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有益格言的作文素材 正文

有益格言的作文素材

时间:2025-05-06 18:23:41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

1、有了精神的实验和观测作为研究的依据,想像力便成为自然科学理论的设计师。——廷德尔

2、作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规、定律挑战的人,他们做出了大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来,让世人大吃一惊。——费尔马

3、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爱因斯坦

4、我们的科学史,只写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的,发现“此路不通”的失败者统统不写,这是很不公平的。——爱因斯坦

5、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人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贝弗里奇

6、科学研究基于同一法则,即一切事物的产生取决于自然规律,这也适用于人们的行动。——爱因斯坦

7、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鲁迅

8、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郭沫若

9、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雨果

10、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斯宾塞

11、科学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最美好和最需要的东西。——契诃夫

12、没有科学和艺术,就没有人和人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13、人民需要科学,不发展科学的国家,必将沦为殖民地。——约里奥·居里

14、科学是我们时代的神经系统。——高尔基

15、科学是埋葬形形色色褪了色的思想的坟场。——乌纳穆诺

16、科学是对狂热和狂言最好的解毒剂。——亚当·斯密

17、不管过去还是现在,科学都是对一切可能的事物的观察。所谓先见之明,是对即将出现的事物的认识,而这认识要有一个过程。——达·芬奇

18、国家的收入是每个公民所付出的自己财产的一部分,以确保他所余财产的安全或快乐地享用这些财产。——孟德斯鸠(法)

19、要把国家的收入规定得好,就应该兼顾国家和国民两方面的需要。当取之于民时,绝对不应该因为国家想象上的需要而排除国家实际上的需要。——孟德斯鸠(法)

20、人们的生产超过自己的消费越多,他们对国家越有益。——魁奈(法)

时髦的东西,总是在突出的个性之中包含了相当广泛的共性,了解时髦,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一个社会和时代。——汪国真

任何种子都有自己的季节。——俄罗斯谚语

没有个性,人类的伟大就不存在了——让?保尔

一个人的个性应该像岩石一样坚固,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建筑在它上面——屠格涅夫

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它自己的一套,理智也人会被它牵着鼻子走——索尔?贝娄

一个人的悲剧,往往是个性造成,一个家庭的悲剧,更往往是个性的产物。——柏杨

每个人都有他的隐藏的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罗曼·罗兰

要测量一个人真实的个性,只须观察他认为无人发现时的所作所为。——麦考莱

凡是个性强的人,都像行星一样,行动的时候,总把个人的气氛带了出来。——哈代

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千个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协调。——歌德

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的洁白。——黑格尔

一个人在描述他人的个性时,其自身的个性即暴露无遗。——李区特

不要无事讨烦恼,不作无谓的希求,不作无端的伤感,而是要奋勉自强,保持自己的个性。——德莱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两个人一样的;真是人跟人各异,石头跟石头不同。然而大家合在一起,就成了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群英谱。——富尔曼诺夫

也许个性中,没有比坚定的决心更重要的成分。小男孩要成为伟大的人,或想日后在任何方面举足轻重,必须下定决心,不只要克服千重障碍,而且要在千百次的挫折和失败之后获胜。——罗斯福

一个人的个性都有它自己的一套。理智也会被它牵着鼻子走。——索尔·贝

我们不必羡慕他人的才能,也不须悲叹自己的平庸;各人都有他的个性魅力。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而加以发展。——松下幸之助

导语: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

作文素材积累:各类哲理格言精选

一、学习类

1、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原注】传家久远,总不外“读书积德”四字。若纷纷势利,真如烟花过眼,须臾变灭古联云:树德承鸿业,传经裕燕贻。又云:树德箕裘惟孝友,传家彝鼎在诗书。又云:天麻静迓惟为善,祖泽长延在读书。又云: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又云:立品定须成白壁,读书何止到青云。皆格言也。

【注释】① 世家,古称世代显贵的家族为世家。《孟子·滕文公》:“仲子,齐之世家书也。”

【译文】自古以来许多名望的世家,都是靠积德,要想具备高尚的人品,只有读书。

2、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其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原注】不因果报方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

