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与春节有关的对联
1.3米(灯笼)黑金字
1.万事平安幸福年,吉祥如意拜年顺。 2.人与家顺百事兴,富贵平安福满堂。
3.新春福旺鸿运开,佳节吉祥如意来。 4.日子红火喜迎门,天随人意福星照。
5.门迎百福福星照,户纳千祥祥云开。
1.6米(灯笼)黑金字
1.开门迎春春满院,抬头见喜喜事多。 2.迎新春年年如意,接鸿福步步登高。
3.好日子舒心如意,美生活幸福平安。 4.富贵双全人如意,财喜两旺家与睦。
5.合家欢乐迎富贵,满堂欢喜永平安。 6.春日祥和幸福年,彩灯高照平安门。
1.6米金字
1.春红柳发岁更新,爆竹花开灯结彩。 2.张灯结彩迎新春,欢天喜地庆佳节。
3.春回大地风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 4.花开富贵家家乐,灯照吉祥岁岁欢。
3米(灯笼)黑金字
1.迎新春万事如意,贺佳节财源广进。 2.春风得意财源广,平安富贵家业兴。
3.展鸿图事事顺心,创大业年年得意。 4.天赐宝地财源广,地助富门吉祥家。
3米黑金字
1.迎春迎喜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 2.天赐良机前程锦,事业腾飞永顺心。
3.和顺满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4.风水宝地千财旺,天顺人与万事兴。
4米(灯笼)黑金字
1.展鸿图兴旺发达,创大业万星生辉。 2.平安富贵财源进,发达荣华事业兴。
3.堆金积玉创富贵,安居乐业创前程。 4.事业有成步步高,财源广进年年发。
4米黑金字
1.展鸿图年年得意,创伟业事事顺心。 2.迎新春平安如意,贺佳节富贵平安。
3.宝地财源逐日增,吉门生意连年好。 4.四海财源通宝地,九州鸿运进福门。
5.顺风顺水顺人意,得利得财得天时。 6.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4米(鱼头金边)黑金字
1.天时地利兴伟业,富贵平安大发财。 2.庆佳节万事如意,贺新年八方来财。
3.四海来财富贵地,九州进宝吉祥地。 4.新春大吉鸿运开,遍地流金广财进。
4米(精品.浮雕)金字
1.盛世与谐添锦绣,伟业腾飞更辉煌。 2.宏图大展奔前程,财运亨通创大业。
3.鸿运当头迎百福,吉星高照纳千祥。 4.事业辉煌年年好,财源广进步步高。
8米黑金字
1.迎新春前程似锦,贺佳节事业辉煌。 2.福门家业腾云起,宝地财源乘风来。
3.四海来财兴骏业,九州进宝铸辉煌。 4.事事顺心创大业,年年得意展鸿图。
5.新春福旺迎好运,佳节吉祥开门红。
5米(精品.浮雕.黑金边)黑金字
1.贺佳节百业兴隆,迎新春万事如意。 2.繁荣昌盛铸辉煌,与谐发展兴骏业。
8米(艺术.浮雕)金字
1.财达三江通四海,业兴千年连九州。 2.占地利生意兴隆,得天时财源广进。
大5米(斜光柱.黑金边)黑金字
1.好生意年年兴旺,大财源时时通达。 2.宏图大展振雄风,伟业腾飞增锦绣。
3.求真务实创伟业,天帮地助展鸿图。 4.通天生意腾云起,遍地商机鸿利来。
4米(有花.浮雕.黑金边)金字
1.门迎四季平安福,地聚八方鸿运财。 2.四海来财富盈门,九州进宝金铺地。
3.鸿运铺平发财路,富贵带来吉祥福。 4.庆盛世繁荣发展,贺新春伟业腾飞。
3米(有花.浮雕.黑金边)金字
1.开福门四季平安,发财地八方进宝。 2.新春大吉鸿运开,遍地流金广财进。
3.吉祥平安天赐福,荣华富贵地生财。 4.鸿运带来九州福,富贵迎进四海财。
大横幅
生意兴隆 大吉大利 福星高照 万事如意 恭喜发财
相关阅读:对联的特征
傅小松的《中国楹联特征论略》则把楹联的特征概括为五个对立统一:
独特性和普遍性
人们普遍认为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一副标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联”,又叫“对句”、“对尾”、“对母”。两部分成双成对。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当然,许多对联,特别是书写悬挂的对联,除了上联、下联外,还有横批。横批在这种是对联里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也有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性的特殊语言。楹联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这种“语言──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楹联创作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迥异于其它文学形式。同样的客观对象和内容,楹样总是设法从两个方面、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语言“整形”规范到二元的对称结构之里去。
寄生性和包容性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里。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哪一样里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里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实用性和艺术性
如前所述,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
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对联来概括: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通俗性和高雅性
人们常说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那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但其他文学则未必然。诗尚典雅蕴藉,如“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之类,只能称之为“打油诗”。一般人是不敢问津诗词的,怕写成打油诗。而楹联,至若逢年过节,家家写之,户户贴之,实为文学里之最通俗者。但是,楹联俗而能雅,而且是大雅。楹联固规则简单,形式纯粹,但其对道、联艺,却博大精深,没有止境。短小隽永者,一语天然,非俗手能为;长篇巨制者则更是铺锦列绣,千汇万状,如同史诗,非大手笔不能作。那些优秀的风景名胜联,辉映山川古迹,永放异彩;那些著名的.哲理格言联,传播四海,流芳百世;那些仁人志士的言志联,慷慨磊落,光耀千秋,岂非大雅乎?
