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孙子兵法》中的一个格言 正文

孙子兵法》中的一个格言

时间:2025-05-04 17:44:12

1.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

这几句大意是:百战百胜固然好,但不是好中之好;不经过战争而使敌人屈服,才称得上好中之好。这段话反映了孙武战争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孙武认为,战争的目的在于“能自保而全胜”,百战百胜实难作到,即使全胜了,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己方也要受到很大损失,若运用谋略和外交手段取得胜利,即“不战而屈人之兵”才算上策。所以他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即两国相争,最高的是斗谋略而使对方屈服,其次是通过外交斗争面取胜,再次是交战而取胜,最下者为攻城取胜。孙子的这一战略思想,很值得学习。

2.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出自《孙子兵法·虚实篇》

势:方式,模式。神:超乎常人的本领。这两句大意是,用兵作战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孙子认为,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不能拘泥于某种作战的形式,正像水本无固定的形态一样,放在圆容器中它就是圆的,放在方容器中它就是方的。能够根据敌人数量的多少,装备的好坏,士气的高低,指挥员素质如何,军需供应怎样而机动灵活地采取对策,才能夺取胜利。这几句可用以说明用兵或做其他工作应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制订计划,不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3.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这两句大意是: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的将领,就能打胜仗。能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的将领在战争中善于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得赢便打,打不赢不打,不受感情支配,不盲目行动,这样自然能打胜仗。

4.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

惰归:孙子把士气分为三种: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惰归是指士气疲惫衰落之师。

这几句大意是: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要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士气衰落、疲惫时再去攻击它。“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和“避实就虚”的作战原则一样,都是说明在敌我力量相当时,可以作暂时的让步,以保持我军的锐气,使敌人疲劳沮丧,减杀其优势,待到时机成熟时,再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5.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出自《孙子兵法·计篇》

诡:欺诈。道:学问,理论。示之:做给他看。

这几句大意是:战争是一种用假象来欺骗和迷惑对方的学问。所以,本来自己强大,却要伪装成弱小;本来具有战斗力,却要伪装成不堪一击;本来已逼近敌人,却要伪装成相距甚远;本来要向远处,却伪装成要向近处。(总之,处处要使敌人产生错觉)。常言道:“兵不厌诈”。战阵之间,必须施以伪装,使敌人产生错觉,作出错误判断,然后趁机对敌方进行袭击。定可获胜。由这几句派生出来的声东击西、指南打北等战术,都是以假象迷惑敌人,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6.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

出自《孙子兵法·计篇》

实:敌人力量充实。备:防备。

这几句大意是:对敌人要以小利诱惑他,使他上钩;要扰乱敌人,趁机战而胜之;当敌人实力雄厚时,要防备他可能进攻自己;当敌人力量强大时,就要避其锋芒,保存实力。这几句讲用兵之道在于计谋,作者认为,“战阵之间,不厌诈伪”(见《韩非子·难一》),因而可以小利诱之,使敌人迷惑,中计;可以扰乱其军心,破坏其给养,打乱其部署,最终打败敌人。若看到敌人实力雄厚,就应考虑到敌人可能会对自己发动进攻,应有所准备。两军对阵时,看到敌军强大,就要有所回避,不可硬拼、硬冲。此二句所谈用兵之道,在现代军事上也可作为借鉴。

7.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出自《孙子兵法·计篇》

无备:没有准备。不意:意想不到。

这两句大意是: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采取敌人意想不到的出击行动。对敌人作战,就应在敌人守备最薄弱的地方和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袭击,这样就能出奇制胜。古今中外有不少这样的战例,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成功即为其一。现已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中的争夺、竞赛,前者说在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或无准备的时候发动进攻;后者说采取出乎对方意料的行动致胜。

8.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彼:敌军情况。己:我军情况。殆:危险,引申为失败。

这两句大意是:既了解敌人的长处和短处,又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能百战百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条闻名中外的战争原则。它科学地阐述了临战时必须了解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有把握便打,没有把握不打,根据敌情的变化,采取最合适的方式、最恰当的时机去攻击敌人。因此,自然每战必胜。同时,这一原则还远远超出战争范围,适用于其他一切工作。