【注释】读书即使不能成名,却可使人品德高雅。修养德行而不期望回报,自然心安理得。

3、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原注】陈榕门云:此三种是何等学识!何等作用!非浅学所可貌似。

【译文】待人要平和而有原则,待事要明确果断,待理要正直而通达。

4、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注释】①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汉班固《白虎通·正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

【译文】要眼界开阔,则应游历名山大川。要宽宏大量,则应熟读经史等书。

5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译文】读没见过的书像得到一个好友,重温读过的书如逢故友。

6、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则神疲而不入。

【原注】用功过勤者,心力即疲,未见得手。须于诵读之余,闭目静坐,养其神气;令此心如鱼之在水,如鹤之大林,悠悠洋洋,活活泼泼,是读书之至乐也。

【译文】心境不能杂乱,杂乱则精神恍惚而不能专心,心不能劳累,心劳累则精神疲倦,就没有收获。

7、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蹉跎岁月,问何时报答君亲。戒浩饮,浩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戒多动,多动乱神。戒多言,多言损神。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挠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苦神。

【原注】人之一生,只靠这精神干事,精神不旺,昏沉到底。人若调养得精神完固,不怕文字无解悟,无神气,此是举业最上乘。

【译文】爱惜精神以备日后担当大任,虚度时光何以报父母之恩?戒酗酒,酗酒伤精神。戒色欲,贪色灭精神。戒美味,美味使精神昏沉。戒过饱,过饱使精神郁闷。戒多动,多动使精神混乱。戒多话,多话损伤精神。戒多忧,多忧使神精郁结。戒多思,思虚多刺激精神。戒久睡,久睡使精神疲倦。戒久读,久读使精神苦劳。

二、态度类

1、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原注】智慧如镜,富贵福泽,其翳之者也;困苦艰难,其磨之者也。徐曙庵云:最妙是一个逆字,今人处顺境,现成受享,有何意味!惟逆则艰难险阻中,陶炼得几许事业。故逆来顺受四字,随在当有自得处。

薛文清云:国以逸欲而亡,家以逸欲而败,身以逸欲而为昏愚、为戕贼,患无不至。盖忧患是天理之行,震动惊醒,心胆变换之地。安乐是人欲之窟,般乐怠傲,志溺魂销之地。故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语云:富贵不与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处顺境者,可以知所警矣。

【译文】处劣境时必须逆来顺受,处顺境时要有忧患意识。

2、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原注】炼心如炼金,百炼而后为真金,百炼而后之真心。

【译文】心胸宽广能容天下事物,心中没有成见能接受一切好的事物,平心静气论天下之事,潜心看天下的事理,定心应付事物的变化。

3、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译文】面临大事与难事,可看出一个的责任;处顺境逆境,可看出一个的胸襟气度;遇喜事怒事,看一个人的涵养;与同辈相处,可看一个人的见识。

4、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注释】① 青天白日:比喻清明、明白。宋朱熹《朱文公集·答魏元履书》:“武侯即名义俱正,无所隐匿,其为汉复仇之志,如青天白日,人人得而知之。”② 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统称经纶。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译文】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从拒绝诱惑中得来。扭转天地的治世能力,是从小心谨慎中得来。

5、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原注】非有盛养者,不能。

【译文】自处时超脱,待人和蔼,无事清澄,有事果决,得意时平淡,失意时顺其自然。

三、道德类

1、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实处著脚,稳处下手。

【译文】宽宏大量容一切之物,站稳立场做人。踏实的地方站立,稳当之处着手。

2、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原注】不见可欲时,人人都是君子。一见可欲,不是滑了脚跟,便是摆头念头。苟非中存有主,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体贴一番,鲜有不堕入魔障者。先辈诗云: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生平。沉溺者可以惊心回首矣。人当变故之来,只在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至身败而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译文】能摆脱诱惑,才能看出德行高操。在遭逢变故时能站得稳,才是真君子。

3、处草野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小。居廊庙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大。

【注释】① 草野,比喻民间。汉王充《论衡·书解》:“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改失者在草野”。② 廊曲:廊,殿四周的廊;庙,太庙,都是古代帝王和大臣用以议论政事的地方。后因称朝延为廊庙。

【译文】身处鄙野不能看轻自己,而处庙宇高台则不能看重自己。

4、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非大丈夫不能如此度量!振衣千仞冈,灌足万里流,非大丈夫不能有此气节!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辉,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蕴藉!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襟怀!

