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2、有经验而无学问胜于有学问而无经验。
3、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西方近世谈艺有谓读者内心万簌皆寂,如屏人与作者幽期独对。则复类谭序之言,"独坐静观""静者默吟"。李义山《会昌一品集序》有警句日:"静与无语",读者以静心默契诗篇静境。殊堪借李句揣称也。——钱钟书
5、读书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林语堂
6、读书,我此时觉得如吃甘蔗,越往下啃越甜,越读越觉得它的趣味,而且越越亮、心越宽。因为我所读的书,不是一般骚人雅士读来开心的书,而是救国救世界革命理论,而是二十世纪最进步的思想学术,而是历史上宝贵的教训……这些书可以使我认识过去、现在,知道未来,可以使我获得正确的人生观,可以使我不错走了道路,可以使我的意志更加坚定,可以使我时时刻刻在前进。不读书,或者读些风花雪月的书,这是等于自杀,是异常危险的。——冯玉祥
7、在知识的积累中,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标。古汉语语法,对于学习历史、中医、文学的人价值很大,可是对学现代物理的人价值就小多了。可见,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王通讯
8、要使书中的知识化为自身的经验,自必从记忆入手;记忆的对象若是阅读之后看出来的要点,因它条理清楚,印入自己较容易。若不管重要与否,而把全部平均记忆,甚至以全部文句为记忆的对象,那就没有纲领可凭,徒增了不少的负担,结果或且全部都不记忆。所以死用记忆绝不是办法,漫不经心地读着读着,即使读到烂熟,也很难有心得,必须随时运用思考与判断,接着择要记忆,才合于阅读这一类书籍的方法。——叶圣陶
9、读好书,好读书,书读好。的确,正因为读书,我的人生才会更加灿烂。它使我看到了未来的路,充满阳光。我会认真读好每一本书,让我的人生更加绚丽,更加有意义。
10、人的一生,应当不遗余力地奉献一切于社会。
11、仅在字母、文字和书页中浏览一番——这不是读书。阅览和死记——也不是读书。读书要有感受,要有审美感,对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会贯通,并使之付诸实现。
12、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
13、星星使夜空艳丽;知识使青春美丽。
14、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15、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考门斯基
16、科学如同大海,要求奋不顾身的拼搏。 兰道
1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8、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英]培根
19、学问是光明,蒙昧是黑暗。念书吧!—— [俄]契诃夫
20、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21、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
22、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23、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把握的时候,才会醒悟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时间。——法国
24、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在每个明天,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都要比今天前进一步。——《人生礼赞》
25、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26、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作者:(元)程端礼
27、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作者:卢梭
28、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
29、好书读的越多越让人感到无知。 作者:萧伯纳读书名言
30、一个人只应该读自己想读的书,如果把读书当作一个任务那就收效甚微。 ——[英]塞缪尔约翰逊
31、读者方面,从一字一句阅读开始,通过读完一篇,这观赏就是一个心理学的`过程。—— [日]川端康成
3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3、读书百遍义自见。——(南朝)裴松之
34、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35、如果认为成功人士不怎么读书,你有如何知道别人的读书方式和效率呢?
