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哲学是做人学问,知识是做事本领。
2、书用心读学有新得,功用心练日有新功。
3、读书得有奔腾6的大脑和512兆的超大容量的内存,要不然迟早会死机你的心情一定要好,想得到的不一定是你最需要。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睡觉。即使有些忧伤,也要把它藏好。现在还不是深秋,你的收获还没到。
4、童话不只是儿童们享用的食品。——列宁
5、积累的经验多了就会慎虑,就像积累的学识多了就会博学一样。——霍布斯
6、读书是人生起跑线,实践是人生加油站。
7、学习名人是方法,点亮自己是目的。
8、书和人一样,有好的也有坏的……精神和理性要求好书出版,顽固的迷信则反对出版好书:它要想支配宇宙,因而对于宣传愚蠢最感兴趣。——爱尔维修
9、我一向认为:每个人,除了研习自己所治专业的学识外,业余应该博览群书,广泛涉猎。而且,我认为一个人除阅读有字的书外,还应该阅读社会、自然那本"无字的大书"。——秦牧
10、吾生平读书绝少,无论中外文学,都是这样。因为不阿世好,所以也不赶看时行所尚的书。但是,有时偶得一好书,或发现一作者,则欢喜无量,再读三读而获益无穷……凡读书的人都应如此,必须得力于一家,不可泛览。所致博学而无所成品。曾子高于子夏,就在这一点。读书应取其性情相近者而精读之,才容易于见解思想上有所启发。如此时久日渐,自然也可有成就。——林语堂
11、古代有人对于必须精读的东西,采取抄写的方式来学习,抄它一次、二次、三次。这样誊抄其实也是一种精读的方式。对重要著作,读一本而能充分理解吸收,比读三本五本而印象浮光掠影,模模糊糊还是要好得多。——泰牧
12、百氏典坟空自苦,一堆萤雪竟谁知。——刘兼
13、比起书籍,研究人类更有必要。——拉罗斯福哥
14、读书触类旁通博古通今,实践举一反三立异 标新。
15、吾家读书法,一字亦当核。勉哉积新功,莫问几时客?——陆游
16、调动全部心智机能,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是掌握读书的艺术的前提。——张之
17、读书之所以是一种艺术,是因为读者在读书时,要按照认识规律,在自己良好素质的支配下,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调解读书方法,正确地进行时间运筹。——张之
18、现在许多地方"读书无用论"又在抬头,如果听之任之,后患将不堪设想……治理上一是要治穷,二是要治愚。二者都要靠知识,而读书又是取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不读书,穷则更穷,愚则更愚……不读书,没文化是无法在经济竞争中取胜的,不读书者很快就要受到缺乏知识的惩罚。——邓伟志
19、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20、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1、少而好学,如曰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曰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2、以决心为题材,用刻苦书写生命,以坚持成就未来,梦想并不遥远。——姜艳
23、科学如同大海,要求奋不顾身的拼搏。 兰道
24、读完一本好书,人会感到自己更坚强、更聪明、更正直。 ——苏德拉勃卡伦
25、循序而渐近,熟读而精思。——宋代·朱熹《读书之妻》
26、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翁承赞
27、身名不问十年馀,老大谁能更读书。——《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唐·王缙
28、聪明的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做事,才越变越聪明。
29、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30、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结合的过程……
31、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一本书是坏的正如没有一个女人是丑的。(阿纳托尔·法朗士)
32、一切书籍不是刀剑就是梦幻;你可以用语言进行杀戳也可以用语言进行迷惑。——阿·洛威尔
33、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车尔尼雪夫斯基
34、书是世界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 作者:梭罗
35、读书贵精不贵多。——书摘
36、非读书,不畚入圣贤之域。非积德,不能生聪慧之儿。作者:《格言联壁》
37、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 作者:孟德斯鸠
3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朱熹
3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佚名
40、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答和根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
41、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42、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佚名
43、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法笛卡尔
44、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佚名
45、看书的时间长,自己眼睛会变得近视,我相信有一些同学并不愿意每天都带着眼睛学习,所以我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46、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47、人总要长大,总要逐渐走向成熟。敲打总要挺住,泪水总要拭干,受伤的心总要愈合,布满荆棘的路总要走下去……
48、因为读书,生命才春意盎然。
49、古往今来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50、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作者:刘向
51、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作者:韩愈
5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者:陆游
53、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书摘
54、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作者:王夫之
55、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故世之苦读书者,往往遇事有执泥处,而经历事故多者,又每逢是圆融而无定见,此皆一偏之见。(爱情 )朕则谓当读书时,须要体认世务,而应事时,又当据书理而审其事宜。如此方免二者之弊。作者:康熙
56、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作者:董卿
57、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作者:程颢
58、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9、坏书如同坏兄弟姐妹,能使咱们堕落。——菲尔丁
60、阅读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6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英国)培根
62、布衣暖,菜根点,读书滋味长。
63、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高士其
64、书籍是年少人的导师,是暮年人的护士,在冷清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疾苦。——柯里叶尔
65、当取不取,事后莫悔。 ——施耐庵
66、行路人,用足音取代感叹吧!
