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龙游商帮经商格言 正文

龙游商帮经商格言

时间:2025-05-06 21:39:50

中国的"城"从黄帝"建都立邑分土授民"始有之。榆次城"战国时已有之",是榆罔

所建"榆州国"始建,但营立废徙,屡有变迁。现存榆次老城在汉故城西南,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初建成时为土城,城"周五里,高三丈,基广四丈,上广两丈,池阔与高等,深半之"。因为榆次为省城太原南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城池必须坚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知县梁琮重新修葺城墙,用砖、石裱砌了城墙的一小部分,用铁皮裹护了各城门,在护城河外沿遍植柳树,以保护之。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俺答入侵榆次。时任榆次知县李鹏和朝廷外派知府正好归榆的榆次人寇天舆督工修炼,经过几个月的修葺,把土城墙全部砌为砖墙,且墙基增宽一丈,达到了五丈,墙高增加五尺,达到三丈五尺,城墙上增设敌台20个,角楼4座,增设警铺16个,同时,重新清理了护城河,在护城河外设置掩护性建筑。这是榆次城池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修葺,自此榆次城由土城变为砖城,可谓森严壁垒了。榆次城设有四门,上建楼橹。城之东门名叫迎曦门,南门叫观澜门,西门叫带汾门,北门叫望岳门。

榆次南关村位于榆次城南门外,明嘉靖二十年(1541)俺答入侵榆次时,榆次城

固若金汤,城内官民免遭灾难,而紧靠县城的南关却被贼兵血洗。贼兵大掠十日,关民数千家,半数被焚戮,财劫掠无数。所以在第二年,即嘉靖二十年(1542)知县主持为南关修筑了郭城。

郭城为土城,呈半圆形,东西两端与县城相联。"周匝五百四十七丈,高一丈九尺,广一丈二尺,池阔二丈,深丈余。"为此,南门瓮城即被拆除。但南关郭城城池低浅,贼兵来犯不足以御敌,并有累及大城之嫌,一时为城关官民之虑。嘉靖四十一年(1562),萧大亨知县计划用砖修葺南关郭城,但因迁职未果。直到万历二十一年(1593)及其后,徐守谦知县和张鹤腾知县,在萧大亨(时任大同大司马)的大力支助下,使郭城加固,增高土城,又以砖砌之,达到"周六百五十三丈,高三丈,基阔两丈五尺,上阔一丈八尺,置敌台十二,高于楼等。池外列垣,高五尺"。郭城北傍榆次大城向南、向东、向西开三个城门。城门上都建有门楼,南门上门匾为"万春"(民间称为郭门),左边门匾为"东作"(民间称为小东门),右边门匾为"西成"(民间称为小西门)届此,由县城和郭城组成的榆次老城基本定型,后虽有多次修葺,但总体上没有多大变化 20世纪50

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对城市进行改造,拆除城墙,榆次亦未另外。到二十世纪末,作为老城的标志,榆次老城只保留了西城门和南城门处的一小段城墙土2002年5月,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中共榆次区委、区政府成立遇刺老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对榆次老城进行抢救性修复。范围北起小井巷南到张家巷,东起俞家牌楼街,西到西门外,包括榆次老城内南部和南关城北部及旧城西门和西门外的一部分。2003年9月,一期工程竣工,修复了城隍庙、县衙、清虚阁、市楼和南、北、东大街及其街道两侧的商铺等,向游人开放。2004年9月,二期工程竣工,又修复了文庙、凤鸣书院,完善了各建筑设施,并进行了内部布展陈列开放了的榆次老城吸引了八方来客和无数官员、专家、学者、艺术家,为其精美的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叹服。同时在此举办第六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节",榆次成为首次举办全国性艺术节的县级城市。

榆次老城坐落在潇河和涧河所形成的冲积平地,取向周正,由北部的县城和南部的郭城两部分组成,也叫子母城,县城为母城,郭城为子城。在结构上,母城与子城相连构成了榆次城形似鲤鱼一样的鲤鱼城,头南尾北,母城为鱼腹,子城为鱼头,南、北大街为鱼脊,东、西城门为鱼侧鳍,位于南关中央的清虚阁为背鳍。民间传说,在清虚阁地下中央有一眼井,暗通大海,鲤鱼卧其上,得长养之气城内布局,以市楼所在位置为中心,东、西、南、北形成四条城市主干道。东叫东大街,直通东门,城隍庙、县衙都位于这条街北,是榆次老城的政治中心;西叫龙王庙街,不通西门,通西门的街道叫西门街,南距龙王庙街大约50米,文庙、凤鸣书院位于这两条街区,形成榆次老城的文化教育中心;北为北大街,直通北门;南为南大街,直通南门。出南门就到了郭城南关,郭城的标志性建筑叫清虚阁,以清虚阁为中心,又形成了郭城的四条主干道,分别为阁北、阁南、阁东、阁西街,其中阁北街直通县城南门,与南大街形成一条南北贯通的街道。北大街、南大街和阁北街一起构成了榆次老城的商业街市,即老城的商业中心。

