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
金山寺观后感1
在七月放暑假时,爸爸有事去镇江开会,为了让我们见识一下镇江,就把我和妈妈一起带过去。吃过午饭,司机叔叔就把我俩带到镇江市的第一景点——金山寺。
进入大门,首先印入眼帘的是金江,薄雾淡淡,似袅袅炊烟,笼罩在江面上。风平浪静时,美丽的金江清澈见底,绿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游人可以看见江底下一条条硕大的黑鱼。
金山名字的来历也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古代有人在山上挖到金子,金山因此而得名。再往前走走,就可以看见金山寺的宝塔了,宝塔一共有十层。越往上越难走,我刚走到一半就累了。从上面往下一看,相当高,就想下去。妈妈说:既然来了就要爬完,不能半途而废。我们走走停停,边歇边坚持不懈地往上爬,终于我们爬到塔顶。站在塔顶,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凉风习习,一路的疲劳霎时变得轻松了许多。从塔上往下看,金江像一条绸缎那么窄,似乎只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近处的楼房好像变成一堆参差不齐的积木;路上的行人看起来也只有蚂蚁般大小……。
我们乘着游艇在金江上玩,美丽的金江像一个恬静的淑女,安详地端坐着,静静地。妈妈说,金山还有一个青蛇白蛇的民间传说,说的是:一只千年白蛇叫白素贞和一个书生许仙的爱情故事。金山寺主持法海意图阻拦他们,于是他把许仙关在金山寺里。白蛇青蛇来金山寺要人,白蛇使用法术,翻江倒海,法海就使金山一直往上涨,并用手中的钵盂罩住了白蛇,把她压在雷峰塔下。青蛇学武归来与法海大战,最终战胜了法海,法海最后不得不躲到螃蟹壳里,变成了一层蟹膜。据说,现在还有人说金山是白蛇翻江倒海弄成的呢。
夕阳西下,我和妈妈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金山寺。金山寺的美景和那个神奇的民间传说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金山寺观后感2
今天我跟着爸爸,来到了著名旅游景点“金山寺”。“金山寺”位于我国镇江省。那里风景优美景色宜人。听说,现在拨出的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就是在金山寺拍的。到了金山寺,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那里太大了。
里面的游人,那是人山人海。我们一进去就先看到了一个大型的游乐场,里面什么都有,有滑梯、有过山车、有激流勇进、还有旋转木马……玩一遍下来太刺激了,感觉天旋地转。玩完了我们就来到了法海庙,一进庙,那股呛人的烟味就席卷而来。听庙里的和尚说,在这里许愿最灵了。
我也许了愿望,但是不能说,说出来就不灵了。许完了愿,我们来到了一座高高的塔前,我问爸爸这是不是雷峰塔,爸爸说不是,雷峰塔着杭州,这只是一座普通的塔而已,我心想,这么一座小塔就这么高,那“雷峰塔”要多高呀。我们进了小塔,别看塔小台阶可不少,我们爬上了一层又一层,终于到了塔顶。哇!太美了,站在塔顶俯视下面,下面的人好象一群小蚂蚁,在地面上一眼望不到边的湖,现在似乎好像一小潭水。环视四周,好像整个镇江省都在我的眼下,非常漂亮。
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山洞里,在哦山洞里还有一个小洞上面写着直通杭州西湖,哇直通杭州西湖,不会吧,上杭州至少要坐3天的火车这么一个小洞能通进去吗?“金山寺”的美景很多要是找我这么介绍,一天一夜也说不完。好了有时间你们也去玩玩吧!