67、书籍用得好的时候是最好的对象;滥用的时候,是最坏的对象之一。——爱默生
68、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念书。——戚继光
69、正确的阶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70、立品以立学为先,立学以念书为本。——(宋)郑耕老
71、念书对付伶俐,也像体操对付身体一样。——艾迪生[英国作家]
72、必需有所知,不然不如死。——罗曼·罗兰
73、学和行原来是有机联着的,学了必需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傍边才气看出本身是否真正学到了手。不然念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谢觉哉
74、念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宋]朱熹
7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读书之要》
76、和书的缘分就像谈爱情,越是遭到砍伐杀戮,越是发展得猖獗,热烈。——舒婷
77、念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颔首。
78、我们要多念书,更要读好的书。在言情武打的迷宫中,我们要失路知返,勇于争脱;在 书的海洋中,我们要学会分辨,善于选择。
79、放飞你的芳华,奔洒你的热情。
篇一:姑娘道—王凤仪道德
姑娘当性如棉,以志为根,要心存众人好,身有补助力,提满家庭和乐,作一家中的贵星。这就是王老善人凤仪先生,发明姑娘立身行事的道德也。
何谓性如棉呢?盖棉之为物,具有五种好处。(一)温暖。(二)清洁。(三)柔和。(四)平等。(五)绵长。这五样。是棉花的天然善性,本来面目,由道而生,以德而化。故姑娘性当取法如之也。夫人之心性,因禀赋之不同,各有一偏。
第一是情重心热者,偏于热度太高,遇境沾着,牵恋狎爱,以情背礼,为姑娘大病。而意志淡薄者,又心寒意冷,面剑言霜,则又失之太凉,未免孤立寡和,亦非正道。
故当效法棉之不凉不热,不冰不炭,四季常春,中和可亲可敬的样子才对。况以生理学来论,性太热者,将来为媳妇后,生子多不易存,而性寒冷者,又多不易生长。此亦伦常大事,不可不省也。
第二是姑娘当意清似水,身洁如玉,不沾不染,明白自然。性、心、身,三界分明,才算得其本分。性界要无恨、怨、怒、恼、烦,的五毒。心界得去贪、瞋、痴、慢、疑,的思虑。身界要除吃、喝、穿、戴、阔,的嗜好。这谓三界清洁,这算是真正初生。必如棉之不洗不漂,不待人工,自然纯洁之天性为妙。
第三样棉的柔和性质。如水一般,随方就圆,随大随小。素位无争,圆通不着。当姑娘也当柔以养性,和以待人,不争不贪,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为对。
第四就是当学棉花的平等性。无论贫富贵贱,贤愚闲达,士农工商,一律看待,是法平等,无分高下,乐道安仁,不计不较,存菩提心,无分别意。就是姑娘的本分。试想那棉花罢。
富人买去可以温暖,贫人买用就不温暖吗?不是的,士人做衣,可以御寒,而农人做衣,就不能御寒吗?不是的。你拿它做帽子用,顶在头上可以,你拿它做鞋子,踏于脚下也可以,这就是棉之平等善性。姑娘当效法之,以除好高骛远,嫌贫爱富,伤品离异,时髦浮荡之病症也。
