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鄂教版五上格言习题 正文

鄂教版五上格言习题

时间:2025-05-10 23:41:06

教学目标: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南辕北辙”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认读生字13个。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如果方向错了那就会适得其反。

教学过程:

一、释题质疑

(一)板书:[辕辙]。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

1.都与车有关,是车字旁的字。

2.辕yuán(袁);辙zhé(撤)

(二)什么是“辕”出示课件①车前驾牲畜的部分;车往南走,辕就会指向南方。

(三)出示课件②看,车轮压过的痕迹是“辙”;车往北走,车辙就会伸向北方。

(四)齐读课题。你最想解决什么问题?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形象地指明题目中的“辕、辙”。唤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欲望。

二、读文识字

(一)快打开书P48,读读书吧。圈出不认识的字,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解决生字。

点评: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初步扫清文字障碍。

(二)出示课件③指名领读词语:

南辕北辙季梁行驶奔驰驾车旅费诚恳固执己见

季梁——约2300年前战国时期魏国的大臣。

奔驰——马、车很快地跑。

旅费——旅行用的钱

(三)同桌一起轻声读认字表中生字,读的.正确,请你画颗星星;有问题教教他。

(四)老师抽查:执、固执、固执己见;恳、诚恳;旅,组词。

(五)用笔描“旅”字,边描边记。

(六)两人小组再读读课文中刚才读不准确的段落。一人读,一人听。

三、深究解疑。

(一)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二)然后小组交流。把不懂的问题写在问题车厢上

理解帮助袋

A楚国——约2300年前的国家名,在今天南方的湖南湖北。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无论如何——不管怎么样技术——本领

B车上的朋友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为什么到不了楚国?(读读第10段)

C车上的朋友不固执己见,就会怎样?

(三)学生汇报。

1.我们组读懂了:车上的朋友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要去楚国应该往南方,他向北走。

板书:[楚国方向错了](贴图,马头向右)

2.我们组不懂的问题是

⑴什么是“诚恳”?①用曲线画出季梁说的话,再轻声读一读。

出示:

季梁:

车上的朋友:

你要到哪里去啊?

我要到楚国去。

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

不怕,我的马好。

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没关系,我的旅费很多。

旅费再多,向北走,无论如何也到不了楚国。

你不用担心,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高。

②我就是那个朋友,你们愿意劝劝我吗?问吧——

③什么是“诚恳”,谁来说?

⑵板书[固执己见]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这位朋友“固执己见”?加上动作或表情读读那个人的话。

什么是“固执己见”?

⑶学生自己找伙伴,合作朗读对话部分。

⑷推荐学生朗读,学生之间评价。

点评:学生积极性很高,互相帮助会把课文读流利、有语气。

(四)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

出示课件④“越……越……”怎么样?学生接读。

你们明白吗?用“不但……而且……”说说你的意见。——不但到不了楚国,而且会离楚国越来越远。

用“因为方向错了,所以……”

点评:训练学生运用演绎推理的思维顺序推出寓意。

(五)车上的朋友固执己见,继续向北走,想象他以后的情景会怎样?

出示课件⑤看图想象马……旅费……车夫……

点评:引发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方向错了怎么努力也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六)这位朋友路过我们身边,我们怎么帮帮他?出示课件⑥用“只要方向对了,就……”说。

——劝告;调转方向(图再调过来,马头向左)

点评:学生完成这个语言训练,思维活动势必从已知的否定判断推出一个新的肯定判断。

(七)从这个车上的朋友身上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教训、懂得什么道理?

——做事先必须把方向正确。板书[对]——朋友的忠告很重要,不能固执己见。板书[善于倾听]

(八)今天我们读懂了故事,还明白了道理。这种隐含着道理的小故事叫做“寓言”。

{机动}愿意演给大家看吗?1、排练:分配角色,脱离书本,用自己的语言。旁白、季梁、朋友2、表演:道具服装3、※评价

点评:学生深入体验寓意。

四、拓展激疑。

这则寓言故事有意思吗?你还想知道什么?

1、在学习、生活中,什么样的事情也犯了“南辕北辙”这样的错误?

2、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搜集、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拔苗助长、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狐假虎威、自相矛盾、滥竽充数、买椟还珠、叶公好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联系具体语境体会文中重点词语与句子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一边读一边展开联想,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结合生活体验理解课文。

情意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激发学生将爱国之情化作报国之志、强国之能。

教学重点:

带着热爱与崇敬的感情朗读献辞,注意读好排比句与长句子。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与生活经验,说说:“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这句话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你们一般会在哪些地方看到五星红旗?知道什么时候会升旗?

2、一面旗帜,就是一个时代的印证;一面旗帜,就是一段永垂不朽的历史。

3、每到周一的时候,我们戴上鲜艳的红领巾,排着整齐的队伍去操场举行升旗仪式,听到庄严的国歌奏响,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你的心中有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要带着热爱和尊敬的感情。

2、把你印象深的段落多读几遍。

三、学习课文

学习方式:小组朗读竞赛。

1、师指导。

(1)引导读第2节。

(2)师生配合朗读,体会排比句的运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情感。

(3)男、女生感情练读。

2、重点反馈以下段落,引导学生朗读出充沛的情感。

(1)、您在广阔的蓝天之上,蜿蜒的长城为您作画,奔腾的长江为您谱曲……

①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尽览祖国大好河山:长城的壮丽,长江的雄浑,还有黄河的奔腾不息,黄山的气象万千……

当我们想到黄山、黄河、长江、长城就不能不想到五星红旗在我们心中无以替代的神圣地位和崇高信仰!

