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格言 正文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格言

时间:2025-05-18 10:10:29

我说课的课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六方面对本框教学进行说明。

首先、教材分析,即本课的教学地位和作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1单元第2课的第1框的内容。

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在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基本问题进行深一步探讨,探究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这部分教材分别介绍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它们的基本形态,学好本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们树立正确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避免唯心主义,具有很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每个说1~2个)

按照新课标教学目标,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本含义。及其他们的基本形态。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使学生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能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各说2~3个)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正确认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歧,如何得出坚持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了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知道,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育的精神和我们政治学科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指导思,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我在采用讲授法的基础上准备配合运用情景设置,提问,集体讨论,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结合运用我本人所擅长的多媒体道具,根据所创设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知识潜能。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创造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真正实现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分析归纳、自主探究、总结反思等。这些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多分析 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的活跃中领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重点说)

1、 课题引入: 我设计以提问哲学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设计典型事例,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并得出其实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 讲授新课:(35分钟)通过教材第一目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蕴涵哲学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学并不神秘总结并过渡:生活也离不开哲学,哲学可以是我正确看待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整个过程将伴随着多媒体影像

3、课堂反馈,知识迁移。

最后对本科课进行小结,巩固重点难点,将本课的哲学知识迁移到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实现对知识的升华以及学生的.再次创新;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重点和难点,为下一框学习做好准备。

4、板书设计 我采用直观板书的方法,对本课的知识网络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尽可能的简洁,清晰。使学生对知识框架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

5、布置作业 我会留适当的自测题及教学案例让同学们做课后练习和思考,检验学生对本课重点的掌握以及对难点的理解。并及时反馈。对学生在理解中仍有困难的知识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疏导。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因为我本人到现在仍没有更多的教学经验,设计上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感谢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老师。

本周三认真聆听了辛老师执教的《生活与哲学》必修4第一单元 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听后收获和启发很多:

一、从教学理念上看:

辛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去感悟、提高,获得新知,温故知新,既重视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重视能力目标的培养,践行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从教学目标上看:

1、知识目标

识记:

(1)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2)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 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运用:

(1) 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2)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

(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比较、分析的能力;

(3)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三、从教案设计上看:

辛老师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充分考虑学情,对唯物论知识点进行充分的考情研究分析,把握“要围绕一个知识点”、“把握一个基本原理”、“突出两个重点”来设计教案,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四、从教学重点难点上看:

紧扣高考考点,突出重点难点

考点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考点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考点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考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考点5主观唯心主义

考点6客观唯心主义

五、从教学方法上看:

1、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构建知识网络图的形式。从“点”到“线”,进行基础知识的盘点和梳理,主干知识呈现的线索明了,内容清晰、紧凑,知识容量大,知识点全面。

2、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生讲坛”提前布置,由2名学生收集资料,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分别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教师再加以补充。课堂上,辛老师运用设疑、提问等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启发学生思维,一问一答,追问有效性高。

3、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师生互动积极,做到适时与学生交流、讨论,学生参与度高。整节课既有一定的.广度,又有一定的深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避免了课堂输灌式、低效能的通病,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4、归纳总结,提纲挈领,落实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5、巩固练习中材料分析题的选材关注社会热点,既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又符合本学科时代性特点,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马老师注重答题方法指导,讲练相结合,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六、从教师的基本功方面:

辛老师教态自然,语言流畅,课本知识熟悉,操作自如,表述简练、专业。

运用多媒体手段恰到好处,演示熟练,教学方法多样,目的性和针对性强,做到了形式为内容服务,突出并落实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什么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什么?

(2)什么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

(3)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2、能力目标

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三、教学重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难点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

五、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

1、课时安排:1课时

2、教学方法:讲授法、学生归纳总结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教学资源

人教版教材 哲学与生活 自制多媒体课件

七、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请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生:(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几个方面?

生:(回答略)

师:根据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第一个方面可以划分为哪两个哲学派别?

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师:到底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他们之间的根本分歧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一)唯物主义

问题探究一:P12(通过该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得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指出优缺点)

(1) 材料所反映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 的? 如果是唯物主义,属于何种形态的唯物主义?

(2)①材料一的观点认为谁是世界的本原?

在当时提出观点的时候,有没有科学依据?

②金木水火土等同于物质吗?

问题探究二:

材料一: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17、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

材料二:但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认为:在人的世界里面,就是在社会中,由于人是有意识有思想的,所以可以自由决定一些事情,因此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主观。那么他们就认为人类的社会历史是人主观意愿选择的产物

(1)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这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 的? 如果是唯物主义,属于何种形态的唯物主义?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但是他们就认为人类的社会历史是人主观意愿选择的产物。请问:

上述观点有哪些合理性和局限性?(通过本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在结合课本的基础上,推出近代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

(二)唯心主义

问题探究三:

王陽明的《传习录》记载:

先生游南镇, 一友指山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 于我心亦何关? ”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顔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问题1:王陽明认为“心”与“花”是什么关系?据此可知王陽明的观点是属于什么观点?

问题2:你如何评价王陽明的观点

(通过本问题的探究,概括出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板书: 1、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问题探究四: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神就造出空气, 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 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节选自《上帝创世说》

问题1:《上帝创世说》认为上帝和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

问题2: 把上帝看作天地万物的主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

(通过本问题的探究,概括出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分歧

根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谁是本原 谁是派生

谁决定谁

(四)哲学的基本派别:

因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据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划分的,因此哲学的基本派别只能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五)课堂总结

八、作业布置:

简答:

材料一:王陽明说: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极凶灾祥?

材料二: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

(1)王陽明的观点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贝克莱观点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异同

九、板书设计: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什么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十、教学反思:

1、这节课总体上来说还可以,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总结和归纳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区别,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2、这节课的内容比较难,尤其是涉及到古文部分,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是一筹莫展。在上课之前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所以上课时放手给学生去探究,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遇到很大的困难,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学生对古文知识的不理解,说明课前预习没有做好,老师没有培养学生预习新课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