【译文】海天之宽阔任鱼鸟飞跃,不是大丈夫不会有如此度量;大丈夫要有在千尺高山振衣,在万里长流洗足般的气节;大丈夫的内蕴要如珠玉藏于山泽般;大丈夫的胸襟要有如月明风清般光洁温煦。

5、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任之心责己,则寡过。

【译文】以宽怒自己的心宽恕别人,则交情深。以责备他人的.心责备自己,则过错少。

6、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

【原注】唐荆川《与弟书》云:居常但见人过,不见己过,此学者公共病痛,亦学者切骨病痛。自后读书做人,须要刊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译文】只看到别人的一切坏处,是恶的根源。能明察自己的一切缺失,才是所有善的根本。

7、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译文】对失意的人,不要谈得意的事!处于得意的时候,不要忘记失意的日子。

8、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窍名。

【原注】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攘名也。窍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注释】上士:官名,周有上士、中士、下士。《礼·王制》;“诸侯之上大夫聊、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译文】上等贤人忘名声,平凡之人立名声,下等愚人窍名声。

9、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译文】老成持重是第一等资质,光明磊落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思辩才是第三等资质。

10、小人亦有坦荡荡处,无忌惮是已。君子亦有长戚戚处,终身之忧是己。

【原注】陈榕门云:迹相似而实不相同,人禽之分在此。

【译文】小人也有坦荡之处,因为无所忌讳。君子亦有忧戚戚之处,因终生都忧国忧民。

11、水,君子也。其性冲,其质白,其味淡,其为用也,可以浣不洁者而使洁,即涕汤者投以油,亦自分别而不相混,诚哉君子也。油,小人也。其性滑,其质赋,其味浓,其为用也。可以污洁者而使不洁,倘滚油中投以水,必至激搏而不相容,诚哉小人也。

【原注】形容尽致,推勘人微。明此,可以立身,可以观人。

【译文】君子像水,情性谦冲,本质洁白,味平淡,而他的用处,可以使不洁的东西成为清洁,即使在滚烫的热水中放入油,二者亦不会混和,这就是君子的本性。

小人像油,本质滑腻,味浓厚,他的用途,可污染清洁之物,若在滚烫的油中放入水,二者必然相激而不相容,这就是小人的本质。

12、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又要懂得,又要做得,又要耐得。

【原注】粗浅语,却不容易做到。

【译文】不可吃尽,不可穿尽,不可说尽,要能懂,要做得到,要耐得久。

13、龙吟虎啸,凤翥鸾翔,大丈夫之气象。蚕茧蛛丝,蚁封蚓结,儿女子之经营。

【译文】龙吟虎啸、风鸾翱翔才是大丈夫的气象。像蚕茧蛛丝、蚂蚁封巢、蚯蚓纠结般是小人的经营。

四、精神类

1、宠辱不惊,肝木自宁。动静以敬,心火自定。饮食有节,脾土不 。调息寡言,肺金自全。恬淡寡欲,肾水自足。

【译文】宠辱不惊则肝宁,动静皆诚敬则心定,饮食有节制则脾不病,调整呼吸少说活则保肺,平淡少欲则肾水足。

2、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原注】人常和悦,则心气恬而五脏安,昔人所谓养欢喜神。何交端公时,曾有乡人过百岁,公叩其术。答曰:予乡村人,无所知,但一生只是喜欢,从不知忧恼。此真得养生要诀者。每日胸中一团太和元气,病从何生?

【译文】天地不能一日没有和气,人心不能一日没有喜悦的神情。

五、品德类

1、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译文】要想有黄金玉石一样的人品,必定经历烈火般的锻炼;要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必须如走薄冰般谨慎。

2、小人专望人恩,恩过辄忘。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

【译文】小人专门期望他人的恩惠,但受恩后就忘;君子则不轻易受人恩惠,若受恩于人,则必定想法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