清虚阁则是一个佛、道合一的宗教建筑。出清虚阁广场东门,是规模宏大的佛教建筑--大乘寺。榆次老城还保留了许多大街小巷,大量民居就建在这些街巷之内榆次旧县志载,榆次城内区域划分,始于元至正四年(1344),时任榆次知县刘镛把城内及南关分为十三坊。刘镛划分的十三坊的名称分别是:宣化坊、善政坊、育贤坊、束民坊、

咸宁坊、阳和坊、仙桂坊、时登坊、咸熙坊、普润坊、德惠坊、利市坊、迎恩坊。县志中简略记载了当时十三坊的位置:宣化坊在县治(县衙)前,育贤坊在儒学(文庙)前,迎恩坊在北门街,阳和坊在南门街,善政坊在县治(县衙)西,束民坊在县治(县衙)东,咸宁坊在东门街,仙桂坊在富户街,时登坊在延寿寺南,咸熙坊在延寿寺西,普润坊在南关东,利市坊在南关西,德惠坊在南关南。明嘉靖二十年(1541),俺答入犯时,榆次城上设十六警铺,城内居民也分为十六铺,与城上十六警铺一一对应,兵民合一,共同御敌。其把城区分九铺,南关五铺,大东关、小东关各一铺。城内九铺分别是:县衙西北二铺、县衙北一铺、县衙西一铺、县衙东南一铺、县衙西南一铺、县衙东一铺、县衙东北一铺、以县衙为中心一铺。南关五铺分别是:关城西一铺、关城东一铺、关城东北一铺、关城西南一铺、关城东南一铺。民国八年(1919),城内及城郊三管(南关、大东关、小东关)分七个区,分别为东街、南街、西街、北街、南关、大东关、小东关、简称为四街三关。其中,北关关西大街路西属西街,关西大街路东属北街,西北由瓮城至大潼路,路南属南街,路北属西街,城内南、北大街分隶于四街,由富户街口路东至小井巷口属东街,由小井巷口至北城属北街,由北城南西至西门街口属西街,由西门街口至南街折北至富户街口属南街,小西关属南街。由于人口分布不平衡,县衙、文庙一带和难关成为人群密集区,所以,榆次老城最具特色的民居,分布在东大街以南、南大街东侧的富户街一带。

现在开放的榆次老城是中国城市文化和中国古建艺术的自然融合,占地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整个老城如明珠含碧,韵味深长。其主要景点榆次城隍庙、榆次县衙、文庙、凤鸣书院、西门瓮城、明清街、清虚阁、大乘寺、遗园、东西花园等将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各类专题民间艺术博物馆点缀其中,徜徉其间,古之思、民之魂、历史的沧桑、民族的归宿,各种情感油然而生。古城名刹城隍庙,更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公布为全球最精美的古建筑之一。其历经风雨,风姿依然,雕梁画栋,异彩纷呈,其独特的艺术匠心,别致的'建筑构成,将中国古代"人神共治"的思想内涵体现无遗。整个老城集古城墙、古县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铺、古民居等人

文景观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为一体,熔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三晋文化、晋商文化、都市文化于一炉,全面展示了榆次的深厚文化底蕴。

内部景点 城隍庙

城隍庙是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占地

面积6000平方米,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庙内主殿建筑结构精巧细致。主殿前有玄鉴一座,高达25米,颇为壮观,1999年世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公布为全球最精美的古建筑之一,城隍庙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之一,是护城佑民、主掌茗籍之神。是古代“人神共治”思想的明确反映。

县衙得以奇迹般地保存,成为封建社会县级衙门珍贵的历史活标本,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同时,它又是一座宝贵的文史

榆次文庙,是榆次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群之一,是榆次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棂星门是文庙的大门,始建于宋真宋成平二年(公元999年),坐落在1.3米高台上,面阔三楹,山琉璃瓦顶,棂星门里,是半月形水池叫泮池,上面的石桥叫做状元桥,在桥北是大成门,通过大成门就是大成殿,“大成”之名来源于唐开元二十七年,唐玄宗封文宣王诏书,大成殿外有28根蟠龙石柱和31根木柱围绕,气势磅礴。进入大殿,中央是儒教创始人孔子,两边是“四哲”和“十二贤人”。

在大成殿后是明伦堂,明伦堂面阔五间,取意于《孟子》:“学则三代共,皆所以明人伦也”,现辟为孔子生平展。 文庙还有敬一亭、尊经阁、东西学宫等建筑。

民间艺术博物馆

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占地面积4100多平方米,馆内收集陈列有瓷器、钱币、家具、字画、服饰、鼻烟壶、茶具、酒具、民间工艺品、奇石、根雕、石木、砖雕等十几个文

