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关于两弹一星的格言 正文

关于两弹一星的格言

时间:2025-04-29 01:58:33

(一)钱学森简介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浙江省杭州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其母校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均以钱学森名字命名。2011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赴美留学

钱学森(Tsien Hsue-shen)于191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

1929年考入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系,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6月考取清华大学第二届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成为世界著名大科学家冯·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n)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重视的学生。

他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学森”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3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43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助理教授。1945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1947年,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1947年,在上海与蒋英结婚。1949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1953年,钱学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54年,《工程控制论》英文版出版,该书俄文版、德文版、中文版分别于1956年、1957年、1958年出版。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

归国准备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此时的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狂热。钱学森因被怀疑为共产党人和拒绝揭发朋友,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钱学森非常气愤,以此作为要求回国的理由。

1950年,钱学森同志上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Dan Kimbeel)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 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也不能让他回到中国,我的本意不是要逮捕他,太可怕了,这是这个国家干过的最蠢的事。

从此,钱学森在受到了美国政府迫害,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自由,他一个月内瘦了三十斤左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的1.5万美金巨额保释金后才释放了他。后来,海关又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美国检察官再次审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后,才证明了他是无辜的。

艰难归国

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消息很快传到国内,国内科技界的朋友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处境极为关心,中国政府公开发表声明,谴责美国政府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监禁了钱学森。

195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报纸上看到陈叔通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身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决定给这位父亲的好朋友写信求救。正当周恩来总理为此非常着急的时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收到了一封从大洋彼岸辗转寄来的信。他拆开一看,署名“钱学森”,原来是请求祖国政府帮助他回国。

1954年4月,美英中苏法五国在日内瓦召开讨论和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联想到中国有一批留学生和科学家被扣留在美国,于是就指示说,美国人既然请英国外交官与我们疏通关系,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开辟新的接触渠道。

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 1954年6月5日开始与美国代表、副国务卿约翰逊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初步商谈。美方向中方提交了一份美国在华侨民和被中国拘禁的一些美国军事人员名单,要求中国给他们以回国的机会。为了表示中国的诚意,周恩来指示王炳南在1954年6月15日举行的中美第三次会谈中,大度地作出让步,同时也要求美国停止扣留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

然而,中方的正当要求被美方无理拒绝。1954年7月21日,日内瓦会议闭幕。为不使沟通渠道中断,周恩来指示王炳南与美方商定自1954年7月22日起,在日内瓦进行领事级会谈。为了进一步表示中国对中美会谈的诚意,中国释放了4个被扣押的美国飞行员。

中国作出的让步,最终是为了争取钱学森等留美科学家尽快回国——可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美国代表约翰逊还是以中国拿不出钱学森要回国的真实理由,一点不松口。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美国飞行员作为交换,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回国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了,这一天钱学森携带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

归国之后,周恩来在各方面都给予了钱学森亲切细致的关怀,晚年的钱学森还激动地回忆起一件往事: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发射前夕,周恩来总理召集相关的科研人员在人民大会堂开会,临别之际,周恩来总理特意叫住了钱学森:钱学森,你不要太累着了。钱学森生前常对人说,对他一生影响最深和帮助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开国总理周恩来,一个是自己的岳父蒋百里。

个人作品

《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关于思维科学》、《论地理科学》、《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创建系统学》、《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钱学森论火箭导弹和航空航天》等。

(二)钱学森的名言

1、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

2、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3、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4、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5、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6、中国大学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7、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8、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1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9、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

10、我没有时间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11、高等学校的学习,是打基础的时期,应该强调学好基础课程。

12、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13、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14、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15、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而且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绝不会不爱人民的,绝不会不爱国的。

16、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17、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

18、我个人仅仅是苍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19、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20、我很高兴能回到自己的国家,我不打算再回美国,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21、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

22、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23、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24、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搜集钱老生平精彩转帖以励后人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让我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一起纪念与缅怀中国的"航天之父"吧。”昨天中午12时许,某楼盘的业主论坛就有网友“Royce”留言,希望业主们都尽可能地搜集钱老先生生前的照片、言论、故事等,好让论坛上的人都能了解这位科学巨星对我国航天事业所做的贡献。一呼百应,记者发现,到15时许,该留言的跟帖已有30多条,除了“键头”支持外,大部分都是业主们从其它网络搜集的钱老先生的经典

不少网友认为,钱老为中国所作出的贡献是无法衡量的,是每一个曾经有着或正怀有强国梦想的中华儿女都必须铭记的。在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的BBS上,不少同学,特别是来自自动化、系统工程等专业的学生都纷纷转帖钱老的生平

不谋而合,记者发现在各大网站都有网友通过搜集钱老的照片、归国历程、“两弹一星”的研究经历等方式,去悼念这位为我国实现强国梦鞠躬尽瘁一生的伟大科学家。比如,网友“三峡在线”就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生前十大经典瞬间》为总题,把钱老青年时代

网友建言留一点骨灰放嫦娥二号中

在网友对钱老先生的众多的缅怀中,青年时代在美工作的钱老先生曲折回国的故事最为动情,也最为人“传诵”。

平生无意求虚名,惟尽百年赤子情。据悉,在钱学森家中,他卧榻正对面书架上最显眼的地方,摆放着一尊“神舟”航天飞船的模型。那展翅翱翔的“神舟”,似乎在诠释年近百岁的钱学森关注祖国腾飞的热切心情。

“由于当时钱学森先生是参与美国机密的火箭技术研究,曾完成美国首个军用远程火箭设计,所以美国当局并不想他返回中国,一是怕他泄密,二是怕他令中国的国防技术壮大起来……当时的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他(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这个人宁愿毙了,也绝不能让他走"……”在“星星同学会”上,网友“Sim”转下钱老回国故事后,还写下了自己的感受:“这是个对中国有功的人,谁为人民做出过贡献,人民不会忘记!人民怀念他!希望我的儿子能从中学到东西,做一个能为国家做贡献且刚直的人!”

