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格言杂志中的最忠诚的朋友 正文

格言杂志中的最忠诚的朋友

时间:2025-05-09 00:08:38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下面是读书小报的资料,欢迎参考阅读!

读书小报1

读书小报2

读书小报3

读书小报4

读书小报5

读书小报的资料1:世界读书日的由来

设立背景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建议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灵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另据图书馆杂志,世界读书日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成为“圣乔治节”。节日期间,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居民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辞世日。

设立目的

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但在我国这个日子还没有广为人知,近两年开始有出版社和书店搞一些公益活动。

读书小报的资料2:孙中山读书

中山先生很喜欢研究各种海陆地图,常常因为写书的需要,命人代为收

集购买。先生对世界地理特别是中国地理极为熟悉,所以在他写作《建国方略》时,提出全国修建铁路20万里,公路百万里的伟大理想,以及疏导黄河,治理淮河的水利工程与如何建设各大港等一套完整的实业计划。从这一件事可以看出,中山先生的学问是广博而专精的。而其所以博且精,正是由于好学不倦获得的。

中山先生阅读书籍,经常有札记,即使再忙书本上也要写眉批。陈炯明炮击总统府后,中山先生的书籍几乎全部毁于炮火,也有少量散失。一位收藏过中山先生书籍的友人说,他有一册中山先生读过的《大学》,书头上有不少中山先生的亲笔批注。由此可以看出,中山先生作为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是极其珍视的。

曾经有人问中山先生在革命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嗜好?

他说:“我一生的嗜好,除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

孙中山先生的手里,经常拿着书,不论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文学、哲学和各种书刊,他都喜欢阅读。

无论何时何地,中山先生身边总带着他心爱的书。

孙中山先生流亡在英国伦敦的时候,他的生活十分困难。有一次吃饭的钱也快用完,在伦敦的一些中国留学生,凑三四十英镑送给他。隔三天,这些留学生到孙中山住的地方来看他,按很久的门铃,却听不到里面的回答。原来孙中山先生正在屋里专心读书,门铃的声音没听见。

即使生活再困苦,中山先生还是用他仅有的一些钱来买书。有卢梭的“民约论”,富兰克林的“自传”,拜伦的“诗选”,还有许多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书籍。

有一个留学生有点沉不住气问道:“孙先生,上次送给你的英镑差不多都花在买书上吧?”

孙中山先生微笑着说:“应该谢谢你们,你们赠送的金钱,我还留着一部分。”

孙中山先生惟恐大家不放心,就进一步解释:

“不要紧,生活苦一点没有什么,两个小面包,也可以当一顿饭。”

在座的有些人对孙中山先生这样做法有些奇怪。孙中山好像懂得他们的意思,便笑笑,风趣地说:“我这个人的确有些奇怪,一两顿饭吃不吃倒不在乎,可是,不看书就受不啦。”

读书小报的资料3:读书的名言

1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2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4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

5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它,它就活起来——高尔基

6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7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 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高尔基 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9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10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 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 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11各种蠢事,在每天阅 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

12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13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解人——高尔基

14书读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15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 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

16书--人类发出的最美妙的声音。---莱文

17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艾迪生

18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卡莱尔

19书,以是哺育心灵的母乳,启迪智慧的钥匙。

2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21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22读书之于头脑,好比运动之于身体。---艾迪生

23书是个好伙伴。它满腹经纶,却不喋喋不休。在你渴望时,它前来给予详细指教,但是从不纠缠不休。---比切

24读一本好书,像交一个益友。---臧克家

25好的书对青少年的成长乃至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只是给头脑提供认识的材料;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洛克

2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2一个爱读书的人,他毕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33.一本书象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3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时!---颜真卿(唐书画家)

35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36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威尔逊

37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38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39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40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4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4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4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45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4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9古人之言云:“案头书要少,心头书要多。” 说读书与交友像游山玩水一般,应该是最轻松愉快的.

假期中的生活是颓废的,整天整天的闲坐在沙发里或电脑边,吃着爱不释手的零食,喝着亲手泡的清茶——养生之道也。今早躺在阳台上晒太阳,信手翻开放在杂志篓中的《格言》有幸拜读到一篇春华所编译的文章,叫“最忠诚的朋友”,感触良多……

故事中讲了两个分开十分要好的朋友在离别前有一个二十年后再见的约定。二十年后,他们俩其中一个成了警长;另一个却成了一名通缉犯,这个罪犯富足且有一个很好用的脑子,警方没法抓住他。他们都遵守了二十年前的约定,回到以前的.小镇相见。做警察的这位稍晚出现,可当他发现他的朋友就是通缉犯时,他并未表明身份,他以陌生人的身份和他的朋友攀谈了一会,在确定那就是他的朋友后离开并报了警,他的朋友被抓可,他却只捎去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不会亲手抓你,但我必须坚守职责。

听上去,故事很感人,二十年的约定谁都没有违背,二十年的情谊使当警察的那个没有亲手将自己的朋友送进监狱;但出于职责他又报了警。编者美其明曰“最忠诚的朋友”,且以正“情义是水,正义是堤”来评价。

废话,以上全是废话。这篇文章最合适的名字是“背叛”,他不配叫“最忠诚的朋友”,就算如编者所言“情义是水,正以是堤”,那在我看来,就算此“堤”如何坚固,只要“水”量充足,也是一定会决堤的。那个警察可以冠冕堂皇的告诉他的朋友:他必须坚守职责。可在这些堂而皇之的话语后呢?他牺牲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他牺牲了朋友;但因为他提供重要线索,随之而来的是升职,加薪,荣誉……其实更实际一点来说,情义是剑,利益是鞘!当然这句话不可能用在每个人身上,但至少对于这所谓的“最忠诚的朋友”来说是在合适不过了。我不知编者是何居心,难道在商品社会的熏陶下,这样血淋淋的现实主义也变成了最忠诚的朋友吗?而且也许这种连最好的朋友都不认的人还可能成为大公无私的楷模,可能成为喧哗一时的公众英雄。

写到这我想起了《格言》某期上的另一篇文章“一个半朋友”讲的是,一位病危的父亲,为了让儿子懂得人生交友的真谛,他告诉他儿子:人生只有一个半朋友。儿子不解,问其原因。父亲说让他自己感悟,就让儿子先后到半个朋友家个一个朋友家去,但让儿子装作杀了人、犯了事急需帮忙的样子。结果半个朋友,明哲保身,但提供银两和门路让其逃跑。一个朋友,举动惊人,让自己的儿子换上他的衣服,冒险去诱惑假设的警察,随后全家之力帮其安顿。这下他懂得了人生交友的真谛。

而根据其中的标准,前面那位“最忠诚的朋友”连半个朋友都不能算,却能带上“最忠诚”的帽子,还可能是大义灭亲的楷模,试问怎能不让人觉得利字当头呢?当然,本人在此决不是要否决正义,但情义是人类最基本的人性,连最基本的人性都被否定的时候,何来正义而言?那样的社会是多么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