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子居家,须是能容。--《古今图书集成·家范范》
2.家弗和,防邻欺;邻弗和,防外欺。--清·范寅《越谚》
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四》
4.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宋·林逋《省心录》
5.东好,西好,不如家里最好。--[英]斯珀吉翁《农夫约翰》
6.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清·王豫《蕉窗
7.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清·钱泳《履园丛话·治家》
8.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鲁迅《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父亲》
9.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明·徐渭《杀狗记》
10.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清·陈荩《修匿余编》
11.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宋·王应麟《三字经》
12.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1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14.传承良好家风,弘扬传统文化。
15.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弘扬优秀传统家风。
16.好家风是国宝,应该代代传承。
17.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促进优良家风建设。
18.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组成要素,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19.家风存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捡起饭桌上的一粒米,勤俭节约;雪中送炭、助人为乐;仁爱孝悌、谦和礼让;精忠报国、克己奉公等,都是家风的传承。
20.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而源自父母德行素养的熏陶。
21.家风对子女的价值观会有重要影响,家风也在影响着社风的走向。
22.家风清社风清,家风浊社风浊。
23.家风是传承千年的精神尺度。
24.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犹如一种磁场被人们深深地感受到,促使人发自内心地服从和遵守某些被认同的准。
25.家风是一个家的全貌,由各个家庭成员的言行来体现。
26.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道德标准,如同粮食一般,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
27.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
28.家风是在自己家的.好家风基础上去认识别人家中的优良美德。
29.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
30.家风正,民风淳;家风正,政风清;家风正,党风端。
31.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良好的家风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石。
32.家庭中只有营造出良好的家风,才能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33.建家规整家风,固守国风本色。
34.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35.良好的家风,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
36.良好的家风对于家庭成员犹如土壤、阳光、雨露一样,是不可或缺的。
37.良好的家风让人终身受益,只有树立了良好的家风,才能畅享美好生活。
38.良好的家风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力量,推动着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39.良好的家风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贤文化,是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正能量。
40.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舆论营造良好的家风;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正确的舆论营造不良的家风。
41.良好家风的形成要靠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
42.每个人都在家风的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对促进社会和谐作用重大。
43.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为子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风。
44.如果一个社会的多数家庭都拥有积极向上的家风,其家庭成员在家风的影响下都具有良好的个人操守和品行,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社会风气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45.树立端正的家风,传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传统文化。
46.树立良好家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
47.树清正家风,养浩然国风。
48.严谨的家风,会为孩子的成长垫定良好的基石。
49.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
50.有了好家风,才有好民风。
家风家训格言励志大全一
1.学习工作做到学而不废、知而不厌、业而不怠、责而不贷;家庭教育做到老而不唾、童而不惯、强而不屈、弱而不欺;行为道德做到礼而不止、信而不背、伦而不悖、法而不逆。
2.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3.行军打仗,兵最怕骄,骄兵必败;儿女也最怕娇惯,一娇惯,那一定出现问题。
4.怕贫休浪荡,爱富莫闲游。欲求身富贵,须向苦中求。
5.不管谁有错,不管面临什么灾难,无论发生何种是非,都不可外扬家丑。
6.家和万事兴,邻睦百年福。
7.弱夫也叫懦夫,撑不起家庭。唯唯诺诺,说而不做,不敢担当事情,把女人推到前面,专听女人指挥。
8.以爱兴家、以德治家、以俭持家、以廉保家。
9.说话常提儿媳长处,感激她娘家的教育。儿媳如有过错,婆婆赶快兜过来,先宽容,后在背后指教她,千万不可与她吵闹,媳妇自然会感恩、报恩。
10.丈夫多照顾岳父岳母,妻子多孝敬公公婆婆;譬如给老人买东西,应该是女婿亲自给岳父岳母,媳妇亲自送给家公家婆。
1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12.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3.传家两字读与耕,兴家两字俭与勤。
14.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15.尊老爱幼、见不义之财勿取。
16.阴阳和,万物生长,父母安,家庭兴旺。
17.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18.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19.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20.不要夫妻千担粮,只要夫妻好商量。
家风家训格言励志大全二
1.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2.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
3.女人好吃懒做,怨天尤人是一家的扫把星,悍妇和弱妇都不是媳妇。
4.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5.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保一家兴旺。
6.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7.“孝”字当头;“礼”字在后;“净”字压轴
8.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9.恩义并用,相处合道,扶持并肩,相伴终身。
10.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11.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12.静坐思,心正气顺,必须到"天地位,万物育"田地方好;默坐思,此心须常有满腔生机。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勉之!
