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各种石头及辅助材料制作石头打击乐器,使幼儿体验自制打击乐器的快乐。
2、通过操作,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石头打击乐器敲击的声音,培养幼儿对节奏乐兴趣。
3、选择自制的石头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感知声音的`强和弱。
活动准备:
1、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石头。
2、各种纸盒、空塑料瓶子、易拉罐(可封口的)、棒子等。
3、与音乐匹配的节奏卡一张。
活动重点:运用石头与辅助材料进行石头打击乐器制作。
活动难点:运用不同方法体验不同的自制的石头打击乐器演奏的声音。
活动流程:
导入活动——制作活动——介绍活动——演奏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介绍各种幼儿搜集的石头及辅助材料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我们小朋友搜集了好多石头和废旧物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制作石头打击乐器,练习演奏方法。
1、引导幼儿尝试用石头及辅助材料进行石头打击乐器的制作。
2、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幼儿帮助。
石头打击乐器制作、演奏参考:①两块石头互相敲打②将一些石头放入纸盒中摇晃③将一些石头放入塑料瓶中摇晃④将一些石头放入易拉罐中摇晃⑤将一块石头或两块石头(同时或交替)在纸盒(塑料瓶、易拉罐)上敲打等。
3、指导做好的幼儿用自制乐器练习演奏方法。
三、讨论活动:
a、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做的石头打击乐器以及制作方法。
b、请幼儿演奏自制的石头打击乐器,其它幼儿倾听乐器发出的声音,感知声音的强和弱。
四、石头打击乐演奏。(音乐自选,以节奏鲜明为宜)
a、幼儿合奏进行表演。
B、互相交换石头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探索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来表现不同的节奏型。
2.学习看图谱演奏《小红帽》,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3.培养幼儿合作的精神和听指挥的能力,体验合作和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圆舞板、碰铃、铃鼓、双响筒、串铃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感受乐曲节奏
1.今天叶老师带来了一首小朋友熟悉的音乐,我们来听听到底是什么音乐?
2.这首乐曲的名称叫什么?(小红帽)
3.你们听过《小红帽》的故事吗?
小红帽的故事里讲到了什么事情?
二、分段欣赏音乐,表现节奏
1.我们来听一段音乐,你觉得这段音乐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那我们今天就来玩一个节奏游戏。谁会用拍手来表现这段音乐的节奏呢?(出示音乐一段,让孩子自由表现乐曲)
2.出示节奏图,谁会按照上面的`节奏来拍一拍?(听音乐,打节奏)
3.除了拍手,我们还能用哪些身体动作来表示节奏?小朋友表现真不错。
4.接下来的这段音乐你觉得小红帽心情会怎么样呢?那你会用新的节奏来表现音乐吗?(试试)
5.出示节奏图,拍节奏
6. 除了拍手,我们还能用哪些身体动作来表示节奏?
三、出示图谱,演奏乐曲
1.叶老师把刚才小朋友用身体拍的节奏都画下来了,你们能看图谱来试一试吗?(哼唱打节奏一次)
2.听音乐看图谱打节奏1—2次
四、配乐器演奏乐曲
1.叶老师这里有一些乐器,你们觉得这些乐器分别适合哪一段?根据孩子配的集体演奏一遍。
2.互换乐器演奏一遍。
五、看指挥演奏乐曲
1.今天老师做指挥家,小朋友做小小演奏家,我们来看指挥演奏,行不行?
