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7.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8.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9.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10.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13.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4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15.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6.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7.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19.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20.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21.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2.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23.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24.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25.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26.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27.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28.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29.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3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此可以看出朋友是多么重要,看这一个人的朋友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怎么样。下面是关于论语交友名言的内容,欢迎阅读!
论语交友名言1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罕》第九)
译:孔子说:“一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呼?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第一)
译:曾子说:“我每天都会几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很诚实?有没有温习老师传授的知识?”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第五)
译:孔子说:“甜言蜜语、满脸堆笑、点头哈腰,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心怀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第十六)
译: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颜渊、季路待。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字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第五)
译:颜渊、季路侍奉时。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优点、不宣扬功劳。”子路说:“您的愿望呢?”孔子说:“但愿老人能享受安乐,少儿能得到关怀,朋友能够信任我。”
交友的名人名言2
1、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李陵
2、布衣之交不可忘。——李延寿
3、德不孤,必从邻。——孟子
4、贫困能试朋友之真伪。——但丁
5、一人知已足平生。——赵翼
6、知己肝胆相照。——文天祥
7、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默克黎
8、察言观色,度得量力。——吕坤
9、临时结交的人,不能算是朋友。——培根
10、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文天祥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12、用人者,取人之长,避人之短。——魏源
1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1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15、能用人者,无敌于天下。——王夫之
16、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孟浩然
17、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王湾
18、蔗味老弥甘,交情久更挚。——袁牧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21、宴笑友朋多,患难知交寡。——蒲松龄
22、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挪易卜生
23、朋友如甜瓜,百试始得一。——法国
24、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荀子
25、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白居易
26、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
27、忠实的朋友是菩萨的化身。——拿破仑
2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9、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30、势利的朋友,迟早会离你而去。——亚当斯
31、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太阳。——西塞罗
3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33、朋友之义,难在义字千变万化。——三毛
3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3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6、以酒交友,与酒一样,仅一晚而已。——罗高
37、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38、最有智慧的`人常常假装做傻瓜。——林语堂
3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40、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
41、朋友是自己送给自己的礼物。——斯蒂文生
42、无信之友,较之敌人尤为可恶。——莎士比亚
43、趋炎附势的人,不可与其共患难。——拜伦
44、朋友是你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史蒂文森
45、全盛时期的朋友无价值。——亨利·亚当斯
46、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李贺
47、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陈寿
4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
49、使儿童们从善的方法,是使他们快乐。——王尔德
5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51、一个好朋友常常是在逆境中获得的。——拉丁美洲
52、真正持续的爱必须有尊重才能成立。——菲希特
5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5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5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6、要想有朋友,自己必须先够朋友。——爱默生。
57、朋友越老越好,美酒越老越香。——约翰·雷
5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59、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1.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申鉴·杂言上》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汉·曹操《步出夏门行》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
4.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宋·宋轼《晁错论》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6.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王*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复习吗?”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自己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不听从。
9.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儒行》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羡慕水中游鱼,不如回家织网。
11.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君子用行动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
12.在上不娇,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 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处在上位不骄慢,处在下位不谄媚,这是进退的正确态度。
13.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 明·海瑞《治安疏》有几分美就说几分,一丝一毫不虚夸;有几分过就说几分过,一丝一毫不讳饰。
14.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做了好事就希望别人看到,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坏事唯恐人道,这便是做了大坏事。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16.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家语·在厄》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君子心地宽阔,小人经常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