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世界上有很多东西伱可以不接受,但需要伱去理解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做。
2、每一分钟的愤怒,都会损失60秒钟的快乐。
3、疼痛挫折压力提醒着我们不要因为眼前的迷途而停滞不前
4、停泊,只是为了走得更远。
5、不要用你的认为,去套住别人的思维。
6、使人成熟的是经历,而不是岁月。
7、不要因为一次挫败,就忘记你远大的理想。
8、给别人的生命带来阳光的人,自己也会享有阳光。
9、待人三要素:团结能人做大事,团结好人做实事,团结坏人不坏事。
10、删除昨天的烦恼,确定今天的快乐,设置明天的幸福。
11、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12、人不怕卑微,就怕失去希望,期待明天,期待阳光,人就会从卑微中站起来,带着封存梦想去拥抱蓝天。
13、不要整天抱怨生活,生活根本就不会知道你是谁,更别说它会听你的抱怨。
14、☆゛要先把手放开,才抓得住精彩旳未来。
15、戏言不能伤敌,但能伤友。
16、幸福五大原则:心中无恨,脑中无忧,生活简单,多些付出,少些期待。
17、人之所以平凡、在于难超越自己。耽搁你赶路的往往不是你脚下的坎儿、而是你鞋里的沙子。
18、不要让太多昨天占据你的今天。
19、保持青春的秘诀,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
20、没有舍就没有得,今天所付出的,明天可能会加倍回报给你…
21、人若把自己框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容易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和格局。
22、人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那么你只有用一生去面对失败。
23、拥有理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理想才是一种能力!
24、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25、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
26、生活不一定是一直美好的,但是那些挣扎可以让你变得更坚强,那些改变可以让你变得更有智慧。
27、当我们沉溺于过去,感受到的都是伤痛。但如果我们关注的是未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希望。
28、一个频频回头的人,是走不了远路的。
29、人不能和蜗牛比懒,因为蜗牛生来就自己的房子了。
30、活的开心最重要,不管有多少挫折,都要努力冲过去。
31、不要沉溺于过去,不要幻想未来,集中精力,过好眼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32、不能埋怨社会的不公既然老天没给你你想要的就要自己去争取
33、微笑面对自己的将来,会发现世界很美好。
34、幸运之神的降临,往往只是因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
35、在敌人面前,谁先镇定下来,谁就离胜利不远了。
36、才华其实就是把与人相同的聪明用到与众不同的地方。
37、命运的意思是,是处境选择你而不是其他。
38、永远成功的秘密,就是每天淘汰自己!
39、在人之上,要看得起别人,在人之下,要看得起自己。
40、对信任你的人,永远别撒谎。对你撒谎的人,永远别太相信。
《格言联璧》是古人对生活经验的.总结,通过格言的方式流传给后人,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其中的经典格言。
1、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2、果决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闲。因循人似闲。人中常有余忙。
3、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4、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
5、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6、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妄。
7、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8、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
9、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不然耳边口头尔。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10、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
11、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12、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13、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14、祭虽有仪。而诚为本。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15、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16、无根本底气节。如酒汉欧人。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17、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18、存养宜冲粹。近春温。省察宜谨严。近秋肃。
19、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20、飘风不可以调宫商。巧妇不可以主中馈。词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21、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
22、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23、心一模糊。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着。万事不得自然。
24、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
25、读经传则根柢厚。看史鉴则事理通。观云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26、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27、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以学问为灾畲。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梁。以着述为文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28、竭忠尽孝。谓之心。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霁月光风。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29、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30、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31、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
32、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33、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烈。是错到底。
34、喜来时一检点。怒来时一检点。怠惰时一检点。放肆时一检点。
35、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36、人性中不曾缺一物。人性上不可添一物。
37、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天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
38、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39、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40、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41、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42、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43、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44、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45、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46、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47、口里伊周。心中盗跖。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独凛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48、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49、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50、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51、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
52、静能制动。沈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53、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54、喜怒哀乐而曰未发。是从人心直溯道心。要他存养。未发而曰喜怒哀乐。是从道心指出人心。要他省察。
55、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56、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天。
57、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志意拘守一隅。
58、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59、只是心不放肆。便无过差。只是心不怠忽。便无逸志。
60、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取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61、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62、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63、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64、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
65、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直俭约。四者。切己良箴。忌多欲。忌妄动。忌坐驰。忌旁骛。四者。切己大病。
66、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灭。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67、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68、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诀。勿忘勿助。得一渐字诀。
69、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徇欲之谓狂。
70、人心如谷种。满腔都是生意。物欲锢之而滞矣。然而生意未尝不在也。疏之而已耳。人心如明镜。全体浑是光明。习染熏之而暗矣。然而明体未尝不存也。拭之而已耳。
71、古之学者。在心地上做功夫。故发之容貌。则为盛德之符。今之学者。在容貌上做功夫。故反之于心。则为实德之病。
72、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73、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74、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75、就性情上理会。则曰涵养。就念虑上提撕。则曰省察。就气质上销镕。则曰克治。
76、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道通。
77、颜子四勿。要收入来。闲存工夫。制外以养中也。孟子四端。要扩充去。格致工夫。推近以暨远也。
78、一庭之内。自有至乐。六经以外。别无奇书。
79、万理澄彻。则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80、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神则疲而不入。
见识得多,经历得多,和研究得多,是学问的三大柱石。
——(英)迪斯列里
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心求道德。
——[清]金缨《格言联璧·惠吉》
记问之学虽博而有限,义理之学虽约而无穷。
——《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
——[汉]刘向《说苑·建本》
玉不磨砻难作器,人非问学岂成贤。
——[明]薛瑄《薛文清公集·示胜子》
古人学问并称,明均重也,不能问者学必不进。
——[清]陈宏谋《五种遗规》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宋]陆游《剑南诗稿·冬夜读书示子聿》
问事弥多,而见弥博。
——[汉]王充《论衡·书解》
在学问上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坚持的和经常的怀疑。
——(法)阿伯拉尔
有学问的应当注意经验,以经验擅长的应当注重学问所教的方法。
——(英)培根
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
——[清]郑燮《题随猎诗草花间诗草》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措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礼记·中庸》
师以质疑,友以析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商书·汤浩》
好名特为学问之累。
——[宋]俞文豹《叶剑录·外集》
多识而不穷,畜疑以待问。
——《隋书》卷三二《经藉志》
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
——(英)培根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僻。
——(英)培根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
——《易·乾》
君子之学贵一,一则明,明则有功。
——[宋]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程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