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诚信用中国编辑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2、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富科
3、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信用中国编辑。——乔叟
4、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罗素
5、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6、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论语·子路》。
7、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德谟克利
8、一切的美德都包含在自我信赖里。——爱默森
9、一言而适,可能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刘向
10、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陀思妥耶夫斯基
1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12、修辞立其诚。——出自《周易·乾·文言》。
13、虚假的坦白实在是一个可怕的事情。——巴尔扎克
14、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15、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16、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毛泽东
17、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18、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
19、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富兰克林
20、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列宁
21、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出自(明)徐被稷《耻言》。
22、失去了真,同时也失去了美。——别林斯基
23、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瓦·阿扎耶夫
24、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导人之理。——出自(明)吕坤《呻吟语·诚实》。
25、事实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
26、守信的人是最快乐的,诚实是最天真的。——鲁迅
27、受人之托,终人之事。——出自(元)高则试《琵琶记》。
28、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29、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约翰·洛克
30、立身存笃信,景行胜将金。——出自《全唐诗补逸》卷二(王梵志诗)。
31、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思
32、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不得百人。——《淮南子·缪称训》
33、脾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34、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35、巧伪不如拙诚。——出自《颜氏家训·名实篇》。
36、去食去兵,不可去信。——出自(元)关汉卿《独赴单刀会》。
37、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高尔基
38、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39、人之贵朴的诚笃。——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惠芳》。
40、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亚
41、坦白是诚实与勇敢的产物。——马克·吐温
42、坦白是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西塞罗
43、华而不实,耻也。——出自《国语·晋语》
44、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萨迪
45、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有算得了什么呢——哈代
4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汉)王充《论衡·感虚篇》。
47、君子诚以为贵。——出自《礼记·中庸》。
48、君子一百,快马一鞭。——出自《景德传灯录·卷六·道明禅师》。
49、开心见诚,无所隐伏。——出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50、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出自《论语·李氏篇》。
51、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莎士比亚
52、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53、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松苏内吉
54、诚实者既不怕光明,也不怕黑暗。——高尔基
55、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道篇》。
56、诚信乃是一种和-谐,正如健康、和善与神一样。--毕达哥拉斯语言犹如枝叶,行为犹如果实。——洪都拉斯
57、诚信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福科
5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出自《孟子。离娄上》。
59、当老实人,做老实事,说老实话。——毛泽东
60、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61、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出自《
62、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出自《礼记·儒行》。
63、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64、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谢觉哉
65、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出自《荀子·大略》
66、诚实人说的话,像他的抵押品那样可靠。——塞万提斯67、诚实是科学家的主要美德。——费尔巴哈
68、非直谅多闻之人,不能得直谅多闻之友。——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69、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出自(唐)李白诗《唐诗纪事·卷十八》。
70、坦白真爽,最能得人心。——巴尔扎克
71、坦白真爽最得人心。——巴尔扎克
引言:新世纪、新时代,昭示新气象、新境界。欣逢中华国运日昌,社会文明进步,民族复兴在望,兴修家谱、寻根问祖,正当其时。制立家训,是族中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此,谨试定李氏家训数条,以抛砖引玉,待微言大义、言近旨远者出。
