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编辑了初一
一、《〈论语〉十二章》
(一).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4、 在中学生夏令营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新 课 标 第 一 网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2.对文中四个带 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人指三个人 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
C.择是选择之意。 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
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 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则故事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
三、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此书为西汉淮南王__________________编著。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出自于此。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⑵马无故亡而入胡( )
⑶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⑷此独以跛之故(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此何遽不为福乎?
⑵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4.本文是一则______(文体),其蕴含的道理是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词阅读
(一)、选择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枯藤/老树/昏鸦 D.明月别/枝惊鹊
(二)、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回答:
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下列相关的内容连在一起。
篇名 作者 出处 体裁
《观沧海》 白居易 《全元散曲》 元曲
《如梦令》 马致远 《乐府诗集》 古体诗
《天净沙 秋思》 王湾 《漱玉词》 五律
《钱塘湖春行》 曹操 《白氏长庆集》 词
《次北固山下》 李清照 《全唐诗》 七律
(四)、选出下面内容中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景中有情,描写了西湖早春的动人景色,又将作者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B.《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通篇写景,但怀乡之情却贯穿始终。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意的萧瑟和作者悲怆凄楚的心情。
(五)、阅读。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________体________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________写景诗。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以________字统领全篇,先写________景,然后写________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这是________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________诗,内容上属________之作。
6.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0.诗题中的人日指的是哪月哪日?从诗文中找答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出对思发在花前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说自己在花丛前面萌生了回乡的想法。
B.是说自己在花开以前就萌发了回乡的想法。
C.是说自己思乡之情随春天到来而萌生了。
D.是说自己回乡的心愿在春天里变得强烈起来了。
12.从诗的内容看,作者人在何方?所思之处又在何方?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文诗词名句背诵检测练习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
谈学习方法的:
4.《论语》的论读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书。
5.创建会议在舒城召开,舒城百姓喜迎各地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
6.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使她对孔子所说的 这句话体会更深了。
7.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 (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写)
8.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9.《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____________。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是是 。
10.《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
1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 。
《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 。
12.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15.《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 。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 , 。
1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了莺歌燕舞的初春景色的诗句是
, 。
1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 , 。
18.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19.《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
20.《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21.《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
22.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
, 作为内容就很合适。
23..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
2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 , 的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25.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 , 。(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
27.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 。
28.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 。
29.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30.友情,历来为人所珍重。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则想象了与友人剪烛夜谈的情景 , 。
31.《泊秦淮》一诗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
32.朱熹在《观书有感》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33.晏殊《浣溪沙》中的 , 。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初一语文暑假作业:文言文专练,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1、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鲁索
2、读书得有奔腾6的大脑和512兆的超大容量的内存,要不然迟早会死机你的心情一定要好,想得到的不一定是你最需要。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睡觉。即使有些忧伤,也要把它藏好。现在还不是深秋,你的收获还没到。
3、为乐趣而读书。——毛姆
4、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朱熹《性理精义》
5、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淮县署中寄舍弟》
6、读书贵在读懂他人,创作贵在创出自我。
7、如果我要寻求一种足以使我处处如意,成为我毕生幸福与愉快之源泉的乐趣……那种乐趣便是读书的乐趣了。——赫瑟尔
8、读书时,我们的脑子已经不在自己的生活领域内,是在他人的思想战场上。——叔本华
9、成人读书难免有点一知半解。在一生中我们只有一次懂得如何充满热情地进行青春期阅读。——茨尔特·白哲特
10、对古典诗歌比较生疏的同志们,最初读起来是会有困难的。我想可以先读一些有注释的选本。那些真正优美的诗歌,其实只要略有一些阅读文言的能力,就是可以读懂的。——啊其芳
11、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见识。歌德和莎士比亚等于整整一所大学。人凭借读书以体验往事,不是像在科学中那样只拿最后的、已弄清楚的结论,而是像旅伴一样,一同起步,一起迷路。读报刊杂志固然好,但我说的是读书,不读书的人就不是一个完人。
