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向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2、 家长学校的任务是不断的提高父母们的教育修养水平。
3、 我们认为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设计人”的工作不仅成为教师的事业,也要成为家长的事业。
4、 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儿子或女儿首先是向他们学习的,包括学习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
5、 如果儿童只顾享受别人创造的福利,那么他长大了就会蛮横地对待别人——首先是对待自己,而他自己也会沦落为不幸的人。
6、 我们力求让儿童从小就量力而行地为家庭的年长的成员创造物质的'和精神的福利,并且在这种创造中找到快乐。
7、 在家长学校的各组里,我们都要专门讲到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影响上保持一致的问题。这种教育影响的方向就是培养关心人、体贴人、待人诚恳、对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抱善良的态度这些品质。如果儿童不在家庭里从事实际活动来加深和发展这些道德品质,我们学校是很难取得什么显著效果的。
8、 没有书籍、没有一些藏书的家庭,往好处说,不能对学校教育有任何帮助,而往坏处说,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使儿童变得头脑迟钝,会限制儿童的智力发展,而学校不得不花费巨大的努力去补偿家庭智力兴趣的这种缺陷。
9、 凡是道德修养好的、有自觉精神的劳动者,都是在对书籍抱着深刻尊重态度的家庭里长大的。
10、 我们建议家长们,对于孩子们提出的跟他们对家庭收入和社会生产的劳动贡献“不相称的”要求加以限制。如果儿童单纯消费,如果他的一切要求都与劳动无关地得到满足,那么他就会逐渐地变成好吃懒做的人。我们指出,由于家长不懂教育和教育无力,造成这种后果是必然的现象,并且进一步使家长们认识到:他们的子女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11、 父母要想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就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和睦的家庭。
12、 父母在自己担任家庭教育前最好是自己先学习教。
13、 学前教育更要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14、 平时在家里,父母和孩子尽量保持一种平等的地位,遇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15、 父母要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和孩子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或者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经常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反省自己的过程。
16、 父母不要万事代劳,剥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17、 打骂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能宣泄父母的急躁情绪。
18、 父母不应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19、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20、 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21、 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22、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23、 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24、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25、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唤醒和鼓舞。
26、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27、 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
28、 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
29、 只要家长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教育孩子。
30、 在生活中学习,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31、 性格塑造始于婴儿时期。
32、 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该送他“出海经风浪”。
33、 想象与显示不分使孩子很容易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并从中受到教育。
34、 适时引导孩子讲故事,这是保持他们思想活跃的绝妙方法。
35、 孩子挑食是从父母谈哪一个不好吃开始的。
36、 当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遇到困惑时可以尽量请教老师邻居或是教育专家。
37、 中国年轻的父母会花数千元学开车或把自己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却鲜有自己参加家庭教育培训。
38、 如果你做到了以上二十条家庭教育格言,定能成就优秀孩子哦。
39、 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40、 婴儿的情绪,是认识世界的反映。
41、 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来修剪。
42、 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和分数,因为决定人生成败或幸福与痛苦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43、 一个行为反复养成习惯,习惯反复形成品质,品质改变命运。
44、 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它的利息。
45、 只有父母与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育习惯,您的孩子或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46、 孩子坏的习惯80%都是在家里形成的。
47、 家长在家庭教育时一定要记住情感教育永远都大于道理教育。
48、 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是怎样的更为重要。
49、 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对错误的方向给予引导,对于正确的方向给予鼓励。
50、 爱孩子并不意味着一定理解孩子,要和孩子成为朋友,教育才能发挥作用。
51、 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52、 幼儿的学习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读写算和各种技艺。
53、 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54、 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幼儿学习更是如此。
55、 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
家教对于孩子的成长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会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然如此,每个家长都应该认真研究家庭教育。下面是家庭教育的
1、让孩子学会感恩
去年三月,在郑州街头,有一名16岁的女孩,要妈妈给她买一件漂亮的头饰。妈妈没有满足她,她恼羞成怒,就在大街上当着很多人破口大骂母亲,这还不算,她还竟然还扇了妈妈两个耳光。被打的妈妈顿时泪流满面。
点评: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有八成不知感恩,这是一件多麽可悲的事!感恩教育孝为先,热爱别人,热爱祖国从孝敬父母开始。在这方面,有些发达国家超过了我们。在韩国,小学生天天佩戴“孝行牌”。
在“孝行牌”的前面是父母的像,后面是孝敬父母的格言。在美国,孩子天天要写感恩信,要感谢父母,感谢所有给予她幸福的人和大自然。
2、罗斯福母亲的家教
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他出身于富豪家庭,但父母并不娇惯他,而是严格地管束他,特别是罗斯福的母亲,为他安排了很严格的作息时间表。
小罗斯福游戏时总习惯于自己是赢家,为了教育他,有一次母子玩一种棋类游戏,母亲故意不让他,接连赢了儿子。小罗斯福生气了,母亲故意不去理他,并坚持让儿子道歉,最终小罗斯福认输了。
点评:严格教育对生活在优裕环境中的儿童尤为重要。人生要经过许多磨难,如果只会享福,不能受苦,这样的人将不能立足于社会,因为这样的人只能满足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心理永远不会成熟。罗斯福的母亲尊重孩子,满足他的合理要求。严管不等于束缚,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使孩子尽情地享受童年的欢乐,这对儿童个性的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是有好处的。
3、少年与蜗牛
天下无难事,只要用心专。用心专一,才能做好事情。
有一个私塾,学生很多。有一天,先生教了学生一首诗,有五十多句,看来很不容易背过。先生对学生说:“明天背诵,如果谁背得熟有奖品。”其中有一个学生,向来大家叫他笨孩子。他自己就想,“先生今天教的诗,恐怕聪明的孩子也背不过,我哪能有希望呢?”
