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原文】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彻,曾不若
——《列子·汤问》(节选)
【大意】北山愚公长叹一声,回答说:“你太顽固了,顽固得一窍不通,你简直还不如那个寡妇和不懂事的小孩。即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但是山不会再增加了,还怕挖不平它吗?”
【寓意】比喻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夸父逐日
【原文】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列子·汤问》
【大意】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阳的影子,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隅谷旁边,他口渴极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饮黄河、渭河的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他丢弃掉的手杖,为尸体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润,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名叫邓林。邓林覆盖面积方圆达几千里。
【寓意】表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也比喻自不量力。
两小儿辩日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列子·汤问》
【大意】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最近,到了中午离人最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最远,中午离人最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升的时候有车盖那样大,到了中午,却只有盘子那样大,这不是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吗?”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时,天气还是凉丝丝的,中午就热得像手伸到热水里,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寓意】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余音绕梁
【原文】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
——《列子·汤问》(节选)
【大意】从前韩娥东去齐国,路上粮食吃完了,经过雍门时,就靠卖唱来换取食物。她走了以后,歌声的余音还在栋梁上久久萦绕,三天不断,附近的居民还以为她没有离开。
【寓意】形容歌声优美动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比喻诗文意味深长。
高山流水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列子·汤问》(节选)
【大意】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弹琴。伯牙弹琴,内心向往登临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极了,巍巍峨峨就像泰山一样!”伯牙又转而心向滔滔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寓意】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纪昌学射
【原文】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
——《列子·汤问》(节选)
【大意】有个人名叫纪昌,又来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盯住一个目标不眨眼睛的本领,然后才谈得上学习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仰面朝天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双眼死死盯住织机的踏板。两年以后,即使锋利的锥尖刺到眼眶边,他都不眨一眨眼。于是就去告诉飞卫。飞卫说:“还不行,你必须练好眼力才可以学射箭。当你能练到把极小的物体看得很大,将模糊的目标看得很显著,那时候,你再来告诉我。”纪昌用牛尾巴毛
【寓意】要练成一身真功夫,需要克服无数困难,付出无数心血和努力。
杞人忧天
【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列子·天瑞》(节选)
【大意】杞国有一个人担忧会天崩地陷,自己无处安身,因而憋得茶饭不进,睡眠不安的人。
【寓意】比喻完全不必要的或没有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歧路亡羊
【原文】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节选)
【大意】杨朱的邻人丢失了一只羊,他率领全家老小,又请杨朱派童仆帮助一齐追寻。杨朱说:“哈!丢失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人回答:“岔路太多了。”追的人返回后,杨子问:“羊找到了吗?”邻人回答:“跑掉啦!”杨子问:“怎么会跑掉呢?”回答:“岔路上又有岔路,我不知道该往哪条路去找,所以只好回来了。”
【寓意】比喻事理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疑邻盗斧
【原文】人有亡
——《列子·说符》
【大意】有一个人丢失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家的儿子偷走了,看他邻居儿子走路的姿势,像是偷斧子的;面部表情,像是偷斧子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所有的动作态度,无不像是一个偷斧子的人。不久,这个人在山谷里掘土,找到了自己丢失的斧子,第二天,他又看见邻家的儿子,动作和态度再也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人了。
【寓意】做人处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猜想。
齐人
【原文】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
——《列子·说符》
【大意】从前齐国有一个渴望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戴整齐来到市场上,走进一家卖金子的店铺,抓起一块金子就跑。官吏捉住了他,责问道:“这么多人都在那里,你为什么还偷人家的金子?”他回答:“我拿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金子。”
【寓意】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
一、学弈
1、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一个名叫秋的下棋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为什么会有人要拜他为师并学下围棋的原因。
2、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
其中的一个人学棋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只听奕秋一个人的教导,思想从不想别的。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这个人与另一学棋人的不同之处,也使我们明白了他能学好围棋的.原因。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三心二意的人远远不及专心的人学得好。
4、“为是其智弗若与?”
