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雄的意义】
——杰克·韦尔奇:原通用电气董事长兼CEO
有想法的人就是英雄。我主要的工作就是去发掘下属的一些很棒的想法,扩张它们,并且以光速般的迅捷将它们扩展到企业的每个角落。我坚信自己的工作是一手拿着水罐,一手带着化肥,让所有的地方变得枝繁叶茂。
2、【我们没有足够的土地】
——比尔·盖茨:微软公司非执行主席
如果我们在未来十年内在健康、能源或者食品领域都没有任何创新,那么前景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对于富人来说,健康成本会不断攀升,他们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而对穷人来说,他们将不得不继续处于糟糕的境地之中。我们必须提高能源的价格,以减少能源消费,否则,穷人将不得不在承受高价的同时,还要承受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后果。我们也将面临大规模食品短缺的局面,因为世界人口不断增长,我们没有足够的土地来提供粮食。
3、【如何创造】
——史蒂夫·乔布斯: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
创造力只不过是连接某些东西的能力。如果你问一个有创造力的人,他们如何“创造”某个东西,他们会觉得有点委屈,因为他们不是真的在“创造”东西,他们只是看到了某种东西。因为,他们能够把曾经见过的不同体验连接在一起,然后综合成某种新东西。
4、【不谈那些我们不懂的】
——沃伦·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司行政总裁
不谈那些我们不懂的生意,只专注于那些我们懂的。我们确实错过了从微软身上赚大钱的机会,但那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懂微软的生意。但是对于在医疗保健股票上理应赚得的几十亿,我们却错过了。当克林顿政府推出医疗保健计划时,医疗保健公司获益非浅。我们应当在那上面赚得盘满钵满的,因为我懂那里面的因果。所以说,也许这些成功的企业家所说的话不是老子《道德经》,却是老子在5000年前所表达的思想!你同意吗?
5、【我们永远不会崩溃】
——马克·扎克伯格: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创始人
没有钱,网站就无法运作,让我告诉你facebook与其他网站的区别,那就是facebook永远不会崩溃。服务器哪怕只崩溃一天,我们的名声就全毁了,Friendster的失败就证明了这一点,就算是很少人的离开,也会对整个用户群造成巨大的影响,用户是互相连通的,这是关键。大学生在线是因为他们的朋友在线,这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你明白了吗?!
6、【科技能改变未来】
——埃里克·施密特:Google执行董事长
如今使用网络的人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产业精英学者和站在科技前沿的人。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的未来只受到科技发展的限制。随着摩尔定律被打破,未来硬件和软件的发展速度会更为惊人。通过网络和新技术,灾难可以被预测,疾病可以被医生预判。未来科技可能不再被我们像今天一样追捧,而是逐步融入我们的生活,像电一样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7、【逆向工作法】
——杰夫·贝索斯:亚马逊总裁
亚马逊采用从顾客需求出发的“逆向工作法”(Workingbackwards)来了解客户需求,耐心探索,不断磨练,直至找到解决方案。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技能导向法”(skills
forward)则主张“我们擅长做什么”、“通过做什么,还能再做什么?”尽管不少时候,技能导向法是一种有用并且一定程度上奏效的商业模式。但是,如果沉浸于此,就会丧失创新的动力。
8、【未来的变革】
——梅格·惠特曼:惠普总裁兼CEO
就目前看来,我们可以看到IT产业正在发生以下变化。第一,云计算的发展正在颠覆传统的IT应用模式。第二,终端移动化导致数据爆炸式增长,使得企业对大数据分析的需求日益强烈。针对这样一种趋势,惠普推出了开放式融合架构,以帮助企业实现由传统IT架构向云架构的迁移。同时,为帮助企业应对不断增长的数据,对大数据进行快速的分析,从而加快企业的决策过程并提升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9、【所谓领导者】
——稻盛和夫:日本京瓷、第二电电创始人
所谓领导者,就是能够对自己的任务描绘出宏伟前景的人。描绘得出未来蓝图,就会有千方百计去实现的信念。就算是下刀子也要会把自己的信念坚持到底,有丢掉性命也在所不惜的坚强意志。换言之,就是顽固。陈述自己的愿景,即使得不到赞成,也不会说“那就算了吧”而放弃,领导者是有敢自作主张并坚持到底的有意志的人。如果没有人格上的问题,员工肯定会追随这样的领导者。
