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留守儿童人生格言读后感 正文

留守儿童人生格言读后感

时间:2025-04-29 08:35:08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1

如今的我们不愁吃穿,天天有父母的陪伴,过着安逸幸福的生活。但是在社会的另一端有一群孩子们,他们的眼前是一片黑暗,他们渴望吃一顿丰盛的午餐,他们的愿望也许只是天天有父母的陪伴。他们就是留守儿童。

虽然,电视上天天播放留守儿童的生活,可是我对他们的了解依然不深。但是,自从我看了《中国留守儿童的日记》后,才知道了他们的心声。

初次翻开书,封面上赫然印着4个孩子的笑容。翻开第二页浏览,我发现这本书记录了二十几个孩子的生活和心愿。

书上的图片令人难忘,一封封孩子们的`书信,使人感触很深。其中有一个故事令我震撼。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女孩回想起自己十岁生日时觉得很开心。她讲述到那一天她的生日礼物是一顿香喷喷的饭菜和几个苹果。她觉得很满足了。我很疑惑,没想到这么一个小愿望就能够让她笑得合不拢嘴了。比起这个女孩,我觉得自己幸福多了。

再把目光转向右边的插图。这几幅图都描绘了这个女孩背水走回家的情景,脚下是崎岖的山路,头顶上是辣辣的太阳,一不小心还有摔倒的危险。女孩身上背着的水成了她沉重的负担。她一手扶着山涧中的石块,一手托着水桶。桶里的水摇摇晃晃,有时还有可能溢出来。水仿佛压垮了她瘦弱的身躯,背着水走这么长一段山路对于一个女孩来说格外艰难。相比较起他们,我们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在家中有爸妈的呵护,在学校有老师的教导,真是无忧无虑。两者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再翻回封面,虽然经过这么多困难,但是上面孩子们的笑容依然如旧,还是那么灿烂。想想我们,想想自己的生活,怎能不受感动?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2

最近,我读了一本《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这本书由留守儿童的日记组成。读完后,我心潮澎湃,既为这些小朋友们的不幸遭遇而感到难过,又被他们的坚韧顽强所折服。

这些留守儿童都是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的学生,平均年龄才10岁。父母去远方打工,留下他们独自或和亲人们一起生活。从日记中,我知道他们不仅要上学,还要照看弟弟妹妹、洗衣做饭,甚至地里的农活也得干……小小年纪,就要用廋弱的肩膀担起家中的重担,成为家中的半边天。

书中那个背水女孩的插图让我为之一颤,她个头不高,瘦骨嶙峋,背着有她半人高的水桶,走在一条崎岖的山路上,她的家遥远得只看得到一个黑点。想想同龄的我,平时上学都是爸妈接送,甚至有时书包还不是自己拿的,我顿时觉得羞愧万分。当我们在为晚餐不满意而闹情绪时,他们却觉得一个包子也是难得的美食;当我们在轻松花着父母给的零用钱时,他们却在为生活辛勤劳动;当我们在爸爸妈妈的怀抱中撒娇时,他们却只能请月亮来传达思念之情……

可敬可叹的留守儿童啊,他们的生活虽然很清苦,也经历了很多的困难,但他们脸上的笑容依旧灿烂。他们这种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怎能不让我动容?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面对苦难坚强不退缩,这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启示。

虽然天下着蒙蒙细雨,然而家长和孩子们的热情不减。除了本校教师的几个子女外,金龙小学及金龙幼儿园的小朋友及家长都来参加,人数一共达到40多近50人。

考虑天气及人员因素,本周我们把学习地点改在学校的多功能厅(以前是要么在聚英亭,要么在大操场)。

此次活动是第一次在小学家长面前宣传的,本以为他们不会准时来。或者来看看热闹而已,然而家长们非常积极,本定在四点钟开始,结果还不到三点钟,家长们就把孩子带到我们学校来了。

一时间我都差点没准备好,幸好几位住在学校附近的志愿者马上来帮忙接待。一些同学借钥匙开门,一些同学搬凳子,一些挂横幅,一些分发学习材料。最后还是3:40左右全部准备工作做好。

