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2.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3.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4.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5.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6.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7.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8.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9.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10.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1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12.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13.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4.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6.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17.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8.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9.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20.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21.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22.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23.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24.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5.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26.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不须多。(王安石)
27.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4、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1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1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7、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2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2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2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9、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3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3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34、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35、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36、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3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3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39、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40、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41、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4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4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4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3、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4、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5、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6、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7、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王安石
8、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9、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王永彬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1、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1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5、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1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7、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18、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
1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20、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21、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
22、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2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2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25、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童铨
26、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陆游
27、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尤袤
28、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薛宣
29、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1、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32、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吴梦祥
33、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3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6、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王符
37、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38、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陈善
39、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学诚
40、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
4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4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43、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44、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45、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刘知几
46、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列子
47、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4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49、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5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2、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袁枚
53、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54、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欧阳修
55、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陆九渊
56、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
5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5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5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6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6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6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63、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朱舜水《答野节问》
64、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6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6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6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68、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6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70、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
7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7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73、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7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75、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袁牧
76、开卷有益。——赵光义
77、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朱舜水
7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79、刻苦读书,积累
80、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8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8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83、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8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85、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86、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87、劳于读书,逸于
8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89、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9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91、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9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93、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94、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95、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
96、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9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98、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99、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