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展示了四十二个在踏上毕业旅行的大巴之前还不识愁滋味的少年们在三天之内被逼自相残杀,直到剩下最后一人的惨烈场面。每个人在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所作所为各有不同:
杀手:相马光子,桐山和雄
所有这四十二人中,只有两个人完全理解并且高效地实施了游戏规则,即一男一女两位杀手:相马光子,桐山和雄。他们是规则的充分利用者,人生这场游戏的积极投入者,残酷的世界的强者。
其实游戏规则简单又明确:三天内只能存活一个人。否则三天后剩下的所有人都得死。这就是说,在孤岛上面遇到的所有的昔日同学全部都对自己的生命构成了威胁。他/她若主动杀你,就构成了直接威胁。他/她不杀你,你若不杀他/她,那也构成间接威胁。但是除光子和桐山以外的其他人却从头至尾都没有确定坚定不移,见谁灭谁的杀人路线,不是出于恐惧,慌慌张张地杀人,就是自卫杀人,或是想办法打破规则,又或是得过且过,听天由命。而这两位男女杀手,意志坚定,目标明确,身手矫健,思维敏捷,似乎最有资格从这场残酷战争中存活下来。光子说:“我只是不想坐以待毙。”,川田评论桐山是一个“觉得这个游戏刺激而主动参加的疯子”。这两个人是很实惠的,对自己有利的,让自己开心的就是对的,反之就是错的。桐山是一架纯粹的杀人机器,十分低级,不值一提;而光子虽然有童年创伤和影片最后的挽歌部分中她流露出的些许人情味为她开脱,但仍然让人无法同情这个冷血杀手。
像桐山和光子这样的人是弱肉强食社会的强者,他们擅于审时度势,适应能力强,绝不牺牲自己的利益挑战不可战胜的规则。规则有利,就尽量利用;规则不利,就改变自己。
他们是强者,但却没能成为最后的王者。在真实的人的社会,这样的人也未必能够成功。未达目的不择手段是否道德暂且不论,至少这样的行为会为相当多的人所不齿。失却人和,难以服众,这恐怕不是什么通往成功之路。
正义的化身:川田章吾,七原秋也,中川典子
轻信无能,柔弱无害的男女主角与两位杀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秋也和典子基本上就是练成神功前的张无忌和苗若兰的组合。这四个人刚开始分配到手的武器可谓差得不分伯仲,除了光子同学分到一把镰刀(再有杀伤力也不过是冷兵器)以外,另外三人手上拿着的竟然分别是纸扇,望远镜和锅盖。桐山后来成功赚得各种长枪短炮和防弹衣,得以横行肆虐;光子也收获了手枪和电击枪等武器。可两位主角却自始至终都依靠着川田同学这个强大的存在而得以撑到最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个中道理,和哈利波特战胜伏地魔,霍比特人战胜索隆的是一样的。
值得一提的是川田同学。他在这个游戏中是得天独厚的。首先,年龄比其他人大三岁。五十岁和五十三岁没什么区别的,但十五岁和十八岁之间的区别巨大。其次,已经玩过一次这种残忍游戏,而且是优胜者。然后他还是医生的儿子,厨师的儿子,船长的儿子……生存技能丰富。此外还具备机警干练,敏捷睿智等等素质。他是导演安排给男女主角的护身符,全剧除了桐山以外,就属他最不像人。没错,我对于川田这个人物的理解是,他是一个符号,是用来代表正义,勇敢和善良的。他的存在支撑着秋也和典子在困境中不放弃希望,不违背良心,不放弃生命,他让他俩安心地“无为而治”。
川田同学的使命和邓布利多一样,是注定不能陪主角到最后的。这类大哥哥,大家长的任务是帮助主角成长,完成任务后有尊严地离开。
起义军:三村信史,濑户丰,饭岛敬太
这三个人的死是《大逃杀》中最可惜的。以三村为首的黑客小分队依靠三村的卓越才智和团队间的无间信任差一点就推翻了游戏规则。这支起义军是完美的,领导有德有才,下属勤快服从。三人之间没有口角,没有戒备,直到桐山出现之前,一切都往三村所计划的方向前进。
古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三村同学分到了手枪作为武器,自己又是篮球队主力队员,运动能力应该也高人一等,再加上是电脑高手,聪慧过人自然也不在话下。如此优厚的条件,他本来可以选择放手一搏,让自己成为唯一存活下来的人。但是三村同学选择了一条更加冒险的道路。他不仅要“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死亡的威胁都没有让他丢弃对同学好友的关心爱护。而他的两个“手下”和他相比,只是少了那份才智而已。这三个人的高尚心灵所代表的,是光子和桐山无法企及的高度。
可惜最后三人都丧身在桐山的枪林弹雨之下,壮志未酬身先死。世界有时是残酷的。万事俱备,哪怕连东风都不欠,都未必成功。纵有不甘,也无能为力。
避世者:杉村弘树,千草贵子
这两个人很像。他们对于规则的态度是不反抗不合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最晚三天后就要死了吗?弘树说,行,那我赶快找我暗恋的琴谭同学表白,保护她,至少不能到死她都不知道我喜欢她;路上遇到三村他们在费劲地搬设备上楼,他二话不说就冲过帮忙,脑子里都不转人家会不会杀我的念头。三村请他留下帮忙,给他大家一起存活的希望。他毫不犹豫地放弃,只为寻找他喜欢的和欣赏的两个女孩。从三村那里出来还顺道不要命地救了秋也。这是个做事完全跟着自己的心走的人。他和三村,一个避世,一个入世,走的是截然相反的两条道路,都值得欣赏。
总的来说,弘树是个贾宝玉式的情种,生命诚可贵,友情价更高。若为爱情故,二者皆可抛。
而贵子呢,对她来说,死就死,她才不会玩这么变态的游戏,免得玷污了自己。就剩最后这点时间了,还是跑跑步,想想喜欢的弘树吧。一开始看起来像是个痴情单纯的小女生。但遇到猥琐男新井田之后,小白兔竟变身为气势汹汹的战神雅典娜。我不认为贵子严词拒绝新井田的“求欢”是出于贞洁观念。正像她自己回答新井田的话中所暗示的,她这样清高的人,深深地瞧不起后者的猥琐样子,绝不能容忍其哪怕是言语上的不敬,更别说是身体上的了。贵子应该是有精神洁癖的人。
贵子开始游戏之后,抱的打算应该是,最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弘树,和他一起度过最后的时光。如果天不遂人愿,那就一个人静静地在没人的角落呆着。没想到,最后却和自己最不想看到的男生来了一番恶斗,随后又死在了几乎是贵子的反义词的'光子的枪下,很让人惋惜,多少有点“欲洁何曾洁”的味道。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两对情侣
