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当思已过”,这句名联出自清·金缨《格言联壁》。但我不知道这副楹联是不是出自他口。闲谈莫论人非,意思无非是和他人交谈时,不要说出别人的错误缺点;静坐当思已过,而是指自己独处时,经常要找寻自己的缺点和过失,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当我读至《红楼梦》通行本第一百零七回“散馀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章时。看到荣国府奴才包勇醉酒后在街上听到别人闲谈议论贾府败落事由时,心中一阵痛。这是贾府被抄之后的事,书中写道:
家人们见贾政忠厚,凤姐抱病不能理家,贾琏的亏缺一日重似一日,难免典房卖地。府内家人几个有钱的,怕贾琏缠扰,都装穷躲事,甚至告假不来,各自另寻门路。独有一个包勇,虽是新投到此,恰遇荣府坏事,他倒有些真心办事,见那些人欺瞒主子,便时常不忿。奈他是个新来乍到的人,一句话也插不上,他便生气,每天吃了就睡。众人嫌他不肯随和,便在贾政前说他终日贪杯生事,并不当差。
贾政忠厚?在我看来,贾政的身上真的应验了那句话,“治国容易治家难”。贾府虽然被抄家了,但贾政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还顶替自己的兄长贾赦世袭了国公。竟然连下人也罩不住,真的就是树倒猢狲散吗?下人们也不拿他当回事。在我说来,贾政并不是忠厚,简直就是无能。
再说凤姐,偌大一个荣国府,荣国府却将这么大一份家业寄托在一个不识几个大字且没有德行的女人身上,只是她病了,贾府就不能正常运转起来了,根源还在贾府的那些当权者的男人身上。而荣国府的二大爷贾琏却是吃喝玩乐泡女人的浪荡公子。这个家族焉能不败?就是不被抄家,败落也是早晚的事。而包勇却是甄家推荐过来的一等一的好奴才,而贾政却不能用。这样一个畸形的团队,不垮台那才叫怪。
再看贾政对包勇的态度:
贾政道:“随他去罢。原是甄府荐来,不好意思,横竖家内添这一人吃饭,虽说是穷,也不在他一人身上。”并不叫来驱逐。众人又在贾琏跟前说他怎样不好,贾琏此时也不敢自作威福,只得由他。
看官再往下看就有意思了。
忽一日,包勇奈不过,吃了几杯酒,在荣府街上闲逛,见有两个人说话。那人说道:“瞧,这么个大府,前儿抄了家,不知如今怎么样了?”那人道:“他家怎么能败?听见说里头有位娘娘是他家的姑娘,虽是死了,到底有根基的.。况且我常见他们来往的都是王公侯伯,那里没有照应。便是现在的府尹前任的兵部是他们的一家,难道有这些人还护庇不来么?”那人道:“你白住在这里!别人犹可,独是那个贾大人更了不得!我常见他在两府来往,前儿御史虽参了,主子还叫府尹查明实迹再办。你道他怎么样?他本沾过两府的好处,怕人说他回护一家,他便狠狠的踢了一脚,所以两府里才到底抄了。你道如今的世情还了得吗?”两人无心说闲话,岂知旁边有人跟着听的明白。包勇心下暗想:“天下有这样负恩的人!但不知是我老爷的什么人。我若见了他,便打他一个死,闹出事来我承当去。”
贾府后来怕包勇是另一个焦大,就派他去看园浇园去了。
从这段可以看出,贾雨村就是让贾府走向败落的一个关键人物。这样一个极力钻营的人,本是借着贾府的势力上位的。最后贾府却被其“狠狠地踢了一脚”,这一脚是怎么踢的?书中没有详细写。
我想我们的官场历来都大致重复着这样的故事,官官相护。当有一天护不了自己的主子或者恩人的时候,为了自保,就会出卖自己的灵魂,反过来“控诉”自己主子或者恩人的诸多“罪行”,恨不得自己亲自将自己的主子或者恩人杀了以解心头之“恨”。贾雨村就是贾府败落的催化剂,但他看到贾府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我想他是投靠了忠顺王爷这个更大的政治靠山。现实社会这样的事情不断在发生,特别是官场。
贾雨村的上位到最后堕落的故事说明:大清朝的官僚管理制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些品德败坏没有才能的人进入了公务员队伍的高层。吏治是社会治理最基础最根本的工程,如果这支公务员队伍建设好了,建过硬了,一切的社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当从贾雨村这个人物来说,八十回后的人物形象还是十分接近曹雪芹愿意的,还是忠于原著的。
关于贾雨村,这个人物身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这是后话。
一、心胸豁达!足能涵万物,心胸狭隘!无能容一沙。——安东尼奥·波尔基亚
二、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金缨《格言联壁》
三、责人要宽,责已要严。
四、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冯梦龙《醒世恒言》
五、正义之神,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作所为——华兹华斯
六、关公放了曹丞相,丈夫要有容人量。
七、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宋朝事实类苑·祖宗圣训》
八、宽猛相济,恩威并重。
九、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吴承恩《西游记》
十、能宽恕别人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能将别人的错误忘得一干二净那就更好。——勃朗宁肯
十一、多宽恕别人,少宽恕自己。
十二、宽而栗,严而温。〈淮南子〉
十三、忍一句,息一怒,忍一事,少一事。
十四、严以律已,宽以待人。
十五、诚挚地宽恕,再把它忘记。
十六、待人要丰,自奉要薄;责已要厚,责人要薄。
十七、与人为善就是善于宽谅。——弗罗斯特《新罕布什尔》
十八、刻苦自己,厚待别人。
十九、诚挚地宽恕,再把它忘记。(英国)