2.看指挥演奏乐曲
六、活动延伸
你们想做小小指挥员吗?请一幼儿试试。小乐器都累了要休息了,现在请大家安静的按次序把小乐器放回盒子里让他们休息,放完之后我们到教室里再去玩!跟客人老师再见!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已成为当今现代音乐教师的标志。的确,多媒体画面色彩艳丽,形象逼真。与音响浑然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获得准确生动的艺术形象。例如,我在上人教版《环球之旅──亚洲之声》这一单元课时,课前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我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带你们乘坐亚洲之声航班,进行有趣的环球之旅。”这时教室里静了下来,每个同学拭目以待,我立即播放课件,映入同学们眼帘的是在时空间滚动的星球、亚洲地理位置图、富士山、巴黎岛、印尼市场、金刚山,日本人民在美丽芳香的樱花树下,伴随着独特旋律的舞蹈场面。金刚山下彩绸飞舞,长鼓隆咚,朝鲜人民随《道拉基》音乐翩翩起舞的情景,优美华丽的西塔尔琴又将人们带到了古老的印度……同学们看得入神,听得仔细,不时为精湛的乐器演奏、优美的舞蹈表演而赞叹。一开始已邀游在异国他乡的音乐世界里,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营造了氛围。
有时,因制作课件受时间、内容的限制,且课程内容题材单一,相对具有独立性时,也可直接播放光盘、录像、磁带,只要能起到引情入意,烘托气氛的效果即可。如我在唱歌课《新年好》的教学中,一开始便播放了春节晚会上孩子们随欢庆锣鼓音乐舞蹈的热烈场面,自然的将同学们带入到节日的喜庆气氛中来,为学唱歌曲《新年好》埋下了伏笔。
二、以配乐诗朗诵开场
音乐本身具有非语意性、模糊性的特点,在欣赏过程中,有时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借助姊妹艺术诗歌开场,既是同学们喜爱的形式,又能一语道破主题,为情绪情感推波助澜。例如,我在给高中同学欣赏大型管弦乐作品《百年沧桑》时,在低音提琴和定音鼓的音乐背景下,我用低沉的声音颂道:“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唆着我的脂膏。母亲啊!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啊!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伴随音乐的起伏,有的同学思绪万千,情绪激荡,有的眼里饱含泪水。欣赏结束后,我请同学们谈谈感受,其中一位同学这样说:“我仿佛又回想起国旗在港督府升起的那一刻,中华民族血洗百年耻辱,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两地失散的亲人相拥在一起,百感交集的场面,我为我们祖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又如,在欣赏高胡、钢琴与打击乐演奏的《观花山壁画有感》时,因此曲受美术作品感染而创作的,作曲家借助音响造型的艺术表现手段,将视觉形象──绘画意境生动的再现出来,学生在欣赏这部作品时,需要有生活的体验和丰富的联想能力,进而才能感受到作品所反应的劳动人们的生活情感,有一定的难度。我以纯净音乐为背景颂道:“心是醉啊,还是醒?水迎山接入画屏!”“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呵!汗雨挥洒彩笔画──桂林山水──满天下!”勿用多言,同学们随抒情的诗句意境,已看到了隽丽的花山壁画。诗与音乐的结合,能使艺术形象更加淋漓尽致、尽善尽美,同时,满足同学们多角度的审美。
三、用卡拉ok形式开场
卡拉ok这种演唱形式,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尤其是教师或学生的范唱,更是同学们所关注的,通过范唱,能使学生对音乐获得整体感性认识,并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进一步教学。如一位教师在教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时,课前先用卡拉ok形式演唱一首歌曲 ──《知音》,她用甜美的音色,真挚的情感,道出了:“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难寻觅“的格言,同学们都被老师深情的演唱所打动,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教师趁势说:“友谊是生活的一种体验,她使人生辉煌,使生命灿烂,在我们痛苦时,友谊是我们的亲人,是抚慰我们心灵的春风化雨,在我们幸福时,友谊是我们脸上盛开的笑云,是我们眼前醇香的美酒,我们可以抛弃虚名,也可以鄙视金钱,但我们不能没有友谊,让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再如,我在教唱歌曲《东方之珠》时,请一位同学用卡拉ok形式演唱《我想有个家》,因此歌属流行歌曲,多数同学较为熟悉,并十分喜爱,台上同学的演唱牵动着台下同学的心,有的跟着旋律模唱,有的挥起双臂互动,整个课堂非常激情,接下来我便说:“刚才我们演唱的这首歌曲诉说了流浪在外的孩子期盼拥有一个温暖家的渴望心情,今天我们同样学习一首流行歌曲,表达炎黄子孙对祖国香港的深沉眷恋和亲切关爱。”运用卡拉ok形式演唱与主题密切相连的歌曲内容开场,显得自然贴切,不仅丰富了主题内容,而且增大了知识容量,不乏是一种很好的开场形式。
