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望见那枚雨滴,落在窗玻璃上,晶莹、变形、朦胧。她像也望着我,专注、动情、依依不舍。美丽之身影走进我心原,云和水的变奏,早春无华圣洁的花朵。
你眼睛的旋律,闪烁的美,荡漾着爱之涟漪,在记忆里定格,注定恒久不逝,注定融入生命。心灵的交融,高洁的表白,纯真是聆听的耳朵,信念是常绿的风景,可心的'精灵。岁月写就真诚的心语,我和你,那曾经规划的心灵絮语合集,无华而动人。
没有交流的日子,如了无生机之沙漠,回忆里度过时光,生活如天边的孤云,苍白而缥缈。相约逾期,惟怨上苍无情,切切相念,交织于梦与醒之间,性灵微风,吹动情感青萍,来日芳草萋萋,相信岁月有情,交付给我们的,必定是整个明媚的春天。
祝愿将化作千万朵紫色的鲜花献给你,你真挚的神情,仍令我心动。征程必履荆棘,你之慰藉成为无畏杨帆的动力,清风中的精灵,激励我前行的宝贝。放眼瞭望,远方已绿意无限,岁月不老,心该年轻,春水荡漾,芳舟万里,我将甩开臂膀,奋力在这个春天开犁播种……
这个早晨没有寒冷,身心沐浴着温暖的清风。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渴望远方的风景。朦胧绿意后面,有我所爱的万紫千红。心灵需要什么才能撞出灵感的火花?岁月的答案靠深悟才能全懂。而我的懵懂需要谁点拨才通?不舍地追求表达出精神的虔诚,穿越林菲,依稀看见,我渴望的可心的精灵,就藏在那片丛中。
春天来了,梦幻的河流不再封冻,为了这个季节,我仍要点燃创造的激情,尽管岁月的刻刀有些无情,我要用不屈与额头上的皱纹抗争。席勒的诗句不断将我提醒,“少年时扬帆出海,老年后破舟而归”。岁月峥嵘,我却要笑对这样的人生宿命。即便我在生命的征程中撞得体无完肤,浑身伤痛,那也说明我敢于扬帆出海,至少我不能辜负关爱的眼睛。
编织七彩花环,代表梦幻的彩虹,可心的精灵儿,请接受我的最好献礼,惟愿岁月不老,童心永驻,多么渴望,不懈追求后的明天,会拥有一个晴朗温暖的时空。
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渴望远方的风景……
一朵香花的凋零,吹散不了春日的芳香;一颗流星陨落,暗淡不了星空的璀璨。 ——题记
黄昏,白昼转向暗夜的过渡,象征着失败;黎明,由黑暗转向光明的刹那,象征着希望。
昼夜分化,正如人生的跌宕起伏一般,是不可避免的,岁月之轮慢慢转动,推动着我们前进,一步一步,不知不觉中已经从童稚走向了青春,经历过不算猛烈的风风雨雨,也渐渐学会了寻找黎明的希冀。
夕阳,他摇摇欲坠地站在天边,光芒中透着红色,染红了天空的云彩,血一般的艳红。绚烂的云彩虽美,但那是宣判书,宣判着一天的结束,宣判着挑战的失败。
最终,最后一缕阳光完全被乌云所吞没,黑夜悄然降临,漆黑笼罩着整个夜空,阴霾的天空如人阴霾的心情,降到零点以下。然而,黑夜,并不是哭泣和悔恨的时候,黑夜的实质是自省,是为着下一个天明积蓄力量。
黄昏能懂得黎明的希冀么?
有人说不能,应为黄昏和黎明是相对的`,他们不可能共存,于是,这些人在黑夜中挣扎,在黑夜中流泪,放弃了迎接黎明的机会,把整个夜晚贡献给了悔恨。于是,黑夜变得异常漫长,如同世界末日降临一般,他们永远也看不见希望的曙光。
也有人说能,我们这里的黄昏是地球另一端的黎明,黄昏和黎明本出自同源,他们都在黑暗与光明的边缘,都是昼夜的过渡。于是,这些人在黑夜中寻找希望,在夜色中摸索前进的道路。夜色漆黑,看不清前方的路,他们不断跌倒,同样,相信黎明将会到来,他们不断地站起来,继续前进。于是,夜色朦胧中,有着一群向往光明的人,他们不放弃,他们不哭泣,他们也不会忘记黑夜的本质。在摸索中前进,在自省中站起,在迷茫中奋斗。于是,黑夜变得不再漫长,因为他们相信,黎明总会到来。
黄昏不懂黎明的希冀,那是无奈的叹惋,是自暴自弃者所谓的真理;黄昏懂得黎明的希冀,那是对黎明的向往,那是不屈于命运的呐喊。
站在黄昏守望黎明,如同在失败中要看到前进的希望,黑夜再怎么黑暗,那也是无力的,地球自转注定着黎明的到来,在破晓的瞬间,金色的曙光见证了奋斗的成果,迷茫的夜色被驱散。
今天是残酷的,明天更加残酷,后天确是美好的,而大多数人,却死在了明天的晚上。黑夜中的摸索,不仅仅需要看到希望,更需要坚持,用牙齿咬着子弹前进,硬着头皮抵挡着迎来的刀光剑影。
夜尽天明……
【鲁迅《影的告别》原文】
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就会有影来告别,说出那些话——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然而你就是我所不乐意的。
朋友,我不想跟随你了,我不愿住。
我不愿意!
呜呼呜呼,我不愿意,我不如彷徨于无地。
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然而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如在黑暗里沉没。
然而我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知道是黄昏还是黎明。我姑且举灰黑的手装作喝干一杯酒,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
呜呼呜呼,倘是黄昏,黑夜自然会来沉没我,否则我要被白天消失,如果现是黎明。
朋友,时候近了。
我将向黑暗里彷徨于无地。
你还想我的赠品。我能献你甚么呢?无已,则仍是黑暗和虚空而已。但是,我愿意只是黑暗,或者会消失于你的白天;我愿意只是虚空,决不占你的心地。
我愿意这样,朋友——
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鲁迅《影的告别》赏读】
《影的'告别》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然而我终于彷徨与明暗之间,我不如在黑暗里沉没”。我可以感受到鲁迅在写这篇文章时流露出的绝望感,“影”只有在“光明”和“黑暗”中才会消失,但迎接光明又看不到一点希望,也不愿意在黄昏中看到自己彷徨的身影,还不如让黑暗完全把自己淹没,因为只要黑暗来了,那么光明还远吗?
《影的告别》开头是这样的“人睡到不知道的时候,就会有影来告别”。我觉得其中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鲁迅同“彷徨”的告别,他想极力的摆脱自己一直停留在心里的这种感觉。第二层意思是一种“人”同“影”的决裂,“人”代表麻木不仁、没有意识、没有思想的人,“影”应该要有勇气同这样的“人”决裂,绝不能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依附在这样的人的手里。显然在鲁迅的笔下“影”是清醒的,有思想的人。只有“影”同这样的“人”决裂,才能不去自己不乐意的地方,哪怕是天堂、甚至是黄金世界里。这样“影”才能真正做自己。
消失的“影”只有黑暗和虚空,但在黑暗中的自己不依附于别人,也不彷徨。所以“我”是乐意在黑暗中的,虽然我是愿意消失在白天中的,但是单靠“人”又怎能看见“光明”呢?自己更应该在黑暗和虚空中前行,忍受孤独,忍受寂寞,忍受痛苦。让自己独自远行,当无数的“影”同这样的“人”决裂时,就会有一个新的世界,当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一人时,那个世界只属于我。从中可以看到鲁迅独自战斗内心所产生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