是说后一个学弈的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这是一个设问句,引导读者思考故事的寓意。
5、“曰:非然也。”
这一句是回答前面那个设问的。意思是:那个学得差的人不是由于智力不及那个学得好的人,而是没有专心学习的缘故。
二、两小儿辩日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时大得像车盖一样,到了中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
4、“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太阳刚出来时凉丝丝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5、“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一、看拼音写词语6%
zhēnɡ rónɡ kū wěi jié rán shū jí wú yuán wú ɡù
kǒnɡ bù āi sī chú chuānɡ chōu yē bó bó shēnɡ jī
二、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3%
间(jiān jiàn)断 转(zhuǎn zhuàn)身 耸( ) 厨( )
剥削(xuē xiāo) 追悼(diào dào) 耷( ) 橱( )
二、看清下面一段话中每个字的结构,请认真、规范地抄写。3%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三、选择正确的解释。(3%)
“负”,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画。“负”在字典中有这几种解释:(1)背;(2)仗恃,依靠;(3)遭受;(4)具有;(5)欠钱;(6)败,跟“胜”相反;(7)违背,背弃“廉颇负荆请罪”中的“负”应选第 ______种解释;“小牛队负于黄蜂队”中的“负”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如今,他已经负债累累”的“负”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
四、选词填空。4%
审阅 浏览 恳求 乞求
1、晚饭后,爸爸坐在沙发里边喝茶边( )当天的报纸,而妈妈在台灯下( )公司的设计图纸。
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不是……就是……
1、孔子( )知识十分渊博,( )对于两小儿的问题,他无法回答。
2、孔子( )不想回答两个孩子的问题,( )对于这问题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五、根据意思写词语,选择两个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句子中。7%
1、比喻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
2、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
3、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
4、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
春节将至( ),这热闹景象与平时是( )的。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6%
1、把下面的格言补充完整。
种树者必培其根, 操千曲而后晓声,
2、把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没有我们的帮助,你怎么能完成这一项任务呢?
3、缩句:乡下的老屋旁种着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的桃花心木。
4、照样子写一句排比句。
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七、将下列错乱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3%)
( )水珠听了,得意忘形,似乎自己真的变成了一粒粒珍珠。
( )过了一会儿,太阳升高了,水珠被蒸发了,荷叶上只留下一块块泥印。
( )荷塘里满是碧绿的荷叶,一张张像蒲扇似的荷叶,舒舒服服地铺在水面上。
( )有一个孩子看见这些水珠,便欢快地叫起来:“你们快来看呀,那荷叶托着的水珠简直像一粒粒珍珠,多美啊!”
( )有一天早晨,荷池里的鱼儿一打挺儿,溅起的水花落在荷叶上。一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好看极了。
( )它对荷叶说:“看看,由于我的存在,才给你增添了光辉。人们到这里,不都是来看我的吗?”荷叶微笑不语。
八、回忆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练习。13%
1、在( )的日子里,在( )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 )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过去的日子( ),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 )了。节选自《匆匆》。
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或(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 );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就( )。
3、请写出“孰为汝多知乎?”句子的意思: 。
4、把王安石《元日》诗句补充完整。
爆竹声中一岁除, 。千门万户曈曈日, 。
九、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18%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次与朋友聊天,我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一直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整个心灵。面对你的眼睛,我要承认: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都会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的操劳,无怨无悔。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你摔破盆碗、拆毁玩具、遗失钱币、弄脏衣服…… 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摔交一样应该得到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原因,已经记不清了。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一样我行我素,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身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 殴打。如果问我为什么要打你,我只能说,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摸它。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我能够通过打让你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的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吸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它如同饥饿中的食品,只有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我从不用工具打人。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气,便会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的掌握力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知道打人不对,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我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许多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惟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1、在第一自然段中用着重号找出两对反义词。(2%)
2、结合文章理解下列词语。(4%)
“我行我素”指的是 。
“臂系千钧”指的是 。
3、根据文章内容用简要的话填空。(6%)
“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舍不得打你,因为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我”不会打你,因为 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一样我行我素。”“我”第一次打你,因为 。
4、文中写到“我谨慎地使用殴打”是因为: ;“我从不用工具打是因为”: 。
4、请你用三个精炼的词语概括文中的“我”打孩子时候的感受。(3%)
5、为什么说“打与不打都是爱”?(3%)
十、自主题:
1、用四个成语分别替代下面四个“很多”(4分)
超市里商品的式样很多( ) 花的品种很多( )
公园里游人很多( ) 游乐场游乐项目很多( )
2、用“严”字组词填入句中的括号里,不重复使用。(3分)
他瞪着眼睛,( )地对我说:“干好工作,要有( )的要求,( )的组织,( )的态度,( )的纪律,看你能不能经受这( )的考验。”
3、写出八字成语(3分)
螳螂捕蝉, ,
十一:
提示:酸甜苦辣咸是人生五味,在我们的成长路上,无时不刻地体会着这人生五味,请选择其中一味,把你的成长历程中的一件事写下来。题目自拟,要求通过具体的事件反应你所感受到的独特的成长中的味道。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