化系列的藏品。藏品数量近万件,良好地展现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几千年的发展轨迹,很多藏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代表着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民间文化艺术特色,是研究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展馆内有明清晋式家具陈列室,服饰绣品陈列室、砖、石雕展室、明清瓷器、鼻烟壶文化陈列室、历代钱币展室、清代书房、账房、闺房、客房、剪纸馆的布展、茶酒文化陈列室和玉雕奇市石展馆。

其中鼻烟壶的收藏品是非常精美的,鼻烟壶即盛装鼻烟的器物,它起于明末、兴于清代。其小巧而精美,集中国绘画、书法、诗词、雕刻、镶嵌等工艺于一体。可以说是掌上玩物,大千世界,它的种类异常繁多,有玻璃、漆器、瓷器、犀牛角、玉石、葫芦、玛瑙、珐琅饰等品种。

此外我馆收藏的钱币种类繁多,在山西钱币收藏中应属首位,钱币也真实地记录了朝代改换社会动荡的历史。

在馆内还可看到稀有的太行山百年大蜂巢、千年大海龟,和珍奇的连体恐龙蛋。相信一定会使您流连忘返的!

西花园

因位于城隍庙西侧而得名。小巧玲珑,布局得体,东有厅堂、西有游廊、北有假山瀑布、其中还有造型奇特的多景楼和石舟坊,亭榭结合,浑然一体。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洗练的建筑,在北方园林中别具一格。

凤鸣书院

凤鸣书院是清代榆次县学,是榆次的最高学府。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称凤鸣书院,院名来源于西晋荀藐,任榆次知县,卓有政绩,有凤集榆次之说,书院占地2700平方米,书院呈园林式布局,湖光山色,中间的湖名为砚水湖,占地4800平方米,古建主体为两贤祠和和讲堂、还有六角亭、四角亭、绿花轩、祭坛等。

明清商业街

明清商业街,店铺鳞次栉比,建筑古朴典雅,是一条具有典型明清建筑风格和充满历史厚度的步行商业街。店面、作坊、住宅三位一体,保留了古代商家"前店后坊"

或"前铺后户"的经营格局和特色,建筑高仅两层,多为砖木结构,木雕、金字招牌、朱阁重檐,古朴典雅,华丽高洁。老街的店铺字号,文化色彩甚浓,体现了当年晋商的特点,其中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有"北谦亨""大隆号"。"祥记公司"等,其商品制作,陈列,经营,至今古风犹存。

明清商业街已经成为一处集文物古迹与自然风光旅游、商业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历史文化步行商业街区。 瓮城

榆次西城门由城门楼和瓮城组成。建于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87-600),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曾是这座古城的一个交通要道和重要屏障。进到瓮城中,登上城墙,看青砖垒起黄土就方正陡峭、外城绵延不绝,角楼、箭楼高耸,望城外烟云滚滚,想当年金戈铁马,才感到榆次西瓮城的雄伟,才感到这段城墙承载了历史的厚重。

晋商博物馆

东大街南侧、桑芸故居东边的这所四合院子,清光绪十年(1884年)是会政公局的公廨,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以后榆次商会在这里办公,山西省的著名工会--晋华工会也在这个院子里成立,解放后"工商联"在这里办公,现在是"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的晋商博物馆。

晋商或称西商,即通常所说的山陕商人,包括了山西商人及其邻省的陕西商人,但主要是山西商人,到清代其中又以祁、太、平、榆、介的商人为主。

晋商悠久的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晋商真正兴盛起来成为国内一支著名的地方商帮,则开始于明代,兴盛于清代。晋商在鼎盛时期,无论从她的阵容还是财力方面讲都是中国十大商帮(山西商帮、徽州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广东商帮、福建商帮、洞庭商帮、江右商帮、龙游商帮)之首。山西,一个地脊民贫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内陆省份,创造"海内最富"的奇迹。在长达500年的光辉商业史,诚信儒雅的商业巨子们,铸就了无数令人震撼的辉煌业绩,其汇通天下的票号,雄视亚 欧的国际贸易和以义制利的商业精神,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商业文化,这些创举实难让人相信,你想知道其中之原因,请走进晋商博物馆,走进晋商博物馆。

“晋商博物馆”陈列内容共分:输运九边、行商四海、汇通天下、衰倾动国、晋商遗物五大部分。全方位反映晋商从明代掘起到清末衰落的历史过程。揭示晋商经济活动的超前理念,先进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上的缺陷。

思凤楼,因从任何角度望去,檐角上都似有展翅欲飞的凤凰。西晋苟浪为榆次知县时,因治理有方,政绩卓越,便有了“有凤集于晋魏榆的传说”。宋朝时便有了思凤楼。此楼为三层木构塔式建筑,三叠八角,共有24个飞檐,高达20米,气势十分雄伟。楼基方正,结构对称,造型特殊。三层空间由下而上渐收,斗拱形式各异,体现出强烈的节奏感;檐角组成上翘曲线,使庞大沉重的楼顶,显示出轻快的飞动感;楼中32柱,粗大有力,又使整个楼阁具有坚实的

