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无论你愿不愿意,身体像有时间性的东西一样,随著年岁的增长,而逐渐衰老,被我们当成真正生命的东西,将慢慢枯萎消失,而真正的、不断成长的、不朽的生命往往到最后才觉醒。既然如此,倒不如从一开始,就认清这样的生命,过充实的精神生活。
02、 愿我如日普照一切,不求恩报,众生有恶悉能容受,终不以此舍誓愿。
03、 当一切都显得不可靠,短暂并且反覆无常的时候,只有德行—在深深地往下扎根,而且任何力量都无法拔除它或摧毁它。
04、 若只是施舍一些物质或金钱,这只是一时性的救助方法,短暂的效果消失之后,依旧又要回归到原来的日子。倘若你教导众生永恒的智慧,以及足以让他发奋图强的真理,他将靠自力迈向光明的前程,这是根本性的救助方法。
05、 盲目地尊重不合时宜的传统,认同那些已经毫无意义的种种制度、习俗或法律规章乃至宗教仪式,将比不尊重传统者,造成更大的危害。
06、 就像箭头没有拔出,就在伤口涂上膏药一样,单靠教理而不行持,是徒劳无功的。
07、 一句良言,好比一颗优良的树,其根底是深固的,其枝条是高耸入云。一句恶言,恰似一颗恶劣的树,从大地上连根拔去,绝没有一点安定。
08、 愚痴的人,会把甘露化为毒药,有智慧的人,能把毒药化为甘露。
09、 行善之人,如春园小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作恶之人,若磨刀砺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10、 信仰带给人生力量,也带给生命希望。
11、 我们应当用有限的生命,来孕育无限的慧命。
12、 根源于真理的思想,方能显示其尊贵与永恒。
13、 最真实的伟大在于仁慈,最真切的智慧在于欢喜。
14、 你要超越你自己,才能真正得到知足与安祥。
15、 快乐是因放下而成就的。
16、 安逸的人藐视灾祸,灾祸却常常等待滑跤的人。
17、 切不要因为人所知,或不为人所了解而伤心,因果自有定论。
18、 我承认我是世界上最懦弱的人,因为,我不敢做任何一件坏事。
19、 美德是健康,恶习是疾病。
20、 人生本来就是苦的,咱们别再把它苦上加苦吧!
21、 有些人终身向幻影追逐,所得也只是幻影似的满足。
22、 众生由于分别现在因缘幻化之假相,所以妄念不断。
23、 「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以淡泊的心态来处理欲望,不要刻意去钻求,任由自己的心念,去攀缘无穷的欲望。
24、 假如,你正为某件外在事物所苦,事实上,使你痛苦的,并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你对这件事物的观感。
25、 佛法使人开智慧,找到真正的生命,找到真实的自我。
26、 入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着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坐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
27、 治疗怠惰的唯一方法就是工作;治疗自私的唯一方法就是牺牲;治疗无信仰的唯一方法,就是听从圣贤的吩咐而舍弃猜疑。
28、 引发你所遇到的人内在的「善」。
、 「无常」、「苦」、「无我」是世间一切的三大真谛。
30、 「友谊」是迈向「慈」的一个阶段,但还不是真正的「慈」,它是出自内心喜爱别人的一个特质,但这其中却也隐藏了它的近敌——「爱染」,也就是所谓的「情感」。
31、 就算我们拥有佛法的知识,而且曾学习和实践佛法,却仍见不到真理,那么我们依旧像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
32、 只要使你的身、口清净无瑕疵,就是功德了。
33、 所谓的真理是:我们无法强迫所有事物听从我们的欲望,他们都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
34、 一般人通常所指的平静只限于心的安定,而非连杂染也平定下来。
35、 想了生死的人,忙用功;不知道有生死的人,忙辛苦。
36、 「行」指的是身和心。「诸行」的存在来自于无常变异,就如呼与吸必须要交替。
37、 当下的你,内心里就有生、老、病和死的存在。
38、 不要去执着禅坐中的幻相和光芒——光芒有什么了不起?它无法免除我们的苦啊!