为了让孩子们独立学习,孩子安排一排,家长在孩子的后面并且隔着两张大办公桌的距离。

为了考核公平,我们分成三个小组,每个组都有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每组都有一位志愿者带着。每组的小朋友,年龄最小的3岁半,最大的11岁。虽然年龄有差距,但对经典他们是陌生的,在新环境和妈妈、外婆、或者志愿者陪伴下,他们比平时还认真。,瞧,孩子们个个人都坐得端端正正的,等着上课。

4:00钟,主持人徐光辉同学宣布:“江津五中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读经活动(第七期)现在开始,”小宝贝们热烈鼓掌。

首先由徐楷林小朋友为大家表演背诵《弟子规》,《诗经--采葛》等。给家长和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考虑到很多孩子从没接触过经典,我们本周公益读经内容安排了他们在学校接触过的《弟子规》、并加上《朱子治家格言》,让从没学过经典的孩子家长也能从字面上体会,并安排了《大学》诵读与纠错。通过经典的能量,从小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人生方向。

主持人依次引导孩子们领读、跟读。 每次孩子们读相关内容时, 吴老师都在白板上把重点内容精华语句写上。把三个内容全部读完后,再组织孩子们复习,一起背诵今天学的内容,然后分组请孩子们到白板上来填空。让他们不仅会读、会背,更会写。

在写的过程中,很多孩子的字写错了。楷林把《大学》的“仁者以财发身“写成了“生”,改了两次也没写对。

另一位叫曹涛的小朋友,今年11岁,他是第一次来,但他只听到同学们今天读的一次和复习的两次,他上来就凭着记忆把“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全部写对。而有一些三四岁的小孩子就信心受到打击。

通过分组打分,最后评比第一组为第一名,第二组第三名,第三组第二名。最后评出了读经小状元,徐楷林虽然得了状元,但她也感受到了压力。

第七周读经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比较有影响力,大小孩子都能感受到对国学的热爱。

本次活动优点:

1.宣传工作做得较好,提前两天(星期五)给小学生的老师讲了有公益读经活动,教师也在孩子放学时让孩子们回家给父母讲。 提前一天(星期六)金龙场赶集,志愿者在场上作了宣传,并设立咨询点。乡亲相互带人前来报名。 当天搞活动提前三个小时,吴老师再次提醒报名的家长来学习,并确定人数,顺便提醒孩子们带上笔和本子。

2.通过前面六期公益读经活动的积累,志愿者们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有好几位志愿者能临时顶上来。招之即来,来之即战。 我校的星级志愿者徐光辉同学提前一天就把主持稿改好。当得知家长们提前来时,王孝莉和徐光辉马上就来帮忙。

3.因为天下雨,读经地点临时有变动。志愿者们在群里相互出主意--长廊、聚英亭、多功能厅等,最后选择了多功能厅。

4.志愿者们在活动时间没正式开始时,马上安抚小孩子们,让他们相互认识,唱歌跳舞做游戏等。能灵活处理现场。

5.这次活动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很多家长(妈妈、奶奶、外婆)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

本次活动不足:

1.由于临时改地点,场地安排不当。小孩子排在一排,中间听到得,两边远了,听不清楚。(改进方法:下次可以把办公桌搬一下,中间布置宽点。)(昨天跟与小学陈主任协商,借用一间教室,专门来教孩子读经典。他也)(今天与学校领导商量,准备借给我们党员活动室,小会议室条件就好得多了)

2。不同年龄段的混在一起,小孩子没有表现的机会。(改进方法:下次按年龄段分组--3-6岁的学龄前组,6-8一组,8-10岁一组,10岁以上的一组)

这也得感谢家长们的建议,把年龄小的孩子安排在一组,派志愿者多教一下。让他们不至于冷落。

3。人员多了,对一些孩子可能有点冷落。(改进方法:下一次尽量给每个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能接龙式的领读。也让孩子们注意力集中)

4。活动中因为书是有限的。孩子们来多了,肯定有一些看不到。(目前解决方法:A、孩子们带上笔、本子在抄写,回家可继续诵读 B、家长们自己也可以为孩子买教材,读书时带过来 。 C、志愿者提供样本,家长自己去复印。D。开通YY或QQ读经学习平台,可以让家长们在家里就可以读,每天相互报告自己读的内容

本期值得关注的:

活动中发现一位小女孩,非常认真。但是又不好意思上台来表现。活动结束后,她和奶奶也不愿意离开。志愿者与他们交流后,知道她爸爸在外打工,妈妈抛弃她一人离开,她只得和奶奶在一起生活,奶奶又不识字。想给孩子辅导也没办法。奶奶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我们公益读经活动每周都开展下去。

在星期六金龙街道宣传时,收集到一些大人的意义,小孩子读拼音不行。不知道如何拼,字也写不清楚,都想我们志愿者能帮助孩子们。

我相信,通过读经典平台,教会孩子正音跟读,拼读,书写,还有孩子们分享,写作能力也一定能更好的。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留守儿童是渴望父母的,但也非常的懂事,能够理解父母。以下为大家分享的是留守儿童给妈妈感人的一封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CN公文站!

留守儿童给妈妈感人的一封信(一)

“妈妈,你好吗?你在外辛苦地挣钱,我一定好好学习,请你和爸爸放心。”

7月10日上午第2节课下课后,同学们都出去玩耍了,内蒙古阿荣旗孤山镇小学3年级学生刘欣欣却坐在教室里,给在外打工的妈妈爸爸写信。她很想妈妈。

小欣说,她的爸爸刘明亮与妈妈王来丽都在山东打工,爸爸是电焊工,妈妈跟着给工人做饭。家里只留下她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说从她记事时,父母就年年外出打工。从一年级开始,她学着给妈妈爸爸写信。每逢中秋、春节妈妈爸爸也会给她写信或者寄些钱回来,但是小欣更看重的是爸爸妈妈给她的来信。

虽然小欣的家离学校仅有一里地的路,但小欣今天却是在学校里吃的中午饭。爷爷和奶奶到地里去了,中午不回来,给了小欣1元钱的饭费。小欣家人均5亩地,前几年地里有什么重活都是找亲戚帮忙,现在姑夫和小舅及姨夫都在外打工,村里的年轻劳力也很少,一开始雇人干,大忙时节,一天30元工钱,现在雇人也很难。村里考虑到实际情况,于是把留在村里的年轻劳力组织起来,成立了互助组,帮助在外打工人员的家属春耕春种,秋收秋种。

“妈妈,你和爸爸放心,今年的化肥是村里统一组织运来按照各户的需要量送到家的,咱家的沙果树是邻居大伯帮着打药修剪的,上树的粪是我和爷爷装车拉到地里的,上个星期天我和爷爷整整干了一天,我手上还磨起了两个泡。”小欣继续写道,“今年咱家的沙果一定能结好多,仲秋时你们回来吃吧。你们放心,爷爷奶奶的.身体结实着呢,就是老是唠叨你们,盼你们早一点回来。”

XXX

XXXX年X月X日

留守儿童给妈妈感人的一封信(二)

亲爱的妈妈:

您好!

在这里,我首先要向您深深地鞠上一躬,感谢您和爸爸十五年来对我的关怀和照顾!在我生病的时候,是您顾不得自己的身体,连夜把我送进了医院;在我遇到困难时,是您耐心地开导我,帮助我一起克服困难;在我骄傲的时候,又是您悄悄地提醒我,让我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您还教我洗衣服、洗袜子、炒菜、做饭……妈妈,我爱你,谢谢你!

几年前,您和爸爸一起到兰州打工去了,把我和爷爷留在了家里。当时,我真的挺恨你们,为什么你们不想和我在一起?为什么别人的爸爸妈妈都守着自己的孩子?当有同学说到爸爸妈妈的时候,我总是很知趣地走到一边,因为爸爸妈妈离我太遥远了。当爷爷告诉我,你们要回家的时候,我真不知道有多高兴,跑到门口一个劲地喊“我爸爸妈妈要回家啰!”我真想把这个消息告诉全世界的人,让他们和我一起分享这份喜悦!当你们又在收拾行礼,准备出发时,我的心像是一下子跌落了万丈深渊,不争气的眼泪总是不由自主地滴落下来。

时光荏苒,转眼间,您的女儿子已十五岁了。她不会再像以前一样一味地怨恨你们,她已渐渐懂得,你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能给她创造更好的条件。

