狄更斯

11、只要下定决心,过去的失败,正好是未来行动的借鉴;只要不屈不挠,一时的.障碍,正好是推动成功的力量。

12、书籍具有不朽的能力。

13、用勤劳才能吹响人生的真笛。

14、要看日出的人,必须守到拂晓。

15、这天你是否成功取决于你昨日的态度,这天的态度决定了你明天是否成功。

16、求知,不像浏览胜地那样畅快,它需要——孜孜不倦地努力,殚精竭虑地钻研。

17、虽只是一句轻柔的祝福,却是我的心声。

18、善良,越常接触,越能蓬勃地滋长。一密尔顿

19、始终不变的是对你的情感。

20、困难是理想的测试者,只有经受住困难的考验,才能登上那求索的峰巅。

21、倘若不点燃理想的火焰,那么心灵的土地将是漆黑一片。

22、有福不肯与人共享,有祸也不会有人同当。——伊索

23、一切事物的趋于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

24、心灵的致命的仇敌,乃是时间的磨蚀。——罗曼·罗兰

25、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泪灌溉的。

26、知识的悬殊,境界的不同,是幸福婚姻的最大礁石。——柏杨

27、只有在失败面前保持冷静的人,才能格外新奇地发现——失败的同时,带来了可贵的经验教训。

28、希望是一种对于未来光荣的预期。——[意大利]但丁

29、即使上帝也无法改变过去。——亚里士多德

30、超越自己,肯定自己,创造自己。

31、你说过的那些永远,原来只是我自己的。

32、其实爱情的疗法就和牙痛一样,只有两种:不留着,就拔掉。

33、爱情离开了幻想,好像人没有食粮一样。爱情需要热情的培养,不管是生理上的爱情也好,精神上的爱情也好。

34、机会从来就不会失去,你错过的别人会接住。

35、"立即行动"是建功立业的秘诀之一。

36、诅咒黑暗不如燃起蜡烛。

37、我不需要全世界都爱我,只要你一个人便已足够。

38、经济学家是对昨天感兴趣,企业家是对明天感兴趣,让一个对昨天感兴趣的人去判断明天,这是悲哀!

39、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的一生来报答你。 ——林徽因

40、一步一个脚印,努力走好每一步,量的积累必定带来质的飞跃。

41、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生活因珍惜而有意义,生活因懂得珍惜而完美、精彩。

42、对于最有潜力的领航人风浪总是格外的汹涌。

43、现在不认真做,人生会后悔,结果损失的是自己。

44、走弯路没有关系,找到方向就好。

45、人生就是距离,距离就是人生。人与人的距离有多少,一层肚皮。人与友的距离有多少,一寸真心。人与天的距离有多少,一米阳光。人生的许多痛苦,不是因为得到的太少,而是因为计较的太多。计较太多并不能让你得到更多的快乐,整天勾心斗角也不一定会给你带来多少好处。

46、我才十几岁,应该还有那不能直接当饭吃的青春。我还能做很多事,人生好好过,理想的路一步一步走。

47、不要追求外表,它会骗人;不要追求,它会消失;追求一个让你微笑开颜的人吧!因为微笑会让你灰暗的一天豁然开朗、阳光明媚!

48、人应该永远拥有两样东西,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49、昨天已经过去,明天你还未知。人生,与其不断追求而无法满足,不如先沉淀自己,看清内心深处真正的需求。

50、面对成功的人,我们不需要祝贺。因为成功的人明白,名利是一把双刃剑,焉知福与祸。

51、生活中总是会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争吵,恶骂,我不知道我们到这个世界上来到底是为了什么,不懂,永远不懂。

52、不出服于困难的人,会有办法克服困难,于困难中崛起。

53、闪电从不打在相同的地方,人不该被相同的方式伤害两次。好走的都是下坡路。明天不一定更好,但更好的明天一定会来。

54、人有喜怒忧悲。青春的逝去并不可怕,人xing是极可恶的东西,它对得到的往往不珍惜。所以,当你被人伤害,首先想想,是不是自己付出的太多,把自己放低了。想要别人疼惜你,首先要自己疼自己。高贵的,才珍贵。

