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孝道格言 正文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孝道格言

时间:2025-05-17 02:24:19

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3.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4.学生要三勤:手勤、脑勤、读书勤。

5.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6.行军打仗,兵最怕骄,骄兵必败;儿女也最怕娇惯,一娇惯,那一定出现问题。

7.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8.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0.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11.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12.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13.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14.维祖卓识图迁,艰难风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贯他州;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焉。

15.提倡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1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17.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18.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代代相传。

19.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

20.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21.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

22.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23.刻薄成家、骄奢淫逸,就是败家相。

24.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25.家家有本难念经,唯有开心念得通。

26.活到老学到老躺在棺材里不算巧。

27.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28.汉之袁氏累世忠节,吾心所尚,尔等宜以之为师,时时训诫自己。

29.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30.妇女奢淫者败;子弟骄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

31.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3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3.房氏后裔起名,班辈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后,不得紊乱。

34.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35.儿童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

3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37.独立人格、勤俭节约、凡事忍耐、不断学习、为人正直、用心做事。

38.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39.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40.百善孝为先,兄弟和为贵,子弟戒骄怠,夫妻莫猜忌。

41.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42.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踏踏实实干。

43.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44.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珍惜时间,懂得付出。

45.上尊老,下爱幼,和邻里,亲家人。

46.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47.夫不嫌妻丑,妻莫嫌夫贫。

48.成家子,烘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49.与人为善、知书达理、勤俭持家、和睦共处。

50.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

51.人生都有双重父母,双方父母一视同仁。

52.恩义并用,相处合道,扶持并肩,相伴终身。

53.上敬下睦,夫唱妇随,勤善和美,崇善孝敬。

54.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55.实爱无成见,真信须勿疑。

56.亲不过父母,近不过夫妻。

57.家和万事兴,齐力共断金。

58.为人父母要涵养天性,懂得必先克己,方能教化儿女,

59.夫妻和睦,一家之福,简单分享,知足常乐。

60.为人父母者,要托起一家的福报,创造一家的福德。

61.做正直的人,做正确的事。

62.不要夫妻千担粮,只要夫妻好商量。

63.互敬互爱,互信互帮,互谅互让,互慰互勉。

64.人言夫妇亲,义合如一身。

65.勤俭治家,虚心治学,仁爱治德。

66.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67.男人无志,家道不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

68.夫妻以爱为根,相互补漏,互不埋怨。

69.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保一家兴旺。

70.“孝”字当头;“礼”字在后;“净”字压轴

71.男尊女,女尊男,男女平等;夫敬妻,妻敬夫,夫妻恩爱。

古人曰:“半部《论语》治天下”。古人亦曰:“以孝治天下”。《论语》中对孝的论述达十四次之多,可见古人是非常注重“孝”字和践行孝道的。今人中亦有注重“孝”字和践行孝道的人,但这种人越来越少。相反,不孝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给“孝”字帖上了封建思想的标签,便以为自己可以大行其道了。父母老了,他们不但不行孝道,甚至连赡养老人的义务也不履行,更甚者则把父母赶出家门。我曾看过中央电视台十二频道的《道德观察》栏目的两期节目,一期讲的是江西省上饶市皂头镇80岁的姬秋香老人被自己的子孙虐待,记者采访时,还在忍受不懂事的重孙子用木棍打,用椅子砸。另一期讲的是江苏秦邮94岁的高怀山老人在大夏天被儿子赶出了家门。

令人欣喜的是“孝”字并没有被社会遗弃。昨天,我从《新闻联播》里看到了辽宁沈阳菩遥山墓园推出大型浮雕“二十四孝景观墙”,辽宁沈阳在大力弘扬孝道。前段时间我还通过网络看到许多地区和部门都在进行“十大孝子评选活动”,并且在回村的路上看到了我市“十大孝子评选活动”的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孝文化就在我们身边。鉴于此,我认为有必要把《论语》中的“孝”字梳理一下,看看儒家心目中的“孝”究竟是什么样的。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儒家认为“孝”与“弟”是“仁”的根本。《论语·学而》第二章就引用了有子的话谈论了这个问题。“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中庸》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什么是“亲亲”呢?“亲亲”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一个人的身体是父母给的,一个人之所以能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生育之恩,养育之恩,重于泰山,为人怎能不孝呢?《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大学》讲究的是自度和度人。自度者乃修身,度人者乃亲民。只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睦,正确对待自己的亲人,才能修好自身,才能家和万事兴。所以说,孝悌是仁的根本。一个人谨遵孝悌之道,才能达到仁的境界。一个人只有达到仁的境界,道德才能高尚起来。一个人只有道德高尚起来,才能入“道”。