立身之本:勤俭持家
家是心灵栖息的港湾。再遥远的旅行,放不下家的牵挂;再博大的事业,离不开家的支撑。“家”靠“勤”字筑牢。业精于勤荒于嬉。勤能补拙、勤能生慧。一切干事创业的困难,必然在勤奋中化解;一切发家致富的心愿,自当在勤奋中实现。勤,是为多一份收获、为心中的梦想,风雨无阻日夜兼程,不怕劳苦挑灯夜战,遭遇困境不改斗志,身处逆难不屈不挠,坚强支撑力挽狂澜,苦苦耕耘力转乾坤。
“家”从“俭”中造就。一粒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俭,是珍惜财物、积累资源,确保丰衣足食、谷米满仓,细水长流、遇灾不愁。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俭,是不该花的财物尽量不花,需花的财物慷慨出手。好钢用在刀刃上,钱财用在关键处。做到量入为出、量体裁衣,切忌寅吃卯粮、坐吃山空。俭,就是少一些吃喝玩乐,少一些攀比虚荣,少一些贪婪,少一些奢华;多一些精打细算,多一些谨慎投入,多一些长远谋划,多一些朴素真纯。
克勤克俭,能夯筑家的富足,经营家的温馨,拨亮家的辉煌。
成事之基:好学多思
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和思考中得来;精湛的技艺,从学习和思考中积累;宏大的事业,从学习和思考中开创。学习,首要的是读书。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能增长知识、心生智慧、明了事理、愉悦心灵、开拓眼界。子不教、父之过。父母需积极支持子女读书,虽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攒足学费而无怨无悔。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子女当勤奋读书,虽悬梁刺股、凿壁借光、韦编三绝而自得其乐。读书育人、百年大计,是长期投资,不可鼠目寸光,当放眼未来,尤需注重读书在人格完善、品德涵养、启迪心性、和谐心灵等方面价值。
阅人阅事,也是学习。于无字句处读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实践出真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端事,在待人接物、涉身处世中打磨品质、增长才干。
思维是最美丽的`花朵。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思考,能使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智慧,能将生动的实践升华为科学的规律。思考,能照亮黑暗、通向光明,打破阻隔,通向坦途。多思善思,就是从司空见惯中发掘,从人云亦云中探索,从权威定论中独创,从麻弊大意处留心,从千山阻隔中破壁,“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亲情之脉:团结和睦
团结就是力量。家和万事兴。团结,就是夫妻之间、兄弟姊妹之间、尊卑老幼之间,多往来、多交流、多沟通、多谈心。误解,通过交心谈心得到化解。分歧,通过交心谈心取得一致。隔漠,通过交心谈心走向融洽。和为贵。和睦,就是一家老小、远亲近邻,求大同、存小异,消怨气、增情谊,化恩怨、促和谐。团结和睦,就是面对家长里短、是非曲直,彼此退一步、相互让三分,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看淡蝇头小利、消除斤斤计较,着眼大局、长远、根本,多想手足之情、多思吐哺之恩、多惜同脉之缘,握手言欢、笑泯恩仇。
人心齐,泰山移。因为团结和睦,亲情变得更加浓酽,忧郁可向更多人倾诉,困难可向更多人求助,幸福可让更多人分享,心灵不再孤单阴暗,阳光风物伴随而行。
品德之源:尊老爱幼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父慈子孝、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就是反躬自醒,人人都有衰老时。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今日之孝,是明日子女敬孝的参照。孝敬父母、体贴入微、关怀备至,能给子女做出好榜样。孝敬父母,是回报养育之恩。一生成长,摸爬滚打、上下求索,开创家业、负重前行,凝结了父母多少汗水辛劳、多少牵挂惦念。子女飞得再高,扯不断父母手中思念的红线;子女走得再远,离不开父母祈福的音容。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敬父母,就是在父母年迈体弱多病时不闲弃、不冷漠。父母虽唠叨,我却多聆听。父母虽偏私,我却多宽容。父母虽昏愦,我却多理智。父母虽牢骚,我却多理解。
爱护子女,要科学理性、健康积极的爱,忌愚昧感性、溺爱护短的爱,让爱成为子女健康成长、茁壮成才的动力。爱护子女,就是常想子女的困难,不提过多要求,不苛刻为难,积极为子女分担,让爱成为子女成长进步的忠实后盾。
养心之法:心胸开阔
心灵比天空更宽广,比大海更幽深,比青山更高旷。心胸需开阔、豁达。只有打开心扉,心灵才能释放、奋飞、勃发;只有敞开心房,才能包容大千世界、博采群芳菁华。
心胸开阔,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把准时代脉搏、共奏时代强音,用文明进步、开明开放的思想观念,武装头脑、润泽心灵。
心胸开阔,需要走出封闭狭隘自我,心底无私开地宽,远离孤芳自赏、夜郎自大,抛弃主观偏见、嫉妒怀狠,用多维宽广的眼光审思万物,磨练海纳百川、气吞山河的器量。
心胸开阔,需要淡然平和的心性,不怕寂寞、甘于平凡、安贫乐道,大肚能容、笑口常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心胸开阔,需要锤炼百折不挠、昂扬奋发的意志,磨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猛虎逼于后而魂不惊”的浩然正气、凛凛风骨、铿锵自信,坚信道路曲折前途光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矢志不渝、愈挫愈勇。
心胸开阔,需要从高处看、从长远想,多方位切入,多视角审视,既要谋一域更需谋全局、既要谋一时更需谋万世。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境界。
处世之道:顺其自然
人生如江河,有顺有逆、有起有伏、有回环有奔涌、有沉寂有浪涛。阴晴圆缺、悲欢离合,是宇宙人生运行的规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把顺境当幸福品味,不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视困境为磨练心志,不消沉怠惰、心灰意冷。失落时保持情绪饱满,高亢时多一些平和,低沉时多一些昂扬。顺应天道,“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力求平衡、力趋和谐、力促中庸,顺其自然、道法自然。
顺其自然,是努力了少在乎一些成败,付出了少在意一些得失,放下了不再牵挂,拿起了不再犹豫。顺其自然,是少一些心灵焦燥,多一些空灵澄澈;少一些思想包袱,多一些轻装上阵;少一些怨天尤人,多一些平和淡然;少一些恩怨纠结,多一些磊落光明。顺其自然,不是消极遁世、隐逸山林,是大智若愚、举重若轻;不是漠视麻木、甘居下游,是处之泰然、以待时变。
1、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意思是:不要把金玉当成宝物,而忠诚与信用才是宝。
出自《礼记·儒行》。
2、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
意思是:行为不实在的人,说话一定夸夸其谈;不诚实守信的人,往往装成诚恳的样子来说话。
出自《荀子·大略》
3、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
意思是:没有真诚所涉及不到的,用真诚提高自己以养就能规范,从真诚去处理事情就能完美。
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道篇》。
4、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意思是:诚是自然规律,追求诚是做人的规律。
出自《孟子。离娄上》。
5、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意思是:说话办事,信诚在先;欺骗与胡说,那怎么可以呢?