金山寺观后感3
暑假到了,我和爸爸妈妈去镇江金山寺游玩。
到了金山寺,我们下了车。一座巨大的宝塔进入我们的眼帘。导游介绍说:“这是慈寿塔,高达三十米,有十几层楼房那么高。里面有许多佛像,供游人祭拜。”我们一边听着导游讲解,一边进入那十几层楼房高的
慈寿塔。果然,里面有许多大佛。我从第一层一直爬到顶层,向佛像一一磕头。在顶层,塔正中坐着玉皇大帝,它双目紧闭,神态安详,玉皇大帝旁边是王母娘娘,她慈眉善目地坐在那儿,给善良的人默默地送去祝福。在四周,陈列着观音菩萨、李靖等神灵的塑像。这里安静得连一根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见。我们不由得轻声赞叹。
在这座庞大的塔旁边有一座毫不起眼的小楼,它就是钟鼓楼。钟鼓楼虽然小,只有一层,但空间十分大,中间有一口大钟,颜色偏土黄,非常大,大约占了钟鼓楼的三分之一。我使出了吃奶得劲,才敲响它。只听“咚咚咚”的声音在钟鼓楼回响,那声音震耳欲聋,悠远流长。每个游玩的人都情不自禁地要敲一敲那口庞大的钟。
最后,我们走向烧香台。烟雾弥漫,轻烟袅袅升起,像一位少女在飘飘悠悠的飞翔了湛蓝的天空。我们也买了几柱香,把它点燃,插入烧香台中,静静地燃烧。
金山寺真“绝”,它是我国古代人民用智慧和生命建成的。
金山寺观后感4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镇江有名的金山寺游玩。
远远地,只见一座高塔出现在我们前方。“到了,到了!”我兴奋地喊着,我们下了车,兴高采烈地向金山寺走去。
一进门,我就看见了金江。金江的水清澈见底,就像一条蓝绸带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中。它依偎在金山的边上,静静地陪伴着这座高山。
绕过了湖,我们来到了白龙洞。白龙洞门口有白娘子和青蛇的塑像,她们手拉手,紧紧地倚靠在一起,望着曾经修炼的地方。也许,白娘子就是在这里遇到许仙的吧。我不禁想到了那个妇孺皆知的传说:白娘子爱上了许仙,法海得知后,使用了法力水漫金山,用雷峰塔将白娘子压在了塔下。
我们游玩了白龙洞,就往山上的雷峰塔走去。爬到山顶,看见皇帝御笔题写的牌匾——“天下一览”。据说临写了这几个大字会使人变聪明,所以,我把它们全部描了下来。雷峰塔是一座八角塔,它的'每个塔角向上翻翘,像十顶牛仔帽叠在一起,显得古朴典雅。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爬上了塔顶,极目远眺,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远处,润扬大桥顶天立地,北固山映入我的眼帘。金江变成了细细的带子,被葱茏的树木切成了好几段,隐隐约约的不时出现。
夕阳西下,金山寺沐浴在一片沉静安详的金色中。下次再来,不知道白娘子是否依然在翘首遥望?那个法海是否已经慈悲为怀?
金山寺观后感5
一听到金山寺,大家马上会想到“佛”,没错。今天,我就是和老爸老妈去拜佛了。
“今天天气好晴朗,处处好风光……”我一边唱着还珠格格中的插曲,一边乘坐者老爸的汽车来到苏州有名的“金山寺”拜佛烧香。
我们先买了几根香和几根大蜡烛。进入寺内,一片壮观的景色映入我的眼中:“动听的佛教歌曲到处回荡,几座庙大的如在皇宫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庙中的超大庙。里面可是放着最神圣的如来佛祖,与慈眉善目的观世音菩萨等一些如来弟子。一看到如来佛祖,我就想到了《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高大善良,身穿金黄色的:“盔甲”,就像一座金山……现在,果然如此,这雕像真的和电视里一样高大,雕像就像真的,看的我入了迷。
接下来再来看看菩萨,她身披似婚纱般的仙服,手中拿着一个仙瓶,仙瓶中插着几根仙草。看着这位有慈眉善目,有美如天仙的观世音,我不禁啧啧赞叹。
金山寺不仅有精妙绝伦的佛像,还有许多名人宏伟瑰丽的画像。我向这些伟人高高举起了手,表示恭敬。随后我们又去了财神爷的庙,王公子的庙,李天王的庙……真是看的眼花缭乱。