第五棉有绵长善性。姑娘尤当效法。棉能拍之如并,纺之成线,绵绵永存,一贯不断,为姑娘的,立身处人,也当庸常不变,见异不迁。不能行东就西,昨是今非,亲近了不得,忽而又疏远不得了。
猫一天狗一天,哈哈,那就失了姑娘性如棉的本分啦。大家要想一想,向本身归一归,善则加勉,过则改之,存诚行持,化和如一,则道得矣。此姑娘性如棉之例也。
他若棉白似金,棉柔似水,棉立似木,棉暖似火,棉实似土,棉具金、木、水、土,五行之真阳性,而为五行之精华所聚萃。参而得之,道在是矣。人人可学之成圣成贤,岂特姑娘而已哉。
何谓志为根呢?根者固定之喻,志者八风不动之意,志为根者,即当遇利、衰、得、失、或称、讥、苦、乐之来,我则如如自在,不动不惧,若根扎于地之固定之谓耳。试想世人不为八风吹动者,十万中能有几人。若能志为根,那就是佛国的人了。
提满家者,当提满家中各人的好处,也就是心中常找众人的好处,能见众人好,我性自然好了。
身有补助力者,要殷勤不怠,侍亲助嫂,看护侄男侄女,兄嫂之愚鲁者。提倡补助之,这谓身有补漏助缺之力。
姑娘若能依此道,而身体力行之,该有何等可敬可贵呢。和乐家庭光荣门楣,岂不是一家的贵星吗。
在家能当好姑娘,出阁一定能当好媳妇,能助夫成道,恭敬丈夫,和睦妯娌,孝敬翁婆,全家喜欢,真正是喜星临门。后来有了儿女,自然会教子成名,能为良母,老了一定会当老太太,也能兜满家,为一家的福星。
因为女子是世界的源头,欲世界好、国家好、社会好、家庭好、必从姑娘身上好。欲当好姑娘,可是必须明白姑娘道。若不明白姑娘道的,在家中好多嘴多舌,遇着嫂子或弟妹有错便跑到父母面前告诉,使嫂子生气,母亲能不生气吗?这等姑娘直接是送毒药丸给她母亲吃,母亲吃了毒药丸不知道,还说多亏姑娘告诉我,不然我怎么会知道呢?你想,这样婆媳如何能和顺?嫂子受了气,当然恨小姑。姑娘依仗母亲,嫂子则依恃丈夫,往往因着婆媳不和,连累母子也不和,间接连累父子也不和,使父母落个不慈、哥嫂落个不孝的名。一家之中,种下这种恶因,将来不定惹出偌大的祸患。母亲本来偏向姑娘,什么布角线穗啦都愿意给姑娘,这虽是些小事,可是早被嫂子暗中看得明白,口中不说,心里却不愿意,自言自语说:有什么好东西都给姑娘,有活可不叫你姑娘做。无形中对婆母孝道上渐渐差迟,起初是心里恨,常了嘴里就说出来啦:“你指着你姑娘养你老吧。”一家不和睦的病根,就起在姑娘身上,这样能提满家吗?简直成了“踢满家”了,把全家人心都踢散了,及至出阁走了,哥嫂如同去了一块大病,哪能按四时八节去接送呢?!因此婆媳仇恨更深了,闹得一辈子享不着儿媳的福。这样糊涂的姑娘,在家不懂孝道,出阁哪能会尽孝道呢?因此不得翁婆的欢喜,使她母亲添上心病,终日如同在苦海地狱里一般。究竟姑娘何尝愿意她母亲受苦呢?不过因为不明白道的.缘故。考其总根,当父母的就根本不明白道,不会教训姑娘,以致自己受苦恼,姑娘也受苦恼,一生不能出苦。还有一种原因,禀性不化,决不会当姑娘;媳妇当不好,婆婆当不好,总之当姑娘的时候就错了。
姑娘为世界的源头,姑娘道讲明白了,是正本清源。所以王老善人才倡明“妇德女道”,首先办义务女学,诚得治世之本也,使天下的姑娘,皆能性如棉、志为根、能提起满家的和乐,为一家之贵星。在家能当好姑娘,出阁必能为贤妻,将来更能为良母,自然能教育子女,成为好国民。现在想要国家太平,世界大同,还得从女子身上好了起头,况现在天时世运,应该女界度世化人。出苦得乐大放光明的道运来到了。女界诸位同人或诸姑姊妹,千万注意才好。
篇二:王凤仪格言杂记
生气上火是病的根源。(生气是病的饭,上火是病的水。) 攻人短处,是给人家洗衣裳,与我何益?