13.不怨恨子女,不打骂子女,身传言教,谆谆引导,子女的成败与父母心性德行有关,学会反思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得当。
14.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15.与人为善、知书达理、勤俭持家 、和睦共处 。
16.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17.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18.道是脚下路,德乃身后名。
19.汉之袁氏累世忠节,吾心所尚,尔等宜以之为师,时时训诫自己。
20.遇合理之事则从。
21.为人丈夫,要从 “ 三纲 ” 上定住位,三纲是指性纲、心纲、身纲;不动禀性(不发脾气)为性纲;不起私欲为心纲;没有不良嗜好为身纲。生气是性纲倒;骂人是心纲倒;打人是身纲倒。 “ 纲 ” 是领的意思,必须要把女人领在道上,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慈儿女。
22.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23.勤俭治家,虚心治学,仁爱治德。
24.待人以真诚,求学有始终,持恒修心,葆真求善。
25.做人正直,学会宽容,善待家人,学会关爱;博览群书,学会修身,尊老爱幼,学会感恩; 勤俭节约,学会珍惜,坚持锻炼,学会分享。
26.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27.做人不能忘本,做事不可丢责。
28.夫义妇顺,阴阳气顺,互相不克,人安家齐,子孙昌旺。
29.父母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我莫大的幸福,自当百倍珍惜。
30.女人有三妇:悍妇、弱妇、媳妇。
钱氏家训读后感 篇1
钱学森老人走了,带着世人的敬仰与眷恋,留下了盖世的德行与事功。察其一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真可谓后辈子孙修德立事的不朽楷模。从钱老离开的那一刻,确切地讲是很久以来,人们就在探索他成功人生的经验,以资借鉴。于是《钱氏家训》,这则在钱氏家族流传千载的先祖遗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于是乎赶快找来,怀好奇之心,揣恭敬之意,连夜捧读。
这真是一篇无价的宝典,毫不逊于我此前所读的《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这篇小文汇集了作者,也就是钱家先祖后唐时期吴越国王钱镠奉行一生的处世经验。从此,这个家训连同他的十条遗嘱,在钱家代代相传,成为人才代出的不竭动力。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两朝,钱家出了众多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当代,更有诸多大家名流光灿各界,除钱学森外,还有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钱复、钱穆,等等等等。即便在全球各地,也不乏钱家翘楚。据统计,当代仅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遍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钱家人走到哪里,先祖的家训都是必备的至宝。
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研究这个家训,从中汲取营养,修养自己、教化后人。基于这样的目的,我不揣浅陋,把《钱氏家训》作了个注解翻译。为方便阅读,按照家训本有的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部分,分四篇发布,与博友共享,也请方家雅正。
钱氏家训读后感 篇2
我国科学巨匠钱学森的去世,令人哀悼,同时令人想起钱氏家族历代英才辈出。宋代以来,钱氏家族出了众多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学者。如宋末元初画家钱选,明代学者钱德洪、画家钱谷,明末清初钱谦益,清代藏书家钱曾、学者钱塘、文字训诂学家钱大昭、画家钱杜、篆刻家钱松,近现代植物学家钱崇澍,以及为共和国做出卓越贡献的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钱其琛等,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氏之所以代代人才辈出,是因为钱氏家族代代传承着“钱氏家训”。据说,在钱氏家族,当新生儿诞生时,总要将全家人召集一起,释读先祖留下的“钱氏家训”。“钱氏家训”的内容涵盖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儒家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家庭教育的集大成。这个古今传承的“钱氏家训”,永远是钱氏后人连绵不断的行为准则;他们的先祖,永远是钱氏后人传道不止的行为导师。
“钱氏家训”,对于我们搞好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比如,在个人方面,要“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在家庭方面,“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在社会方面,要“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在国家方面,要“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家庭教育的宝贵财富。
钱氏家训读后感 篇3