12、读书圈点画线,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需要反复阅读的书,下次可只读画圈的地方,并用自己的思维语言回忆其他部分的内容,把全书贯穿起来,这样一可以加深对重点部分的印象,二可避免死记硬背,三可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四可节省时间。——燕堂
13、学问二者,须要折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尽露。——郑燮
14、在我们的时代,需要学习和知道的事情是这样的多,一个要想积蓄点知识的人,如果只靠精读,而没有泛读的话,如果每天不"吞食"它几万字的话,知识是很难丰富起来的。单靠精致的点心和维他命用来养生,那就未免可笑。——秦牧
15、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只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需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读时不可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而应具体思考推敲才行。——培根
16、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好书读多了,熟能生巧,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思路开阔,文笔流畅。这就像孩子玩积木,只有一块还不是搭积木,两块也不行,三块可以搭一个小门,只有越多的积木,才越搭越好。当编辑也是如此,如果看的不多,把对的改错了,那就不好了。——冰·心
17、应着重选择格调高,艺术成就大的作品,对二三类作品,少读或者根本不读。倘若拿到书就读,什么书都胡乱阅览,这正中《传灯录》中卷七所讥:学者劳形,如猿捉影。——孙犁
18、书是子孙成长的摇篮,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9、坏书是带有知识性的毒药,它会毒杀精神。——伏尔泰
20、老生读书百绝编,日晏忘食夜废眠。——陆游
2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一一诸葛亮
22、与君一席肺肝语,胜我十年萤雪功。一柳亚子
23、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甫尔
24、调动全部心智机能,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是掌握读书的艺术的前提。——张之
25、读书时先看开头和结尾,然后认真想这中间是怎么过来的,想过后再看书是怎么写的。只有这样读书才能消化"别人",读出"自己"来,这叫"推读"读书法。推读的形式很多,如读书名、读书尾、读概要、读半篇等。推读实际上是假设,这种假设在阅读中不断接受验证并最终得出结论。推读能使读者紧紧追踪作者的思路并随时鉴别自己的见识,因而可以有效地开拓思路,提高读书效率。——李政道
26、读书,看似是很普通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类的心灵和古今中外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27、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28、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 ——[法]孟德斯鸠
29、好书如挚友,终身不相忘。——英国谚语
30、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31、读书心在书,为事心在事。——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32、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 ——(英国)谚语
33、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34、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了翅膀。
35、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 作者:夸美绍斯集
36、在科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新的书,在文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老的书。古典文学作品永远不会衰老。 作者:布尔韦尔·利顿
37、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家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辨;凡有学者,皆成性格。 作者:培根
38、做学问要花功夫,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作者:吴玉章
39、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40、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作者:《格言联璧》
4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佚名
42、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朱熹
43、令伯支离晚读书,岂知词赋称相如。——卢纶
44、书籍是通往心灵的窗口。
45、读书应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一样。
46、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
47、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48、你瞧咱一个个自在吗?天天读书,家长揪着,老师揪着,互相揪着,自己揪着。
49、求知是一种快乐,好奇心知识的萌芽。
50、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
51、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翁成赞
52、滥用书籍,则学问死矣。——佚名
53、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可能会把你戕害。
54、我一生的嗜好,除了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
55、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以是哺育心灵的母乳,启迪智慧的钥匙。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
56、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有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玖书之法也。
57、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唐·李益《来从窦车骑行(自朔方行作)》
58、坦然地面对过去,别让它来搅乱现在的生活。
59、读书,人才更加像人。
60、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61、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62、想念年少时光。生活中只有上学读书,和即使是无疾而终依旧向往的爱情,在那个被书本和小纸条湮没的`时日里,不会因现实的任何残酷而畏惧爱情。我爱你,只因为你是你。——马思纯
63、读史书的益处在于,让人拓宽视野,扩大心胸。
64、没有艰苦的领悟,就没有最简单的发明。(南斯拉夫谚语)
65、好学就要专心一意。
66、今天不走,明天要跑。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里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里去。
67、有些人读书为了思考,这是少数人;有些人为了写作
68、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69、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英]史美尔斯
70、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太平者未之有也。
71、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咱们的关联,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咱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咱们。——叔本华
72、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哥德
73、阅读等同用另一人的脑袋思考。——叔本华 Arthur Schopehauer
74、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 作者:(元)许名奎
75、读书就像在爬楼梯,爬得越高,望得越远。
76、读书能让我们走出知识的泥沼。
77、书似一个朋友,少读一本书就等于少了一个朋友。
78、知识是一座高山,读的书越多就爬得越高。
79、不尽读天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汤显祖
80、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的回响。——霍姆斯
8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况
82、任何时间皆可念书,不需桌椅器具,不需约按时间所在。——艾肯
83、念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本身需要的对象。——易卜生
84、人只能有献身社会,才气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85、念书以过目不忘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86、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明·薛瑄《念书录·体验》
87、自家慢诩便便腹,开卷方知未念书。——(清)张月楼
8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89、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了,又须识得他内里骨髓方好。
90、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法]翁森
91、念书如行路,历险毋惧怕。
92、念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
93、念书既未成名,毕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94、绿色、文明是但愿,让我们一起来播种但愿吧!