二十文化景观

{扬鞭东指}

举首遥望日正霞,扬鞭东指向京华。 阿爷不是士与宦,商贾归来金满堂。

{猛兽拱门}

貔貅诚如百万兵,壮民魂府拱神门。和钟应鼓历风雨,总是英雄胆铸成。

{西园胜景}碧水一盆山一箕,草树亭台鸟

戏鱼。

欲把西园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冥殿森森}

阴阳分界两重天,鬼卒阎君辖

此间。都道子虚乌有事,亏心做尽总汗然。

{斗姆群辰

} 一殿同神六十一,斗

姆两侧是群郎。

老少俊彦各迥然,轮回守岁整花甲。

{玄鉴奇楼}

庙有玄楼世间奇,芳名绝构惊

世遗。

远客躬睹闻名恨,华夏匠作浑然成。

{思凤高情}

雏凤凌空斯高楼,荀文双壁镶此

中间清音应不绝,鹿鸣鸿和是秋毫。

{古国华表}

华表寻根是谤木,涛声涂水奏古国。榆罔脉传神农氏,高风一下有千秋。

{清官有第}

帝曰清官数第一,马革

裹尸还榆城。

百年犹遗旧宅在,氤氲馥郁沐后人

{古院书香}

朝浴霞光晚披彩,古

第端庄立百代。

春来鸟语共花香,书香犹以尚书在

{古槐抱稚}

老城衙前生古槐,计是贞观雨后

国庆节日记1

10月3日,我们一行9人去游玩。

第一天,经过4小时车程,先到了遂昌的鞍山书院。书院位置风景秀丽,进门供奉着孔子的雕像。那里出过一些状元等人才,有点象个乡办学堂。鞍山书院旁边是一些根雕店,有很多用树根雕琢的桌椅板凳,很漂亮。下午去了金矿。先后参观了唐代金窟、明代金窟。里面是个很高很大的洞,洞里的石头上面有金子和银子。解说人员向我们介绍了采矿的过程,我真是佩服古代人的智慧啊。从唐代金窟到明代金窟,我们乘坐了矿井小火车。车厢很小,火车开动有很大的声响。

第二天,参观了南尖岩景区。一线天、天柱峰、瑶台、通天峡、九级瀑布等,还观赏了梯田、竹林、云海、怪石。爬山时走走停停,都不觉得疲倦就游览完毕了。下午,我们又去了独山古寨。据说有八百年的历史,有祠堂、牌坊等。

第三天,游玩了龙游石窟,号称世界第九大奇迹。它的来历有外星说、战备说、仓库说、屯兵说、治水说、采石说等9个说法,目前还是个谜。下午参观了民居苑,号称龙游商帮故里。里面展示了许多过去的老房子和店铺,其中一块空地上居然摆放了一架战斗机,曾经参加过朝鲜战争。

第四天,参观了新安江水电站。坝高105米,落差80米,装了9台机组,每台机组一分钟150转,一转发10度电。建成后共泄洪9次,目前基本不用此水电站。另外,我还了解了浙江指的是新安江、钱塘江、富春江。在电站顶部看到是溢洪门把新安江和千岛湖分割开来。千岛湖的面积有573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新加坡的大小。

国庆节日记2

国庆前一天晚上,我刚吃完饭,正在抓紧时间写作业,当我把作业刚做完,爸爸也回到家中。我就对爸爸说:爸爸,我们这一次国庆节要到哪里玩。爸爸说:我们这次去大理。我一听,高兴地跳起来欢呼:去大理啦!去大理啦!“快去收拾行李,把要带的东西带好”。爸爸说到,我赶忙跑去收拾行李,并且把书和衣服分别装进袋子。

第二天一早,吃完早点,我就迫不及待地催促爸爸出发。10点钟,我们终于开始往大理方向出发,沿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有往昆明方向,有往大理方向,不过数大理方向的车辆最多。途中,我看到稻田里农民伯正在忙着收割那沉甸甸的稻谷。从他们挥动的手臂上,我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两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理。

大理是一个风景独特的地方。比如说,有我们比较熟悉的洱海、苍山、蝴蝶泉、西湖、洋人街……在大理期间,我们先后游览了西湖、洋人街、古城。在这些景点中,我最喜欢的景点是蝴蝶泉。听爸爸说:每年农历四月五日,成群结对的蝴蝶从四面八方飞来,聚集在泉边,然后成串悬挂在泉边的合欢树下,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奇观。可惜,我来的不是时候,未能观赏到。但这故事已深深吸引了我。游玩中,我有幸品尝了大理的白族“三道茶”,“三道茶”顾名思义就是喝三杯茶,一杯是苦茶,二杯是甜茶,三杯是回味茶。听导游姐姐介绍,这是白族人民的一种古老的品茶风俗,现已形成一个旅游项目。大理的小吃也特别多,味道可口。于是,我并经常央求爸爸给我买这买那的。四天的旅游活动在开心喜悦的气氛中结束了,可我的心还依稀留在大理,盼望着还能再次到大理游玩。