严肃性
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文学、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楹联有严肃性创作,也有性的。比如,开办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的浙江平阳“益智高等女学校”门联“德张民智开明范;学领女权炳耀风”,其风格是高雅而严肃的。清末有个叫赵藩的人,在成都武侯祠题了一联。此联就属于严肃性的。联云: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楹联既概括了诸葛亮用兵四川的特点,又总览了诸葛亮治理四川的策略,借此提出自己关于正反、宽严、和战、文武诸方面的政见,极富哲理,蕴含深刻的辩证法,发人深思。和历史任何优秀的哲理诗相比,它都毫不示弱。此联问世以来,好评如潮。人们“看里”的,正是此联深刻性和严肃性。毛泽东1958年参观武侯祠时,对此联看得很细,予以高度评价。
2、《小英雄雨来》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少年英雄雨来,游泳本领高,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赞扬了雨来机智勇敢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思想品质。
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本文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深切地表达了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4、《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本文以孩子的视角,描述了战争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揭示了战争的罪恶,发出了对和平的强烈呼唤。采用了对比方法进行描述。诗文结构方式相似
5、我的发现。
像条小泥鳅,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
用小泥鳅、小鸭子来比喻雨来,表达了作者对雨来这个人物的喜爱。小动物也是可爱的。
像鹰的爪子,恶狼般的眼睛。
用“鹰”和“恶狼”来形容敌人,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痛恨和厌恶之情。
第五单元
多音字:
悄{qiao}悄然、悄声、曲{qu}曲折、弯曲、重、重逢、山重水复
{qiao}悄悄、悄悄话、{qu}歌曲、曲调、重担、重头戏、德高望重
弹、弹性、弹棉花、铺、铺垫、铺张
弹无虚发、弹尽粮绝、弹丸之地、当铺、床铺
翔(xiang)滑翔、翔实、渐、渐渐、渐进、搂、搂抱、搂着、稿:稿纸、稿约
翎(ling)翎毛、花翎、惭、惭愧、惭色、楼、茶楼、楼阁、搞:搞活、搞笑
栩(xu)栩栩如生、崭、崭新、缕、一缕、千丝万缕、槁:枯槁、槁木
截:截断、截止
裁:裁剪、裁判
栽:栽树、栽花
近义词:
极其—非常、竟然—居然、惊讶—惊奇、神奇—神秘、呵护—爱护、领悟—领会、珍贵—宝贵、悲哀—哀伤、骄傲—自豪、酷爱—热爱、不由自主—情不自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骚扰—打扰
鼓动—扇动、跃动—跳动、震惊—吃惊、沉重—稳重、震撼—震动、糟蹋—糟践、寂寞—孤寂
辽阔—广阔、气魄—气势
反义词:
浓郁—清淡、吸引—排斥、悲哀—喜悦、完整—残缺、骄傲—自卑、遵从—违背、短暂—长久
有限—无限、珍惜—浪费、失望—希望、寂寞—热闹
必会生词:、寂寞、遗憾、骚扰、欲望、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无限、突如其来、不假思索、栩栩如生、热泪盈眶、历历在目、闷闷不乐、斤斤计较、依依惜别、高高在上、默默无闻、改天换地、傲然挺立、拔地而起
《触摸春天》:课文通过描写盲童安静的在花园里捕捉春天的故事,告诉我们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赞叹。
《永生的眼睛》:课文通过写作者一家人无私捐赠眼睛角膜的故事,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使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生命、生命》:课文通过动物、植物及人三方面的事例,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花的勇气》:课文通过作者在四月的维也纳看见小花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怒放的情景,明白了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的道理。
描写春天的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是新。朱熹《春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关于“奉献”的名人名言:
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绵力来为真理和正义服务。————爱因斯坦
人并非为获取而给予,给予本身即是无与伦比的欢乐。————弗罗姆
月儿把她的光明遍照在天上,却留着她的黑斑给她自己。———泰戈尔
关于“生命”的名言:
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塞内卡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萧楚女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罗曼。罗兰
关于“勇气”的格言:
倘若失去了勇敢,你的生命等于交给了敌人。
失去勇气的人,生命已死了一半。
勇气是上天的羽翼,怯懦却引人下地狱。
第六单元
21、乡下人家
一、需要注意的字音
虽然suī、率领shuài、倘若ruò、附近fù、即时jí、觅食mì、弥漫mí、祈盼qí
频繁pín、弹跳tān、捕捉bǔ、红叶似火sì