两对情侣的戏份很少。让人印象深刻的,恐怕就只有小川樱这个刚烈的姑娘。她比贵子更不能容忍世界的肮脏。贵子的态度是淡漠,小川樱是决绝。对她来说,只要参加这个游戏,哪怕不杀人,只是到处躲藏,也是在与邪恶的大人们同流合污。全班中只有她,在北野老师杀了庆时和藤吉之后,还敢公然表达不满与痛恨。她将士兵掷给她的装有武器装备和食品补给的包狠狠扔回给北野的镜头,非常震撼,让人对这个外柔内刚的姑娘肃然起敬。
我不认为两对情侣的自杀是懦弱行为。在死亡威胁渐渐靠近,同时生的希望又还未破灭的时候,杀己比杀人更需要勇气。
殉道者:北野雪子和日下友美子
这一对好朋友是比弘树更甚的理想主义者。她们以己之心度人,天真地以为只要振臂一呼就能集大家之力冲破规则。殊不知世上最难的事情之一,就是要众人一心。
这两位姑娘,是谭嗣同式的人物,对于这样的执着,可以不认同,但不能不尊敬。
有心无力:内海幸枝(六人组)
内海姑娘天真率直,坦诚大方,个性十分讨喜。这样可怕的游戏气氛竟然也没有改变她的活泼性格。可惜的是她召集起几个相好的女生,却没有给人生存的希望。她太大大咧咧,没有重视死亡威胁对她的小组成员的心态造成的影响。等到危机酿成,要解决却心有余而力不逮。最后酿成惨剧,非常可惜。可见要“达”才能兼济天下。
其他组员中,神佑子是个神经脆弱的姑娘,懦弱怕事,本来在六人组中是个无足轻重的人。但恰恰是她,引发了这场惨烈的内讧。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类
野田聪美在中川有香被毒死前,精神已经处于崩溃边缘,相当于一颗不定时炸弹。不确定的是什么时候爆炸,确定的是肯定会爆炸。
谷泽遥和松井知里是两个小家子气的傻姑娘。
中川同学纯粹是来打酱油的,但从死前的话语神态来看,可能是属于神经大条,怒起来歇斯底里的人。如果不死,应该也不会对危机有积极的影响。
剩下的其他人,没什么可说的。有的心存恶念,却远远恶不到桐山和光子那个段数,像个小丑一样不光彩地死,比如赤松义生,大木立道和元渊恭一。
有的是完全没搞清楚状况,还以为这是学校在提供场所给自己办家家酒,即金井泉的五人组。有的是苟延残喘的蠢货,即织田敏宪。好不容易靠防弹衣躲过杀手桐山的致命袭击后,居然还大声笑出来……自掘坟墓,蠢得可以。有的是欲令智昏,被自己的色心埋葬,即新井田和志,泷口优一郎和旗上忠胜。有的死于不信任,即南佳织和稻田瑞穗这对反目的好朋友,和误杀弘树的琴弹加代子。
还有一位很有做红卫兵的潜质,就是似乎本来和光子交情不错的清水比吕乃小姐。她死于话多。另外还有四个打酱油的同学,即藤吉文世,国信庆时,天堂真弓和江藤惠。他们是残酷世界的弱者,让人同情。
《大逃杀》如果仅仅是为了展示在绝境下的人性百态,那还谈不上是一部杰作。我觉得这部电影最最优秀的地方,是把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对立起来。十几岁的少年轻狂,不懂事,不尊重大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北野作为成年人的代表,却小器到对此耿耿于怀,深深记仇,让人不齿。现实中,人对于比自己小一辈以上的人往往也是不包容的。
另外,我觉得电影还要表达的一层意思是:难道不是成年人将未成年人往“大逃杀”的路上逼吗?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竞争的观念,所以多少都有些见不得别人好,好像好事落到别人头上就落不到自己头上似的。现实的残酷都是人自己愿意的。
爱到分才显珍贵,很多人都不懂珍惜拥有.只到失去才看到,其实那最熟悉的才是最珍贵的。
当眼泪流下来,才知道,分开也是另一种明白。
多谢你的绝情,让我学会死心。
回家的路上我哭了,眼泪再一次崩溃.无能为力这样走着,再也不敢骄傲奢求了。我还能够说些什么, 我还能够做些什么?我好希望你会听见, 因为爱你我让你走了。
脸上的快乐,别人看得到。心里的痛又有谁能感觉到。
你走了,带着我全部的爱走了,只是一句分手.我忍着眼泪看着你的背影,好想最后在抱你一次,好想在对你说一次“我爱你”。
时间会慢慢沉淀,有些人会在你心底慢慢模糊。学会放手,你的幸福需要自己的成全。
我真的爱你,闭上眼,以为我能忘记,但流下的眼泪,却没有骗到自己。
相爱是种感觉,当这种感觉已经不在时,我却还在勉强自己,这叫责任!分手是种勇气!当这种勇气已经不在时,我却还在鼓励自己,这叫悲壮!
有时,爱也是种伤害.残忍的人,选择伤害别人,善良的人,选择伤害自己。
有些的时候,正是为了爱才悄悄躲开.躲开的是身影,躲不开的却是那份默默的情怀。
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3、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5、闻説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孟浩然
6、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7、不以爱之而苟善,不以恶之而而苟非》——稽康
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9、任理则公,任情则私。——唐伯虎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2、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14、人生幸福,是人生自身出力造成的,非是上帝所赐,也不是听其自然所能成就的。——陈独秀
1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6、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17、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18、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19、贪进者,必取辱;过侈者,必招非。——弘一大师
2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1、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2、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丁肇中
23、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2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6、家有清白志,所宝甄中尘。——范仲淹
2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8、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慧能
29、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3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31、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32、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3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34、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35、走不通而不觉得困难,这是庸人。连脚都没有动而心理却虚造出万千困难,这是妄人。——陶行知
3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38、唯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才能事半功倍。——蔡元培
39、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40、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41、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
4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43、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策林》
4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4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46、才气与文字分不开,有才者必有其文,有其文者必有其才。——林语堂
4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4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49、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50、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5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52、高尚的艺术,能使人心感悟而渐进于至真、至善、至美之境地;美育,为人类精神之自我完成之重要一端。——潘天寿
53、没有大的感情就不能有艺术。——胡风
54、任何巨大的财富,在最初积累的时候,往往是由一个很小的数量开始的。——邓拓
55、善不由我来兮,名不可虚作。——屈原
56、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任弻时
57、天资并不带来任何技巧,天资只提供学习任何技巧的可能性。——茅盾
58、知言而不能行,谓之疾;此疾虽有天医,莫能治也。——司马迁
59、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
60、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关汉卿
6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62、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63、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64、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65、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吴敬梓
66、平日若无真义气,临时休说死生交。——施耐庵
6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6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69、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70、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7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72、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7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74、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7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7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77、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7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8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