今天,来到了金山寺,听了许多佛教故事,来到了许多庙,真是美不胜收,可以用一句话来描写:“人间哪得几回闻”。
金山寺观后感6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妈妈准备带我去金山寺游玩。
吃完早饭,我和妈妈坐公交车到金山寺门口,买了一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进了金山公园。
我们来到金山公园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池的荷花,有红的、有白的、有粉的,这是我看到过最美丽的荷花。荷叶也很美,这时我想到了老师说过的话:“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场,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的凉伞。荷叶给他们带来了快乐。”我心中涌起对荷叶的敬佩之情。然后又去了银鸽广场,我看见动物园中的小鸽子特淘气,我就用一点饼干偷偷的喂它们。最后去白龙洞,还看了《白蛇传》中小青和白娘子的塑像。我们还拍了好多照片,有在百花洲拍的,有在寺庙里拍的,还有在其他好多地方拍的。下午我们就回去了。
今天虽然我又热又累,但很开心,因为我看到了金山公园的荷叶、荷花是那么的美。
金山寺观后感7
镇江最有名的旅游圣地,是金山寺,金山寺这所以出名,是因为它里面有一座著名的塔。今年暑假,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游玩了一番。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塔,像一个巨人顶着云层,不让去层掉下来。我的阿姨走了过来,对我说:“夏艳,在金山寺要先登塔,然后再去玩其它的。”(我的阿姨是在金山寺当导游的哦!所以我们不要门票)我点了点头,阿姨便带着我们顺着人群向塔走去。阿姨还告诉我们塔是几年几月几日建的,听着听着,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看着工人们建造,听着人们议论……
一阵清凉的风吹过,它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塔底,我急忙跑进去准备爬楼梯时,又被人群挤出门外去了,我只好回到爸爸妈妈身边,等人们都下来后,再登塔。大约过了50分钟,人们陆陆续续地下来了。我们开始爬楼梯了,每到一层都停下来歇一会儿,再往上爬。结果,到了顶层用了40分钟。我独自一个人在欣赏这绝世美景:夕阳映红了远处的半边天,凉爽的风为我消除疲倦,下面开放的花朵被人们组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图案。很快,我们带着兴奋激动下楼梯,奔向下一个景点……
接下来,我们玩了坐山车、海盗船、碰碰车……一些刺激好玩的项目。直到天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金山寺。
今年在金山寺没玩够,明年我还会去的。我将会把“金山寺”欣赏个够!
金山寺观后感8
7月26日上午,妈妈和叔叔带我和弟弟去了镇江金山寺。
我们先去了烟雾城。那里的雾就像仙境的雾,美不胜收!有人用彩虹灯照着雾,雾就变成彩色了,就像彩虹飘落了下来!还有人用红外线照着出雾的口子,喷出来的雾就变成鲜红的了。忽然,四面八方的雾朝人群中涌来,把我们包围了。白茫茫的雾,把我们分开了,我们每个人都看不清别人的脸,幸好我带了小电风扇,把雾吹走了,这才看见一点!
我们又到了荷花池。荷花和荷叶不可计数。荷花有的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荷叶像一把把小雨伞,能给别人遮风挡雨似的。刚好,天空下起了毛雨,我们一人摘了一把“小雨伞″,挡起了雨,免得把头发淋湿!这荷叶真好玩!
我们又去看了塔,那个塔有高楼大厦那么高,本来想从塔里面走楼梯上去看美景,可惜那是禁区,不能上去!所以我们只能在下面看,也挺美,好看极了!
到了家,我仿佛还在那仙境般的金山寺,那里的美景,真是让我念念不忘啊!