出自《弟子规》。
6、非直谅多闻之人,不能得直谅多闻之友。
意思是:不是正直、信实、知识渊博的人,不能得到正直、信实、知识渊博的朋友。
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7、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
意思是: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
出自(唐)李白诗《唐诗纪事·卷十八》。
8、华而不实,耻也。
意思是:只开花不结果实,令人感到羞耻。比喻徒有漂亮的外表,无实际内容。
出自《国语·晋语》。
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意思是:人的真诚所达到一定程度,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又称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出自(汉)王充《论衡·感虚篇》。
10、君子诚以为贵。
意思是:有修养的人把真诚看得非常重要。
出自《礼记·中庸》
12、君子一百,快马一鞭。
意思是:一句话说定,不再反悔。
出自《景德传灯录·卷六·道明禅师》。
13、开心见诚,无所隐伏。
意思是:对人处事要敞开心胸,以诚相见。没有什么可以躲避隐藏的。
出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1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意思是:孔子说:有益的朋友三种,有害的朋友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信实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是有益的。同档媚奉承的人交友,同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人交友,同夸夸其谈的人交友,便是有害的。
出自《论语·李氏篇》。
15、立身存笃信,景行胜将金。
意思是:为人处事要老实忠厚讲信用,品行高尚胜过有金银财富。
出自《全唐诗补逸》卷二(王梵志诗)。
16、巧伪不如拙诚。
意思是:精巧的虚伪不如笨拙的真诚。
出自《颜氏家训·名实篇》。
17、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意思是:失去粮食,失去兵器,也不能失掉信用。
出自(元)关汉卿《独赴单刀会》。
18、人之贵朴的诚笃。
意思是:为人最重要的是朴实、忠厚、真诚。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惠芳》。
19、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
意思是:行为不正的人,不让人服气,言语不诚实的人,不必与他在一起共事。
出自(明)徐被稷《耻言》。
20、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导人之理。
意思是:说话实在,办事实在,为人实在,没有不使人 信服的道理。
出自(明)吕坤《呻吟语·诚实》。
21、事实求是。
意思是:依据事实来探求古书的真义。
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
22、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意思是。既然接受别人委托,就要把事情办好。
出自(元)高则试《琵琶记》。
23、修辞立其诚。
意思是:有道德修养的人要注重文化教养,做到立身诚实。
出自《周易·乾·文言》。
24、言必信,行必果。
意思是:指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
出自《论语·子路》。
25、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意思是:讲话轻浮、脱离实际的人,不可重用。
出自《三国志·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
26、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意思是:用信来对待别人,天下人都信任你,不用.信来对待别人,就连自己的妻子与孩子都不信任你。
出自(晋)杨泉《物理论》卷一。
27、政者,口百之,身必行之。
意思是。为政的官员们,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说到做到。
出自《墨子·公孟》。
28、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以自诬,外不以自欺。
意思是: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对内对外言语都要真实,不欺骗任何人。
出自《人生珍言录》。
29、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意思是: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国家)就立不住脚了。
出自《论语·颜渊》。
30、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诡,此乱道之粮也。
意思是:为人真诚、守信、谨慎,这是德义的根本;夸夸其谈,危言耸听,这是乱道的根由。
出自(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31、子张问行。子曰:有忠信,行笃敬,虽蛮0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意思是: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孔子说:言语忠诚老实,行为忠厚严肃,就是到了别的国家也行得通;言语欺诈无信,行为刻薄轻浮,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
出自《论语·卫灵公》。
32、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用之,医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意思是:孔子说:花吉巧语、伪善的容貌、十足的恭顺,这种态度,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内心藏着怨恨,表面上却同他要好,这种行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出自《论语·公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