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国学知识试题附答案1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包括多少首诗?(B)
A.300首B.305首
C.200首D.315首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B)最早提出的。
A.孔子B.孟子C.荀子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出自谁的名言?(A)
A.管仲B.孟子
C.陶行知D.孔子
4.相传是谁造的汉字?(B)
A.伏羲B.仓颉
C.黄帝D.炎帝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B)
A.孔子B.屈原
C.孟子D.老子
6.古代“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御”是指(D)。
A.下棋B.射箭
C.武术D.驾车
7.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的是(C)。
A.《陌上桑》B.《长歌行》
C.《木兰诗》D.《子夜歌》
8.我国历最早的一部兵书是(B)。
A.《孙膑兵法》B.《孙子兵法》
C.《老子》D.《易经》
9.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C)。
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0.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D)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
B.《大学》《孝经》《论语》《孟子》
C.《大学》《孝经》《论语》《尔雅》
D.《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1.成语“退避三舍”是说军队退让了(D)。
A.三里地B.三十里地
C.六十里地D.九十里地
12.《诗经》的传统分类是(B)。
A.南、风、雅B.风、雅、颂
C.雅、颂、南D.颂、南、风
13.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
A.《
C.《千字文》D.《论语》
14.“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句话出自(C)。
A.《弟子规》B.《三字经》
C.《孝经》D.《道德经》
15.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B)
A.读到一本好书
B.听到一段好乐曲
C.看到一篇好书法
D.看一场好戏
16.“耳顺”代指什么年纪?(C)
A.四十岁B.五十岁
C.六十岁D.七十岁
17.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A)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8.《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A)。
A.《诗经》B.《陌上桑》C.《楚辞》
19.我国古代称满一百岁为(A)。
A.期颐B.耄耋C.古稀
20.“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
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
C.双手交叉D.左手在上
小学生国学知识试题附答案2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其主要意思是指(B)。
A.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就需要请教他人
B.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C.自己不想做的事,可以指望其他人来做
2.下列哪组服饰和配件,最有可能是古代女子的打扮?(D)
A.玄端章甫B.羽扇纶巾
C.拖鞋汗衫D.云鬟花黄
3.古时,指南针为什么不叫“指北针”?(B)
A.面北为尊,面南为卑
B.面南为尊,面北为卑
4.成语“勾(钩)心斗角”原本形容(C)。
A.音乐动听B.人有谋略
C.建筑精巧D.官场险恶
5.下列古代称呼中,哪个是称呼自己的?(A)
A.不才B.足下C.兄台
6.战国思想家荀子是(A)学派的集大成者。
A.儒家B.法家
C.墨家D.名家
7.下列传统节日中,(D)来源于二十四节气。
A.元宵节B.中秋节
C.端午节D.清明节
8.书画作品中的“四君子”通常指哪四种植物?(A)
A.梅兰竹菊B.梅松竹兰C.梅荷兰菊D.梅荷竹菊
9.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C)
A.挂香包B.插艾蒿
C.登高采菊D.喝雄黄酒
10.“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描写的是(B)。
A.伍子胥B.勾践C.夫差
11.佛经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指的是(B)。
A.酒的代称B.佛塔
C.屠夫D.屠苏
12.下列古代名曲哪一首是琵琶曲?(A)
A.十面埋伏B.高山流水C.渔舟唱晚
13.《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指的是(B)岁。
14.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A)
A.孟母教子B.举案齐眉C.岳母刺字
15.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D)
A.草书B.行书
C.楷书D.隶书
16.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
A.伍子胥B.范蠡C.屈原
17.下列哪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吕不韦的故事?(A)
A.一字千金B.一诺千金
C.一饭千金D.一掷千金
18.《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B)。
A.忠义B.孝悌C.廉耻
19.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A)
A.《山海经》B.《世说新语》C.《封神演义》
20.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A)
A.老子B.孟子C.荀子D.孔子
小学生国学知识试题附答案3
1.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A)。
A.土地之神B.五谷之神
2.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指的是哪个方面的标准?(D)
A.长度B.面积C.体积D.重量