国庆节日记3

我知道的,国庆节终于到了,国庆节可是七天的小长假呢?最喜欢国庆节了!在这个假期里我发生了好多有趣的事情。但我的国庆节去很忙碌我要去吃喜酒一会要去别人家里看孩子。唉太烦了!国庆节的,前几天下着毛毛小雨。我是可恨极了可我弟弟却开心得又叫又说哈哈,我可以玩雨了。给大家说几件在,国庆节中有趣的事情吧。

前几天我们们不断的写着作业心里想唉什么时候才能把雨停了呢。如果一直下雨的话,那我们到国庆节岂不是泡汤了吗?唉,我可不想国庆节泡汤啊!接着,第三天,天气有了好转。可以去外面玩一下。首先我跑到外面有穿有觉仰头望着天空。唉,雨后的情节真是好看啊。心里想着有万四的,挥舞着手中的木棍?

最后几天我终于感觉到,国庆节放的太久了。因为在学校里的话,有我那些小伙伴陪伴,家里只有电视机电脑与我相伴。唉,那么好的国庆节岂不是这样被我泡汤了吗?不过坐着,我又把这件事情抛之脑,有该只和弟弟玩起来,植物大战。最后,到了,一个办完了,我和弟弟坐在门前看着,半圆的月亮心里想唉,国庆节都是太有趣了,这是我过的最愉快的一天。

到了最后一天,我心里想国庆节过的好快啊,我真想在玩几天呢。什么,作业写完了吗,我心想完了,还没写完呢。我又拿起了笔奋笔疾书的写着可,最后一个,天晚上我拿来的急写所以只能在最后一点点时间写了。抄的我累死了。

哈哈,这将是一个愉快的国庆节啊,我希望每天都是国庆节,每天都是这样游戏的。就是国庆节,我喜欢国庆节。

国庆节日记4

国庆节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超快乐的节日,当然对我来说也不例外。

十月七日的那一天,我们家来了许多的小孩子,有我表弟、表妹、哥哥、姐姐……大人们围在一起商量说:”我们还是先去买衣服吧!“接着,一个个哄我们说:”乖,我去买衣服呀!等会就回来,在家可别胡闹啊。“说着就赶紧走了,其实我们都明白,大人们是嫌我们烦,把我们扔在了家里。

我们紧接着大人们走后,就商量着玩什么,结果都异口同声地说:”玩摸老瞎。“我们把窗户都拉住了,灯也关住了,屋里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我们害怕极了,但心情确是很激动的。没想到,我的表妹当老瞎,你可别看它小,但她可机灵着呢!游戏开始了!表妹戴上了白又厚的手绢。”1、2、3,我来抓了哦!“我们赶紧都上了楼,没想到;全部都上了楼,都一起堵在了楼上,谁也不想让谁。妹妹也许是听见了什么声音,赶紧往楼上去追我们。我们赶紧跑,我也抓紧跑上了楼,藏到了衣柜里,弟弟藏到了被子里……

当妹妹来到了房间后,就变得安安静静,后来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了一声猫叫,紧接着什么叫声都有,妹妹一不小心碰到了衣柜,我被撞得不分南北,等会儿,我以为妹妹去别的地方了,就赶紧出来,没想到我一出来妹妹就抓住了我,说:”你输了!代替我吧。“妹妹把手绢拿开了,没想到一摘开了手绢大吃一惊,结结巴巴地说:”怎么是你呀!“我一手把手绢夺回来,戴在眼上,当准备说开始时,各自的妈妈回来了。唉!我们的心里都想,惨了,等着迎接一场暴风雨吧!

快乐的日子,就是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拜拜!

国庆节日记5

长假到了,我和妈妈准备在外婆家住几天。国庆第二天舅舅说:“西太湖有车展,还有美食节,让我们到西太湖玩吧。”其实,我对车展一点也不感兴趣,我只想吃美食。

在半路上我们遇见了“瘫痪”的交通,车子一动也不能动,看起来好像都是去看车展的。我心想:这么多人去看车展,那里一定很挤,真没劲。可是不一会儿,车子就到了西太湖的P2停车场门口。

“太好了!太好了!终于到了!”我高兴地嚷起来。可要在这车山车海的地方停车都成问题了。舅舅转了好久,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车位。一下车,我就闻到了浓浓的烧烤味。