读《钱氏家训》,仿佛嚼着菜根,满口余香。这是尘世浮华中的清凉散,在喧嚣中给你内心增加一些定力。浮世的吵嚷与变迁,变化之迅疾,使得很多人在忙碌中难得静下来检点一下自己,难得拿一个来对比反观内心。不妨试试《钱氏家训》,这是一本集儒家思想大综合的心灵智慧宝典,解密钱氏家族人才为井喷的智慧之书。
这样一本书,和我曾经读过的《道德经》、《菜根谭》等,非常相似的一本书。都是以原文为主线,延伸原文,点出立意,再由故事或阐述要义为主。《钱氏家训》这本主要写钱氏家族用其训诫严格要求自己的一本书,令我们叹为观止的是,世世代代,钱氏望族坚守训诫的定力。又想起记得牢牢的那句“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深深被钱氏这些人物的德行敬佩。我们熟知的钱学森、钱玄同、钱钟书、钱穆、钱永健,他们个人修养,以及为国家所奉献的,真可谓是楷模。本书用4大章分别写《钱氏家训》;由个人到家庭、社会、国家。本书灌入了儒家思想,也出了多名钱氏大儒。这些钱氏大儒,以严格按照家训来做人、做事。
很多浮躁的人,也许认为有些腐儒,或者说和他们追求的背道而驰,行为不端的人,甚者更会认为是傻。但是就是因这样执着可爱的严以律己的家训,成就了钱氏那么多位享誉今天的名人。这不单是家庭教育读本,也该是学校教育读本,更应该是社会读本!个人认为,能唤醒那些病态(思想不健康)中的人,所以说,本书好像一剂药,是尘世浮华中的清凉散。
本书稍显遗憾的是:文中内容句式上有些重复。但是不算影响阅读者对《钱氏家训》良好评价。
钱氏家训读后感 篇4
从五代至今钱家的辉煌历史不胜枚举,井喷式的人才涌现的背后让人不得不去深挖钱氏家族的教育精髓。《钱氏家训》就是钱氏人才辈出的真正根源,《钱氏家训》是钱家先祖吴越国王钱镠留给钱氏子孙的宝贵精神遗产,它记录了钱氏家族对后人的要求,是一本每个人都应该拿来认真研读的励志书,是一本每个家族都值得拥有的教育书,是每个人用来作为终身约束和反省自身的.精神财富。这本《钱氏家训》是编者在对《钱氏家训》深入领会的基础上加以提炼,道出其渊源,讲解其内涵,并通过钱氏家族的杰出人物的真实故事和引用中国的国学经典及许多名人的至理名言对《钱氏家训》进行解读,使钱氏家族的训言更加清晰的深入人心。所以个人感觉这本《钱氏家训》若命名为《钱氏家训》之解读或者更加贴切合理。
全书按照《钱氏家训》的原文分为个人篇、家庭篇、社会篇和国家篇四个篇章。从个人修养到家国天下,道出了人之一生需要修炼的一切思想和行为修养。个人篇强调要尊礼、善思、慎独、自省,做一个身正心明的君子;家庭篇强调要亲爱、守序、勤俭、忠厚,道出了钱氏家族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社会篇强调要知信、利民、广助、公益,亲君子而远小人,体现了钱氏家族心怀大爱;国家篇提出要爱民、惠民、谋天下和万事,钱氏先人之站位之高让人不得不为之树指称赞。
难怪钱家历代人才辈出,先人之智慧涵盖了人生中所有优秀品质和素养,钱家的先人拥有深远的思想,非凡的见识,宏大的胸怀,更最重要的是注重对后人的教育和对良好家风的传承,是我们这些现代人不能及的。这本《钱氏家训》的编者把书定义在为每个家庭提供教子成长的训言,所以在很多方面都广泛归到育儿的主题上,提出《钱氏家训》是每一个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必须借鉴的一本书。事实上我感觉《钱氏家训》是每个人修德和修身所必需的一本书,不仅仅对孩子成长的训言,也是对每个人的人生的训言,父母需先修己身方能影响和带动子女,钱氏家族就是一个标杆。钱氏家风流传万世,其中智慧需后人细品。
钱氏家训读后感 篇5
家训,是一个大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德行礼法而拟定的用来约束家族中人的行为规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训起于远古,兴于汉初,其中众多名言警句在如今依旧对我们的素质教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钱氏作为我国可以媲美天下第一家族孔氏的大家族代代人材辈出,究其原因,钱氏家训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的确不容小觑。这本《钱氏家训》包含了个人篇、家族篇、社会篇、国家篇四大方面,通过49句名言警句把钱氏一族忠孝传家,爱国恤民,化家为国的理念传递出来,仔细研读,必能获益良多。
以书中家族一篇为例,钱氏家训要求钱氏子孙必须要做到尊卑有序,孝敬长辈,兄友弟恭,在家族内部建立良好的规则,大家都按规则办事。族中的孩子必须认真读书,把祖辈的精神传承下去。孩子长大成人,男子娶妻当娶淑女,女子嫁人要嫁佳婿,要以对方的人品、性格、有没有爱情作为嫁娶的先决条件,而不是拜金主义,把婚姻金钱化。钱氏提畅为人要慷慨,有能力的富足家庭有责任帮助族内的贫苦家庭,要开义塾与公田,要时间惦记周济亲友。钱氏了孙为人要忠厚诚肯,不能弄虚作假,要做到勤俭为本,杜绝奢侈浪费。
书中对《钱氏家训》的每一条名言都有详细的解释,其中引经据典,以古论今,几番议论,把道理说得非常通透,让人很信服。书中举出了很多钱氏子孙遵循家训的行为,让人感动又钦佩。他们的很多做法与精神非常值得我们总结和学习,只要从中汲取营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就会有所提高。
感觉现在大多数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过于功利了。小时候拼命抠孩子的分数,为的是上个好学校。上了好学校为了以后能出国。出了国为了孩子能进个好公司或者自己开公司。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有多少家长为了教育孩子的德行而拼命付出过呢?大概这方面的投入还到不了学习投入上的五分之一。其实纵观中国古往今来的成功者,无不是有大抱负,胸怀祖国,胸怀天下的人。一个真正的成功者是可以给国家,给社会,给人民带来帮助和利益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有钱人。真正的成功者需要的是德才兼备,而不仅仅是有赚钱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