四、创设问题情境开场
现代教学中,启发式教育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启发式教学要运用好,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在音乐课开始时,运用创设问题情境开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培养创造能力。如课前我在教室中间放置了一架民族乐器──扬琴,上课后,同学们都围在琴边,有的讲这架乐器的名字是古琴,有的讲是竖琴,有的反驳是扬琴,为了这件乐器的名字争辩得非常认真。我随即便问:“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正确名字?请同学分别上台来用不同的方法奏响乐器。”这一讲全体同学热闹起来,有的说这样去奏,有的说那样拨奏,我将学生分组,按顺序依次上台演奏,台上的同学精心击奏,台下的同学仔细观察,紧张准备,跃跃欲试。几组同学击奏结束后,竟创造出十几种演奏法,这时同学们真想知道扬琴这件乐器究竟有哪些正确的演奏方法,我便开始讲解扬琴演奏法,并范奏乐曲。整节课下来,同学们积极动脑,主动参与,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再如欣赏古琴曲《流水》时,我问:大自然中你听过的水声有哪些?学生答:小溪流水,雨滴,瀑布飞泻,湍急水流……。我又问;音乐是怎样表现流水声的?此时,大多数学生回答不上来,构成了问题情境,形成急于想听一听音乐怎样表现流水声的愿望,我便播放古筝曲《流水》。
五、以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故事开场
中学生对叙述性内容的艺术作品较为关注,对剧中人物情感变化也甚感兴趣。课前精选一段与课题相关的故事题材作为开场,能使学生对艺术作品尤其是大型艺术作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作为顺利欣赏作品的过渡。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因为乐曲内容取材于古老的传说,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抗婚到双双化作蝴蝶的情节,叙事性很强,所以一开场我就为同学们讲述了古老美丽的民间传说故事:梁祝相识──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里相送──抗婚──楼台相会──化蝶……欣赏完整个乐曲后,有的同学为梁祝美好纯真的情感不禁黯然泪下,有的为两位当时年轻的曲作家能创作如此动人的民族交响音乐而骄傲。再如歌剧《白毛女》是根据1940年晋察冀边区的一个民间传说创作的,剧情基本上以这个民间传说为依据,以剧中典型人物形象喜儿──白毛女的悲惨身世集中概括反应了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矛盾。欣赏前我向同学们讲述了河北省西北部某地流传的民间新传奇《白毛仙姑》的故事,接着欣赏歌剧《白毛女》,学生便对这部作品有了更深的情感体验。
六、精湛的语言艺术开场
语言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音乐教师是艺术教师,尤其要讲究语言艺术,用精湛的语言艺术开场,让音乐课更具艺术性。具体运用时可考虑以下几方面:l.讲好普通话,发音要规范,注重音色甜美、刚柔相济。2.语言、语调要随情感的变化抑扬顿挫,具有感染力。3.借助表情、形体使语言生动形象。4.阐述简洁,分寸适度,少说闲话、废话。
关于音乐课的“开场白”,形式多种多样,有时也可将几种形式组合起来,穿插进行。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只要用法得当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课的“开场白”犹如一块强大的磁铁,处处都能将学生引入神圣的艺术殿堂。音乐教师作为音乐课的总导演,首先要精心设计好“开场白”,“演”好“开场白”,使音乐课变得更加完美而具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