我们先走进了车展会场,我看见了五颜六色的各式各样的车子。舅舅给我一一介绍,有威风凛凛的悍马,有高贵的兰博基尼,有帅气的法拉利,还有英姿飒爽的宝马……

看着看着我就入了神,等我转过身,发现舅舅他们都不见了。

他们去哪了?我很着急。

我在人群中挤啊挤,找啊找,越找心越慌,看着这波涛汹涌的人潮,我不停的安慰自己:“镇定,总会找到他们的。”我立刻想到了两个可以找到他们的方法,一个是走到停车场找到舅舅的车子,另一个是在原地等他们。

就在我发愣的时候,有一双温暖的手把我拉出了车展区,这双手我很熟悉,是妈妈的。妈妈有点生气地说:“你跑哪去了,我们到处找你。”说完,紧紧的抱住了我。

后来,我们去了美食街,吃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烤鱿鱼,鸡蛋布丁,烤猪蹄,夺命小排……

我们拿着美食,坐在湖边,看着夕阳,吹着风,我觉得好惬意,好幸福啊!

国庆节日记6

国庆节是一年一度祖国妈妈的生日,祖国母亲今年71岁了,在这一天街上张灯结彩,我与妈妈来到了街上,街上真是人山人海啊!

店门口都在插上了我们国家的国旗——五星红旗,每个中国人都是这么爱我们的国家呀!走着走着,我和妈妈就去了海边游玩,也是热闹及了。一眼看去一望无际的大海,蔚蓝的海水与天连在一起,好像天地连接一般。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这样的一首歌,大海呀,大海……我正想唱呢,看到一群游人好像在海边找着什么,我和妈妈也就过去了。

忽然,我就看到石头上,海水里都有小海螺,我就惊奇的叫起来,啊,原来他们在抓小海螺呀,我也让妈妈和我抓起来了,抓呀,抓呀,不一会抓了一大把,咦!奇怪,我看到有一个小海螺里面,怎么还有小螃蟹呢,我不假思索地问妈妈,妈妈说:“那是小海螺的肉给小螃蟹吃了,小螃蟹霸占了小海螺的`家”,哦,原来是这样呀。

我和妈妈也抓了不少的海螺了,我起身看了一下不远的地方,这时海水也退去了不少,海水浅的地方露出了沙滩来,我大声的欢呼起来,沙滩,沙滩,我就一蹦三跳的向沙滩的地方跑去了,妈妈也跟着来了,我们光着脚丫踩在沙滩上,走过去背后都会留着一个脚印,妈妈说:“做人要这样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听妈妈说完,我就和妈妈打起了沙子仗,一会又堆起了沙堡,一会又拿起手机拍起了相片,玩的开心极了。

就这样的玩下去,不知不觉得时间就像飞一样的过去了,我们也要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在想是大地的美丽,祖国的昌盛带给了我们这样美好的生活,我不由自主的喊出了——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国庆节日记7

十月一日是祖国妈妈的生日,今年已经是祖国妈妈71周岁了。我们一家三口来到美丽的老家——宜城。

到了老家我就迫不及待的往后山上走,那里有一个不大的池塘,池塘里倒映着深蓝的天空,往日那些迷人的荷花,现在却变成了肥硕的莲蓬,那些逗号大小的蝌蚪,已经长成了大青蛙,小鱼儿在水里活蹦乱跳的,还有些小鱼在抢食了!多可爱啊!水面上一群群小鸭子正在快乐的嬉戏了。

在远处是一片竹林,一棵棵翠竹好似一位士兵保卫着这片土地。家乡的竹林四季如一。总是那样青,那样的坚强,默默的奉献于人,让家乡春色满园,青春常驻。

田野里,一眼望不到边地稻谷金灿灿的,阳光一照,闪闪发光。一阵秋风吹过,稻浪翻滚,此起彼伏,荡起层层叠叠的金色波痕。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等稻谷完全成熟了。人们就要开始忙碌了,我站在田野的小路上久立四望……

吃过午饭,外公说要去摘棉花,我一蹦三尺高,心想:“呀,太好了,我还从来没摘过了,一定很有趣吧!”外公边走边给我讲怎样采摘:“找棉花一定要摘完全裂开的,这样的棉花质量好,摘棉花是要把棉花一朵摘完,不要有剩的,知道吗?”“哦”我是懂非懂地点点头。来到棉花地我开心的叫了起来:“哇!好漂亮啊!”一朵一朵棉花都裂开了嘴,吐出洁白的,蓬松的棉桃,有的棉花枝上棉桃太多。

棉花承受不住棉桃的重量,都被压弯了腰。刚开始我摘得很慢,用双手小心翼翼的扯下来放到袋子里,后来,我找到一个好方法,先用手把四个棉花团拿在一起,然后轻轻一拉,棉花便毫不保留地摘下来了,不一会,袋子里就装满了棉花,好开心哦!

我爱我的家乡!今年国庆节让我回味无穷啊!