多音字、冠guàn、冠军、散sàn散步、guān、花冠、sǎn散落
二、需要注意的字型
篷(帐篷)、率(率领)、觅(觅食)、般(一般)
棚(大棚)、率(效率)、现(出现)、搬(搬家)
协(协调)、辛(辛苦)、序(顺序)
谐(和谐)、幸(幸福)、续(陆续)
shì、装(饰)、城(市)、(事)故、(是)否
xīn、(辛)苦、温(馨)、(新)年、(心)脏
xié、和(谐)、皮(鞋)、(协)调、倾(斜)
mì、寻(觅)、乌云(密)布、甜(蜜)
(秘)密
辛——辛苦、辛劳、艰辛、辛酸
乡——乡下、乡村、梦乡、乡长
三、需要掌握的词语解释
时令:季节。、倘若、即使、若是:都是表示假设、假如、如果的意思。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四、近义词
装饰——装点、时令——时节、顺序——次序、倘若——如果
鲜嫩——新鲜、和谐——协调、朴素——简朴、吃惊——惊讶
五、反义词
可爱——讨厌、朴素——奢侈
六、照样子写词语
甜甜蜜蜜:和和美美、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简简单单
天高地阔:天南地北、左邻右舍、南辕北辙、东张西望
月明人静:风号浪吼、东张西望、东摇西摆、月朗星稀
七、句子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斗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八、相关练习
1、课文按先分后总的顺序写的,全文围绕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介绍了乡下人家风景独特、迷人的特点。
2、第一段(1—4)乡下人家屋前种着瓜果和鲜花,房前屋后有鸡鸭。
第二段(5—6)乡下人家夏天在门前吃饭秋天在虫鸣中入眠。
第三段(7)乡下人家风景优美独特。
3、第一大段按照空间顺序连段成篇,第二大段按时间顺序排列。
4、乡下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勤劳、热爱生活。
5、从每个自然段中找出一个印象深刻的情景:
第一:屋前的瓜架上挂着红的瓜,长着绿的叶,绕着长的藤。
第二:春天雨后,门前空地上长出许多鲜嫩的小竹笋。
第三: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竹林里找食物。
第四:鸭子在河里玩一点也不怕人。
第五:夏天傍晚人们在院子前边吃饭边聊天。
第六:秋天人们在虫鸣声中进入梦乡
23、古诗词三首
一、了解作家作品: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这些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看,初春的远山刚蒙上几分绿色,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鸶在山前低徊,粉红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渔翁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二、词语解释: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归声里雨如烟。
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孩子不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
三、相关练习:
1、《乡村四月》的作者是(宋)代的(翁卷)。诗歌描写了春天乡村的美景和村民忙碌工作的情景。
2、能反映乡村四月闲人少的词语是“才”“又”。
3、《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的(范成大)。反映乡村人工作繁忙的词语是“昼夜”。学字表现了乡村儿童天真可爱的性格。
4、《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他还是个著名的(画家)。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诗中静态的是青翠的山峰,鲜艳的桃花,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钓鱼翁。动态的是飞翔的白鹭,潺潺的流水,嬉戏的鳜鱼和绵绵的春雨。
5、写景诗和田园诗的区别在于田园诗中往往有农民劳作的情景,而且与风光描写相连给人清新优美的感觉。
6、其他田园风光诗《过故人庄》孟浩然
1.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诗言志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复驾言兮焉求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 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 ]
A.①言语②字③助词④表达⑤说
B.①言语②字③表达④声音⑤助词
C.①表达②字③言语④说⑤助词
D.①表达②字③助词④声音⑤说
2.选出加点字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王之涣的《凉州词》与李清照《漱玉词)
B.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苏轼的《东坡乐府》
C.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钱塘湖春行》
D.刘邦的《大风歌》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对诗词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
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
4.下列各句都写到“泪”,从情绪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不同类的是
[ ]