“孝”之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怎么做,才算孝呢?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学而》,是《论语·学而》的第十一章。这一章告诉我们孝的第一个标准是“无改”,即父母的优良传统要继承和发扬。父亲在世时,志向要同父亲一致。父亲去世后,言行要和父亲的一致。能把父亲的好的做法保持一个很长的时间,再改革创新才是孝。人生于世,稍微学到点东西,就认为自己了不起了,认为父亲落伍了,违逆父亲,怎么能算是孝呢?这连做人的`基本道理都还没有弄明白,就妄言对错,结果只能害人害己。不同的年龄段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是不相同的,父辈吃的盐比小辈吃的面多,这话并不是老人们用来炫耀的。

第二个标准是“敬”,即赡养父母时要心存敬意。父母老了,做子女的要供父母穿衣、吃饭、住宿和出行,要像小时候父母照顾自己一样地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这是赡养父母,赡养父母是义务,做子女的要一心一意地去做,不能心存不满和怨恨。这是最基本的孝顺。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那就如犬马,不配做人。但是,仅仅如此,不算真孝。孝顺父母的关键是心中对父母心存敬意,做到恭敬、尊敬、敬爱父母。这个观点是子游问孝时,孔子讲的。《论语·为政》第七章记载“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第三个标准是“无违”,即对待父母要讲究“礼”。《论语·为政》第五章记载“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就拿“生,事之以礼”来说吧。“出必告,反必面”是礼,现在的人认为这是繁文缛节,不必拘礼,这是大错特错的。再比如“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去世,做子女的通过丧葬和祭祀表达自己的哀思,更要符合礼。今日听说,有人清明节在父母坟前,花钱租人哭祭自己的父母,自己心中无父母,花再多的钱,祭奠的次数再多,又能起什么用呢。

第四个标准是“父母唯其疾之忧”,即不要让父母为自己担忧。这是《论语·为政》第六章孟武伯问孝时,孔子的回答。除了自己有病让父母担忧之外,做子女的不要让父母再为自己的其它事担忧。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操心,只要父母有能力,就一定为子女的衣食住行操心外,子女的学说话、学走路、

第五个标准是“色难”,即侍奉父母时要和颜悦色。《论语·为政》第八章记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容易,为父母提供幸福的精神生活环境难。孔子就认为,有事情,晚辈代替长辈做,有酒食,晚辈请长辈享用,这只是当学生的对待老师的态度。子女对待父母,只做到这些是不够的,在父母跟前,子女还必须有好心情、好脸色,让父母因子女而高兴和幸福。

第六个标准是不要远离父母。不少现代人以工作忙,来去不方便为由,开脱自己。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第七个标准是要了解父母。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所说的孝道并不虚伪和残酷,这和《二十四孝图》有很大的差别。今人对传统孝道有看法,认为孝道封建,不值得宣扬和推广,主要是因为《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并配有图画,其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等内容确实不合人之本性。老莱和郭巨之流孝顺父母的精神是可嘉的,其做法是不可取的。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

传统文化孝道作文1

从古到今,人们都说“百善孝为先”,这是很有道理的。一个懂得做人的人,不仅要懂得好好学习、诚实守信,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所以,人们常说,一个孝敬父母的人,要是坏也坏不到哪去的。

