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围炉感悟人生格言警句 正文

围炉感悟人生格言警句

时间:2025-05-04 04:00:37

《围炉夜话》一书是作者与子女的一部谈话记录,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它是一部文艺格言集。更是一部人生格言集。书中经典简练的语言在立身处世,德行修养,待人接物,思想境界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深刻的内涵。徜徉于书中,我常常会为书中的教育观念所折服。而细细品味更觉得回味无穷。在更多人注重名利,追求富贵的的今天,还有多少人能够关注子女身心健康的培植?浮躁,迷茫,忧郁充斥于我们生存的社会,而《围炉夜话》正像一盏心灯,在静静的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程。

一、“教子严成德 ”

在书中的第16节,讲到如何教育子女,作者提出要“教子严成德”。而紧接下来的全文更使我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每见待子弟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转为上达,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大权,其感尤速。”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不仅取决于家长爱心倾注的力度,更主要的是看父母是否教育有方。反思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我们感到我们给与了孩子道德教育的良好环境,我们能够在是非面前给与孩子以正确的辨别。特别是在孩子出现错误时,我们会保持严厉的态度。记得在孩子很小时,带他到广场游玩,看到别人随手丢弃垃圾,他也要把自己的垃圾丢到草地上,我们及时的抓住教育时机,告诉他:随手丢到垃圾会让美丽的草坪变得难看,这种行为非常不好。有了这样的教育,轶群以后在公共场合很少随手丢垃圾。但在孩子的学业问题上,做为家长我们却非常的不称职。没有及时的发现孩子身上所存在的问题,比如做事情应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等。而最为关键的是作为家长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品质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因此缺乏了严格的要求。就像有人总结的那样:一味的姑息纵容,即使很小的错误也是给了他一个错误的引导,让他觉得什么事情都无所谓,觉得不是那么的重要,也就养成不严谨的作风,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同时还缺乏了持之以恒的关注,往往是忽冷忽热。“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因此“和孩子一起努力,养成勤勉的习惯”将会是我们下一步的`努力目标。

二、白云山岳皆文章,黄华松柏乃吾师

作者在书中提到“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对绿竹得其虚心,对黄华得其晚节,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览处皆师友也。”人与大自然是相通的,大自然给了我们无穷的乐趣,看云卷云舒,阳光雨露,听百鸟鸣唱,风来风往。我们会有许多的欣喜,不仅是因为这美丽的风景,更多的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感悟。因此我们应该怀有一份赏识,一份感恩去面对我们周围的人和事。然而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我们却正缺失了这份赏识。很多时候我过多的关注了孩子身上的缺点,致使这些缺点在我不断的责问、提醒中得到了更多的强化,而让我和孩子都感到身心疲惫。记得孩子在上学期对我说过:妈妈,你就不能多笑一点吗?其实也许正因为我教育方法的问题,致使我们的家庭教育一度陷入一种危机。另外通过读这段话自己更多的感悟到:在我们身上缺乏了一种以他人为师的学习的态度。“白云山岳皆文章,黄华松柏乃吾师”若能怀有这样一种淡定的心态,尊重,赏识孩子,也许会取得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世间,很多平实、淡然的道理,往往蕴藏无尽的睿智。《围炉夜话》正是一本这样的书。读《围炉夜话》,我的脑海中不时构想出这样的情景:暖暖的火炉旁,一对满脸稚气的孩童正静静的聆听着一位髯髯老者的细心教诲,跳动的炉火不时映红老者矍铄的脸庞。尽管屋外寒风刺骨,雪花飞舞,但屋内却弥漫着智慧与温馨。这是我所向往的家庭生活和教育方式,我也期盼孩子在我们的努力中会领悟更多的人生真谛。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2、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韩愈《与孟尚书书》

3、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草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5、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韩愈

6、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韩愈《祭十二郎文》

7、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8、少年乐新知,哀暮思故友。——韩愈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10、形成于思荒于嬉,业精于勤毁于随。——韩愈《围炉夜话》

11、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韩愈

12、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韩愈《幽兰操》

13、圣人无常师——韩愈

14、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韩愈

1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

16、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韩愈

1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韩愈《原道》

18、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韩愈

19、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韩愈《祭十二郎文》

20、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韩愈

2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2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韩愈

2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

24、文约而义薄,辞近旨远——韩愈

25、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韩愈

26、辞,达而已矣——韩愈

27、驾轻车,就熟路。——韩愈《送石处士序》

28、学知不足,业精于勤。——韩愈

29、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30、博爱之谓仁。——韩愈

31、学者当务实——韩愈

32、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韩愈《与李翱书》

33、星河尽涵水,俯仰迷上下——韩愈

34、濯清泉以自洁。——韩愈

35、君子之伤,君子之守。——韩愈《幽兰操》

3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

37、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韩愈

38、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韩愈

39、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韩愈

4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韩愈

41、断送一生唯有酒——韩愈

42、文以载道言贵独到词必己出文从字顺——韩愈

43、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韩愈《杂说》

44、志同而气合。——韩愈《徐泗毫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

45、自知者为明。——韩愈《复忘赋》

46、强学力行。——韩愈

47、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48、彼苍天者曷其有极——韩愈《祭十二郎文》

4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50、水向东流竟不回,红颜白发递相摧。——韩愈

日行一善

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

2、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易经》

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

4、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5、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易经》