二十、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二十一、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
二十二、训你是爱你,宠你是害你。
二十三、以情恕人,以理律已。
二十四、谅解也是一种勉励、启迪、指引,它能催人弃恶从善,使歧路人走入正轨,发挥他们的潜力。——穆尼尔·纳素夫
二十五、为了能同所有的男男女女和睦相处,我们必须允许每一个人保持其个性——叔本华
二十六、开诚心,布大度。——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
二十七、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
二十八、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已能病之。(明薛宣)
二十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十、教不严,师之隋。
三十一、宽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海尔普斯)
三十二、宽容的人最为性急,耐受力强的人最不宽容。(贝尔奈)
三十三、只有原谅自己的过失,才能治愈过失带来的伤痕。
三十四、说“我能原谅,但我忘不了”,是“我不能原谅”的另种说法。——比彻
三十五、以责人之心责已,以恕已之心恕人。
三十六、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一个人都有弱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济慈
三十七、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金缨《格言联壁》
三十八、宽恕一个敌人要比宽恕一个朋友容易。——布菜克《耶鲁撒冷》
三十九、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四十、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欧文
四十一、宽宥是人性的,而忘却是神性的。(詹姆斯格兰)
四十二、爱之深,责之严。
四十三、欲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晋书〉
四十四、智慧的艺术就是懂得该宽容什么的艺术。(威廉詹姆斯)
四十五、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四十六、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
四十七、宽猛相济能成事。
四十八、尽量宽恕别人,而决不要原谅自己。(西拉斯)
四十九、对于所受的伤害,宽恕比得仇更高尚,鄙视比雪耻更有气派。——富兰克林
五十、圣人贵宽,而世人贱众。——陆贾《新语·术事》
五十一、用谅解、宽恕的目光和心理看人、待人,人就会觉得葱宠的世界里,春意盎然,到处充满温暖。——蔡文甫
五十二、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刘基
五十三、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左传〉
五十四、生活过,而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但是谁能说是不需要宽容的呢?(屠格涅夫)
五十五、不会宽容别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屠格涅夫《罗亭》
拓展:表达宽容的句子
1、宽容,让友谊变得亲近;宽容,让亲情变得深厚;宽容,让社会变得和谐美丽。拥有宽容,就拥有了无限的魅力。
2、一个人即使再优秀,如果没有宽容之心,就是个小肚鸡肠的人。就有可能失败会失败,他失败的可能是友情可能爱情还有可能是事业。
3、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4、宽容如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5、一只脚落在丁香花上,花瓣碎了,它却把花香留在了那脚后跟上。-------这便是宽容。
6、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可以平息不必要的纷争,宽容可以让社会更和谐,宽容也可以改变人生。
7、宽容就是潇洒。“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宽厚待人,容纳非议,乃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难得人世走一遭,潇洒最重要。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8、与众人交往的时候,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 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可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坚固的事业之基。
9、宽容如水。宽容,即原谅他人的过错,不耿耿于怀,不锱铢必较,和和气气,做个大方的人。宽容如水般的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它似一泓清泉,款款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冷静、清醒。
10、让我们学会宽容吧!让我们怀着一颗宽容的心,迎接每一天!如果人人都有一颗海纳百川般宽容的心,那么世界将会变成美好和谐的人间!