9.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这几句大意是:用兵的原则,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的兵力就要设法分散敌人,有与敌相等的兵力要设法击败敌人,兵力比敌人少就要退却,实力不如敌人就要避免决战。用兵的基本法则是根据敌我强弱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针。在我强敌弱的情况下,应集中优势兵力,包围、进攻、消灭敌人;在敌我力量接近时,应设法分散敌人的兵力,果断地攻击敌人,将敌人击溃;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则回避与敌交手,能走便走,采用机动灵活的战术。否则,或者会坐失良机,或者会冒险交战,导致战争失败。作为兵战的原则,这几句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10.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篇》

这两句大意是:把军队置于必死之地,身陷绝境,反而能转危为安。保存下来,取得胜利。这也是出奇致胜的一种方法。遇到情况危急,已无退路的险要关头,可把军队投道死亡线上,士兵如过河卒子,只能进不能退,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必须背水一战,拼死搏斗,这样反而能转败为胜。 

1、天下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经》

2、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黄宗羲》

3、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孙子兵法》

4、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5、莺逢日暖歌声滑,人遇风情笑口开。——《汤显祖》

6、一事起则一害生,故天下常以无事为福。——《洪应明》

7、讲论诗词,笑谈街市,学难似风里扬丝,一世常如此。——《关汉卿》

8、模棱气象,养成不黑不白,不痛不痒之世界,误人家国,已非一日。——《曾国藩》

9、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曾国藩》

10、两阵对圆,只见吕布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随丁建阳出到阵前。——《罗贯中》

11、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曾国藩》

12、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曾国藩》

13、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14、村夫硬似铁,光棍软如棉。——《增广贤文》

15、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孝经》

16、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先。——《增广贤文》

17、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增广贤文》

18、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朱熹》

19、欲人勿恶,必先自美;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冯梦龙》

20、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能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势必潜消。——《洪应明》

21、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众人以拂意为忧,而君子忧自快意中起。盖众人忧乐以情,而君子忧乐以理也。——《洪应明》

22、谣诼之来本非意料所备,息谤莫若自涤,流言止于智者,尽其在我,何惧人言。——《李鸿章》

2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24、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罗贯中》

25、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罗贯中》

26、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曾国藩》

27、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道德经》

28、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文天祥》

29、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道德经》

30、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纳兰容若》

31、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洪应明》

32、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论语》

33、少年不识愁滋味,却道新凉好个秋。——《辛弃疾》

3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

3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36、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冯梦龙》

37、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罗贯中》

38、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39、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孙子兵法》

4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德经》

41、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于谦》

42、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增广贤文》

43、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汤显祖》

44、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冯梦龙》

45、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

46、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曾国藩》

47、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

48、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罗贯中》

49、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李清照》

50、积钱积谷不如积德,买田买地不如买书。——《增广贤文》

51、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礼记》

52、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曾国藩》

53、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曾国藩》

5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55、如花美眷,怎敌似水流年。——《曹雪芹》

56、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道德经》

57、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朱熹》

58、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

59、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唯静者为之主;水木之荣枯,竹石之消长,独闲者操其权。——《洪应明》

6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61、江山雨霁拥青螺,境界无忧乐最多。昔日英雄凝目处,岩崖依旧抵风波。——《罗贯中》

62、清风两袖朝无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

63、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64、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65、醉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洪应明》

66、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曹雪芹》

67、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增广贤文》

68、学在一人之下,用在万人之上。——《增广贤文》

69、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孙子兵法》

70、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增广贤文》

71、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曹操》

7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73、月湖一泓汪洋,明瑟可爱,直抵南城。——《张岱》

74、学人一骄便不能为学,所以第一要去“骄”字。——《谭嗣同》

75、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增广贤文》

7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77、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增广贤文》

78、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79、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80、世人皆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世间花迎鸟笑,尘世不尘,海亦不苦,彼自苦其心尔。——《洪应明》