有的网友还建言:“能不能留一点点钱老的骨灰放在嫦娥二号中,待星箭分离时把钱老的骨灰撒向祖国大地?”

三笔财富:爱国、创新、自强不息

“钱学森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钱学森身上有三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铭记。”著名军事专家张召忠也发表言论说:“第一,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毅然决然地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他深爱的祖国,决心将自己的才华贡献给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第二,积极的创新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在没有充分的资料可查,没有现成模式可依的情况下,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军事科技人员锐意创新,仅用不到10年时间就成功地研制出了中国自己的、和导弹。第三,自强不息的奉献精神,20世纪50-60年代,钱学森带领中国航天军事科技人员在中国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地区坚持研制、试验尖端科技武器,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为中国国防尖端科技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西安交通大学不少钱老的“后学”也深切地哀悼这位令他们景仰万分的学长。“曾看过您整齐的笔记与讲义,在西安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图书馆"前多次注目您的颜容,在申报的《钱学森思想研究》课题里,多次见到您的光辉……”网友“独不见”在个人博客上撰文说,“我们爱您,钱老……走吧,走好,心里永远惦念您!西安交通大学全体学子向您致敬!”(记者谢苗枫)

钱老,安心走好!

网友设置网上纪念堂,“静默一分钟”寄托哀思

据新华社电“钱老,安心走好!中国的'青年会沿着您为我们开辟的道路,一路前行!”―――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这一消息让无数国人哀恸,网民自发在互联网上以发表博客、论坛留言及制作悼念网页等形式寄托哀思,并表示将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继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努力。

网友“Micyoung”的博客页面被设置成黑白色调,黑框白花簇拥着钱老的照片。博主在文中说:“下课回到寝室打开电脑便看到了这个触目惊心的消息……让我们深切缅怀为祖国建设耗尽毕生精力的钱学森先生。”

“悲夫,英雄跨鹤归鸿蒙,剩十亿国民怀高士,两弹震吼名青史;惊矣,人杰挥手辞暮年,留百万热土念达人,一星耀闪指苍生。”网友“黄龙”写道。

有的网友设置了网上纪念堂追悼钱老。在纪念堂页面,可以选择以“静默一分钟”的方式表示哀悼,可以留言寄托哀思,还可以浏览钱老的生平事迹。

31日16时,在清华大学的“水木社区”论坛,“本日十大热点话题”中已经有两条是关于对钱老逝世的悼念主题,分别来自“水木特快”和“航空航天”版,跟帖达300多条。“哀悼”“默哀”“走好”,简单的字句承载着沉重的哀思。

在钱老的家乡杭州,当地影响力最大的网上社区“19楼”的“草根谭”板块中,主题帖“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今在京逝世,他是杭州的骄傲”已登上了主页显著位置。3小时内,该帖的阅读次数超过8000次,回复次数超过200次。

在一个关于力学的专业论坛上,网友“zhaojunwulei”发文说:“钱老师今天逝世了。他是我最崇敬的人,也是他让我在力学的道路上,有继续往下走的勇气和决心。”“大家一起悼念他。他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要继续努力,力学的明天还要靠我们。”

“不曾谋面,只有耳闻。”另一位网友“kekeyin”在博客中写道,“您留给我们的,除了成果,还有精神。这是我们永久的财富!”“我们将是这个时代的主力军,我感受到我们肩上的责任,知道我们该怎样继续走好脚下的"路"!”

1、永不放弃!永不放弃有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永不放弃,第二原则是当你想放弃时回头看第一个原则:永不放弃!

2、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司汤达

(作者简介:司汤达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1830年)和《巴马修道院》)

3、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比阿斯

4、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成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 ——歌德

(作者简介: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歌德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5、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 ——爱迪生

(作者简介: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美国发明家、企业家,拥有众多重要的发明专利,被传媒授予“门洛帕克的奇才”称号)

6、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的重来一次。 ——爱迪生

7、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迈克尔·乔丹

(作者简介:美国NBA著名篮球运动员,被称为“空中飞人”。是公认的全世界最棒的篮球运动员,也是NBA历史上第一位拥有“世纪运动员”称号的巨星。)

8、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约翰逊

(作者简介:英国作家、文学评论家和诗人。)

9、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

(作者简介:左拉,自然主义创始人,1872年成为职业作家,左拉是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领袖。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被视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遗产的组成部分。)

10、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 ——奥维德

(作者简介:奥维德,古罗马诗人。是古罗马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11、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

(作者简介: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12、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作者简介: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13、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作者简介: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巴斯德名列第11位,可见其在人类历史上巨大的影响力。)

1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生

(作者简介:英国作家、文学批评家。)

15、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作者简介: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6、不放弃!决不放弃!永不放弃!——丘吉尔 (

(作者简介: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17、“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鲁迅

18、一个人做事,在动手之前,当然要详慎考虑;但是计划或方针已定之后,就要认定目标前进,不可再有迟疑不决的态度,这就是坚毅的态度。——邹韬奋

(作者简介:中国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原名邹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19、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