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藩写有格言十二首 正文

藩写有格言十二首

时间:2025-05-19 07:22:05

高中古代文学常识1

年龄称谓:

1.孩提:指2—3岁的儿童。

2.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3.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4.黄口:十岁以下。

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6.束发:男子十五岁。(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7.及笄:指女子15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8.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

9.而立:男子三十岁。(立,即“立身、立志”)

10.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

11.知天命:男子五十岁。

12.花甲:六十岁。

13.古稀:七十岁。

14.耄耋:八十岁。

15.鲐背之年:九十岁。

16.期颐:一百岁。

地理常识

1.九州,中国的代称。一般指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中原,广义上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3.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4.四海,指天下、全国。

5.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6.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7.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

8.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9.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

10.扬州,又称广陵、维扬。

11.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等。

12.苏州,又称姑苏、平江等。

官职变化

关于任职授官的:

①任:担当,担任。“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②授:授官,任命。“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③除:任命,授职。“除臣洗马。”

④拜:授给官职。“拜亮为丞相。”

⑤征:征召(特指君召臣)。“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⑥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⑦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荀)彧荐嘉。”

⑧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⑨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

⑩提:提拔。“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

?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关于提升职务的:

①擢、升、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擢为后将军。”

②进:用于较高职务。“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③起复:恢复原职务。“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

④超迁、超擢:越级破格提升。“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关于调动职务的:

①转、移、调、徙:一般的调动,调迁。“调为陇西都尉。”“徙齐王信为楚王。”

②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史。”

③出:指出京受任。“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④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⑤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关于兼职的:

①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范晔)服终,领新蔡太守。”

②摄: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羊舌鲋摄司马。”

③权:临时代职。“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

④假:暂时代理。“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⑤行:代理官职。“太祖行备武将军。“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⑥署:有“代理,暂任”的意思,指代理无本官的职务。“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⑦护:原官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护”有“统辖,统率”之意。“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

关于降级免职的:

①罢、免、解、黜、夺: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乃罢逐赵绾、王臧等。”“免官削爵。”

②放:委任委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③贬、谪:因过失而降级。“贬连州刺史。”“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④革、褫:皆为“革除”的意思,指撤职查办。“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

⑤左迁:降级使用,贬官。“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⑥开缺:官员因故去职或者死亡,职位一时空缺,另选他人充任。

⑦致仕:带职退休。

高中古代文学常识2

先秦篇

一、散文

(一)历史散文

(1)《左传》: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 多年的史事。

(2)《国语》:

我国第一部的国别体史书,共21 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 余年的史事,从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国语》和《左传》区别是《国语》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3)《战国策》:

即《国策》,《国语》后又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年刘向所编订,共33 编。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的著作之一。该书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 "南辕北辙"等。

(二)诸子百家散文

(1)道家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道家学派创始人,生活于春秋时期。主张"无为",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代表朴素辩证法观点。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代表作《老子》,又名《道德经》。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现存《庄子》一书,33 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逍遥游》。

(2)儒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 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n ,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荀子,名况,尊号"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荀子》。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3)墨家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 篇。

(4)法家

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 篇。

▲春秋三传:《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诗经):风、雅、颂、赋、比、兴

十三经:《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十家:西汉史学家班固概括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一)《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

内容分 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 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 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 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手法分为"赋"、"比"、"兴",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

(二)《楚辞》

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它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浪漫主义)与《诗经》(现实主义)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屈原, 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 人。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还有《九歌》、《九章》、《天 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

▲ 风骚:"风"指《诗经》"国风",骚指《楚辞》中《离骚》,后以此概指《诗经》和《楚辞》。

屈宋:屈原、宋玉(屈原弟子,主要有《九辩》《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

三、其他

(1)《山海经》:

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容为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其中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如"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故事。

(2)《列子》: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虚静"、"无为"。

(3)《晏子春秋》:

记载齐国晏婴言行轶事的著作,对当时统治者的奢侈腐败、劳动人民的饥寒交迫及各国之间的勾心斗角,都有真实反映,文章有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秦代篇

(1)李斯:

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秦王政十年(前237)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政采纳。他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2)吕不韦:

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杂家代表作。吕不韦还想出一个宣传该书的办法,"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即"一字千金"的由来。

汉代篇

一、散文

(一)政论散文

(1)贾谊:

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洛阳人。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有"疏"7 篇,《新书》10 卷58 篇;明朝人辑有《贾长沙集》。

《新书》反映了贾谊的政治经济思想,开篇《过秦论》,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主张;《宗首》、《藩强》、《权重》等阐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大政》、《修政》等提出了利民安民的民本思想。代表了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

(2)晁错:

西汉政治家,作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

《守边劝农疏》,就抗御匈奴问题深入议论,首次提出屯田戍边的建议,并周密地设计了实施举措:如从罪人至庶民,广泛招募,当免罪的免罪;由官府补偿被匈奴夺去的损失等,以使屯戍者久安其处。此疏奏上后,即被文帝采纳,定为国策。

《论贵粟疏》,提出了"欲民务农,在于贵粟"的观点,扭转了"谷贱伤农"的状况振兴了农业生产,增强了国力,对历史上"文景之治"的局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历史散文

(1)司马迁:

字子长,西汉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共130篇,本纪记帝王生平事迹;世家记贵族兴衰史;列传记不同阶层社会著名人物事迹;表是全书叙事的联 络和补充;书是天文历法科技专著。《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司马迁与西汉司马相如有"文章两汉两司马"之称。司马迁与班固有"班马"之称。

(2)班固:

字孟坚,东汉扶风(陕西)人,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辞赋以《两都赋》最著名。

《两都赋》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西都赋》由假想人物西都宾叙述长安情况,以暗示建都长安的优越性;《东都赋》则由假想人物东都主人介绍东都洛阳盛况,表明已超过了西都长安。后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在形式上都受其影响。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三)其他