有一次,我在《情感传奇》这个节目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在他出生时,因难产死了。他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生活了7年。因为父亲是个文盲,不识字,以卖菜为生。每天天不亮,他就挑着菜筐,走几十公里的山路,进城卖菜。父亲虽然不识字,但为人却忠厚老实,不管是顾客,还是村里的人,他都真诚对待,别人有事相求,他都尽力帮忙,所以,他人缘很好,大家也爱到他那买菜。他们父子俩平时省吃俭用,赚的钱可以供男孩读书了。孩子很争气,成绩一直年级第一。这个年仅7岁的孩子,就会帮父亲干活了:每天早上,他早早的起来,帮父亲拖地、洗衣服,然后在去学校上课;晚上回来,他会先煮好饭菜等父亲回来吃,吃完饭他就洗碗,为忙碌了一天的父亲按摩。

你们看啊!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虽然他只有7岁,但是,他却可以有那么成熟、懂事的思想。“孝”并不是说一定要挣大钱给父母花,而是要让他们懂得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并没有让他们失望。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现在的人以为养活父母就是孝顺了;而人们也养有狗和马这些牲畜,如果对父母没有心存敬意的话,那养父母和养狗养马又有什么不同呢?

的确有这样的人,父母养育了她,可是,她不但不懂得回报,还认为父母养她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到了十几岁都没有帮父母做过一件家务,反而还是“衣来身手,饭来张口”,这种人,即使你成绩再好,学问再多,也只能使父母担心。

孝敬孝敬,既要孝,也要敬。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祖国未来的花朵,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吧!

传统文化孝道作文2

生命是一种幸运,生命是一种奇迹。生命在茫茫宇宙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却是父母赠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父母从孩子的生命诞生起,就期盼着他一生的精彩,为他忙碌,为他操劳。那是一种乐意的奉献,那是一种伟大的自觉,那是千万条爱河汇成的恩情之海。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谁能感受到,胎儿躁动时父亲幸福的抚摸?有谁能感受到,一朝分娩时母亲忍受的痛苦?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父母是满怀激动的欢笑;当襁褓中的婴儿不停地啼哭,父母表现最多的是耐心;当我们咿呀学语,叫出第一声“爸爸”、“妈妈”的时候,父母回赠我们的是无数的亲吻;当我们受到挫折或充满委屈时,父母的宽慰会及时抚平我们心灵的创伤,赋予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可以说,父母的关怀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父母的慈爱伴随我们健康成长,父母是庇佑我们一生的“神”。

“百善孝为先。”父母无私的爱并不希图什么回报,但做子女的却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颗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愿和行动。当父母步入中年、逐渐衰老时,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当你把第一次亲手煎的鸡蛋端给父母品尝的时候,父母感觉是很香很香的;当你把一杯热茶端给下班归来疲惫不堪的父母时,父母喝起来是很甜很甜的;当你学会洗衣服、起床叠被、整理屋子时,父母会感觉到你长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种亲情,是一种爱,是一种美德,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孝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开去,就是博爱,就是学会爱他人,爱人民,爱祖国,爱人类。每个人出生在家乡故土,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成长,他都应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都应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长大后要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和人民。由孝道推衍开去,一个正直的人,还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扶贫济困,除恶扬善,让世界充满爱,让社会充满真诚、善良和美好,让人们都生活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之中。这就是大忠大孝,这就是孝行天下,这就是“天下为公”。

传统文化孝道作文3

语有云:百善孝为先。想想确实如此。父母不仅要生我养我,还要负责教导我,使我成为无害于社会的人,的确不容易啊!一个人若是连含辛茹苦哺育自己的父母都照顾不好,不愿对他们行善,谁又会相信你会对他人好呢?乌鸦尚知反哺,羊羔尚明跪乳,我们呢?

我想若是能在父母生病时对他们悉心照顾,不怨不嫌便是孝了吧。邻居家的儿媳妇就做的很好!当她婆婆生病时儿媳妇却跑前跑后,全心全意地侍候她,这一照顾就是一年多,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呀!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呀!邻居家的儿媳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记实了这一点!

