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格言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衣不如新,人不如旧。
●忍一言,息一怒;饶一著,退一步。
●三十不立,四十见恶,五十相将寻死路。
●爱儿不得爱儿怜,聪明反被聪明误。
●心去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横逆加来,可以情恕。
●贫穷患难,亲戚相顾;婚姻死丧,邻里相助。
●亲者毋失其为亲,故者毋失其为故。
●得意不宜再往,凡事当留馀步。
●宁使人讶其不来,勿使人厌其不去。
●有生必有死,孽钱归孽路。
●不怕无来处,只怕多去处。
●务要见景生情,切莫守株待兔。
●丧家亡身,多言占了八分。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变大。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相论逞英雄,家计渐渐退。
●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
●一人有庆,兆民永赖。
●富贵家且宽厚,而反忌克,如何能享。
●世微道替,百直曾无一遇。
●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如何不败。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一正压百邪,少见必多怪。
●君子之交淡以成,小人之交甘以坏。
●视寝兴之早晚,知人家之兴败。
●言忠信,行笃敬。
●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
●爱人者,人恒爱;敬人者,人恒敬。
●好讼之子,多数终凶;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损友敬而远,益友亲而近。
●善与人交,久而能敬,过则相规,言而言而有信。
●严父教自,义方是训。
●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
●欲临死而无挂碍,先在生时事事看得清;欲遇变而无仓忙,须向常是念念守得定。
●识得破,忍不过;说得硬,守不定。
●笑前辙,忘后跌;轻千乘,豆羹竞。
●子有过,父当隐;父有过,子当诤。
●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唇亡齿必寒,教弛富难保。
●书中结良友,千载奇逢;门内产贤郎,一家活宝。
●一场闲富贵,很很挣来,虽得还是失;百年好光阴,忙忙过去,纵寿亦为夭。
●事事有功,须防一事无终;人人道好,须防一人着恼。
●宁添一斗,莫添一口。
●但求放心,莫夸利口。
●要学好人,须求好友。
●宁遭父母手,莫遭父母口。
●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进步便思退步,著手先图放手。
●则善勿过高,当思其可从;攻恶勿太严,要使其可受。
●享现在之福如点灯,随点则随灭;培将来之福如添油,愈添则愈久。
●恩里由来生害,得意时须早回头;败后或反成功,拂心处莫便放手。
●多交费财,少交省用。
●千里送毫毛,礼轻情义重。
●骨肉相残,煮豆燃萁;兄弟相爱,灼艾分痛。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厚积不如薄取,滥求不如减用。
●一字入公门,九牛拖不出;理字不多大,千人抬不动。
●两人自是,不反目稽唇不止, 只温语称他人一句好,便有无限欢欣;只回头认自己一句错,便有无边受用。
●和气致祥,乖气致暴。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福至心灵,祸至心晦。
●受宠若惊,闻过则喜。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河狭水急,人急计生。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飞蛾扑灯甘就火,春蚕作茧自缠身。
●江湖后浪催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
●来如风雨,去如微尘。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莺花犹怕风光老,岂可叫人枉度春。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昨日开花今日谢,百年人有万年心。
●北氓荒冢无贫富,玉垒浮云变古今。
●幸名无德非佳兆,乱世多财是祸根。
●世事茫茫难预料,清风明月冷看人。
●劝君莫做守财奴,死去何曾带一文。
●血肉身躯且归泡影,何论影外之影;山河大地尚属微尘,而论尘中之尘。
●速效莫求,小利莫争。
●名高妒起,宠极谤生。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物极必反,器满则倾。
●欲知三叉路,须问过来人。
●三十年前人寻病,三十年后病寻人。
●大福由命,小福由勤。
●自恨枝无叶,莫说日无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择婿观头角,娶女访幽贞。
●大抵取他根骨好,富贵贫贱非所论。
●无限朱门生恶棍,几多白屋出公卿。
●凌云甲第更新主,胜概名圆非旧人。
●众口难辩,孤掌难鸣。
●当场不战,过后兴兵。
●一肥遮百丑,四两拨千金。
●无病休嫌瘦,身安莫怨贫。
●岂能竟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
●雨露不滋无本草,混财不富命穷人。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耳闻是虚,眼见为实。
●一犬吠影,百犬吠声。
1、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曾国藩》
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
5、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罗贯中》
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7、不要因路远而踌躇,只要去,就必到达。——《成吉思汗》
8、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罗贯中》
9、求上者得中,求中者得下,求下者必败。——《孙子兵法》
10、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11、天旱误甲子,人穷误口齿。——《增广贤文》
1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增广贤文》
13、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14、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汤显祖》
15、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曾国藩》
16、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洪应明》
17、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曾国藩》
18、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19、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迟则百处懈矣。——《曾国藩》
20、开创则更定百度。尽涤旧习而气象维新:守成则安静无为,故纵脞废萎而百事隳坏。——《康有为》
21、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罗贯中》
22、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施耐庵》
23、昨宵爱春风桃李花开夜,今日愁秋雨梧桐叶落时。——《王实甫》
2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25、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白居易》
26、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岳飞》
27、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
28、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2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0、人生一世,草生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增广贤文》
31、居心不净,动辄疑人。人自无心,我徒烦扰。——《曾国藩》
32、势力之交难以经远。——《诸葛亮》
33、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张岱》
3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
35、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白居易》