39、 你必须尝试,如果你还不能做到,便得更深入去探求。掘取这杂染烦恼,根除它们。
40、 迫使自然去符合我们的愿望,那全都是无明。
41、 无论我们说的、相信的或做的什么,会导致痛苦的,全都是邪见。
42、 只接受他喜欢的事物而拒绝他不喜欢的事物,这并不是佛陀的教导。
43、 存在界没有圆满的存在。
44、 存在界的一切都是不可欲求的。
45、 不去贪瞋痴,无法开智慧。
46、 七识不死,法身焉活。
47、 佛法只要沾到一点边,就受益匪浅。
48、 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49、 欲验临终受生自在不自在,但验平时心行于尘境中自由不自由。
50、 就算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你也无法强迫牠喝水。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九、修行是点滴的功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二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二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二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二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三一、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三五、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三六、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三七、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三八、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四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四二、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四三、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四五、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四六、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四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四八、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九、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五一、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五二、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五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五四、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五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五六、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五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五八、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五九、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六十、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六一、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六二、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六三、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1、读一本好书,如坐春风,身心爽快,虽知道无声胜有声,却也难免不说上几句,一吐我心深处的喜悦与赞美。
2、师父讲的录音带你们要随身携带,不要常常听那个”爱你如骨恨你入髓”,听那个干什么呢?你有时间怎么不放师父讲的录音带?怎么不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唱那个西米西米咕咕吧能够了生死吗?不搞这个没有人看,所以你看那些歌星影星变来变去,都差不多,都一样,人生是一出闹剧啊!最后是悲剧收场!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子!六道轮回是生生世世,一出一出的悲剧,连锁的悲剧,你不了生脱死,你就麻烦大了。
3、我喜爱这本书的小巧玲珑、义理丰富、精简流畅、格调高雅。它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可以澄清人们内心的郁结焦虑;不但使人睁开他的眼,也能拓展人们的胸襟。
4、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
5、将恩惠刻在石上,将仇视写在沙上。
6、佛陀是发现真理的觉者,而不是去创造真理的人。凡是能创造的东西并不能永久,因为他并不是发自本性的东西。
7、于每一分秒的念头中,去掉执着,不怀念过去,不希望末来,不抱怨现在即转为妙用。
8、世上没有真正的黑暗,只有晦昧的眼睛。
9、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
10、将眼光放远些,福祸本无定论,一切逆境,未尝非福,看你怎么用心而已。若仅就人生某一部分的影响,来判断一生的成败,即属愚昧。
11、柏达的‘释迦金言集’即将出版问世。这对于喜欢欣赏他作品的人来说,自然是令人兴奋的消息。
12、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
13、有幽默感的人就能享受人类的矛盾。
14、无我就是凡是所有的事情皆以全体性的利益为主。
15、难忍能忍,难舍能舍,佛道近矣。
16、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17、菩萨并无脱离社会独善其身而菩萨是要兼善天下。
18、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此灭。
19、自己的“短处”不可遮掩,一遮掩,永远是短处了;自己的“长处”不可夸张,一夸张,便不是长处了。
20、人因为工作才显得尊贵,只有牺牲及奉献才能丰富你的内在。
21、有两种人永远不会改变他们的主意,就是死人跟蠢蛋。
22、随缘就是——境来不拒,境去不留。
23、无知是众生的常态,每一个众生都必须经过无知的阶段才能够觉悟。所以我们面对这些无知的众生,他那一些仇视、嫉妒、恨、贪、嗔、痴,我们都要宽恕。我们对他的行为不能恨,要怜悯他。恨他你没有机会救他,你明明知道这个是个很恶的人,你合掌就好了,令他欢喜。你不要批评他,也不要跟他敌对。宁可得罪一个君子,不可以得罪一个小人。你内心里面如果不宽恕他,不宽恕别人你会痛苦了自己,所以发菩提心就是发宽恕的心。
24、学佛是让你认识人生的真理,而从我们的心里彻底的去觉悟进而透视境界,能于一切境界中皆放得下。
25、勿以容貌的丑陋为耻,而应以内心之丑为耻。
26、用你的内心深处,虚心的去学习。那么,天地万物都是我们的导师。
27、如何处理一件事,可能比事件本身重要。
28、佛陀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曾被批评过的。所以大家要把逆境,当做是自然,每一个人都要接受批评。你这个角度看,这个人很恭敬、很了不起;另外一个人看,这个人看不起,对、错、是、非,世间没有标准,没有标准。所以我们要掌握时间的每一个动点,每一分每一秒,你都要过得很安详。
29、祸从口出,恶语伤人,有如矛刺心,若能话到口边留半句,则是积口德也。
30、不管是在最快乐、最惬意的时候,还是在最忧愁、最恼火的时候,理性是用以镇住各种坏脾气的唯一要素。
31、当言语已经没有作用时,真挚的沉默似乎更有说服力。
32、这一本书的英文部份,是柏达收集多年,细心挑选而来;中文部份则出自他的翻译,信达雅三者兼备,其中有不少令人赞叹的神来之笔。
33、幸运只帮助努力的勇者,若将失败归咎于命运,那才是真正的懦夫。
34、一切事得成于忍,能忍方名为大丈夫。
35、如果你在路上不知道要转弯,那就可能碰到路的尽头。
36、若内心常怀着罪恶感,放不下,此乃是修行上最大的障碍。
37、不分别、不颠倒、不执着即是本性作用。
38、不见一法即如来,是则名为观自在。
39、再大的境界抵不过一个观照。
40、对别人最好的教育,是你的一切言行。
41、佛法多门,修心第一,佛称大觉,觉即是心,故知离此心外,无佛可成。
42、宗门以何法治妄心?曰:以无心法治妄心。
43、这世间是空的。空就是因缘生因缘灭。师父教你一个大智慧,一个无上的法门,一个字,你什么事都挂上一个“无”字,记住!无就是不执着的意思。你回去碰到一些是非,你就告诉自己,无所谓的是,也无所谓的非,是非都是人定出来的,知道吗?你碰到人家骂你,四大皆空,五韵无我,无!没有所谓侮辱我的事。今天你做善事布施,布施了一了百了,无!加一个无字,没有所谓的布施一了百了的事。为什么?一切因缘法不可得,求其自性,了不可得。百年后这个全部没有,全部消灭。
44、语言是外在的思想,思想是内在的语言。
45、彻底的认识了我们的无知你就会解脱,但是众生总是用更多的无知来束缚自己。
46、对失眠的人而言,夜是冗长的。对于疲倦的人,一里路都嫌远。对无知的人来说,一生是漫长的。
47、人们不是看不到答案,而是不知道问题所在。
48、修行之本就是平凡、平淡、平实。
49、人类并不是因为吃得下东西才能活下去,而是因为消化才能活下去。
50、朝向阳光,就看不到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