A.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B.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5.选出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势拔五岳掩赤诚”中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
B.《梦游天姥吟留别》选自《李太白全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少陵集详注》,《琵琶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C.“司马泪痕多”的典故出自“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其中的“青”是唐代官职低的服色。
D.“梦啼妆泪红阑干”一句意为“梦中啼哭,擦了脂粉的脸上流满了红色的(泪痕)妆”,这里指脸上的脂粉阑干,泪都流干了。
6.“歌行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组
①篇幅较长 ②篇幅较短 ③其音节,格律有严格规定 ④句法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化 ⑤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⑥讲究对仗,声调韵律
[ ]
A.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
7.下面是《琵琶行》中的五个名句,它们在诗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④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⑤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
A.①③⑤④② B.①⑤③④②
C.①⑤③②④ D.①②③⑤④
8.从修辞角度分
例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 ]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四弦一声如裂帛
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
E.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的乐曲旋律的变化是
[ ]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
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
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
10.选出对加点词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
[ ]
A.升官 长诗 字 乐曲,歌唱的遍数
B.贬官 七言诗 字 古诗的一种
C.升官 长诗 句 古诗的一种
C.贬官 词 句 乐曲,歌唱的遍数
1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属环境描写,对其作用分
[ ]
A.以景色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
B.以听众的静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衬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12.联系全诗,选出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分
[ ]
A.与开头一段写到的“夜”、“船”、“月”相呼应。
B.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烘托悲凉的氛围。
C.在写弹琵琶与琵琶女自述之间
D.用夜静和月色惨淡烘托琵琶女的身世和演技,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穿布鞋的故居
扬州的旧巷大多是这样,七拐八绕,枝枝
故居就和他的主人一样,很不引人注目。站在故居门前,我不由得想起了郭良夫先生在编选的《完美的人格》里的一个细节,朱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时,总是喜欢穿平底布鞋,每逢开会,从不坐主席台,只拣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静听同事们阔论。朱先生在会场上偏于一隅,同他在这巷子里偏于一隅的故居是多么的一脉相承啊。于是,我头脑中闪出本文的题目——《穿布鞋的故居》。
如今,到处在修茸或重建名人故居,画廊漆柱,巨匾敞庭,又气派又热闹。尤其在时
故居很小,小得只有几间木结构的房子,小得你站在门庭下清咳一声,每个角落里都能听到。这又和朱先生的为人如出一辙:绝不故作高深,只求平易近人。于是我这样
13.第4段中说“巷子很深,故居却很浅”,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用自己的话回答。(不超过20字)
□□□□□□□□□□□□□□□□□□□□
14.文章最后说“这也许正是先生的本意”,根据上文,指出“本意”的具体含义。(不超过20字)
□□□□□□□□□□□□□□□□□□□□
15.第3段中说,名人故居“拥有一份独特的召唤力”。而朱先生的故居“没有这份辉煌”,对此,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为什么要以“穿布鞋的故居”为题?试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朱先生学问很深,为人却平易近人。
14.不引人注目,做一个平淡、平和的人。
15.作者将朱先生的故居与别的名人故居进行对比,是为了强调朱先生的故居比别的名人的故居更具有召唤力:他的人格学问更值得后人敬仰。
16.既表明朱先生故居的普通,更强调朱先生人格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