10、【生鱼片理论】
——李健熙:韩国三星集团会长
“生鱼片理论”,意思是新产品就像生鱼片一样,要趁着新鲜赶快卖出去,不然等到它变成“干鱼片”,就难以脱手了。而电子产品的开发与推销也是同样的道理,要在市场竞争展开之前把最先进的产品推向市场,放到零售架上。这样,就能赚取由额外的时间差带来的高价格。但你只要迟到两个月,就毫无竞争优势可言。
11、【今天很残酷】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我永远相信只要永不放弃,我们还是有机会的。最后,我们还是坚信一点,这世界上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只要不断学习,不管你长得如何,不管是这样还是那样,男人的长相往往和他的才华成反比。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对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都不要放弃今天。
12、【管理与登山】
——王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
站在整个人生的角度,管理企业与登山不无关系,同样需要坚韧的意志和不懈的精神,而登山,更如人生一样,虽时常不能预知结果,但只要坚持,终会成功。登山是人生的浓缩,之前,我因为成功而有机会登山,而我仍需要继续攀登一座峰,就是每个人心中的那座峰。我鼓励年轻人、创业者勇于开创尝试!态度是一样的,经过万科的熏陶,万科人的创业是精彩的。即使离开了万科,精神上仍归属万科。
13、【八个难得】
——任志强: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人生八个最难得:一是洋溢在脸上的自信;二是融化在血里的骨气;三是打造进灵魂的信念;四是蕴藏在心中的梦想;五是充盈在大脑的知识;六是父母所给予的聪慧;七是深深爱着您的亲人;八是经常惦着您的朋友。工作上,能力不如态度;成功上,才华不如韧度;知识上,广博不如深度;思想上,敏锐不如高度;做人上,精明不如气度;看人上,外貌不如风度。
14、【改变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
——李彦宏: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希望自己做的事能改变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让足够多的人受益,这是我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无论当初做Infoseek还是现在做百度,我看到每天有上千万的人在用自己的技术,大家从中受益了,我心里就特别高兴,觉得对社会做出了贡献。而且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趋向合理,你对社会做出贡献了,社会也会给予你同样的回报。其实我每天都在享受,因为我一直徜徉在我喜欢做的事情中。所以,人生是可以走直线的,这条“直线”在自己心中。但我们的妥协、分心和屈从让我们往往偏离了原来的轨道,浪费了很多时间。信念是强大的,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并且擅长做的事,不要跟风,这就是我给大家的建议。
15、【中国的`通病】
——李开复:曾任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
中国社会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
16、【不做导师】
——刘强东:京东商城创始人兼CEO
新一代企业家不应该再像过去一样装着:做企业成功了,然后开始做导师,说出各种带有哲理的话,在公众面前保持光辉的形象。我认为,真正的企业是真实的,装的人没有资格成为企业家。所以,我就保持我真实的形象。一个真实的人,一定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如果一个人都是光辉的形象,没有缺点瑕疵的话,这个人一定是个骗子。我没说我是完美的人,我一定有很多缺点,缺点被人批评,被人拿去娱乐,被人搞怪,无所谓嘛。我就是一个很真实的人。至于所有误解、争议,我从来没有CARE过。乔布斯就很好,乔布斯一身缺点,只是因为他企业做得非常成功,大家原谅了他的缺点。乔布斯的哭,如果在中国,一定会骂得一塌糊涂。你哭哭看?乔布斯更多的就是真实。包括鲍尔默,都很真实。
17、【顺便赚钱】
——冯仑:万通房地产公司董事长
“我认为在今天,作为一个创业者在挣钱的问题上都应保守追求理想、顺便赚钱的态度,要把理想放到赚钱的前面。为什么这样讲呢?我看过很多创业者和已然成功的人,我最想研究的事情就是他们是怎么思考问题的。创业者最关心未来,究竟怎样从现在看到未来,这是我们制胜的前提条件。有两种人,他们看待未来的方法不一样,一种就是追求理想,顺便赚钱。还有一种是追求金钱,顺便谈谈理想。第一种人看到在钱的前面有一个方向、趋势、价值观,有比钱还靠前的一个东西。这就像一个老太太从青藏高原磕头到布达拉宫,其实她是冲着精神的东西去的,这才有方向、不慌张。宗教的信徒可以这样,不是基于外部压力和金钱的诱惑,而是被金钱之外的东西所诱惑。有理想的创业者也可以这样,能够严格自律使自己的精神不偏不倚。”