回家以后,他垂着头,皱着眉,无精打采。祖母看到孙子这种表现很难过,问道:“孩子,你为什么事不高兴?”这个孩子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奶奶。小孩子说:“我很笨,同学们都叫我笨孩子,那些聪明的孩子都可能背不过,我就更不用说了。”这时,奶奶回头向墙上一看,正巧有一个蜗牛正在那里向上爬。
奶奶指着蜗牛向孩子说:“你看这蜗牛的行动不是很慢吗?但是我知道只要它专心向上爬,一定会爬到墙顶上去的。现在你来和它比赛比赛,蜗牛上一块砖,你读一遍诗。”笨小孩听了奶奶的话,自己想“我不能同人比赛,难道还不能和蜗牛比赛吗?”他拿定主意,蜗牛上一块砖,她读一遍诗。不到蜗牛爬到墙顶,他就把诗背过了。
第二天,在课堂上,全班没有一个人能背下这首诗来,只有这个小笨孩熟练地背下来了。
点评:孩子学习不怕笨,就怕不专心。如果专心了,再做到笨鸟先飞,一定能成功。一些在学校成绩不怎么样的人,后来在事业上很有建树,是与他的努力有关,有的人可能很聪明,但后来一事无成,主要是他浮躁又不进取的原因。
4、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
有个女孩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学教书,由于讲不清楚,不到一星期就被哄下台,母亲告诉她没有必要为此伤心,也许有更合适的事做。后来她外出打工,又被老板哄回来,因为她服装做的品质不好。
母亲说,人的手脚有快有慢,你一直在念书,怎么能干得好呢。女儿先后当了纺织工,会计,却都半途而废。但每次回到家哭的时候,母亲都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
30岁时,女儿凭着一点语言天赋做了聋哑学校老师,还开了一个残疾人用品店,后来在许多城市开了残疾人用品连锁店,成为拥有千万资产的老板。
功成名就的女儿回到家,凑到年迈母亲的身边,说妈妈为什么我一直失败,你还一直鼓励我?母亲说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咱们可以试试种豆子,种豆子也不行的话,可以种瓜果,瓜果也长不出来,咱们就撒上一些荞麦种子,那总有一天会结果,因为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
点评: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做的事情,不要在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过于灰心沮丧,应该寻找适合自己做的事情,在这件事情上加以努力,最终还是能获得成功。
5、送子学飞
苍鹰之子在动物运动会的飞行比赛中,矫健无比,身手不凡。只见它在蓝天里,忽儿展翅做高空盘旋;忽儿又急速俯冲低空……它精湛的飞行技术,赢得在场观众一阵一阵地欢呼。最后,他被评为“最佳飞行员”。
第二天,苍鹰家里热闹极了。白兔、黑猫、青蛙……都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致请求苍鹰教他们的孩子学飞行。
苍鹰哈哈大笑起来,说:“想让孩子学本领,将来有出息,固然是好事,但是得根据自己孩子的特长和志趣才行。假如我当初不根据我孩子的一幅宽大有力的翅膀和喜欢飞行的爱好,而硬要教它学游泳、跑步、跳高什么的,那不仅不会获得今天这样的荣誉,相反可能贻误他的一生。”
点评:教育孩子,就得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充分发现和挖掘孩子的长处和潜力,不能从众,看见人家怎们着就学着怎们着。
6、心灵有耳
一个女孩因为长得又矮又胖,她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谁叫她永远穿着一件又灰有旧又不合身的衣服呢!