不仅体现在生病这样的突发事件上,而且更多地体现在平时生活中给予老人的关爱。不久前,爷爷和妈妈就因为一碗剩饺子引发一场激烈的争论。正是炎热的夏季,那天中午时有一碗饺子没吃完,便放在了桌子上。爷爷下午下班回家后看到了,想到:面对这已经在高温中署放五个小时的一碗饺子心存疑虑,会不会坏呀!酷夏,食物一般不能在外面放太长时间,否则会变质的。可又感到扔了太浪费了,便说:“我吃吧。”妈妈看到,急忙说:“您别吃了,如果真要吃,还是我吃吧。”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了,终于以妈妈的胜利而告终。这可能就是善意的争吵吧!这可能还是“孝”的表现吧!尽管议争的方式的尽“孝”。

平时爸妈对我们子女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对爷爷奶奶的照料虽然也是一无可厚非,但没有更多的时和精力。有时,我就想:会不会有一天我也这样呢,直到“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时候,才想到我原来可以做得更好。于是,我要趁我没有负担时,尽力对他们好。

帮奶奶扫扫地,擦擦桌子,帮爷爷捶捶背,替妈妈洗洗碗筷,给爸爸揉揉肩,尽自己所能,尽管我知道我能做的很少很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可我以减轻亲人的负担,哪怕杯水车薪。

孝不能只放在嘴上,而是要拿出具体的行动。让我们一起努力,对老人一份关爱对父母多一份体贴,争取使得亲人过得快乐,任意。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父母,也会老去,那时我们对“孝”这个字会有更深的认识和更简单的要求吧。

传统文化孝道作文4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满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恩,才能体验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孝心——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心;从我出生以来,每时每刻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中,同时,我也学会了关爱,做有孝心的孩子。

一天,我放学回家,刚进门,就听见妈妈在呻吟,咦?妈妈怎么没去上班?我感觉不妙,奔进卧室,只见妈妈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此刻,我眼睛充满泪花,妈妈微笑着说:“没事,先做作业吧”,“妈,怎么会没事呀,吃药没有?”,“待会吃”我学着平时妈妈的样子,用手摸妈妈的额头,啊!好烫呀!我非常果断的说:“不行,让我来吧!”可是,我的脑海一片空白,该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到以前我发烧的情景,于是,我跑到洗手间,用水把毛巾浸湿,拧干放在妈妈的额头上,并把温度计放在妈妈的腋下,忙完一切,我坐在床边问妈妈病情,妈把妈撑起笑着说:“好多了,去学习吧,”但是,此刻我心里涌起一股力量和责任,必须坚守在妈妈的身边。

在等待漫长的十分后,我一看体温计,妈呀!三十九度!我赶紧在药箱里翻出几瓶退烧药,认真地看着说明书,上面写着“饭后服用”,于是我决定先给妈妈做饭。

妈妈曾在我发烧是,给我做了面汤,并告诉我,发烧喝面汤比较好。

好!就决定做面汤,并在汤里下了一个荷包蛋,面汤的香味扑鼻而来,这时,我的肚子开始抗议了,但我忍住饥饿把面汤端到妈妈面前对妈妈说“妈,先喝碗面汤吧。”妈妈激动的点点头,我看了鼻子一酸,心里十分难过,愧疚,我知道,这是由于我平时不懂得关心孝敬而这次让妈妈十分感动。以前把妈妈的爱当作是理所当然的,想想看,我真不应该。我默默的想着。轻轻地舀了一勺汤,用嘴轻轻地吹了几下,感觉不烫时,才喂给妈妈喝。妈妈平时就是这样照顾我的。妈妈服了药睡下后,我一直守在妈妈的身边,给妈妈换毛巾。渐渐的妈妈的烧退了,我这才想起作业还没写,便赶紧去写作业……第二天我一早起来,就来到妈妈的屋里,问她怎么样了。她说好了,她和爸爸不停地夸我:“我们的孩子长大了,回照顾妈妈了,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孝”让我真切的

传统文化孝道作文5

作为子女,我们一定要孝敬我们的父母,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把他们的一切都给了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孝敬他们,做一个孝子呢?

就是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了孝敬父母的真谛!