36、借读书逃避现实,不做该做的事,读得越多越误事。
37、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人们增长才干。——佚名
38、只有知识才能构成巨大的财富的源泉,既使土地获得丰收,又使文化繁荣昌盛。〔法国〕左拉:《真理》
39、书籍是青年人离不开的导师。
40、养性不须烹紫雪;读书何但出青云。
41、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和刀。
42、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
43、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
44、能认识到自己有种种的遗憾,敢于放弃不切实际的梦想而坦城无愧的人,可以说是完美的。——佚名
45、学,就像一只钻头,去开掘知识的深井。问,就像一把钥匙,去启开疑团的大门。——佚名
46、只有书卷才能长留,成为我们一生的伴侣。
47、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佚名
48、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遭遇和寿命。有的书毁于一旦,有的书却能流芳百世。——佚名
49、滥用书籍,则学问死矣。——佚名
50、人们都说现在决定未来,其实真正地是未来决定现在。
5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52、多情者不以生死易心,好饮者不以寒暑改量,喜读书者不以忙闲作辍。
53、学习本无底,前进莫旁徨。——佚名
54、她爱读书,晚上,她会在床上躺到深夜,如饥似渴地贪读着书。
5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56、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57、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作者:韩愈
58、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出处:《清诗铎趁早歌》
59、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60、读一本好书,修一层思想。
61、读书其实分为是指导"知"的还是指导"行"的这样两大类,就像《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说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两类书。
62、当以读书通世事。作者:倪元璐
63、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64、浪费少年头,何时再回头。
65、不懂得珍惜零碎时间的人,大概永远也没时间看书。
66、"读书越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67、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有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玖书之法也。——陈善
68、学会读书就能使人进步。
69、读书时人生一大乐事。——吕兰美
70、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我的进步之桥。
71、在我看来,最好的书是那些能够提供最丰富的思考材料的书。 [美]阿纳托尔法朗士
72、一本饶有趣味的书可能会有无数个谬误;一本无一处谬误的书也许是一本极其乏味的书。 [英]哥尔德斯密斯
73、光念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常识富厚,但它决不能使他们脑子清醒。——约·诺里斯
74、谁把空隙当成幸福的花朵,那么比及功效时节,他只能望着空枝感叹。
75、皇帝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念书高。——《神童诗·劝学》
76、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念书。——戚继光
77、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明·薛瑄《念书录》
7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79、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要领,是先求得该题目标肤表的看法,先欣赏很多页和许多几何章,然后才从新从头读起,以求得到紧密的智识。我对该书的终末,就分明它的起音。这是我所能先容给你独一正解的要领。——狄慈根
80、读书给人以兴趣,给人以色泽,给人以伎俩。 ——[英]培根
81、有本领而不肯读好书的人和文盲没有两样。
82、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费力都能忍受,什么情况也都能适应。 —— 丁玲
83、惟念书有利而少害,读一卷书,则有一卷之益。
导语:生活中是没有完美的,或许生活正是有了残缺才使你的生活跌宕荡起伏。高考
高考作文素材:博迪眨眼写作
博迪是一名法国记者。他在一次心脏病发作后四肢瘫痪,只有左眼可以活动。但他决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潜水衣与蝴蝶》写出来,于是他要求笔录员门迪宝协助他,每天花6小时笔录他的著述。而他们之间的沟通只能靠左眼的眨动来完成。每次,门迪宝按顺序读出法语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表示字母正确,眨两次表示错误,然后拼成词语。这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写作"终于在数月后奇迹般地完成了。这本150页的著作已被出版,受到人们的欢迎。
分析:"博迪眨眼写作"的事迹让我们想到史蒂芬·霍金,身体上的极度残缺却丝毫不能阻止他们在文学及科学研究上的昂首阔步。
话题:"毅力"、"完美与残缺"、"奇迹的诞生"。
关于毅力的
1、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雨果
2、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雨果
3、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成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歌德
4、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拉罗什夫科,法国作家
5、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奥维德·古罗马诗人
6、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爱迪生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8、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王国维
9、一个人做事,在动手之前,当然要详慎考虑;但是计划或方针已定之后,就要认定目标前进,不可再有迟疑不决的态度,这就是坚毅的态度。——邹韬奋
10、我们应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居里夫人
11、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司汤达
12、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13、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杨振宁
14、伟大变为可笑只有一步,但再走一步,可笑又会变为伟大。——佩思
15、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关于完美的句子
1、生活中是没有完美的,或许生活正是有了残缺才使你的生活跌宕荡起伏。人生是一条悠远的长河,如果没有樵石,没有落差,没有高低不平曲曲折折的河床,那么也就没有美丽的浪花和响彻云霄的涛声。如果生命没有残缺,那么就像徘徊在一潭沉寂的死水中,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让生活出现许多磕磕碰碰。这样才有美的感觉,残缺的美更耐人寻味。生活中才更加体现出了美与残缺。
2、有华而不实的东西,能让人迷惑自己的眼睛;也有过于朴实,失去了自己绚丽的色彩,为人所轻视。但不管如何,人人都应该有一条属于自己路。“秀”独特的自己,追求完美的自己,让我们共勉吧!