【一】

龙游商帮,这个名称的涵义太深,覆盖面太广,我不知道多年以前我在大连旅行时碰上的在那里经商的几个龙游人能不能解释其一二,但我分明记得那天,大连的繁华闹市里,当我们用龙游方言戏谑着这座城市和眼前这个有一定规模的店铺里某种熟悉的气息时,我看见了店主人眼里闪过的惊喜,然后,他飞快地走过来,对我们笑着,用方言说:真好,又碰到老乡了。那一刻,连空气也开始亲切起来。

“遍地龙游”,是我听到的关于龙游商帮在民间流传最广的一句俗语,年少时候不懂事,也根本不知道商帮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初听大祖父说时,懵懵懂懂,以为真有龙在遍地游着,腾飞着,睁大了眼睛看他,也看他挑着的杂货担,特制的大箩筐里装满了各式新奇的、常用的货品,竹扁担被磨得光滑透亮,货郎鼓的声音高低错落,叮咚悦耳。那时候,我并不经常见到大祖父,他一出门总是十天半月,回来时,杂货担里琳琅的商品已经所剩无几,我看见他的面容疲倦,但是他脸上总漾着的笑,慈祥而温暖。

我喜欢跟在大祖父的身后,或干脆坐在他的膝上,听他绘声绘色地说他的天南地北,那时候还很陌生的地名:福建,安徽,或者江西,也听他说他的伙伴,他们一起餐风露宿,一起翻山,一起越岭,摇晃着的拨浪鼓是他们随行最动听的声音。那时候,我知道了外面有个很大很大的世界,那个世界里,有很多像大祖父这样奔波在路上的人。无限憧憬时候,记住了他们的走南闯北,也记住了他们走过的深浅不一的足迹,大了,才知道这也算是龙游商帮,连同很多年后在大连遇见的老乡。

追溯起来,这实在过于浅显,它只能从某一方面说明龙游人用敢拼敢闯的精神出发去做些小本生意。前几天查资料,温州籍陈学文教授在《龙游商帮研究》中说:龙游商帮萌发于南宋,鼎盛于明清,衰落于清光绪以后。龙游商人走南闯北,足迹遍于宇内,正如万历《龙游县志》所云:“遍地龙游”。一批像书商童佩、丝绸商李汝衡、布商胡筱渔的龙游商人,秉承脚踏实地、志在四方的志向,远走他乡、无远不届的勇气,敢于创新、诚信为本的理念,实现了“遍地龙游”。

一次又一次看到“遍地龙游”,开始感慨起来,原来我所生活的这个小城,早在明清时候已经辉煌一时,姑且不说龙游有着“四省通衢汇龙游”的优越地理位置,只看它在那时候作为惟一以县域命名的商帮,实质也融合了衢州、金华某些县份的商人,进而能够位列徽商、晋商等明清十大商帮之中,已经太不容易。

要去探访吗,关于龙游商帮?那些散落在乡间的马头墙上能不能找到一丝当年他们辉煌的痕迹?我的心开始向往起来,凝眸处,仿佛有龙游商帮远行的商旅,正在路上。

【二】

三门源,有些偏僻,我在冬日的午后抵达时,暖阳正好,风清冷。举目满眼青翠,村子在群山怀抱里,有山间蜿蜒而至的小溪轻盈地穿过村庄,溪上有石桥,或简单成一弯弦月,或苔藓藤蔓依附着自由生长,绿得开始苍茫起来。沿溪旁路向上,随处是烟火气息,年迈的阿婆一边翻晒着地瓜条,一边叮嘱一旁嬉戏的孩童,有妇人正在溪中洗着衣物,尘世的喧嚣在此刻散去,抬头,恰遇上右侧的石碑:三门源叶氏民居。

我差点忘记我就是为寻访这座古朴而深邃的宅院而来的。据资料记载:“龙游商帮犹如徽商,在致富后不惜巨资,竭其所能在故里大兴土木以显赫门庭,光宗耀祖,于是一幢幢装饰豪华、气势恢弘的宅第建筑在三衢大地落成。龙游三门源叶氏建筑群、江山廿八都姜家大院、龙游大街傅家大院、龙游湖镇黄家居、开化霞山郑宅大院堪为诸多建筑中的杰作。”是怎样的建筑,足以让它代表着一个商帮曾经有过的辉煌?我站在“芝兰入室”门楼前,只一抬头,已经开始惊叹起来:全青砖砌成的重檐结构,上面清晰地雕琢着各种花纹图案,渔樵耕读、八洞神仙、福禄寿喜,以及琴棋书画,还有更精彩的是吗,那些叫得出叫不出的戏曲砖雕,譬如《四平山》,《打金枝》,《双鞭会》,《貂蝉拜月》等,每一块都镂空镌刻一出婺剧曲目,生动的造型,精湛的工艺,直让人叹为观止。入内,三进两明堂,天井和厅堂明亮,厢房精致,楹柱粗壮,鸳鸯桌典雅,砖雕,石雕,木雕,随处可见,窗棂和走马楼结实,并雕刻着各式花纹,诸如亭台楼榭、山水花鸟,栩栩如生、极尽奢华……