护我过处,是给自己长肮脏,与人何损?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敏而好学,福何如之。 道己之过如扫除,言人之非似收赃。
记人不是,正是添己黑暗。
聚人好处,方为长己灵光。
好扬己善则德散,好隐己过则恶盈。
来得明,去得白,生财有道。
跌得倒,爬得起,处世得方。
世事多从忙里错,智慧尽由静中来。
人当失意时要往前看。生于忧患。
人当得意时要回头看。死于安乐。
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
每事肯吃亏的便是君子。
每事好占便宜的便是小人。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欲高门弟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花明柳媚含道意,鸢飞鱼跃见天机。
千潭有水千潭月。佛光普照。
万里无云万里天。一性圆明。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道而时习工作。 心似迎尘挂镜,不洗则生。问性当日新皈本。 道从虚心得,低心求道。
理由悟彻来,自问自答。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并集。
想自己心身,到后日置之何处?-----当定本位。 顾本来面目,在古人像个何人?-----应有实行。 口吐莲花,空谈难达佛国。-----讲道不如讲我。
身为刍狗,实行可登天堂。-----念书不如念人。 志不定,意不活,心不死,身不低,秉性难化。 佛能成,仙能修,贤能希,圣能作,虚灵自明。 兄弟和,其中自乐;子孙贤,此外何求?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
言行要留好样于儿孙。
未有和气萃焉,而家不昌盛者。
未有戾气结焉,而家不衰败者。
入观庭户知勤惰,一出茶汤便见妻。
父老奔驰无孝子,要知贤母看儿衣。
子弟有才,制其爱,毋弛其诲,故不以骄败。 子弟不肖,严其诲,毋薄其爱,故不以怨离。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爵益高,志益下,官益大。
心益小,禄益厚,施益博。
天德只是个无我,王道只是个爱人。
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心田培一点子种孙收。 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
乐与人善,虽只字片言皆为良药。
平居须寡欲养身,临大节则舍生委命。
治家须量入为出,干好事则仗义轻财。
作恶事须防鬼神知,干好事莫怕旁人笑。
作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亏日有所损。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作恶不殃,作恶未盈,祖德未尽也,福尽必殃。 行善不祥,行善不真,宿业未了也,业清必昌。 人皆好生,凡可以生者,何不为也(修身养性)? 人皆恶死,凡可以死者,何不去也(癖气嗜好)? 一世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君子务本,本立道生。
欲赎世,先赎身。(立业。身不大同,身难入大问化。) 欲舍身,先舍秉性。(舍身办道的多,舍性了道的少。) 办道不负初心,成佛有余。
自古仙佛无他法,广生欢喜不生愁。
学、问、深、时、意、气、平。(七字圣道功行偈) 存心常悔己过,处事宜念人功。(乐和)
保我真葫芦,勿为他人动。
真道德不希高慕外,伪君子好多言躁行。 存半毫我见,难达佛国。
有一分阴私,也是后天。
善体黎庶情,是谓民之父母。
广行阴骘事,以能保我子孙。
谦,美德也;过谦者怀诈。
默,懿和也;过默者藏奸。
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
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
现在之福,积自祖宗者,不可不惜。(行善) 将来之福,贻于子孙者,不可不培。(作德) 现在之福如点灯,随点则随竭。(当去习性) 将来之福如添油,愈添则愈明。(应长天命) 大道昌明,全球受福。(大同)
至德开发,万国弭兵。(顺世)
了阴命,止宿命,即长天命。(成圣) 去习性,化秉性,即见天性。(成佛)
篇三:王凤仪老先生《不怨人》语录
不怨人
1. 我常研究,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里越难过,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祸,不是苦海是什么?
管人是地狱,管一分,别人恨一分;管十分,别人恨十分,不是地狱是什么?必须反过来,能领人的才能了人间债,尽了做人的道。能度人的就是神,能成人的就是佛。
2. 君子求己,小人求人。君子无德怨自修,小人有过怨他人。嘴里不怨心里怨,越怨心里越难过,怨气有毒,存在心里,不但难受,还会生病,等于是自己服毒药。人若能反省,找着自己的不是(错误),自然不往外怨。你能,不怨不能的;你会,不怨不会的,明白对面的人的道,就不怨人了。
3. 现今的人,都因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就不乐。其实我这个人,好就是好,歹就是歹,管别人看得起看不起呢!只是一个不怨人,就能成佛。现在的精明人,都好算帐,算起来,不是后悔,就是抱屈,哪能不病呢?
