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治国安民》
【注释】①炀(yáng)帝:杨广,隋朝的皇帝。 ②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③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节奏。(划一处)(1分)
入 则 无 法 家 拂 士
1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3)征求无已 ( ) (4)百姓不堪 ( )
12.翻译(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译文 :
13. 《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4分)
14.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参考答案:
10、入 /则无法家拂士
11(4分)(1)犯过失, (2)同弼,辅弼, (3)停止 (4)忍受,能支持
12.(4分)(1)用这样的方法使他内心惊动,使他性格坚韧,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2)治理国家犹如栽树,树的根部不摇摆,才能枝叶茂盛。
13.是下联的意思。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1+3=4分)
14.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2分)
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孟子是 时期思想家,《孟子》是 家经典著作。(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 空乏其身( )
衡于虑( ) 而后喻( )
【小题3】唐代名臣魏徵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小题4】《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简单说明 。(3分)
【小题5】孟子认为“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和“ 行 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3分)
【小题1】、战国.儒家
【小题2】田间,田地 使……受贫困之苦 通“横”,梗塞,不顺了解, 明白
【小题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4】是下联的意思。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而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
【小题5】略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孟子文学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牢记此类知识点。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根据材料意思,把握关键句子即可。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根据句子含义回答即可。
【小题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联系实际,结合本文,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
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译文]:把仁心存在自己心中是先贤的最高学问,行为中尽自己的本分是圣贤的最高功夫。
--------------------------------------------------------------------------------
万里澄澈,则一心愈精而愈谨;
一心凝聚,则万里愈通而愈流。
[译文]:事理明白则心愈能清楚而专一,心能专一则事理愈能通达流畅。
--------------------------------------------------------------------------------
宇宙内事,乃已分内事;
已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译文]:将宇宙万物的事视为自己的事,自己的'事也就是宇宙万物的事。
--------------------------------------------------------------------------------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息。
[译文]:观察天地万物自然的景象,学习圣贤克己养性的工夫。行动上就是身体力行,奋斗不止,而最终的目的就是存诚自然。
--------------------------------------------------------------------------------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
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
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
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译文]:以圣贤的道理教导别人很容易,自己实践却是不容易的事。以圣贤的道理开始奋斗很容易,但坚持到底却很难。圣贤的道理与实践相结合,行仁政必本于德性。后代则相反,学问与实践不能统一,不修持自己的德性,而只管治理别人。
--------------------------------------------------------------------------------
接人要和中有介,
处事要精中有果,
认理要正中有通。
[译文]:待人要平和而有原则,待事要明确果断,待理要正直而通达。
--------------------------------------------------------------------------------
古文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
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译文]:古时的学者,得一嘉言便身体力行;现在的学者得一嘉言则希望取悦别人。
--------------------------------------------------------------------------------
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
心不欲劳,劳则神疲而不入。
[译文]:心境不能杂乱,杂乱则精神恍惚而不能专心,心不能劳累,心劳累则精神疲倦,就没有收获。
--------------------------------------------------------------------------------
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译文]:内心摒除杂念则自然清明。眼睛不看杂乱景物则自然清澈。
--------------------------------------------------------------------------------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
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译文]:使意念沉稳,任何事理都能通达。有志发愤图强。任何难事都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