此刻,阳光下的叶氏民居有些落寞,我实在想象不出来,一个半世纪之前,眼前有着怎样的繁华,有着怎样的峥嵘岁月,它的主人,叶庆荣,叶鹤夫,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商海和宦海沉浮,要耗费多少财力、物力和精力,才能在这样的山深处,建一座让后来人震撼和惊艳的宅子?我抬头凝视,驻步皆景,高高的院墙和马头墙日渐斑驳,雕龙附凤的门窗美轮美奂,陈旧里,是古典,是优雅,是一代儒商留下的品味和文化。我看着那些旧家具,它们携裹着经年不散的气息,隔了几百年依旧扑面而来,我可以去想象吗,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

这是龙游商帮中很典型的一个例子,他们斥巨资,建豪宅,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也是一个时代经济的发展。当我再取道去龙游民居苑看傅家大院的时候,我看见的是1842平方米的恢弘古建筑,三进五开间,精美的牛腿,布局合理的厅堂厢房,无不透露着这个家族当年的雄厚财力。还有吗?还有汪氏宗祠、滋树堂、爱日堂、永锡堂……

有些感动,这些散落在民间粉墙黛瓦的明清建筑,承载了多少历史烟云?我行走着,感受着,之中凝固着多少龙商的繁华和落寞?白花花的银子运回来,建了这么多高大而古典的宅子,可以怀旧,可以豪情,可以激烈后人,让我们铭记着他们曾经怎样不辞辛劳地奔波在路上,风雨兼程。

【三】

闲时,我喜欢走在龙游的街头巷尾,看小城的日新月异,也看小城依然颓败古旧的角角落落,经过西湖沿时,常常有片刻的停留,什么时候呢,这里是龙游城的正中心,聚集着数以千计的商贩,他们在这里经营着各式各样的商品,热闹,兴盛。只是,彼时的繁华,此刻的荒凉,所有的都随岁月跌落到那一池墨色的水中了吗?“我宁愿时光流转,几世轮回,我是前世这池塘边对镜梳妆的人,敷了薄薄的胭脂,涂了鲜艳的口红,然后漫无边际地等待我那出门在外经商的丈夫,他带了最奇妙的东西来哄我,然后再让我无限地等待下去。又有什么不好?”

这是《无梦到徽州》里的一句,读到时,有片刻的恍惚,那时的龙游大地,是不是随处都有这样的女子在漫无边际地等待?一边守着深深的庭院,一边死死地盯着门前的路,是不是有熟悉的人来了?是不是终于等到要等的.人了?脑子里只一个劲地想着,念着,望眼欲穿了,站成雕像了。

转眼沧海桑田。历史的云烟散去,今天,我只是个寻访当年踪迹的女子,满怀了兴致。或者行走的过程本身愉悦而舒朗,更何况这一次,是为寻访龙游商帮而来的。我走着,看着,看山川田野间一座座白墙灰瓦的房子,看潺潺溪流上破败却结实的古旧石桥和小亭,也看依旧鲜活地存在于记忆里的鸡鸣书院旧址,想起书中只简单记载的“山麓有鸡鸣书院,今废。”突然开始伤感起来,想起一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这一句,也可以形容龙游商帮吗?鼎盛时,“多向天涯海角,远行商贾,几空县之半”,“挟资以出守为恒业,即秦、晋、滇、蜀,万里视若比舍”,没落时,“心中再无当年远走天涯的锐气和气吞山河的雄心”,“只凭着祖先遗留的资产,安逸守旧,不思进取过日”,之后,思想的束搏,战事的困扰,水上交通的失势,便慢慢开始衰败了,枯竭了,弹指间,奢华烟消云散。这样的结局,让人感觉如同电影的散场,明明结束了,还坐在那里,呆呆地,一边回想着,一边,只有叹息着。

前些年在单位着手省著名商标续展工作时,接触了龙游本地很多企业,才知道龙游商帮曾经的辉煌虽然已经落幕,现代龙游,依然有着腾飞的后发优势。古老技法的传承,地域文化的沉淀,商帮精神的发扬,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商标,诸如寿牌、德辉、铜鸟、方山、001、尼尔迈特等。每个品牌的崛起、发展,都带着龙游商帮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他们敢于面对商海的变幻莫测和激励竞争,跌宕起伏里,傲视着,腾飞着,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乐曲。

笑。这是多么让人欣慰的事。终于有这么一天,我们不用再对着先辈们所遗留的叹息不已了,那些断垣残壁,那些残砖破瓦,那些牌楼,那些宗祠,以及曾经极致辉煌的深深庭院,都在此刻,如枯枝般发了新芽,之后,便是漫长的路,我们会一直走着,脚步铿锵。

如同当年的龙游商帮,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