4. “不怨人”三个字,妙到极点啦!(不怨人就是真阳土) 不生气,不上火
5. 我常研究,火逆的多吐血,气逆的多吐食。要能行道、明道,气火就都消了。
6. 上火是“龙吟”,生气是“虎啸”,人能降伏住气火,才能成道。
有人惹你,你别生气,若是生气,气往下行变成寒;有事逼你,
你别着急,若是着急,火往上行变为热。寒热都会伤人。修行人,遇好事不喜,遇坏事不愁,气火自然不生,就是“降龙伏虎”。能降伏住,它就为我用;降伏不住,它就是妖孽了。
7. 禀性(怒、恨、怨、恼、烦,又称气禀性)用事,鬼来当家。因为生气、上火一定害病,生病就是被鬼给打倒了!正念一生,神就来;邪念一起,鬼就到。可惜人都不肯当神,甘愿做鬼!
8. 火是由心里生的,人心一动就生火。一着急,火往上升;一动念,火向外散。若能定住心,火自然下降。不守本分的人,额外的贪求,火就妄动。若能把心放下,不替人着急,就不起火,该有多么轻快!
9. 动性(耍脾气)是火,心里生气,才是气。佛说“七处心灯”,我说不如掐死一头。人心一死,道心自生;人心一动,道心自灭,争贪的念头就生出来了。因争生气,因贪上火,气火攻心,整天烦恼,就是富贵,也没乐趣。所以古人治心,如同治病。我说把心掐死,多么省事!
找好处,认不是
10. 修好的人多,得好的人少,是因为什么呢?就因为心里存的,都是别人的不好,又怎能得好呢?
11. 找人好处是“聚灵”,看人毛病(缺点)是“收赃”。“聚灵”是收阳光,心里温暖,能够养心;“收赃”是存阴气,心里阴沉,就会伤身。人人都有好处,就是恶人,也有好处,正面找不着,从反面上找。所以我说,找好处是“暖心丸”,到处有缘,永无
苦恼。
12. 找好处是真金,要想找好处,就得以志为根,在没有丝毫的好处里,找出真好处来;在忍无可忍时,还能忍得住,就是“大义参天”。
13. 认不是生智慧水,水能调五味、合五色,随方就圆。人的性子,要能炼得像水一样,就成道了。所以古人说“上善若水”。
14. 人和天地是一体,天下的事都是自己分内的事,世界没好,咱们哪能没有不是?不是(错误)到处都有,低头也是、抬头也是、睁眼也是、闭眼也是。看妻子不好是低头不是,看老人不对是抬头不是,看别人不对是睁眼不是,心里寻思别人不对是闭眼不是。依我说,有不明白的道、不会做的事,都是不是。人要能找着本分,才知道不是。人把天理丢了、道理迷了、情理亏了,才知道认不是(承认不对即自己认错)。
15. 要能把不是认真了,自然神清气爽、心平气和。
16. 认不是生智慧水,找好处生响亮金。
17. 找好处开了天堂路,认不是闭上地狱门。
18. 认不是胜服“清凉散”,找好处胜用“暖心丸”。 五行性
19. 我所讲的“五行”,是以木、火、土、金、水五个字代表来说的,和佛家的五戒、道家的五元、儒家的五常是一样的。
20. 人的苦都在性子中呢!不服人是阴木,好争理是阴火,好怨人是阴土,好分辩是阴金,好烦人是阴水。
21. 木性人招难,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贫,水性人受气,像聚宝盆似的,内里有什么,就聚什么。太上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一点也不错。所以我说,好事歹事都是性子招的。
22. 常人的性子都有所偏:偏于火的争理,偏于土的欺人,偏于金的伤人,偏于水的厌人,偏于木的顶撞人。能化除这一偏之性,自然得道。
23. 阴木性人,抗上、不服人,好生怒气。怒气伤肝,头迷眼花、两臂麻木、胸膈不舒、耳鸣牙痛、瘫痪中风。
阴火性人,急躁、争理、喜虚荣、爱面子、好恨人。恨人伤心,心热心跳、失眠颠狂、音哑疔疮。
阴土性人,蠢笨蛮横,疑心重、好怨人。怨人伤脾,膨闷胀饱、腹痛吐泻、虚弱气短。
阴性金人,残忍妒忌、虚伪好辩,好恼人,恼人伤肺,气喘咳嗽,肺痨咳血。
阴水性人,愚鲁迟钝、多忧多虑,好烦人,烦人伤肾,腰腿病痛,遗精阳萎。所以说什么性,就得什么病。
24. 我说的五行,和佛家的五戒是一样的。生怒气(木)便是杀;好穿衣服、求好看(火)便是淫;买东西少给一文钱(金)也是盗;好吃好东西(水)便是酒;说半句谎话(土)也是妄。
25. 真木是佛的根(木性仁慈),真(阳)木性人有主意、能忍辱,能立万物。真火是神的根,火主明理、知时达务,能化万物。
1、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李群玉《书院二小松》
2、书籍是人类的朋友,而读书则是人类的亲密朋友。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能培养文化修养;若果经常地去研究,去读,去思考,便能从中央到地方找到新的知识点,正所谓"温故而知新",还可以把知识点都牢牢地记住,就像刻在脑海里一样。"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有多读健康有益的书,努力地学习,才能为自己幸福的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3、读书是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虽然现在出版的书已浩如瀚海,"于书无所不读"已不可能了。但是,读书还应该注意面广一些。——姚大均
4、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物。惟精心寻思,体贴向身心事物上来,反复考验其理,则知圣贤之书,一字一句皆有用矣。——薛暄
5、读书是一个很好的嗜好,我比较喜欢看名人列传,主要是想从中了解他们遭遇到和我一样问题时的心理感受和处理方式,也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林青霞
6、至于我,即使那本书是有魔鬼在嚎叫,我也要听一听,这是为了辨别小夜曲、牛呜、苍蝇的嗡嗡、狮吼和魔鬼的歌唱有什么差别,这些差别也是知识。——严文井
7、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生命。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8、书虽小,但如同闪烁的宝石,在微小的颗粒中蕴藏着巨大的价值。——莫尔
9、调动全部心智机能,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是掌握读书的艺术的前提。——张之
