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轲
2、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丘
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
5、敏于事而慎于言。——孔丘
6、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7、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8、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轲
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10、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11、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轲
12、朝闻道,夕死可矣。——孔丘
1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轲
14、养心莫善于寡欲。——孟轲
1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丘
17、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丘
18、当仁不让于师。——孔丘
19、见义不为,无勇也。——孔丘
2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轲
21、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
2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23、道不同,不相为谋。——孔丘
24、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轲
2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丘
2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27、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丘
2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29、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丘
3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
31、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丘
32、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3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丘
34、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3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丘
36、是可忍,孰不可忍?——孔丘
37、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丘
3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丘
39、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4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轲
41、听其言,观其行。——论语
4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丘
4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轲
44、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丘
45、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轲
4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丘
48、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49、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丘
5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51、人皆可以为尧舜。——孟轲
52、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5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轲
54、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55、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56、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丘
57、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
5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丘
59、彼一是非,此一是非。——庄周
60、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61、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62、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轲
6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6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丘
6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丘
6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丘
6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6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孔丘
69、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丘
7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7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7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丘
73、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丘
74、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7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丘
7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丘
77、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矣。——孟轲
7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轲
79、吾日三省吾身。——曾子
8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81、贫而无怨,富而不骄。——论语
82、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丘
8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8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8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丘
8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87、智者不惑,仁者不优,勇者不惧。——论语
8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89、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90、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轲
9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9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孔丘
9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94、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9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丘
96、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9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98、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丘
99、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孔丘
10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101、士可杀不可辱。——孔丘
102、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103、尊重别人的领土范围,别因为疏忽而引起不心要的麻烦。
10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5、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106、别忽略面子问题。不给面子的行为最易引起是非。
107、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10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9、改变环境,或是改变自己。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善自己。
110、不要独享荣耀。独享荣耀,有天就会独吞苦果。
导语:曾子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以下是他说的.名言大全,希望大家会喜欢。
1、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3、君子虑胜气,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之,思复之必思无悔言,亦可谓慎矣。
4、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5、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6、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7、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
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10、君子以仁为尊。天下之为富,何为富?则仁为富也。天下之为贵,何为贵?则仁为贵也。
11、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12、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以役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1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14、入是国也,言信乎群臣,则留可也;忠行乎群臣,则仕可也;泽施乎百姓,则安可也。
15、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16、曾子有问,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17、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得志,不安贵位,不博厚禄,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则君子之义也。
18、故目者,心之浮也;言者,行之指也。作于中则播于外也。故曰:以其见者,占其隐者。
19、君子进则能达,退则能静。岂贵其能达哉,贵其有功也;岂贵其能静哉,贵其能守也。
20、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1、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
2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3、君子将说富贵,必勉于仁也。
曾子说过:“吾日当三省吾身。”三省吾身,意思就是要常常反思,反省,以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修身:是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养性:使心智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修身养性的获得巨大成功的名人中,曾国藩就是其中一个范例。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有网友评论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可见曾国藩对后人的影响力。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归功于曾国藩的修身养性。归纳起来是曾国藩对自己的人生修炼“五字”即:诚、 敬、静、谨、恒。首先是诚,诚实、诚恳,为人的表里一致,自己的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要修炼自己的诚。第二个就是敬,所谓敬就是敬畏,人要有畏惧,人不能 无法无天,要有敬畏,表现在内心就是不存邪念,表现在外就是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个就是静,是指人的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字 是谨,指的就是言语上的谨慎,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个字是恒,是指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这五个字的.最高境界是“慎独”,就是人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独处,也就是指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都要按照圣人的标准,按照最高准则来对待。这是修身的最高境界。我们一起来看看曾国藩关于修身养性的名人名言:
1、以读书立志的修身养性名言: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2、在困难和逆境中的修身养性名言: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3、以“静”字修身养性名言: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4、以“勤”字修身养性名言: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5、以“耐”字修身养性名言: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6、从失败的教训中修身养性名言: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
7、与人为善的修身养性名言: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