小女孩躲在公园里伤心地流着眼泪。他想:我为什么不能去唱歌呢?难道我真的唱得很难听吗?想着想着,小女孩就低声唱了起来,她唱了一支又一支,直到唱累了为止。“唱得真好!”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来,“谢谢你,小姑娘,你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小姑娘惊呆了!说话的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他说完后站起来独自走了。
小女孩第二天再去时,那老人还坐在原来的地方,满脸微笑。小女孩于是又唱了起来,老人聚精会神地听着,一副陶醉的表情,最后他大声喝彩,说:“谢谢你,小姑娘,你唱的太棒了!”说完他仍独自走了。日复一日。
过去了许多年后,小女孩成了大女孩,成了大女孩的她长得美丽窈窕,而且是小城有名的歌星。但她忘不了公园靠椅上那个慈祥的老人。一个冬日的早上,她特意去公园找老人,但她失望了,那儿只有一张小小的孤独的靠椅。后来才知道,老人早就死了。
“他是个聋子,都聋了20年了!”一个知情人告诉她。姑娘惊呆了。那个天天屏声静气聚精会神听一个小姑娘唱歌并且热情赞美她的老人竟是个聋子!
点评:成功需要赞美,需要鼓励,需要喝彩,成功需要支持,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我们在培养孩子时就要多赞美和鼓励。
7、鼓励
有些伟大名人能有伟大的成就,都得归功于亲人或者好友的鼓励与支持。美国大文豪霍桑若不是有妻子苏菲的全力支持,可能就无法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霍桑在成名前是个海关的小职员。有一天,他垂头丧气地回家对太太说,他被炒鱿鱼了。他太太不但没有不满的表情,反而兴奋地叫了起来:“这样你就可以专心写书了。”
“是呀,”霍桑一脸苦笑地答道,“我光写书不干活,我们靠什么吃饭呀!”
这时苏菲打开抽屉,拿出一叠为数不少的钞票。
“这钱从哪里来的?”霍桑张大嘴,吃惊地问。
“我一直相信你有写作的才华。”苏菲解释道,“我相信有一天你会写出一部名著,所以每个星期我都把家庭费用省一点下来,现在这些足够我们生活一年了。”
有了太太在精神和经济上的支持,霍桑果真完成了美国文学史上的巨著——《红字》。
点评:一个人在事业上必须有人支持,同样,孩子的学习和进步也离不开家长的全力支持和鼓励。
8、无能与无情
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眼巴巴地看着一个煮鸡蛋发呆,阿姨问她:“你不爱吃鸡蛋吗?”爱吃。“小女孩说,”那你怎么不吃呢?“这个鸡蛋和我家里的不一样。”女孩面带难色。她说:“我家的鸡蛋是白色的,软软的,好咬,这个鸡蛋太硬,咬不动。”
有人问孩子们:“你们知道鸡蛋是从哪里来的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从冰箱里拿出来的。”
有一位刚入大学的大学生,妈妈在家把他的衣服编上号,哪天穿哪件衣服都写得清清楚楚。一天,天气突变,很冷,可这个学生依然按照妈妈的编号穿衣服,只穿了件很薄的衣服,结果感冒了。
2003年秋季开学,南京大学出现了一条新闻。某县一位女宣传部长亲自把女儿送到了大学,并带来了两个女青年作女儿的“高级保姆”。妈妈离开学校时给女儿留下了三大件:手提电脑、彩屏手机、随身听。在学校因为她太娇气,与别人又格格不入,在与别人交往时困难重重,因此,她处处感到自卑。
还有一个女孩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到校报到的第一天晚上就给千里以外的妈妈打电话,说这里蚊子多,自己又不会挂蚊帐怎么办?