10、读书,看似是很普通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类的心灵和古今中外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11、科学如同大海,要求奋不顾身的拼搏。 兰道
12、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了,又须识得他里面骨髓方好。
13、足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佚名
14、不教一日闲过。作者:齐白石
15、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作者:诸葛亮
16、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现实世界的`灯,愚蠢的行为是光和现实世界的障碍,是生命发展的障碍。
17、好学则老而不衰,可免好得之患。
18、行是知之始;知是形之成。——陶行知(近代教育家)引自《陶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19、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玻 作者:章学诚
20、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21、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作者:郑成功
22、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作者:孙中山
23、书中的条条框框锁住读书的思维面貌。
24、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佚名
25、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更有用的知识对世界的认识却只能通过研究各种各样的人才能获得―――切斯特菲尔德
26、书籍是通往心灵的窗口。
27、读书之法在于循环渐进熟读而精。
28、熟读唐诗三首,不会吟时也会吟。——孙洙
29、你有信仰就年轻,迷惑就大哥;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大哥;有盼望就年轻,绝望就大哥;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卡耐基
30、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佚名
31、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32、书是唯一不老的东西。
33、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34、读书可以帮助你忘记你的悲哀。
3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6、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作者:程颐
37、光阴给人经验,读书给人知识。
38、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39、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4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
41、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次读这本好书时,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42、不看书精神不充实,不看好书的人不会做人。
4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作者:颜真卿
44、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45、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出处:对联集锦
46、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作者:朱熹
47、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老天不肯辨清浊,好和歹没条道。作者:无名氏 出处:中吕朝天子志感
48、辛苦一时,成就一世。
49、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
50、读书也像开矿一样,——赵树理
51、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书的影响下,彷佛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
52、君子义觉得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53、士不行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觉得己任,不亦重乎?死尔后己,不亦远乎?
54、太阳虽有斑点,却在奋力燃烧中树立了光耀的形象。
55、求知是一种快乐,好奇心常识的抽芽。——培根
56、念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对象越少,两者适成反比。念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 —— 叔本华
57、万般皆下品,唯有念书高!
58、造灯以求明,念书以求理。
59、一花一草藏世界,一言一行见精力。
60、用心灵的眼睛发明艺术,用艺术的才能美化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