55、作为一个爱惹是生非的人,他的最后结果是什么?他会成为一名企业家。——娜塔莉克利福德巴尼

56、能分清场所身份,不乱恶作剧,说得体的话。

57、人往往忽略了简易,而拼命研究复杂。

58、看的太近会发现一堆瑕疵与缺点,与用放大镜是一样的道理,甚会认为玉石也只不过是普通的石头而已。

59、老天爷都会给我们人生转弯的机会。一个转弯,你可能就更上层楼;也可能一个转弯,你被留级了。但是,在转弯的当下,没有一人能预知它的影响性。

60、如果人生的路上不再鲜花烂漫,那就让我们享受荒芜。

61、岁月匆匆,二十多年的时光不算长也不算短,在这二十多年的生活里,我哭过,也笑过,痛苦过,也快乐过,但这一切终将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变成深远的回忆。那么,就让我们记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因为在回忆时,所有的一切都将变美丽。

62、真正考验人的,不只是忙的时候怎样能有条不紊的做好一切,还有不忙的时候怎样能安排好将接下来的一切做漂亮的准备;真正磨练人的,不只是干掉一个高层次的对手,还包括怎样将非高层次的对手摆平。

63、平心而论,谁也不希望自己的生命经常忍受磨炼——折磨式的历练,哪怕真的是因此可以增加人的美丽,也不会有人欢呼着说:"啊,我多么喜欢折磨式的历练呀。"人总是向往平坦和安然的。然而,不幸的是,折磨对生命之袭来,并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依据,不论人们喜欢与否,它只管我行我素,甚至有时还要强加于人,谁奈它何?

64、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65、时间是愈合一切难以医治创伤的良方,但伤痕终是难以抚平的,平静的表面下已不是昨日的心情,多思多虑之后,走过少不更事的年代,这就是成熟的代价。

66、很多时候人的烦恼是来之于自己过多的欲求,淡泊少求谦让是快乐的源泉。

67、做了功德受到指责而仍僵持下去,这才是格斗者的本色。

68、人生中最艰巨的两场检验:期待机缘到来的耐性,和面临一切境遇的勇气。

【复习目标】

1.准确掌握议论文相关的知识框架。

2.学会科学阅读议论文的方法。

3.逐步形成和完善规范答题的思路。

【考点解读】

中考对议论性作品阅读考查的要求:

1.理解

(1)正确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把握事实和道理论证两种基本形式。

2.分析综合王美灵

(1)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2)结合语境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

(3)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4)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

3.鉴赏评价

正确把握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4.表达应用

(1)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2)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中考对

【议论文相关知识】

1.定义: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1)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是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

(2)论据论(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主要是指事例、史实、数字等)和理论论据(包括经典著作、名人

(3)论证(怎样来证明)是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论证等。

3.把握议论文的文章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议论文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对照、层进、并列等,借助起过渡性作用的语句来突出这种关系。如:“有”、“还有”“虽然、但是”“固然”“诚然”“由此”等。常见的议论文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递进式、并列式、对照式四种,其遵循的总体原则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分析议论文的语言。学习准确、严密、简练、生动的论述语言,对于内涵丰富的语言,需要反复地品味。有的关键性语句,要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来理解。

【中考议论文常见题型】

1.准确把握、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论据并分析其作用。

3.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理清议论文的结构与层次。

5.分析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6.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评价。

考点一: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考题形式: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文章是怎样提出论点的?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文章主要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1.注意区分论点与论题:

论点是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和主张,在形式上应是完整的句子。

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范围。

试题演练1:判断以下题目属于论点还是论题

“敬业与乐业”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谈耐心” “让善行成为习惯” “勤出智慧”“空谈不能成就事业”

属于论点的是: 属于论题的是:

试题演练2:找出下面片段中作者的论点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仅是不明智的选择,而且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在这里,我向大家谈谈“一件事原则”,即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

----《坚持一件事原则》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 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说“勤”》

【解题思路】

1.找论点的方法:

(1)标题, (2)开头,(3)篇末(常是结论句),(4)文章中间(常是过渡句),(5)分论点(将几个分论点合并、提炼、分析并归纳)

注意语言提示:文中有提示文章论点的词语,提示词语一般是“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所以等。分论点常是首先、其次、第三等。

2.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1)题目或者开篇直接提出论点;

(2)引用名言诗句或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论点;

(3)提出论题,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考点二:分析论据

考题形式:本文为了证明论点用了哪些论据?理解论据在文中的作用;概括文中所用的论据;围绕论点为文章补充论据(开放性试题)。

试题演练:用简要语言写出文段中的两个论据:

勤能补拙。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他不气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50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论据①:德摩斯梯尼克服天资差的缺陷,苦练50年终成演说家。

论据②:陈正之克服反应迟钝的缺陷,勤学苦练,终成博学之士。

【解题思路】分析论据的作用:支撑、论证作者的观点、主张。

概括补充事实论据的形式:人物+事件+结果+论点

(1)文章开头事例或故事或

a.引出中心论点; b.充当论据;

c.引出论题; d.引起读者的兴趣。

(2)文章中间的作用:

作为事实(道理)论据,更有力地论证了“……”这一论点。

(3)补写论据时要注意选择的论据要与作者的论点相符,论据的内容力求真实、典型,语言准确、简明、概括。

考点三:分析论证方法

考题形式:文章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试题演练1: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当年携灭楚霸王项羽的余威去攻击匈奴,认为这样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边患。孰料,此时由于自身力量不够强大却偏要挑战强敌,令自己深陷“白登之围”,险些成为阶下囚。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足迹留在茫茫太空的英雄航天员翟志刚,曾先后落选“神五”和“神六”的载人发射,与飞天梦想失之交臂。然而他却毫不气馁,而是拿出更加刻苦的劲头训练,耐心等待时机到来,终于在42岁那年一飞冲天,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谈耐心》

这段运用 和 两种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观点。

试题演练2:阅读经典,还需与经典的阅读方法相匹配。约翰·罗斯金在《芝麻与百合》里有这样一段话:“当你去读一本好书时,你必须问问自己,‘我能像一位澳大利亚的矿工那样适于自己的工作么?我的十字镐和铲子都就绪了么?我自己准备妥帖了么?我的袖子是否已经卷到双肘,我的呼吸是否匀称,我的心情是否正常?’:这样多问问极有好处,因为既然你所要寻求的金属就是作者的心灵与深意,那么他的语言便是你要获得金属前必须敲碎和冶炼的岩石。你的十字镐是你自己的专心、机智与学问;你的熔矿炉是你自己的善于思考的灵魂。”是啊,有好的书籍相伴,有好的态度相生,有好的思考相随,又何愁不能在开掘的矿渣中拣到“纯净的宝石”呢? ———《为人生准备“压舱石”》

这段除引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解题思路】熟练掌握每种论证方法各自的作用

1.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某某事例(概括事例)具体形象的证明了……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的名言或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说理更深刻透彻,更有说服力,或更具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3.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使之形成鲜明对照,突出强调了……的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说理更有力度。

4.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XX比作XX,生动形象而又通俗易懂地证明了……的观点,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考点四:梳理议论文的结构

考题形式:本文的结构怎样?文段是怎样展开论证的?说说文中某几段的论证思路?

试题演练1: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不求甚解》

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述思路。(3分)

试题演练2:如何能做到遇事有耐心?我想,冷静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是至关重要的。冷静的心态能让你对事物有最理性的认识,它能帮助你在正确的时间里作出正确的决定:弱小时韬光养晦,强大时乘胜追击。而坚定的信念能将你所有的力量集中到一个方向,能让你目标恒定,坚定自己的步伐,不到最后,决不言败。就像《士兵突击》中的主人公许三多,虽然先天条件并不优越,但在“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支撑下,默默工作,坚韧执著,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谈耐心》

请简要分析第这段的论证结构?

【解题思路】准确分析和把握议论文的结构特点,注意文中标志性的词语,阐明作者用了哪些论据、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论点即可。

考点五:议论文的语言

考题形式:分析文中某个词语或某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议论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简练、生动,句式整齐,表现力强,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考点六:开放性问题

考题形式:结合自己学习或生活中的实例,谈一谈你对作者所说的某某问题的'认识。

【解题思路】:

① 亮明观点:我认为: ②然后结合文中内容:在文中……;

② 着结合学习生活的实例:在生活中我们也要……④进行总结:所以……

课堂小结:思考在本节课,我学到了议论文的哪些知识?

体验中考,实战演练

请同学们课下完成: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高闰清

①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正如高尔基所言:“文学可以帮助人了解他自己;提高人的信心,激发他追求真理的要求;在灵魂中唤起羞耻、愤怒和英勇,和卑俗作斗争,并想尽办法使人变得高尚有力,使他们能够以神圣的美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

②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③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④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⑤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⑥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实现自我的超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⑦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①段引用高尔基的话,有什么作用?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

4.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