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无独有偶这样的格言 正文

无独有偶这样的格言

时间:2025-04-28 23:34:42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①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②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认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③综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④就拿洗澡来说吧,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旋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方向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之所以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旋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旋涡;在赤道,则。他的这种见解,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是完全正确。

⑤无独有偶。在六十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了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形成了两大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⑥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眼珠子突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的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于是他以儿子、妻子和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成

⑦洗澡水的旋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那些科学家们却从中发现了真理。由此可见,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就能从平常的事情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⑧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

(文章有删改)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

22、第③段画线句中的“?”指,“!”指。(2分)

23、在第④段横线上填写语句。

谢皮罗教授发现洗澡水的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他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在赤道,则。”(2分)

24、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

21、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就能有所发现、发明、创造、前进。(2分)

22、疑难问题答案(真理)(2分)

23、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不会形成漩涡(意思对即可得分)(2分)

24、运用了举例论证(例证法),举生物学家密卡尔逊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大都善于从平常事情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找到真理。(3分)

那个冬月的下午雨雪霏霏,著名诗人匡国泰一缕阳光似的溜进我书房,匆匆拍了几张照片走了。他一星期以后回到长沙打来电话说,现在很少碰到有这么多藏书的诗人,那都是宝啊!可就在三年前,尚未离婚的我与前妻拌嘴,她指着书房异常愤怒地说我就知道买书,堆得像牛粪了!放下手机,我突然惊诧莫名,不知道是妻子不识宝,还是匡国泰不识牛粪?

春天就这样来了,梨花的白和桃花的红同时从她的肌肤上溢出。书房拍照的前一天,匡先生还去我的故乡狠狠抓拍了一把春天。在没有书籍也没有牛粪的山梁上,他着实为突如其来的风景而兴奋:“绵里藏针的痛,紫椋鸟的故乡如同怀斯啊。”怀斯?又译为安德鲁·韦思,美国现代派写实主义绘画大师。我一时纳闷,匡又指着我躺在茅草丛中闭目养神的留影说:“多像怀斯的名画,不虚此行,我心安矣!”

看来故乡这本书我没有真正打开过,也许她注定只能被异乡人打开,所以才有“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样的格言。“异乡人!你的院门朝流亡敞开,樱花细语时你却双肩紧闭。”这是我很年轻时写下的诗句,如今想来,我自己的院门也一直朝流亡敞开,我压根儿就没有好好阅读故乡,而且与故乡有关的记忆也只是源自于童年。或者说,故乡与童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无法分割。虽然硬币上的花纹已经模糊不清,但有几个关键词却是历久弥新的,譬如“打野仗”、“跳房子”、“打波”以及“饿死鬼”等。从我开始懂事起,母亲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忆苦思甜”,说我们村活活饿死了哪些人。她说一个饿死鬼的名字就掉一滴硕大的泪珠,特别是当她说到,如果不是她冒险趁月黑风高,从公家地里偷回一篓麦子的话,我大哥(当时两岁左右)早也就成了饿死鬼时,更是嚎陶大哭。

“苦日子”过后很多年我才来到这个世界,可我一直在忍受苦难,并且是那些鲜为人知的苦难!为什么在别人快乐幸福的时候偏偏让我承担苦难呢?可能上帝一不小心就把我做为他种植“苦难”的试验田了。看来他老人家没有像尼采所说的已经死亡,而是神不知鬼不觉跟袁隆平一起躲在某处搞杂交水稻。那种莫可名状的痛苦常常在我身上澎湃,浪打空城!我既不知道这痛苦是什么配方,也不知道它究竟源自哪里,但我隐约感到它可以撕心裂肺。当然,它本身也不愿意成为“痛苦”,它要新生:金蝉脱壳或蛹化为蝶……更为不幸的是我无法摆脱它,就像无法摆脱我体内的肾结石。

细想起来,我们兄妹四人就我一个人被文学给掐住了脖子,其原因肯定与这种与生俱来的痛感有关。我的童年异常困顿,物质与精神生活均极度贫乏,加之在父母面前“失宠”:离开故乡前我从来没有穿过新衣裳。过年时多想跟邻家孩子一样穿一件新衣裳啊,哪怕半新不旧也好,可穿到我身上的偏偏只是多加了几块补丁的“新衣”。并且连课本也都是旧的,因交不起学费只能从上一届同学那里借。但我渴望读书!记得读初二时的某一天,父亲交给我两元钱去商店买盐和酱油吧,我把剩下的`两毛钱自作主张买了本《古文观止》(繁体字竖排本)兴高采烈回到家时,出其不意中了个“大奖”:两记漂亮的耳光。