妈妈,现在,我们的学校变得越来越漂亮了。教学楼、实验楼、图书室、环形操场、宿舍楼、饭厅焕然一新;校门口的校园文化长廊上还记录了我们每个班级在学校的点滴生活记录;我们的教室里还换上了漂亮的新课桌新板凳;教室里的墙壁上布置了好多格言名句,激励我们学习,还换上了淡蓝色的窗帘,好看极了;我们学校还来了许多城里的老师经常在这里听课、上课;学校里举办的活动也很多,我参加的“感恩父母、励志成才”主题实践活动还获得了一等奖……爸爸妈妈,学校的变化让我和我的同学很开心,学习上再也没有了顾虑,我学习的更认真了。

冬天来了,天气渐渐冷了,不知道你们在兰州过的好不好?我在家里好想你们呀!你们在那里一定也很想念我吧,请你们放心,我会照顾自己的,孝敬爷爷的。妈妈,你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呀,爸爸有胃病,一定要按时吃饭,还有,你们不要太劳累了。我知道,你们那么辛苦,都是为了这个家庭。

妈妈,你们不在身边,我也有许多苦楚。身为女儿,现在正处于发育期,有许多事情不能和爷爷交流。有时候,看到别的同学父母接送孩子,感觉到他们是何等的幸福,我只能流露出些许羡慕的目光。开家长会时,别的家长能与老师亲切的交流,我开始怀疑你们是否真正关心我的学习……

最难过的是中秋节,别人家都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开开心心地吃月饼,而我呢?却在独自品味着“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的孤独与寂寞。妈妈,您在兰州是否也会时时想起女儿?

妈妈,女儿好想放学回家时,见到您那熟悉的身影,感到家的依靠;好想在家学习累的时候,和你说说心里话,感到家的呵护;好想一起坐在桌边吃饭,你夹给我菜,我夹给你菜,感到家的温馨……

妈妈,回来吧!成长中的女儿需要您那有力的臂膀来支撑,需要您那慈祥的目光来鼓励,需要您那宽阔的胸怀来包容,需要您给我信心,给我力量!

妈妈,可能我的要求有点过分,有点苛刻,但我真的希望春节后您能真的留下来,多陪陪我,我还是一个孩子,真的好想,好想……您能满足我这个愿望吗?

虽然我是那么的想念你们,但是我会好好生活,好好学习的,这一点请你们放心好了。我想,过不了多久,你们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们一家团团圆圆该有多好!

祝爸爸妈妈:

工作顺利! 身体健康!

XXX

XXXX年X月X日

留守儿童给妈妈感人的一封信(三)

亲爱的爸爸妈妈:

每当夜深人静时,我一个人躺在床上睡不着觉,便会想起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你们出去打工已有九年了,什么时候才能回家与我团聚呢?

每当这时,我就会起床找出妈妈给我织的毛衣,用脸亲亲它。看见这些毛衣,就想起妈妈给我一针一针织毛衣的情景。妈妈,有一件织得大的毛衣,到现在我还穿着呢。您还记得是什么颜色的吗?我就靠这几件旧毛衣,寄托我的对您的思念。

爸爸,女儿特别想你。在我的记忆里,每次我不听话妈妈打我时,你总是把我护着说:“孩子还小,慢慢教育吧!”如今,我已长大,也懂事了,再也没有儿时的幼稚和顽皮了。

你们还不知道,我已长高了不少,也跟着老师们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和道理。我再也不会惹妈妈不高兴了。

我用心学习,成绩进步很快。只是每次放学时,看到同学的家长来接他们,心中就会涌出一种说不出的酸楚,也只得一个人孤独地回家。

特别是开家长会时,大家都有爸爸妈妈来参加。只有我,是爷爷陪着。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此时此刻的我是多么需要你们呀!

还记得在洞下槽读书时,有不少同学讥笑我:“你看他,他爸爸妈妈从来没有接过他。”还有人说:“你的爸爸妈妈不要你喽!你看,我们都有爸爸妈妈。”每当我听到这些话时,眼泪就禁不住夺眶而出。我常想为什么,为什么我的爸爸妈妈要出去打工?

妈妈,我需要您的关爱,爸爸,我需要您的呵护。

有人说,家是温馨的港湾,然而我却寄托在外祖母家,已经几次过年没有进这个港湾了。我多么需要那里的温情和亲情啊!

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我每天都在思念。

XXX

XXX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