18、【鼓励冒险】
——雷军: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小米科技CEO
什么叫创新?创新就是要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或者是别人做过没有做成的事情。这样的事情一定不容易,它们有个特点,就是风险特别大。风险大的事情一般不适合大企业干,所以创新的主体往往是创业的小公司,它们要创新才能活下去。没有哪一家优秀的公司是一点儿创新都没有的,因为不创新根本就不可能做大。大家会问,为什么我们的创新还不够多?当然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在中国创新很难,也很容易失败。那一个好的创新环境是什么呢?整个社会要能容忍失败,并且鼓励创新者去做冒险的事情,只有这样,社会才会越向前进。因此,“我认为支持创新首先要宽容失败,只有一个宽容失败的环境才会有更多的创新产生。”
A list of the most inspirational entrepreneurs is necessarily subjective, but the following is a list of some risk-takers who really left their marks, often despite challenging upbringings.现如今海内外全民创业,人潮涌动,各种创业家排行榜俯拾皆是,诸如“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之类的排行榜更是难免沾染主观色彩。不过,下面看东西为你带来的这组企业家,可是真真正正地青史留名的探险者,尽管成长背景并不优越,但这丝毫没有阻挡他们成功的脚步。
ANDREW CARNEGIE, THE SELF-MADE PHILANTHROPIST安德鲁·卡内基:自力更生的富一代暨大慈善家
As a Scottish immigrant in the 19th century, Carnegie arrived in America as a poor teenager and worked his way through the ranks, starting with a daily 12-hour job changing spools. He eventually made a fortune as an investor during the Civil War, including a single $40,000 investment in the oil-rich Story Farm, which earned him $1 million in dividends by the end of the year. After the war, he launched Carnegie Steel Corporation, which he later sold to J. P. Morgan for $480 million. He increased his wealth and fame with his writing, including his “Gospel of Wealth” describing the philanthropic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self-made rich, and he became well-known for his own philanthropy, including millions of dollars of donations to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arnegi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Pittsburgh (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 today), and the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19世纪时,卡内基作为苏格兰移民来到美利坚,那时的他还是一个穷酸小青年;从一份每天12小时更换线轴的工作开始,他一步一步逆袭走上人生赢家之路。最终,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他作为一名投资者发了大财,这其中包括投资价值40,000美金的储油丰富的Story Farm,一年之后这笔投资就让卡内基获得了一百万美金的分红。战后他成立了卡内基钢铁公司,之后以4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JP摩根。