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百善孝为先的名言精选
1.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4.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5.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子
6.事父母,能竭其力。——孔丘
7.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8.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对联集锦》
9.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10.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爱默生
11.关心他人是成功的关键。——艾森豪威尔
12.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13.礼貌是青少年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约翰·洛克
14.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16.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17.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纪伯伦
18.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者做坏事,而要学得在 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德漠克里特
19.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古
20.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21.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莎士比亚
22.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赫拉克利特
23.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24.赠人以言,重于珠玉;伤人以言,重于剑戟。——孙武
25.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26.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27.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28.只有健康的建立在无条件爱的基础上的家长同孩子的相互关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机。——罗斯·坎贝尔
29.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30.大孝终身慕父母。——孟轲
31.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劝孝歌》
32.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33.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
34.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薄,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35.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劝孝歌》
3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关于百善孝为先的名言大全
1.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2.成为母亲之后,女性美像一朵盛开的鲜花焕发出全部的力量和美。——苏霍姆林斯基
3.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4.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罗素
5.最好的人也有很多短处,最坏的人也有很多长处;我们最好不说长道短。
6.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7.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8.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9.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10.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11.谦让别人就是处世之道。——野口英世
12.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拉法格
13.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
14.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字严
15.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16.首孝弟,次谨信。——李毓秀
17.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18.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19.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20.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颜元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文明礼仪手抄报篇一:
1、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
2、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她却是最珍贵的事情。
3、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共处的金钥匙。
4、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校园因文明而将更加进步。
5、关心学校,我们的职责;爱护学校,我们的义务;热爱学校,我们的心声。
6、学校是学习之所,文明是成功之本。
7、让我们一起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8、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9、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10、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11、高高兴兴做游戏,和和气气在一起。不打不闹不追逐,安全二字不忘记。
文明礼仪手抄报篇二:
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大家好!
我是10级中文3班的xxx,我的演讲题目是: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莎士比亚说,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可见文明礼仪是一剂挺不错的开胃药。而我要说,在社会生活中最让我们快慰的就是我们交往对象的礼节。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文明礼仪。
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如果不讲文明礼仪的话,就像一个人在大街上行走没有穿衣服一样的让人胃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刺猬取暖,靠近了会扎着,离远了,又冷,所以保持一个好的距离,刺猬们才会和谐相处。而文明礼仪就是让我们和谐相处的一个好距离。
我们共和国的第一位总理,周恩来。堪称礼家之典范,儒雅之龙首。周总理像一个文明礼仪艺术家,在捍卫祖国荣誉和利益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国际声誉。美国时代杂志对周总理是这样说的:周恩来是一个具有超人魅力的领袖人才。显而易见,周恩来的魅力有一大部分是来自于他对文明礼仪的独特演绎。而苏联的那个玉米赫鲁晓夫,当他把他的臭气熏天的皮鞋砸在联合国的桌子上时,世界人民就在心中给他准备了一个地狱。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点小小结论。文明礼仪是我们赢得世人尊敬的华美外衣,文明礼仪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康庄大道,文明礼仪是我灵魂升腾的`高贵上帝。
让我记住吧,文明礼仪严重重要!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文明礼仪手抄报篇三: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勿迷于容貌,信用不在外表。——拉丁谚语
发亮者不一定是黄金。——英国谚语
貌美而无清明之心,无异发亮的玻璃眼珠,难辨世事的真假。——布拉基
我们总要喜爱那些言论举止都能顺乎自然的人,理由很简单,因为一个人要是不想故意给人一个好印象,便不会装腔做势。——凯伦
仪容不修,举止浪漫;如此亲近你的人只是假意而已,远离你的人倒是正直坦率者。——佚名
态度之粗俗,更甚于污染美服之泥土。——玻鲁达司
华贵的农服穿在心肠污浊的人的身上,显得更丑恶。——富兰克林
人的举止应该象他们的衣服,不要太窄或设计太特异,但必须不拘束或妨碍行动。——培根
除真挚之心灵外,再没有高贵的仪容。——-拉斯金
风度是我们天性的微小冲动。——席勒
我的风度是贵族的,但我的行为却是民主的。——雨果
观人莫惑于服装,我们该养成无视于服装的习惯。——卡莱尔
无德而靠衣裳,有什么好欣赏?——德国谚语
美丽的鸟之所以美丽,不一定由于它有美丽的羽毛。——伊索
岂可金衣玉食就奉若君王,敝衣破帽就鄙视如贱民。——松平定信
破烂衣服如果为了德行而披在身上,它就成了王者之衣。——甘贝尔
道德心中有衣食,衣食之中无道德心。——最澄
一副善良的相貌就是一封推荐书。——菲尔丁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都德
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于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于工作和运动。——培根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曹操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譬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荀子
礼之与人,犹酒之有蘖也。——孔子
一个人若有好的仪容,那是于他的名声大有裨益的,并且,正如女王伊萨伯拉所说,那就“好象一封永久的'荐书一样”——培根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一荀子
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
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张载
礼即理也。——朱子
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卢梭
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底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彼得·阿柏拉德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孔子
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荀子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敬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洛克
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上无礼,下无学,贱民兴,丧无日矣。——孟子
千里敬鹅毛,礼轻人意重。——姚雪垠
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师、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朱子
学人不实用养性之功,皆因不理会夫子两“习”字之义。“学而时习”之“习”,是教人习善也;“习相远也”之“习”,是戒人恶习也。——颜元
圣人之道,莫大于礼。……君子尊道全功,归结处亦曰以崇礼。视礼为兴衰而己矣。故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颜元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