②师生共同朗读,读出语气连贯和激情

(2)在珠穆朗玛……壮志凌云的豪气

在奥运会……崛起

在茫茫的.太空……广阔的生命力

①启发想象:A、登顶成功时,科学工作者对着亘古不变的雪山大声呼唤--(我们来了,我们成功了)

B、奥运会上勇夺金牌,运动员眼里能动着喜悦的泪花,他们在说()

C、神州六号发射成功,他们无比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告:()

②朗读体会:

③启发:还有哪些情景令人欣喜和激动呢?

(3)升起……希望之旗,升起……强盛之旗,升起……灵魂之旗,升起……兴旺发达之旗。

第二课时

一、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朗读孙楠演唱的《红旗飘飘》

3、讨论:歌中有一句: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说说你的理解。

指导:例如申奥成功,神六飞天,登顶成功,南极科普,袁隆平中国水稻之父,王军霞披着红旗跑完马拉松,姚明,刘翔……

二、作业拓展

1、积宝:抄你喜欢的段落。(《红旗飘飘》、、)

2、启智:

冯骥才的《旗子与国旗》的阅读训练。

3、怡情。

请你朗读《我爱你,中国》、《乡音乡情》并学着动用排比句式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向五星红旗敬礼 在珠穆朗玛之巅

在奥运赛场上

在茫茫太空

知识和能力:

1、理清课文思路

2、学习说明方法

过程和方法:

1、收集

2、讨论合作,共同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敢于探索、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行解决字、词问题。初步读懂课文,疑难之处记下来,与同学讨论。

2、寻找王维的诗《使至塞边》,读熟并理解。

3、阅读《物理》课本中“光的折射”一节中的有关内容。

二、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自学、合作

1、导入: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这幅图画,和我一起朗读王维的诗《使至塞边》。再看我做一个物理试验。(见附件)请你们解释为什么会看到两枚硬币?(或做“铅笔放入水中的实验”)。因此,有人就把王维的诗改为:“大漠烟自横,长河落日扁”——板书《长河落日扁》。

2、自读课文,理清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落大意。

板书:第一部分:(①)由王维诗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部分:(②—⑥

)说明“长河落日扁”的原因。

第三部分:(⑦)光的折射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第四部分:(⑧

)说明事理,培养科学精神。

3、分四人小组讨论,在小组内复述第二部分的内容。要把这部分列举的4个例子尽可能概括清楚。

4、集中交流,共同归纳出第二部分的内容。

板书:①落日扁。亲眼见。

②筷入水,“折”两段

③光线曲,落日扁

④“蜃楼”景,曲线“祸”

第二板块:探究、辨析

1、齐声朗读第二部分

2、辨别4个例子之间的关系。

提问:请你联系问文题,思考上述4和内容,说说哪个是课文的重点?它们使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明确:③是文章的重点,是课文的中心。①②④是为了更透彻的理解③而举的例子;③是课文的说明对象。①②④是举例说明,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再读这一部分,思考:作者写①②两个例子是为了引出作者所要说明的对象,后面又写了④,④这个例子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明确:列举大家经常听到又未必了解的“海市蜃楼”成因的例子,是为了补充说明自己的判断的可信性,最终让人信服:落日不是圆的而是扁的。)

4、把课文中关于“海市蜃楼”的介绍和《物理》课本上关于“海市蜃楼”的介绍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文学性介绍和科学性介绍的不同。

(此环节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辨析的能力)

第三板块:归纳、总结

1、写作特色归纳:

A、思维严密,说理缜密

B、举例浅显易懂,生动形象

C、语言准确、简练

2、价值观探究:

提问:“光的折射现象为人类发展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你能举出例子来说明吗?

(明确:近几百年来,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设计制造的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见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扩大了我们的眼界。)

(此环节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利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进行大胆的想象。)

3、主题思想归纳:

现在,我们知道了“长河落日扁”的原因,也明白了“司空见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常常不一定符合科学道理”,这些认识是我们在对课文的阅读中得到的体会。那么,你认为作者

写这篇文章表现了什么精神?学了课文后,你对“科学的追求”有了怎样新的认识?

(明确:主题思想:表现了作者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善于发现,执著探究的精神。)

(明确:认识:用科学方法解释自然科学规律,树立崇高的科学思想。)

4、教师总结:美丽的大漠,袅袅的狼烟,曾让我们神往;有趣的实验,科学的解说,让我们理智的思考。感谢作者的解说,感谢编者的推荐,更感谢同学们的参与,这接课将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思索,也许将来的科学家就出在我们中间。多读书,勤思考,勇探索,这就是老师给你们的忠告。

5、作业:

a、课后练习(二)

b、作者发现了“长河落日扁”,你在日常生活中还发现了什么“司空见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常常不一定符合科学道理”的事情吗?如果有,你也写一写。

附件:

一、大漠风景图

二、《使至塞上》

(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三、八年级上《物理》:“光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