此外,卡内基还通过写作出书不断斩获名利,包括著名的《财富的福音》,在书中卡内基讲述了“富一代”们的慈善责任,从此他也开始因自己的慈善事业闻名。他不仅向纽约公共图书馆捐赠百万美金,还成立了匹兹堡卡内基工学院(今天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译者注:卡内基梅隆大学是一所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大学,其前身卡内基理工学院与梅隆工业研究院于1967年合并后成立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HENRY FORD, REVOLUTIONIZING AMERICAN LIFESTYLES亨利·福特:推动美利坚生活方式改革的那个人
Born into a family of farmers, Ford worked as an engineer for the Edison Illuminating Company before resigning to form his own company. Although his first company failed and his second company almost went under, Ford Motor Company changed American lifestyles by making affordable automobiles and industry by introducing the moving assembly line.出生在务农之家的福特,起先加入了爱迪生照明公司,之后又辞掉工作创立自己的公司。虽然他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第二个公司差点破产,但他的福特汽车公司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让汽车的价格变得更亲民更大众,同时还为整个行业建立了流水线操作标准。
STEVE JOBS, THE BACKYARD BILLIONAIRE OF THE PERSONAL COMPUTER REVOLUTION斯蒂夫·乔布斯:在自家后院发动全球个人电脑革命的'巨富
Raised by adoptive parents who did not graduate from college, Jobs tinkered with electronics at a young age with his father, who worked as a mechanic and carpenter. After dropping out of college, traveling and working, Jobs and high school friend Steve Wozniak formed Apple Computer from Jobs’s parents’ garage. From there, Jobs was influential in the personal computer revolution, as well as in other consumer electronics including smartphones, music and movies, and Apple eventually became the world’s most valuable publicly traded company in 2011.乔布斯在收养家庭里长大,养父母大学肄业,爸爸是机械工兼木匠,从孩童时期起,乔布斯就开始跟着养父一起围着电子器件修修补补。大学辍学后,乔布斯一边旅行一边工作,和自己的高中朋友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在自家的车库里创建了苹果电脑公司。从那之后,乔布斯就一发不可收拾,除了领衔全球个人电脑革命之外,也顺便颠覆了其他电子消费品领域,例如智能手机、音乐、电影等,苹果也在2011年的时候成为了最具价值的公开上市公司。
OPRAH WINFREY, THE TEENAGE MOTHER WHO BECAME A HOUSEHOLD NAME奥普拉·温弗瑞:从少龄妈妈到家喻户晓
Oprah was born into poverty with a single teenage mother and experienced a tough childhood, becoming a teenage mother herself at 14 and losing that son shortly after. In high school she got involved with radio, and at 19 she began co-anchoring the local evening news. After working in a daytime talk show, which went from last-ranked to the top-ranked talk show in Chicago during her time there, she started The Oprah Winfrey Show. Her show, which started as a tabloid talk show, eventually expanded to broader topics, including celebrity interviews: her 1993 prime-time interview of Michael Jackson became the most watched interview ever. When her show went national, Oprah became a millionaire at 32, and today she is a billionaire.