36、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罗贯中》
37、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吴承恩》
38、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易经》
39、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增广贤文》
40、我不如人我无其福,人不如我我常知足!——《增广贤文》
41、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曾国藩》
42、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
43、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雪,才为火内栽莲。——《洪应明》
44、一国有一国之气,一家有一家之气,一身有一身之气,元气者,生气也。能养生气,则日趋于盛矣。——《曾国藩》
45、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
46、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史记》
47、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易经》
48、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关汉卿》
49、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醒世恒言》
50、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5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
52、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罗贯中》
53、争先的路径窄,退后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洪应明》
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增广贤文》
55、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56、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曾国藩》
57、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论语》
58、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白居易》
59、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明》
60、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张岱》
61、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罗贯中》
62、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
63、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
64、不怕慢,只怕站。——《增广贤文》
65、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
66、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
67、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张岱》
68、德而不威,其国外削。威而不德,其民内溃!——《冯梦龙》
69、暂来还似客,归去不成家。——《司马光》
70、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司马光》
71、但愿苍生皆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
72、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73、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曾国藩》
74、正不容邪,邪复妒正。——《曹雪芹》
75、冤有头,债有主!你们这些军士,不要替刘高卖命!那两个新来的教头,还没有见过你花爷爷的本事,今天我让你见识见识!——《施耐庵》
76、人生几番存厚道,才臣一意进权谋。——《罗贯中》
77、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经》
7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9、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战国策》
80、守口如瓶,防意如诚;宁可负我,切莫负人。——《增广贤文》
81、宁可无钱使,不可无行止。——《增广贤文》
82、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
8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84、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曾国藩》
85、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论语》
86、不妄取,不妄求,不妄想,不妄求。——《易经》
87、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
88、自立志自新以来,至今无声余日,未曾改得一过。——《曾国藩》
89、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增广贤文》
90、胜人者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9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92、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93、你的心胸有多宽广,你的战马就能驰骋多远。——《成吉思汗》
94、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是,行云贵日新。——《白居易》
9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96、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微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乐?——《洪应明》
97、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片冰凉。——《孔尚任》
98、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99、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诸葛亮》
10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01、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诸葛亮》
102、虎卑其势,将有击也;狸缩其身,将有取也。——《冯梦龙》
103、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朱熹》
104、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增广贤文》
105、贱不能临贵,贫不能役富,疏不能制亲。——《冯梦龙》
106、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明》
107、今日人情有三反,曰弥谦弥伪,弥亲弥泛,弥奢弥吝。——《顾炎武》
108、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论语》
109、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苏轼》
110、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增广贤文》
111、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112、妻贤何愁家不富,子孙何须受祖田。——《增广贤文》
113、小处不欺隐,暗处不掺漏,末路不怠慌,才是真英雄。——《洪应明》
114、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回理路上来。一起便觉,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洪应明》
扩展:
为了读书效果好,读书时最好也讲究一些方法。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该怎样读书呢?