……因此我十四岁去长沙读书时就开始了文学创作。第一篇作品《海的梦·梦的海》由现《青年文学》主编唐朝晖发在长沙市文联的《新创作》上。我之所以一直坚持写诗,其动力主要是企图摆脱“苦难”这种欲望的驱使:个体的和人类的。我愈来愈坚信,仅仅靠发展高科技是不会让人幸福的,科技只能使人更方便;那么诗歌则可以让人幸福吗?就我个人的生命体验而言,诗歌已使我获得了相当程度的幸福,至少是痛并快乐着。

无独有偶,无论如何我无法让我的故乡快乐起来。当光明农药一样杀死黑暗之虫的时候,我就起床忙碌,然后黑暗又蝗虫一样铺天盖地而来,把光明啃尽。就这样,很多年以来,我只能在凌晨抽出一点可怜的时间写作可怜的诗歌。上世纪中叶故乡的农民也是如此,他们只能趁早摸黑去自留地劳作一把:哪怕一年下来只能收获几斤骨瘦如柴的土豆。故乡的农民如今怎样了?三舅上午来我家闲谈时说,好是好蛮多了,但还有一件让他挥之不去的痛心事,即现在的水稻得请医师开处方,中西医结合治疗才能多收三五斗。为什么几年下来,所有的虫子都不怕农药了呢?很难杀死它们。三舅一边咂吧着旱烟,一边诉苦。这个问题对久居城市的我来说是陌生和不关痛痒的,三舅对此却极为愤恨。他说:“国家要想办法消灭虫子才算完全关心咱农民”。这话给了我当头一击,那么多三农专家研究来研究去,谁想到了从杀虫子的角度来解决问题?送三舅出门的刹那间,我的思绪和情感又如受伤的小鸟飞回故乡,虽然电视里此刻正播放郑智化的《水手》,他深情地唱道:“这点痛算什么。”

这点痛已然弥漫在故乡美丽的风景中。那么,我的故乡难道真如匡国泰所言模仿怀斯,怀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吐露过真情:“我的画忧郁沉重,完全是虚构的,它与童年的经历有关,近乎超现实,近乎梦幻”。

中华民族推崇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有所作为;看重的立身之本,是真才实学;认定的成才之路,是发愤学习。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古人勤学的成语和名言,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勤学的成语

悬梁刺股:

战国时期的苏秦,为了日后做大官,拚命读书。有时读得太疲倦了,免不了要打瞌睡。于是,他想了个办法:拿着一把锥子,瞌睡来了,就刺一下大腿,痛了,也就睡不着了,便继续读下去。无独有偶,汉朝的孙敬,人称“闭户先生”,常常独自关门读书。有时实在太累,为了防止打瞌睡,他用一根绳子,一头系在梁上,一头结着头发。这样,如果打瞌睡,就会扯痛头发,立刻惊醒。后人用“悬梁刺股”来形容勤学好读。

洞中苦读:

战国时期的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一个人躲到山洞里偷偷的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发奋努力,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名叫匡衡。匡衡小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时,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目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经常是夜以继日地读书,他的书房后面虽然紧靠着一个花园,鸟语花香、姹紫嫣红,但他三年没有进过一次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一代儒学大师,并被汉武帝看重。

割席分坐:

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囊萤夜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映雪苦读:

晋代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佛殿借读:

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正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南朝伟大的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隋炀帝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演绎了“牛角挂书”的美谈。

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画技越发高超。

警枕

北宋时,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圆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圆木头滑落在床板上,他自然惊醒。从此司马光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豪,还写出了《资治通鉴》。

以荻代笔: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

程门立雪:

宋代时,程颐的学生杨时、游酢某次一同前往程颐家求教问题。来到老师家时却发现程颐睡着了。他们不忍打搅,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时天寒大雪,当老师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程门立雪”后来成为广为流传的尊师勤学和虚心求教的典范。

冒雪访师:

明朝著名散文家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有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不在家。宋濂不气馁,几天后再次去拜访老师,但老师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宋濂决定第三次独自去拜访,结果掉入了雪坑中,幸被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感动,终于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

闭门苦读:

万斯同是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搭亭录事: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供路人乘凉、歇息、喝茶。同时请路人给她讲故事,他坚持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地创作,终于写就了中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古人勤学的名言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6、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8、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1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5、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7、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9、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2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