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激励自己读书的格言老子的 正文

激励自己读书的格言老子的

时间:2025-05-09 07:09:41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6、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7、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8、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9、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0、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1、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12、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15、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7、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1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2、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3、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2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25、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2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8、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29、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0、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3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3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35、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9、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4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4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2、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4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6、做人的道理:心思要细,志气要大,心智要圆,行动要方,才能要多,事情要少!

47、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4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4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5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5、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6、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57、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5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6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1、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6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63、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64、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6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66、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6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9、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7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7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72、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6、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7、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的。

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1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1、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3、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14、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7、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9、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20、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3、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4、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2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7、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30、治大国,若烹小鲜。

3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32、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33、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34、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3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8、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39、治人事天,莫若啬。

40、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41、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42、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43、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44、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4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4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7、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49、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50、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51、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53、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5、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5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57、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5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60、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6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62、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6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6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65、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6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7、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6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6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7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7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72、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73、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74、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76、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77、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78、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79、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8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81、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8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83、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8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85、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86、知足者富。

8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8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89、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9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9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9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93、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9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9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96、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9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98、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99、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0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0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0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03、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0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的。

106、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07、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0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109、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11、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的。

11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培根

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爱迪生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

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钱三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丘

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绵密不间断,不在不速也。---陆珑[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丘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鲁迅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弗・培根

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艾迪生[英国作家]

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托尔斯泰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英国作家]

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

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法奇(法国科学家)

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麦考利[英国作家]

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伯克[美国想思家]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华盛顿(美国政治家)

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英国诗人)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

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

谁都不会死读一本书。每个人都从书中研究自已,要不是发现自己就是控制自己。---罗曼・罗兰(法国作家)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波尔克(英国作家)

一本新书象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凯勒(美国物理学家)

良书即益友,今明永如斯。---塔帕(英国)

书籍是岂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美国)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别林斯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一个爱书人,他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中国古代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三国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