11、当然,宽容更应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轻易原谅自己,那不是宽容,是懦弱。“宽以待人”,也要看对象,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容不可饶恕的人,是放纵。所以,宽容本身也是一门学问。
12、宽容,请你也原谅我曾经对你的无视,曾经因为我的选择错误而失去了你,现在我要好好保护你,我不会再失去你,我要和你一起踢开自私这个讨厌鬼,把它踢得远远的。世界定会因你而更美好。在我的世界里正因为有了宽容,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13、宽容润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虑,增进的彼此的了解。
14、宽容代表着善良、和谐,拥有宽容就拥有了美好的品质,让人格充满了魅力。我真开心,因为我拥有宽容!
15、宽容如诗。宽容是一首人生的诗。至高境界的宽容,不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件事的处理上,而且升华为一种待人处事的人生态度。宽容的含义也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关爱,而是对天地间所有生命的包容与博爱。
宽容的名言
1、开诚心,布大度,宽容的名言。──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
2、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清]金缨《格言联壁》
3、量大好做事,树大好遮阴。──中国谚语
4、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5、人非尧舜,谁能尽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6、关公放了曹丞相,丈夫要有容人量。──中国谚语
7、与人为善就是善于宽谅。──[美]弗罗斯特《新罕布什尔》
8、忍耐记心间,烦恼不沾边。──中国谚语
9、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中国谚语
10、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清]金缨《格言联壁》
11、圣人贵宽,而世人贱众。──[汉]陆贾《新语·术事》
12、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高大,不逆垢与尘。──[三国]曹植《当欲游南山行》
13、忍一句,息一怒,忍一事,少一事。──中国谚语
14、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15、人本该是有良心的,就连最残酷的心也会有宽恕他人的短暂、美好的记忆。──[捷]塞弗尔特《泪城》
16、多宽恕别人,少宽恕自己。──中国谚语
17、宽恕一个敌人要比宽恕一个朋友容易,名人名言大全《宽容的名言》。──[英]布菜克《耶鲁撒冷》
18、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周书·君陈》
19、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古今楹联类篡》
20、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宋]善棋道人《绝句》
21、仁者爱万物。──《史记·赵世家》
22、山锐则不高,水狭则不深。──[汉]刘向《新序·节士》
23、气馁者自画,量狭者易盈。──[明]朱之瑜《朱舜水集·恭敏》
24、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宋朝事实类苑·祖宗圣训》
25、恶人胆大,小人气大,君子量大。──中国谚语
26、不会宽容别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俄]屠格涅夫《罗亭》
27、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中国谚语
28、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秦]李斯《谏逐客书》
29、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刘隗列传》
30、能容小人,方成君子。──[明]冯梦龙《增广智囊补》
事例一:六尺巷传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事例二: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事例三:将相和传奇
公元279年旧中国时代,赵国的蔺相如守完壁归赵,立了大功,拜为上卿,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自恃功高,很不服气,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听到廉颇的话,常常称病不上朝,不跟廉颇争位。有时蔺相如坐车外出,碰见廉颇就赶紧避开。门客以为他胆小怕事。蔺相如说:“秦王那么厉害,我都不怕,难道还怕廉颇?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入侵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如今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势必削弱抵御外敌的力量。我之所以躲避廉将军,是先男家之急而后私仇啊!”这话传到廉颇耳中,廉颇很觉惭愧,便袒衣露体,负荆登门请罪。说:“我粗野低贱,志量浅狭,开罪于相国,相国能如此宽容,我死不足以赎罪。”于是将相重归于好,成了生死之交。
事例四:千金之交
有个“”的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管仲与鲍叔的故事。管、鲍二人少小相识,后来合伙经商,管仲总是要从中多占一些便宜,鲍叔不以他为贪,知他是家贫的缘故。此后,管仲出了不少馊主意,几乎使生意做不下去了,鲍叔也不认为他蠢,而认为是没有遇上好时机。后来鲍、管二人分别投奔齐国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门下,小白胜而纠死。管仲跟着倒霉被囚。鲍叔不以胜者自旌,反而力荐管仲于齐桓公(小白),也不计较自己会处在管仲之下。桓公果然拜管仲为相,治理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主。管仲后来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事例五:仁义胡同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事例六:楚庄绝缨
某天,楚庄王宴请文武百官,席间,他让自己宠爱的许姬给大臣敬酒助兴。一阵风将大厅内的烛火吹灭,黑暗中许姬感到有人拉住她的手。许姬恼怒中顺手扯断了那人帽子上的缨饰,悄悄告诉了楚庄王,要惩罚这个大臣。楚庄王却下令暂缓点灯,并要求群臣全部拽断帽子上的缨饰,尽情狂欢,只字未提此事。次年,楚国与郑国交战,副将唐狻出生入死,为大败郑军立下战功。楚庄王要重赏唐狻,唐狻跪倒在地,说战场上置生死于度外,实乃报答楚庄王昔日“绝缨掩过”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