首先要圈画。要圈画的书必须是自家的。然后借阅的图书请勿圈画,然后这是基本常识。圈画时最好用红笔,这样一目了然。圈画时可以在优美句子下面画波浪线,可以方括号画出精彩部分的开头结尾,可以在左右两边画竖线等。圈画的内容可以重点读读,也可以经常温故知新。
第二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借阅的图书,优美的、富有哲理的句子可以抄下来。抄写的过程不仅增强记忆,而且加深理解,还能过后重温,可谓一举数得。但是,摘记有时占用的时间比较多。
第三,思考。我们都知道爱迪生那句名言“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然后其实,爱迪生的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那1%的灵感更重要。”然后这说明动脑子的重要性。就像我们的身
先说读前,看到题目,一定要想想就这个题目,如果我写,我会怎样写?然后在脑子里迅速勾画自己的文章。然后阅读文章,阅读中不仅要有意识地记忆自己需要的知识,还要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的,我能学习作者什么写作方法。读完一篇文章后,再与自己构思的文章比一比,看看作者高明在哪里,我们以后何不模仿学习他。《培根随笔》尤其适合这样读。
第四,重读。苏东坡曾在《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一诗中写过“旧书不厌百会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诗句。这里的“旧书”指的是经典。我们阅读的大浪淘沙后的名著都是经典,阅读一遍收获不会很大,有些经典一遍甚至读不懂。百读不厌、熟读深思收获才会大。
第五,写体会感悟。我们读书,我们思考,我们收获,有时刹那间有灵感和感悟,这时,最好随时记下来。要不,灵感就像口袋里的钱,如果不存入银行,迟早它会跑掉一样,然后我们的灵感也常常跑得无影无踪。如果我们有了灵感,能迅速而且认真地记录下来,那这灵感我们就存入了自己的智慧银行。
第六,这是最重要的,读书,读书,真读才行。就像假货不绝一样,读书也要打假。
一本好书,一枝红笔,一个笔记本,一个动脑子、勤奋的人,是暑假里酷暑中的美丽风景。
导语: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名人
古人诗句中的名言警句
1、杜甫的名言警句:
· 富贵必从勤苦得。
· 人生七十古来稀。
·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杜甫名言
· 江山如有得,山木更无私
·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甫名句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杜甫语录
·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
·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李逐水流。
·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伴此身?
· 志士仁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杜牧的经典语录:
·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 江山九秋后,风月六朝余
· 兰畹晴香嫩,筠溪翠影疏
· 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
·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 杜牧名句
· 倾国留无路,还魂怨有香
· 若须垂竹帛,静胜是功名
· 神仙高缥缈,环佩碎丁当
· 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
· 谁将国伐叛,话与钓鱼郎
· 晚发闷还梳,忆君秋醉余
· 往事人谁问,幽襟泪独伤
·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 昔帝登封后,中原自古强
· 消长虽殊事,仁贤每自如
· 寻僧解忧梦,乞酒缓愁肠
· 一千年际会,三万里农桑 —— 杜牧名言
· 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乡
· 愿公如卫武,百岁尚康强
· 月闻仙曲调,霓作舞衣裳
· 至道思玄圃,平居厌未央
· 陇山兵十万,嗣子握雕弓。
· 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
· 天下无双将,关西第一雄。
· 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 东南楼日珠帘卷,西北天宛玉厄豪
·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 杜牧语录
· 纷纭白昼惊千古,鈇锧朱殷几一空
· 汉武惭夸朔方地,宣王休道太原师
· 行看腊破好年光,万寿南山对未央
· 吉甫裁
· 将军独乘铁骢马,榆溪战中金仆姑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凯歌应是新年唱,便逐春风浩浩声
·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 狂童何者欲专地,圣主无私岂玩兵
· 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岩楼阁风
·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 青史文章争点笔,朱门歌舞笑捐躯
· 晴云似絮惹低空,紫陌微微弄袖风
· 屈指庙堂无失策,垂衣尧舜待升平
· 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李园
· 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
· 谁知我亦轻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
· 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
· 听取满城歌舞曲,凉州声韵喜参差
·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 唯有紫苔偏得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 相如死后无词客,延寿亡来绝画工
·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 一曲将军何处笛?连云芳树日初斜
·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应须日御西巡狩,不假星弧北射狼
· 游骑偶同人斗酒,名园相倚杏交花
·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 四海一家无一事,将军携镜泣霜毛。
·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一章缄拜皂囊中,懔懔朝廷有古风。
·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