6、上善若水。——《老子》

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

8、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

9、为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墨子》

10、母氏圣善。——《诗经》

11、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

12、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尚书》

13、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尚书》

14、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

1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6、善,德之建也。―——《国语》

17、修身践言,谓之善行。——《礼记》

18、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

19、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礼记》

20、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左传》

21、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左转》

22、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转》

2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2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5、子张问好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论语》

26、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27、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28、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大学》

29、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

30、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31、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32、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

33、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孟子》

34、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後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35、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

36、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

37、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孟子》

38、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

39、观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荣矣,所谓吉人也。——《吕氏春秋》

40、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吕氏春秋》

41、善者得之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吕氏春秋》

42、有能化善修身正行,积礼义,尊道德,百姓莫不贵敬,莫不亲誉。——《荀子》

43、积善成德。——《荀子》

44、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荀子》

45、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荀子》

46、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荀子》

47、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荀子》

48、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

49、善人者,人亦善之——汉《管子》

50、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汉《韩诗外传》

51、善,吉也。——汉许慎《说文解字》

52、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汉)王符《潜夫论》

5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54、求名莫如自修,善誉不能掩恶也。——(宋)欧阳修

55、民习礼义,易与为善,难与为非。——(宋)苏辙

56、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凡人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宋)苏轼

57、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不为善,一不善而足。——(宋)杨万里

58、锄一恶,长十善。——《宋史》

59、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宋)《名贤集》

60、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宋)《名贤集》

61、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明)王守仁

62、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63、能受善言,如市人求利,寸积铢累,自成富翁。——(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64、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生方不虚生。——(明)陈继儒《长者之言》

65、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水浒》

66、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善移风化者,当因其所易而渐及之,毋轻矫其所难。——(明)洪应明《菜根谭》

67、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明)洪应明《菜根谭》

68、随时之内善救时,若和风之消酷暑。——(明)洪应明《菜根谭》

69、君子好名,便起欺人之念;小人好名,犹怀畏人之心。故人而皆好名,则开诈善之门。使人而不好名,则绝为善之路。——(明)洪应明《菜根谭》

70、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若小人之自新。——(明)洪应明《菜根谭》

71、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明)洪应明《菜根谭》

72、地干净,方可读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藉寇兵而赍盗粮矣。——(明)《菜根谭》

73、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明)洪应明《菜根谭》

74、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75、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清)《增广贤文》

76、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清)《增广贤文》

77、人有善愿,天必佑之。——(清)《增广贤文》

78、为善最乐,为恶难逃。——(清)《增广贤文》

79、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清)《增广贤文》

80、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清)朱柏庐《朱子家训》

81、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82、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83、百善孝为先。——(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84、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无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85、见人行善,多方赞成。见人过举,多方提醒,此长者待人之道也。闻人誉言,86、加意奋勉,闻人谤语,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87、座右遍陈善书格言,其志趣可想。——(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88、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89、常思身命易倾,自不得不存善念。——(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90、迁善改过,其象为益,得力在一悔字。——(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91、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92、为善如负重登山,志虽已确而力犹恐不及;为恶如乘骏走坡,鞭虽不加而足不禁其前。——(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93、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94、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95、听其言必观其行,是取人之道;师其言不问其行,是取善之方。——(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96、谦恭善下之人,吾师以亲师友;博学强识之人,吾师以广见闻。——(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97、惠我者小恩,携我为善者大恩;害我者小仇,引我为不善者大仇。——(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98、慕人善者,勿问其所以善,恐拟议之念生,而效法之念微矣;济人穷者,勿问其所以穷,恐憎恶之心生,而恻隐之心泯矣。——(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99、诗书起家之本,积善传家之本。——(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00、孝莫辞劳,转眼便善体黎庶情,此谓民之父母。——(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01、为人父母;善因望报,回头但看尔儿孙。——(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02、开卷有益,作善降祥。——(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03、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04、善教子孙,后嗣昌大,是取决于人。——(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05、终日说善言,不如做好一件;终身行善事,须防错了一桩。——(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06、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语,皆为良药。——(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07、势可为恶而不为,即是善;力可行善而不行,即是恶。——(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08、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消,日有所损。——(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09、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子孙羞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子孙荣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10、为一善而此心快惬,不必自言,而乡党称誉之,君子敬礼之,身后传诵之。——(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11、谈人之善,泽于膏沐;暴人之恶,痛于戈矛。——(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12、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语,皆为良药。——(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13、为恶畏人知,恶中尚有转念;为善欲人知,善处即是恶根。——(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14、势可为恶而不为,即是善;力可行善而不行,即是恶。——(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15、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16、为善最乐,读书便佳。——(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17、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18、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19、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20、毋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毋没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过。——(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21、乐莫乐于好善,苦莫苦于多贪;长莫长于博识,短莫短于自恃。——(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22、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