81、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易经》

82、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曾国藩》

83、悲哉梦仙人,一梦误一生。——《白居易》

84、找钱犹如针挑土,用钱犹如水推沙!——《增广贤文》

85、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醒世恒言》

86、天下英雄独使君。髀肉复生犹感叹,争教寰字不三分?——《罗贯中》

8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德经》

8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

89、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战国策》

90、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曾国藩》

91、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曾国藩》

92、何谓君子?何谓小人?德大于才便是君子,才大于德便是小人。——《司马光》

93、欲讲富强以刷国耻,则莫要于储才。——《谭嗣同》

94、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论语》

95、焚琴煮鹤从来有,惜玉怜香几个知。——《冯梦龙》

96、凡物皆有可观,若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苏轼》

97、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经》

98、平日若无真义气,临事休说生死交。——《施耐庵》

99、夫心力最大者,无不可为。——《谭嗣同》

100、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曾国藩》

101、善化不足,恶化有余。——《增广贤文》

102、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楚辞》

103、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冯梦龙》

104、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罗贯中》

105、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朱熹》

106、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107、不能舍己,必将取人,取人必多怨,亡无日矣。——《冯梦龙》

10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109、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增广贤文》

110、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增广贤文》

111、造诣不尽者,天下之人品;读不尽者,天下之书。——《曾国藩》

112、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白居易》

113、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洪应明》

114、为人莫犯法,犯法身无主。——《增广贤文》

115、置身青云无忘贫贱,此其所以神也。今日车中贵介,宁复识戴笠人哉?——《蒲松龄》

116、月圆便有阴云蔽,花发须教急雨催。——《王实甫》

117、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吴承恩》

118、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施耐庵》

119、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曾国藩》

120、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楚辞》

121、红粉易妆娇态女,无钱难作好儿郎。——《增广贤文》

122、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曹雪芹》

123、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冯梦龙》

124、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道德经》

125、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

126、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127、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128、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易经》

129、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

130、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曹雪芹》

131、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

132、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论语》

133、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曾国藩》

134、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135、立百福之基,只在一念慈祥;开万善之门,无如寸心挹损。——《洪应明》

136、天欲令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增广贤文》

137、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

138、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曾国藩》

139、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

公平和透明的领袖是无敌的。——周恩来

公平、公正,是这个世界一切正义和民主的基石。——华盛顿

当一个知道自己的目标去向时,这个世界就会为他让路。——爱默生

人的一生不能没有理想,可惜人们却总把它和妄想混淆。——高瞻

做人有计划,人生有方向。——培根

理想可以让你花最短的时间,消耗最少的精力,走最长的.路。——罗曼·罗兰

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而不是去逃避它。——比尔·盖茨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王进喜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三十六计》

积小胜为大胜。——《孙子兵法》

小敌之坚,大敌之擒。——《孙子兵法·谋攻》

树挪死,人挪活。——中国格言中国格言

放弃基本的自由以换取苟安的人,终归失去自由,也得不到安全。——富兰克林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责任感常常会纠正人的狭隘性。当我们徘徊于迷途的时候,它会成为可靠的向导。——普列母昌德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鸦有反哺义,羊有跪乳恩。——中国民间格言

一盎司忠诚胜过一磅智慧。——戴高乐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最可怕的危险往往藏在最甜蜜的微笑当中。——培根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视祸于末萌。——《文选·钟会·檄蜀文》

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甚至可能引起一场毁天灭地的飓风。——现代格言

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错了,还死不悔改。——萨克雷

用道理说话不如用能力说话。——丘吉尔

乱世用重典。——诸葛亮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易经》

成功路上我们往往也会停留下来短暂休息,是为了更好的风雨兼程。——席慕容

近朱者亦,近墨者黑。——傅玄

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你失去了勇敢,所有的能力就都等于零。——爱默生

人生最大的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屡仆屡起。——哥尔斯密

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约翰·菲希特

无形的枷锁比有形的铁链坚固得多,不打碎它,我们就永远也别想真正成功。——罗伯斯庇尔

每天都尝试去做一点儿你原本不喜欢的事吧,就当成是对自己的磨炼。——约翰·马克斯韦尔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

天上只会掉冰雹,不会掉馅饼。——林肯

与其在叹息中老去,不如在奋斗中牺牲。——罗伯斯庇尔

忍人所不能忍,成人所不能成,大丈夫也!——韩信

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创造机会。——拿破仑

上兵伐谋。——《孙子兵法·谋攻》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刘基

志不立,则天下无可为之事。——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