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2.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3. 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
4. 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
5.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6. 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
7.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8.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9. 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10.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2.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4.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5. 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
16.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17.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
18. 一鸟不啼山更幽。
19. 人生失意无南北。
20. 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
21.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行行。
22.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23.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24.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25.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6.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
27.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28.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29. 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30.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31.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看余度石桥。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1、往者已不及,尚可以为来者之戒。
2、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
3、不以先进略后生,不以上官卑下吏。
4、琴樽已寂寞,笔墨尚光辉。
5、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6、归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7、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8、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9、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
10、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11、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
12、纷纷塞路堪追惜,失却新年一半春。
13、礼贵从宜,事难泥古。
14、当时迦叶无尘染,何事阌乡有土思。
15、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
16、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17、人才乏于上,则有沉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
18、白鹤声可怜,红鹤声可恶。白鹤静无匹,红鹤喧无数。百鹤招不来,红鹤挥不去。长松受秽死,乃以红鹤故。
1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0、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
21、相逢亦何有,但有镜中丝。
22、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3、能使人知己、爱己者,未有不能知人、爱人者也。
24、忠者不饰行以侥荣,信者不食言以从利。
25、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26、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27、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28、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9、精良止如留,疏恶去如摈。
30、才之用,国之栋梁也。
31、圣人之道要是管用,圣人早就自己一统天下了。
32、百年俯依随薪尽,画手空传净戒身。
33、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34、人生失意无南北。
35、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
36、种种春风吹不长,星星明月照还稀。
37、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38、独寻寒水度,欲趁夕阳还。
39、衣不求华,食不厌蔬。
40、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41、仁足以使民不忍欺,智足以使民不能欺,政足以使民不敢欺。
42、百年幅纸无所直,公每玩之常在把。
43、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44、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45、人生乐在相知心。
46、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
47、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墙斜日数枝红。
48、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49、任重者其忧不可以不深,位高其责不可以不厚。
50、溢美之言,置疑于人。
51、舌根已净谁能坏,足迹如空我得寻。
52、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53、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54、水际柴门一半开,小桥分路入苍苔。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是梅。
55、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为先。
56、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7、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58、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59、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
60、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
6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2、春风日日吹香草,山北山南路欲无。
63、苍苍柏与松,浩浩山风吹。
64、劲操比松寒不挠,忠言如药苦非甘。
65、遥望南山堪散释,故寻西路一登高。
66、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67、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者也。
68、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69、制俗以俭。其弊为奢。
70、是非明而后可以施赏罚。
71、物皆得所托,而我无安栖。
72、月映林塘淡,风含笑语凉。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携幼寻新的,扶衰坐野航。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北宋庆历七年,江南地区阴雨绵绵,连下了好几个月,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受灾面积达一百二十七个县。米价接连上涨,到了十月,米价就由原来的每石四百文涨到了一千五百文,老百姓们苦不堪言。
江南各州府官员一面向朝廷请求援助,一面强力抑制米价惩办奸商。一旦发现有人哄抬米价,轻则没收家产发配充军,重则就地斩首。靠着这种雷霆般的手段,江南地区的米价终于稳定下来,维持在每石五百文左右。
但是,在东南沿海一个叫鄞县(现在的宁波)的偏远小县里,却有一个很另类的县令,不但不抑制米价,反而发出公文,以政府的名义硬性规定:鄞县境内米价每石三千文!这位大胆的县令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王安石。
一时间,宁波境内民怨沸腾,普通百姓骂得尤其厉害。因为米价太贵,他们只好举家食粥。米商们则欢呼雀跃,发了大财,他们纷纷知趣地给王安石送去金银。对此,王安石来者不拒,一一收下。偶尔有外地的商人忘了敬献金银,王安石就让师爷前去讨要。
时任杭州知府的吕向高听说了这事,怒不可遏。只因碍于王家世代为官,实力强大,而王安石本人又是海内名士文人领袖,这才暂时没有追究。吕向高心想:等宁波闹得不可收拾,再去发落王安石吧!也免得自己落下妒贤嫉能、不能容人的骂名。
没想到,由于陕西一带连年大旱,朝廷赈济多年,使得如今国库空虚,对江南的雨灾,一时无力救助。到了第二年三月,江南市面上几乎已经无米可卖。黑市上,米价出到五千文一石,还常常有价无市。大量饥民开始涌现,不少人举家外迁。每天都有许多人因饥饿而死。昔日风景如画的江南,一时哀鸿遍野凄凉一片。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宁波境内米粮充足,人民生活安定。原来,全国各地的.商人听说宁波米价高昂,有利可图,纷纷把米贩到宁波。宁波的老百姓们,虽然一时间将多年的积蓄消耗殆尽,却几乎没有出现饥民。对于无力买粮的人家,王安石就发放银两救助。
后来,宁波的米粮越积越多,渐渐供大于求。商人们已经把米运来,不好再运回去,只好就地降价销售。米价竟然慢慢降回到一千五百文一石。同江南其他地方比起来,宁波简直就是个世外桃源。
原来,江南不同于陕甘等贫弱地区,这里历来富庶,不仅鱼米丰饶,而且商业十分发达。普通人家几十年下来,都小有积蓄。因此,乍遇荒年,人们需要的只是粮食。就算米价高,俭省一点,也能坚持一年半载。
吕向高这才发现,王安石真有一套,实在是高。他马上嘉奖王安石,并通令江南各地提高粮价,每石三千五百文。
商人们一听,大受振奋,纷纷竭尽所能,马拖驴运水陆并行,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把米贩到江南来。江南民众家财散尽,却终于度过了这一劫。
私下里,吕向高曾责怪王安石:“有这么好的办法,为何不早点告诉我?”王安石苦笑着说:“朝廷年年在陕甘一带赈灾,稳定米价早成惯例。我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人微言轻,就算说了,大人您能听我的吗?”吕向高听了,点头无语。
经此一事,王安石名声大震,从此平步青云,成为北宋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