一位妈妈说,平时我对儿子关心得无微不至,可儿子对我却非常冷淡。我过生日那天,朋友往家里打电话。恰巧我不在家,儿子接的电话,朋友告诉他:“今天是***妈的生日。”儿子冷冷地说:“我妈过生日,关我屁事!”听了这话,我的心都伤透了。
一位下岗女工,知道儿子喜欢吃大虾,咬咬牙从市场上买来了大虾,做好端上桌,看着儿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舍不得动一筷。眼看儿子吃完了饭,妈妈忍不住想尝一下剩下的虾——“别动!”13岁的孩子说,“那是我的。”这位妈妈在讲述这件事时,眼里含满了泪水。
点评:以上这几个小故事,表现了当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度溺爱,其结果使孩子变得无能和无情。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家长教育的错。
9、要发现孩子的优点
北京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雨辰回家宣布:“我再也不上学了!”父母大惊,说:“你小学还没毕业,不上学干什么?”儿子答道:“反正我是不上了,同学不喜欢我,老师烦我,上学活受罪。”
孩子的家长请人出主意,找到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女作家听了他的介绍,给他开出了一个处方:“这个孩子有病,急需要表扬,表扬一个星期。”孩子的母亲一瞧,皱紧了眉头,苦笑着说:“这样的处方有什么用?”女作家说:“回去试试吧,或许有用。”
孩子的班主任见到这个处方,怀疑地说;“这真是医生开的吗?雨辰的妈妈点头说是。”班主任叹了口气,说:“就你这儿子,有什么好表扬的?”雨辰的母亲恳切地说:“老师呀,您就行行好吧,这孩子一点信心也没有了。如果您再不可怜可怜他,他就没有任何希望了,成了废人怎么办?”班主任终于动了恻隐之心,打算一试。
星期一早上一上课,班主任就盯着雨辰看,可是还是什么优点也没看出来。她定定神,说:“雨辰今天上课很认真。”雨辰一听老师今天表扬自己了,立即腰板挺直两眼放光。第二天,班主任又表扬雨辰作业有进步。雨辰听了特有劲,作业越发认真。五天下来,经过老师的不断表扬,雨辰变了一个人,爱上课,爱写作业,特别喜欢班主任。父母见了眉开眼笑,心花怒放。
点评:这个故事说明了孩子是渴望表扬的。小孩子是认不清自己的,要靠大人的表扬来认识自我,增强自信,所以,成年人经常鼓励孩子是神圣的责任。
1、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
2、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来修剪。
3、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4、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东西跟人一样,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
5、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
6、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7、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它的利息。
8、育儿过程有艰辛,也有欢乐。
9、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和分数,因为决定人生成败或幸福与痛苦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10、家长在家庭教育时一定要记住情感教育永远都大于道理教育。
11、只有父母与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育习惯,您的孩子或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12、家长的责任是为孩子提供两个“遗传”:一个是先天遗传。一个是后天遗传。教育者可以对教育持乐观的态度,但不要乐观到不考虑遗传的程度。
13、教育幼儿除了要有耐心之外,还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14、平时在家里,父母和孩子尽量保持一种平等的地位,遇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15、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16、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17、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唤醒和鼓舞。
18、父母不要万事代劳,剥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唤醒和鼓舞。
19、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它是“培根教育”。
20、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的。
21、幼儿的学习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读写算和各种技艺。
22、优秀和明智的父母总是以社会对孩子的要求去要求自己儿女。
23、一个好家长应该是:家教上是孩子的良师,生活中是孩子的益友。
24、爱孩子并不意味着一定理解孩子,要和孩子成为朋友,教育才能发挥作用。
25、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26、孩子挑食是从父母谈哪一个不好吃开始的。
27、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对错误的方向给予引导,对于正确的方向给予鼓励。
28、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学习。
29、谁能让孩子“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谁就掌握了教育的秘密。
30、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31、父母唯有不断进取,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去获得孩子的钦佩和敬爱。
32、只要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33、适时引导孩子讲故事,这是保持他们思想活跃的绝妙方法。
34、在生活中学习,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35、没有一个朋友能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能比得上疾病。
36、父母不应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37、孩子坏的习惯80%都是在家里形成的。
38、只要家长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教育孩子。
39、谁能让孩子有主见又懂得妥协,既果敢又懂得顺从,谁就遏住了教育的关键。
40、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虽然粗糙,但远比得来现成的精美玩具快乐。
41、当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遇到困惑时可以尽量请教老师邻居或是教育专家。
42、孩子的祖父母可能只有一些有限的.教育
43、父母要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和孩子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或者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经常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反省自己的过程。
44、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45、使一个孩子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46、孩子的幽默是最自然最坦率的人类语言,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和
47、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
48、父母在自己担任家庭教育前最好是自己先学习教。
49、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50、中国年轻的父母会花数千元学开车或把自己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却鲜有自己参加家庭教育培训。
51、学前教育更要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52、父母要想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就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和睦的家庭。
53、性格塑造始于婴儿时期。
54、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
55、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是怎样的更为重要。
56、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57、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