奥普拉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单身未成年母亲家庭,自小就经历不少困难,14岁的时候奥普拉自己也成为了一名少龄母亲,而不久后又失去了这个儿子。在高中时,奥普拉就开始尝试播音,19岁开始在当地晚间新闻担任联合主播。之后她在一档日间脱口秀栏目工作,其间,这档节目的排名从芝加哥地区的垫底行列直升至榜首;在这之后,奥普拉就成立了与自己同名的《奥普拉·温弗瑞脱口秀》。这档节目最开始还只是小打小闹,做一些小型节目,但是之后其涉及的话题范围越来越广,也包括名人访谈:她在1993年对迈克尔·杰克逊的采访于黄金时段播出,成为了迄今为止收视率最高的访谈。随着她的脱口秀走向全国,奥普拉在32岁年纪轻轻的时候就成为了百万富翁,今天,她已经是十亿级的富婆了。
ELON MUSK, THE MAN WHO IS DOING IT ALL伊隆·马斯克:全能型人生赢家亮瞎你的眼
Born in South Africa, Musk taught himself computer programming at a young age. At 24, he started a web software company with his brother, and a few years later he founded an onlin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email payment company that became Paypal. He is also the founder and CEO of SpaceX, which focuses on advancing rocket technology; the chairman of Solar City, the second largest provider of solar power systems in the US; and the CEO and co-founder of Tesla Motors, an electric car company.马斯克出生于南非,小时候就自学电脑编程。24岁时,他和兄弟成立了一家网络软件公司,几年之后,他又成立了一家在线金融服务和电邮支付公司,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Paypal。他还创建了致力于推动火箭科技的高科技公司SpaceX,并担任CEO;也是美国第二大太阳能系统提供商Solar City的主席;还没完,他也是电力汽车公司特斯拉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1、一朋友对加盟哪家创业公司举棋不定。我说:假如创业公司是一艘驶向成功彼岸的船,创业团队则是驾驭风浪的crew水手。一叶舢板能够穿越重洋,抵达成彼岸;而巨型游轮也可能触礁沉默,魂断海底。所以,选择加盟哪家创业型、成长型企业,最重要的不是船大船小,最重要的是船长及其团队。
2、有一次,一位做PE的朋友告诉我,支付宝和凡客初创时都找过他,想融种子资金,但他们不做早期,所以没有投。我听了顿足,我就是投早期的,假如当初 他们找到我,我很可能投:一般而言,企业高管出来做事(陈年),或者成功企业内部开创一个新的项目(淘宝、微信),成功率要比首次创业者高很多。
3、一个创业团队,一年前拿到了一百多万人民币做了一个项目失败了。团队在原先产品的基础上,大胆转型,最近又得到了一笔新的投资尝试另外一个项目。这 个项目很可能成功——但也可能失败。但这不要紧。要紧的是:团队不断突破不断更新自我的能力。创业很难,但今日的大佬们,都是九死一生闯过来的。
4、和泰山天使基金合伙人陈亮见面。泰山投资的不少早期公司,成长非常迅速。成功背后,是泰山以“联合创始人”的心态提供的创业辅导。对创业者同样重要 的不仅是金钱,还包括经营管理方面的咨询帮助。很多创业者亟需这方面的帮助。回想新东方之路,我们其实也得到过无数过来人的指点。泰山的做法值得学习。
5、创业者必须有敢死团队:一位创业者要做一大型项目,但却没有团队成员。他说团队就等他找到钱再辞职出来做。最好的创业团队,应该是两三位为了理想敢 于冒险者。等待条件再创业,说明创业时机还没到来。天使投资风险极大,创业者自己敢于冒险,展示的是信心和决心,更容易打动投资人。搞笑的句子
6、创业者必须天天在一起:一个创业公司,创始人一在国外,一在国内,遥控着做了三年,没有起色。我说:创业就必须高度集中,天天厮磨在一起,绞尽脑汁想方向、想方案,逢山开山,遇水涉水,即使互相争吵,往往也能吵出灵感和突破来。初创企业要想成功,绝对不能这么玩。