3.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虚龄。他们是(A)。
A.孔子和孟子B.老子和庄子
C.汉高祖和汉武帝D.周武王和周文王
4.“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
A.十五岁B.二十岁C.三十岁D.四十岁
5.下列哪一个成语表达的情义最为深重?(C)
A.莫逆之交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D.点头之交
6.哪个成语典故和棋文化有关?(C)
A.势如破竹B.出奇制胜
C.专心致志D.泾渭分明
7.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形容为(B)。
A.花之君子者B.花之隐逸者C.花之娇贵者
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
9.“才高八斗”用来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深,第一个被赞的人是(A)。
A.曹植B.李白C.谢灵运
1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秋节B.元宵节
C.端午节D.七夕节
11.古代小说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女性之美,其中“闭月”是指(C)。
A.王昭君B.杨玉环
C.貂蝉D.西施
12.“梨园”用来指代“戏曲界”,那么“杏林”指代的是(B)。
A.教育界B.医学界
C.文艺界D.桃园
13.“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A)
A.左思的《三都赋》B.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C.班固的《两都赋》D.张衡的《二京赋》
14.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C)
A.京剧B.黄梅戏
C.昆曲D.越剧
15.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B)。
A.鼓B.锣C.钟D.木棒
16.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C)。
A.指南针、火药、天文仪、造纸术
B.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织布、造纸术
C.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纸术
D.中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
17.“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B)
A.21点至23点B.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D.24点
18.被称为“文房四宝”的是(A)。
A.笔墨纸砚B.棋琴画书
C.诗画茶琴D.琴棋茶书
19.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全国文字统一成了下面哪一种?(B)
A.楷书B.小篆
C.鸟虫文D.行书
20.中国古代哲学中,有“阴阳八卦”的理论,这一理论出自(C)一书。
A.《尚书》B.《论语》
C.《周易》D.《孟子》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促使中小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牢固树立廉洁价值理念,不断营造崇廉尚洁的社会氛围和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由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指导,绍兴市纪委、绍兴市教育局、绍兴文理学院主办,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承办,浙江共产党员杂志社、浙江教育报社、浙江省学校艺术教育协会协办,面向全国中小学生举办第三届全国廉洁文化书法创作邀请赛。有关事宜如下:
一、活动安排
本次邀请赛征稿截止日期为2015年7月31日(以寄出地邮戳为准),经评委会初评复评后,提出优秀作品入围名单;8月份邀请部分入围作者在浙江绍兴进行现场创作比赛;9月底前评出最终获奖结果并在有关媒体上公布。
二、参赛对象
全国中小学生(不含港澳台地区)。比赛分小学生组、初中生组和高中生组三个组别,以参赛者投稿时就读的年级为准。
三、征稿要求
(一)作品主题:作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集中反映爱党爱国、廉政善政、公平公正、勤政为民、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崇尚廉洁等精神内涵。
(二)作品内容:内容以作者原创为佳,也可以优秀诗词、格言、警句和领导、名人的有关廉政论述等为内容,要求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寓意深远,具有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
(三)作品形式:应征作品的字体为楷书、行书、隶书、草书、篆书等,用毛笔或硬笔书写。作品大小不超过四尺整张(138cm×68cm),草书、篆书作品应附释文。作品无需装裱。
四、奖项设置
本次邀请赛奖项分小学生组、初中生组、高中生组三个组别。每组别设:一等奖2名,奖金2000元;二等奖10名,奖金1000元;三等奖30名,奖金500元;优胜奖60名,奖金300元。
所有获奖作者都颁发获奖证书、奖金。参赛稿件中部分优秀作品推荐在有关报刊发表,并结集成册。部分获奖作者将受邀参加第三十二届中国兰亭书法节暨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颁奖仪式相关活动。
五、投稿方式
参赛作品投稿通过信函邮寄,作品寄送“浙江省绍兴市环城西路508号绍兴文理学院廉洁文化书法大赛信箱,邮政编码:312000”,信封上请醒目注明“廉洁文化书法”字样,参赛作品背面右下角用铅笔正楷注明作品题目、作者姓名、就读学校及年级、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样表请到绍兴廉政网下载)。
所有参赛作品均不退稿,主办方对应征的作品拥有展览、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及宣传权。凡投稿参赛者,即视为已确认并自愿遵守本次大赛有关版权和创作要求的各项规定。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本次邀请赛不向参赛者及组织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廉洁文化书法创作邀请赛组委会
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