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有关节约的古诗或格言 正文

有关节约的古诗或格言

时间:2025-04-30 02:18:07

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合理的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3、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4、生产好比摇钱树,节约好比聚宝盆。

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6、节约就是大收成。

7、一星半星,凑两成斤。

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9、细水和流,吃穿不愁。

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1、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12、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的瞎忙,却等于乱放空炮。

1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4、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15、节约节约,积少成多,一滴两滴,汇成江河。—谚语

16、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17、细雨落成河,粒米凑成箩。

18、君子以俭德辟难。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19、只有勤来没有俭,好比有针没有线。

20、真理是我们所有财产中最有价值的,所以让我们节约吧。

21、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英国

22、零钱凑零钱,到时不费难。

23、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卢梭

24、成由勤俭败由奢。

25、在各项节约成本的措施中,以精减人员最为重要。——王永庆

26、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

27、三年烂饭砌高楼,三年稀粥买条牛。——(壮族)谚语

28、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29、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

30、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31、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32、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33、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34、一天省一口,一年省一斗。

35、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36、三年不喝酒,买头大水牛。

37、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节约。

38、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罗大经

39、一粥一饭汗珠换。

40、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

41、奢则妄取苟且,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罗大经

4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3、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44、惜衣有衣穿,惜饭有饭吃。

45、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46、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47、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48、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

49、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况

50、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51、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5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53、家有千金,不点双灯

54、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

55、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5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57、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辛尼加

58、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59、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60、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61、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62、滴水凑成河,粒米凑成箩。

63、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64、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这可不是小麻烦,而是大灾难。

65、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66、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67、冬不节约春要愁,夏不劳动秋无收。——(锡伯族)谚语

68、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含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训俭示康》

69、侈将以其力毙。——先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70、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勤俭与节约的古诗1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成由勤俭破由奢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英国)

●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眼下胡花乱铺张,往后日月空荡荡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

●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

●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

●杀牛吃肉,不如留着挤奶(藏族)

●有钱时摆阔,没钱时挨饿

●欲求温饱,勤俭为要

●紧紧手,年年有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

勤俭与节约的古诗2

●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诺)

●节约一分钱,等于生产一分钱(英国)

●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好处安身,苦处用钱

●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国)

●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

●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勤俭与节约的古诗3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出处】《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出处】《宋史·范纯仁列传》。【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朱柏庐《治家格言》。【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勤俭与节约的古诗4

君子以俭德辟难。【出处】《周易·否》。【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出处】《尚书·大禹谟》。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出处】《墨子·辞过》。【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勤俭与节约的古诗5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勤俭与节约的古诗6

《悯农》唐代.李绅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作品原文

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⑵,秋收万颗子⑶。

四海无闲田⑷,农夫犹饿死⑸。

锄禾日当午⑹,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⑺,粒粒皆辛苦

点击查看:创作背景-诗词注释-诗词译文-诗文赏析

《咏史》唐代.李商隐

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作品原文

《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点击查看:创作背景-诗词注释-诗词译文-诗文赏析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唐代.李白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作品原文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江上渔者》宋代.范仲淹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作品原文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观刈麦》唐代.白居易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作品原文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诺)

●节约一分钱,等于生产一分钱(英国)

●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好处安身,苦处用钱

●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国)

●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

●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