3、有句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但我认为,这句话虽然说的'是客观的事实,也包含了一种消极的思想在里面。虽然我们无法做到完美,但我们一定要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惟有此,我们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永不停止前进的脚步,不断进步。
4、不完美正是一种完美!我们老了,锈了,千疮百孔,隔一阵子就需要去看医生,来修补我们残破的身躯,我们又何必要求自己拥有的人事物都完美无瑕,没有缺点呢?看得惯残破,也是历练,是豁达,是成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啊!
5、完美的东西虽是那么平常,那么清淡,那么落魄,甚至那么狼狈,可是它们却那么真实,那么深刻,那么透彻。它们并非光艳十足无可挑剔,可是它们每一个不完美之处都可以用完美的心态去享受,去领悟,去体味。
6、生命的长短,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却是应该用贡献来算的。人生追求完美,定能够使自己幸福;大而言之,这可能就是人类无从的财富。
7、生活就这样,不完美才完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8、道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都是自然既定的。失去第一其实就是自然给与的警示,就是在合理不过的安排,千万别有无谓的举动,我们恰恰欠缺肯定自己的想法,才不能坚定地走在追寻完美的路上,才对区区次序耿耿于怀。
9、人生路上不能只追求完美,而忘记了追求的过程和帮助你的人。
10、俗话说的好,“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美也是在比较中被发现的。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又何尝不是呢?有时候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我们的成绩有了提高,与以前的自己比起来当然是进步了,但相对于那名列前茅的同学来说,就不免有些缺憾了。尽管这样,可是我却觉得自己的这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很好的,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缺憾美呢?
不要后悔,无论怎样不要后悔,后悔的情绪比你所做错的事更可怕,因为这会摧毁你的自信。下面是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4、不见不识,不做不会。
5、生命有限,学问无涯。
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8、井底之蛙,所见太小。
9、好事多做,恶事莫为。
10、听不如看,看不如干。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1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3、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14、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15、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18、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9、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20、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2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22、火要空心,人要实心。
23、囫囵吞枣,不辨滋味。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附:座右铭的意义与形式
铭文样式之一。铭原指镂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以记功颂德传扬于后世。《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座右铭由来于此。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每个人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座右铭是恪守这一原则的较常见的形式。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
座右铭是铭的一种。铭,(就其名词的属性而言),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解释:
(1)在器物、碑碣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
(2)警惕自己的文字。
第一层含义的铭,如唐代大文豪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宋代文学大师苏轼的《三槐堂铭》以及王安石的《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军墓志铭》……等等,属于此类范畴,这些精典的铭文,不仅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为中国古代的散文增添了魅力,更以其朴实的语言、深沉的情感,感动无数后人。
而第二层含义的铭,既:“警惕自己的文字”的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座右铭”,其体裁或文或联,其文字有长有短,大是起着
然而,作为铭的一钟,最早的座右铭并非文字,而是一种物品,既“物铭”:相传,在春秋时,齐人为死去的齐桓公修了一座庙。里面摆放一个装酒的器皿,叫欹器。一次,孔子与学生拜庙时,对学生说:“欹器空着的时候就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还会倾斜。所以,过去齐桓公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右边,用来警示自己不可骄傲自满。”——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最早的座右铭,就是这种叫 “欹器”的酒器。
历史的长河流到了今天,“座右铭”由最初的欹器、之后的金属镂刻……到今天的文字,其间演变的诸多“式样”颇多耐人寻味、其蕴涵的警示意义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注释:东汉书法家崔瑗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崔瑗自知因一时鲁莽起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
座右铭一般包括三种形式:①自题;②是笔录经典言论或名人格言;③一是请人题。座右铭多置于人们能常见的地方,以时刻提醒自己。较常见的或贴在屋里显眼的墙上或写在笔记本扉页上,有的则贴在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