95、贯通文化天地,逾越平凡教室。
●几时不见,红裙翠袖,多少闲情。想应如旧,春山澹澹,秋水盈盈。 ----赵孟頫
●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辑好夷游 ----赵孟頫
●或许,赵孟頫代表了一种心灵与外在现实两相矛盾下妥协的圆融。喜欢他的书法,称赞这“圆融”;不喜欢他的书法,也常以这“圆融”解释他一路委曲求全的“姿媚”。
书法美学已无法把“字”与“人”做完全的分割。“书品”也就是“人品”。 ----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我学士,尔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娶几个吴姬越女,也无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赵孟頫
●有时想想,我们要的日子无非是静水流深,花开富贵之后的散适,赵孟頫的日子太滋润太富贵了,字也是富贵清丽的,几乎可以感知那日子的`温度和光泽。何况,他有那样红颜知己的妻子管道升。
回想起那些古人,这样琴瑟和谐的文化眷侣委实不多,赵孟頫和管道升可排第一,虽不是青梅竹马,但时举案齐眉,一起写诗画画篆印。虽然李清照和赵明诚也是这样伉俪,到底只有半生缘。一辈子活得又深情又诗情画意的,只有赵孟頫和管道升。 ----雪小禅《惜君如常》
●“诗书画三绝”第一个在作品上集大成的人物,应该是赵孟頫。
赵孟頫具体说出:画奇石用了书法上的“飞白”皴擦,画枯木用了古篆字的笔触,画墨竹需要了解精通写字的“永字八法”。
赵孟頫重新界定了“书画同源”这一古老成语的全新理解,也清楚昭告了新文人美学以书法主导绘画的精神实质。 ----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赵孟頫《仙吕·后庭花》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
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作者:管道昇,字仲姬、瑶姬,赵孟頫之妻。 ----管道升《我侬歌》
●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 ----赵孟頫
●”陈雯雯,路明非的初次暗恋对象,长达三年,无疾而终,花落赵孟华。“如果路明非有一本人生档案,在他年纪很大以后回头读,关于陈雯雯的只是这些而已。没牵过手,没看过电影,没去旅行过,连一点机会都没有,一段乏善可陈的暗恋。在渐渐模糊的记忆力,偶尔闪过的是入学那天白色的裙裾,和映在女孩脸上的光影。
光影破散凌乱,无关紧要。 ----江南《龙族》
●后来我才明白,也许凯撒之于陈墨瞳,就好像诺诺之于路明非,夏弥之于楚子航,Sakura之于上杉,EVA之于芬格尔,源稚生之于矢吹樱,风间琉璃之于樱井小暮,楚子航之于苏茜,苏小妍之于楚天娇,高幂之于万博倩,叶胜之于亚纪,陈雯雯之于赵孟华。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么一个人,或许她(他)并不是你的谁,但她(他)在你的心里生根发芽,一有想拔掉的念头就生疼。没了她(他),就空了一大片,无论怎么努力也填不起来。你吃着烛光晚餐喝着昂贵的酒,我在街头的炭火边吃着烤鸡翅,我们之间从重工区到CBD区隔了很多大楼很多荒地,像是两个世界,但我还是能感觉你的存在。
●善观书者,澄神端虑,净几焚香,勿卷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勿以作枕,勿以挟刺,随损随修,随开随掩。得吾书者,并奉赠此。 ----赵孟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