(1)刘安:

沛郡(江苏)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孙,袭父爵封为淮南王。招门客集体编著《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 全书内容庞杂,《汉书·艺文志》则将它列入杂家。其中最为著名的篇章有《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塞翁失马》等。

(2)刘向: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说苑》: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

《新序》采集舜、禹时代至汉代史事和传说,分类编纂,与《说苑》一书性质类似。

(3)王充:

王充是东汉伟大的无神论者。著有《论衡》,《订鬼》是他的名篇。

《论衡》, 无神论著作,是针对这种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论衡》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 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正因为《论衡》一书反叛于汉代的儒家正统思想,故将它视之为"异书"。

《订鬼》,选自《论衡》。王充生活的时代,各种鬼神迷信泛滥,危害社会,他着重对"死人为鬼,有知,能害人"的有神论思想进行了有力地批判,针对相对的提出了"死人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的无神论主张。

(4)蔡琰:

东汉杰出的女诗人和书法家。字文姬,,东汉末年人,是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董)祀。……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这是《悲愤诗》由来。

二、赋 (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1)贾谊:

《吊屈原赋》,公元前176年,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历屈原放逐之地,遂作此赋。此赋描写了一个善恶颠倒,是非混淆的黑暗世界,表现对屈原深深的同情。但他不赞同屈原以身殉国,主张"远浊世而自藏",以此保全自己,这才合乎"圣人之神德"。

《鵩鸟赋》,人鸟对话形式,开汉赋主客问答体之先河。作者向这只带来死亡之兆的鸟儿诉说,得到的答案是死亡不过是万物变化的一种,不值得为生留恋,为死悲伤。

(2)枚乘:

西汉辞赋家,代表作《七发》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表达了作者对贵族集团腐朽纵欲的不满。

(3)东方朔:

西汉辞赋家,《答客难》以主客问答形式,说生在汉武帝大一统时代,"贤不肖"没有什么区别,虽有才能也无从施展,有诙谐的特点,发泄了他怀才不遇的牢骚。

(4)司马相如:

西汉辞赋家,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

《子虚赋》通过楚国之子虚先生讲述随齐王出猎,齐王问及楚国,极力铺排楚国之广大丰饶。乌有先生不服,便以齐之大海名山、异方殊类,傲视子虚。

《上林赋》是《子虚赋》的姊妹篇,描绘了上林苑宏大的规模,进而描写天子率众臣在上林狩猎的场面。

(5)扬雄:

西汉文学家,哲学家,作品《甘泉赋》《羽猎赋》,是仿《子虚》《上林》而作。

(6)张衡:

字平子,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代表作《二京赋》《归田赋》《四愁诗》。

《二京赋》,包括《西京赋》、《东京赋》两篇。二京,指汉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

《归田赋》,散体抒情小赋的先驱,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

《四愁诗》,张衡目睹东汉朝政日坏,天下凋敝,而自己虽有济世之志,希望能以其才能报效君主,却又忧惧群小用谗,因而郁郁,遂作《四愁诗》以泻情怀。

三、乐府民歌

《乐府诗集》:

乐府诗总集名,南朝宋·郭茂倩编写。辑录了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乐府原是当时官府设立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的歌辞。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是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部叙事诗。与北朝《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又与《木兰诗》,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1 诗人简介

诗人李贺 (唐代诗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他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他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诗词:《雁门太守行》、诗词:《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诗词:《昌谷集》  。

诗人李贺他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他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他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诗人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诗人李贺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人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2 诗人李贺的诗

诗词:《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词:《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诗词:《感讽五首 其五》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野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诗词:《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

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诗词:《七夕》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诗词:《咏怀二首 其二》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他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蘖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

诗词:《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词:《天上谣》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诗词:《秋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诗词:《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杉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诗词:《南山田中行》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台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诗词:《致酒行》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诗词:《长歌续短歌》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凄四月兰,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月明落石底。

裴回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诗词:《开愁歌》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诗词:《塞下曲》

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

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

露下旗蒙蒙,寒金鸣夜刻。

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

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箕愁。

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

诗词:《野歌》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诗词:《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3 诗人李贺名言

1、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2、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

5、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6、雄鸡一声天下白。

7、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8、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9、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10、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11、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遥望齐洲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酒。

13、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1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1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6、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17、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18、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19、天若有情天亦老。

1、 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2、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李贺 《苏小小墓》

3、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 门,忆君 清泪 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4、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5、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

6、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李贺 《致酒行》

7、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 《雁门太守行》

8、 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 ——李贺

9、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

10、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 《南园十三首·其五》

11、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 《马》

12、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李贺

13、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李贺 《南园十三首 其一》

14、 无物结同心,烟火不堪剪 ——李贺 《题苏小小墓》

15、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李贺

16、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李贺 《梦天》

17、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

18、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璧车,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 下,风吹雨。 ——李贺 《苏 小小墓》

19、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 将暮,桃花乱 落如红雨。 劝君 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李贺

20、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李贺

21、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李贺

22、 少年心事当拿云 ——李贺

23、 雄鸡一声天下白 ——李贺

24、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 前融冷光,二十 三丝动紫 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 《李凭箜篌引》

25、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 ——李贺 《昌谷北园新笋》

26、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李贺 《马诗·赤兔无人用》

27、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李贺 《马诗》

28、 东风方来满眼春 ——李贺

29、 遥望齐洲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酒 ——李贺

30、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埃 ——李贺

31、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李贺

32、 男我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

33、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李贺 《秦王饮酒》

34、 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 ——李贺 《蜀国弦》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