7、什么是成功?就投资而言,成功在于创造高回报率;就企业而言,成功在于创造更高利润和就业;就人生而言,成功在于你自己内心深处得到满足。“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流传千古,就因为它表达了一个退隐田园者人生的最高境界。成功当然需要一定物质基础,否则你“采菊”就是偷摘,就不可能“悠然”。
8、多年前在美国看过一个数据:做房产经纪的,一年会淘汰掉95%,剩下来的5%,第二年又会淘汰掉80%,即100个入行的,最终只剩1个存活者。人 寿保险经纪也是这样;演员行当也是这样,投资行业也是这样,但存活者,那就叫“赢者通吃”。创业更是一样。创业风险大,但创业诱惑也大,是否创业,源于内 心渴望。
9、顺便说说什么是天使投资:柳传志当年从中科院出来创业,借了国家20万人民币,创办了联想公司,这20万人民币,就 是他的天使投资。天使投资者在所有投资中行为中风险最高,所以硅谷说天使是三个F:Family,freindsandfools、家人、友人和傻人。但 傻有傻福,偶尔的高回报会激励很多人去做天使投资。
10、我在想: 乔布斯 想 拯救苹果,但苹果没有人理他。他该多痛苦。但他就继续做好他的产品,做好他的事情——苹果不找他,他可以自己做到成功;苹果找他,他万事俱备,马到成功。 我们自己在生活中也会有这种时刻,但千万不要有怀才不遇的郁闷和抱怨,而要学习乔伯伯好榜样,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到极致。
11、1995年底,俞洪敏 来 温哥华看我。当时我失业在家,俞敏洪事业有成。我问:你都这么有钱了,还追求什么?老俞沉吟半会儿说:“还缺少崇高感”!——崇高感,成为后来新东方十年 的精神动力。2006年新东方上市了,我也像俞敏洪1995年那么有钱了。这时,我也开始感到极其缺乏崇高感,于是,开始了天使投资。
12、决断力是创业者的一种核心竞争力。有一个创业者来找我投资,我两次都当场给他出价,都被他拖延不决而耽误,其实他心里想的和我差距并不大。最后我 决定不投他,因为我觉得他缺少当场拍板的决断力。而创业者几乎每时每刻都需要做决定,所以,当机立断非常重要。希望我这条微博能够对这位朋友有启发。
13、也是两年前,我听开复说:创新工场的投资重点之一是移动互联网。我当时听了还真没有什么感觉。但现在,我们谁离得开移动互联网?比别人先知道,就是先知。创业创新,拼的就是知道在先、并有勇气去实现它!明年、后年,有多少新的东西,现在的我们,能抓住多少?
14、遇到几个创业者,在股权结构上,一开始就让投资人占了控股权,丧失了事业的控制权,公司做起来后,却被投资人赶走。创业,本来就是为了做自己命运 的主宰,却把控制权拱手送人,不makesense。即使你不得不融资,也必须像京东刘强东那样,股份让多少都可以,但一定要保留投票权。
15、有时候我会矫情地想:投资人不就是无耻贪婪的资本家吗?但反过来一想:自古做生意要本钱。本钱就是capital资本,有capital的人,就 是capitalist握有资本的人。多少人没有本钱做不成小买卖,多少人因为有了投资实现了人生大梦想。没有投资人,创业怎么办?硅谷的今天,天使投资 是原始动力之一。
16、创业就是做生意,做生意就是创业。创业做生意,要有“圣人情结”,即为自己选定的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而不能有“街女情结”,即那种干一段时间就洗手不干的.想法。你可以给自己不同人生阶段设计不同目标,但既然选择了眼前的事情,就要有一往无前、志在必得的决绝意志,才能不负你自己的努力。
17、和一个创业者谈话,他说:“我对股份无所谓”。这是我最恨听到的语言。因为它蕴含着最深刻的虚伪,虚伪到了说话者自己都认为自己真诚并为之感动的 地步。说这句话的人,如同战士在浴血奋战时说:我对胜败不很计较;如同街女在寒风凛冽中说:我对收费不很计较。不懂得股份意义的创业者,不是好的创业者。
18、最近和一家VC的朋友往来很多,我发现我们在决定投资时的思维方式真不一样。我基本只看这个想做这件“事”的“人”,而VC更关注这个“人”做出 来的“事”。重点不一样。天使阶段只有梦,没有数字,所以,只能看人。当年在新东方,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和一个个的学生谈话咨询,锻炼出了我和人打交道的能 力。
19、我昨天在欧美同学会创业论坛说:创业者是永远不会失败的,除非他放弃或消失。否则,你可以奋斗、失败、再奋斗、再失败 ——直至成功!一次性成功当然最好,但即使乔布斯,也曾经被他自己创建的苹果开除过。做事可以失败,做人不能失败。只要做人不失败,你的亲友同事投资人, 还会陪着你走下去直至成功。
20、下午见了一对创业者,公司做了好几年,已经转过三次型,但这次转型我觉得非常精彩,值得支持。 很多成功的公司,上市时的模式,和最初构想的往往相差很多。创业成功秘诀之一:是要审时度势,激流勇转。对目标的执着与对市场的敏锐相结合,才能找到属于 自己的机会。市场,即公众需求,是创业者终极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