自我们懂事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会懂得。例如:懂得感恩、懂得帮助别人、懂得尊敬师长……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不过,我却迟迟才学会懂得去好好的孝敬我的父母!

从小到大,我总是听到爷爷奶奶对我说:“你长大以后,一定要孝敬你的父母,做一个孝顺的乖孩子!”爷爷奶奶这么说,街坊邻居也这么说,连老师们也都这样的教导我们。可是,我竟一直都很迷惑,心想:为什么我要孝顺他们呢,父母用得着让我们去孝顺吗?可是,直到这么一天,我才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要孝顺生我养我的父母了!

那时,我还在读小学五年级,作业天天多的是满天飞,真是怎么做也做不完。一天,老是仍是布置了大量的作业,我以做完劳动就立即快马加鞭的赶回了家,开始奋笔疾书的坐了起来,妈妈慢慢的把饭菜拿进来,小心翼翼的放在书桌上,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头,关切的询问我:“孩子,慢点做,先把饭吃了吧,等会儿给你泡杯茶,别心急,妈等着、陪着你。”我听了这番话,顿时一股酸劲儿涌上我的心头,我想哭,但忍住了。只是默默的吃着饭。“十点了”“十点了”闹钟又叫了起来,我还在为三道题伤脑筋,这时,我已很困了。妈妈说:“你先去睡吧,我来帮你想把!”我直点头倒在床上一忽儿睡着了。两点整,我无意中醒了过来,看见书房的大灯还开着,心想:妈妈不会……

想到这,我冲了进去。只见妈妈静静地卧在书桌上,身上不时地打着冷颤,我二话没说,拿了件外套披在了妈妈的身上,妈妈被惊醒了,说:“你怎么又起来了,我算出来了……!我一下子抱住了妈妈,一直强忍在心中的眼泪终于不禁哗哗的流了下来,我抽泣着说:“妈妈,你为了我,明天还要上班,你只是帮我想题,却让我先去睡,自己趴在桌上睡着了,我……”我一时间突然说不出话来了,妈妈却笑着安慰我说;“我是你的妈妈嘛,当然要好好爱你、呵护你啦,傻孩子!”

我此时终于挤出一句话:“妈妈,我以后一定要永远孝敬您!”我们就这样紧紧地抱在了一起。久久没有松手!

传统文化孝道作文6

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

——题记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当父母都老的时候》,文中说的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声: 当我们都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们,请你们做儿女的理解我们,对我们有点耐心不要嫌我们整日唠唠叨叨,前言不搭后语,其实都是为你们好! 当我们吃饭是嘴漏,把饭菜与口水流到衣服上师,你们千万别责怪我们,也不要嫌我们脏,请你们想一想:当初,我们是如何手把着给你么喂饭的,是如何为你们擦屁股端尿。

当我们说话是,忽然忘了主题,请你们给我们一点回想的时间,人老了,难免有些迟钝,让我们想一想再说。

其实,谈论什么并不重要,只要你们在旁边听我们说下去,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当我们渐渐变老,直到弯腰驼背,老眼昏花,甚至病倒不起,请不要悲伤,这是自然规律。

你们只要能给我们送口饭,添点衣服,时常回家看看,我们就知足了。

当我们老了的时候,请多给我们一点爱心吧!当初,我们引导你们走上人生之路,如今请陪伴我们走完最后的路程。

我们会回报你们感激的微笑,这微笑中凝结这我们对你们无限的爱! 是的,孝敬其实并非一定需要多少金钱,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就行。

而处于学生时代的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只怀有感恩之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样。”这是鸟儿的感恩。

努力学习,实现梦想。

这是我们的感恩。

是的,其实感恩很“简单”,其实孝敬很“简单”。

只要我们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赢个美好的未来,让父母以我们为傲,以我们的为荣,幸福地过完后半生,这就是对父母的孝敬,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拼搏,圆自己的梦更圆父母的梦! 比尔·盖茨曾说过:“天下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

是的,我们要珍惜时间,趁父母还健在赶紧孝敬吧,否则我们做儿女的将永远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