金山寺观后感9
利用国庆长假,我和妈妈一起游玩了镇江的金山寺。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听导游说金山寺的建筑格局打破了中国多数寺庙座北朝南,寺分三路的建筑传统,而是依山就势,大门西开正对长江,寺内所有殿堂楼阁皆散布山上。
刚检票进门,便感受到了一种古色古香的气息。走了一会,我看见了一条小河,上面还有一些游船,每个船上都有游人,据说那些人是坐船去有“天下第一泉”之称的泠泉。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金山寺的正大门,抬头看去便看到“江天禅寺”四个大字,听说这是康熙帝所赐。在门前门坐着一个石狮子,在石狮子的背上有一个球,导游说要摸四下,分别摸一摸狮子的头、脚、背和屁股会给人带来各种好运气。有点小小“迷信”的我自然把石狮子的每个部分都摸个遍,而且还在石狮子的肚子下照了相作留念。
沿着石阶往里走,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正中间有一个大观音菩萨,周围有18个罗汉,他们是降妖罗汉、笑面罗汉、沉思罗汉、长眉罗汉……他们的神态各异,样子也各不相同:有的骑着老虎;有的手拄拐棍;有的手拿花瓶;有的手握长鞭;有的手提铃铛……我们一边欣赏,一边一个一个地拜过。
再往里走,我们来到了慈寿塔,这是当时有个地方官为了巴结慈禧,在慈禧过六十大寿时修建的。塔身为木结构,有七层,每层均围以走廊和护栏。塔梯陡而且窄,沿着塔梯往上走感到很费力。爬上塔顶,眼前一片开阔,北看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十分壮观,江面上横卧着润扬长江大桥;南望有繁华的都市……,我不禁回想起辛弃疾当年登京口北固亭的感觉。这时的我,飘飘欲仙,仿佛觉得自己快飞起来了,微风轻轻地拂过的我脸颊,舒服极了。
金山寺之行,让我留恋忘返,以后我一定多出来走走,好好享受一下我们祖国大好河山之美!
金山寺观后感10
暑假的一天,爸爸说要带我去镇江的金山寺玩一玩。我高兴得雀跃三尺。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就来到了镇江有名的旅游风景区——金山寺。我和爸爸一进门,就看见有好多香炉,我缠着爸爸买香,爸爸终于答应了。烧完香,我又去叩头,叩头时,我许了愿,还抛了一元钱呢!然后,爸爸又带我去参观乾隆御碑、古法海洞。接着,我们来到慈寿塔里。只见塔里的每个洞里都端正的摆放着一位僧人,每位僧人都眉开眼笑,好像在迎接我们的到来呢!我和爸爸怀着好奇的心情往上爬,每层楼梯都很陡,爬上去时,我心惊胆战。“终于爬到顶了!”我欢呼着。我这才知到什么叫“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站在高处看风景的感觉就是不一样。我看到了镇江通往扬州的润阳大桥、我还看到了柳树“姑娘”。一阵微风吹来,柳树“姑娘”那阿娜多姿的柳条翩翩起舞,像穿上了一件绿色的透明纱裙。
最后,爸爸带我去买纪念品。我看看这样,瞧瞧那样,感觉每一样东西都很漂亮,最后我千挑万选,还是买了我喜欢的纪念品——观音菩萨,然后,我就和爸爸心满意足地回家回家了。
金山寺观后感11
今天是星期六,早上,我早早的起了床,和爸爸、妈妈、奶奶一起坐上了舒适的小汽车,开往闻名全国的镇江金山寺。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我们路过一个又一个的收费站、服务站,终于到了镇江的“金山公园”。一下车,我就非常兴奋,不停地问:“大门在哪儿呀?大门在哪儿呀”“不远,马上就到了。”妈妈耐心地回答说。
公园的门票好贵啊!我们一共花了170元呢。一进公园,我就看见了高大的铜香炉。许多人都在那儿留影。爸爸对我说:“摸摸这个香炉就会有福气哦,你也去摸一摸吧。”我高兴的跑过去,摸了摸香炉,对爸爸说:“带我照一张相吧。”爸爸拿起相机,“咔嚓”一声,把我照了下来。
继续往里走,我们来到了金山寺的天王殿。只见四大天王气势汹汹的瞪着我们,好像我们没买门票一样。样子好凶哦!于是,我赶忙拿出门票,向他们举了举。
接着,我们来到了大雄宝殿。只见殿中间坐着如来佛、弥陀佛、药师佛,他们个个都笑容满面,好像在迎接我们的到来。旁边是18罗汉,他们有的嘻嘻哈哈,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在掏耳朵……好像也在迎接我们一样。我拿着相机左拍拍,右拍拍,别提有多高兴了。
出了大雄宝殿,我看见了墙上有几个狮子头。爸爸说:“这叫巴夏,把钱投进去也会有福气哦!”我赶忙问爸爸要了一块钱,说:“我也要有福气!”说着就来到巴夏前,使劲地往它的嘴里投。投呀投,终于投进去了一个。我开心地说:“我终于有福气啦!”
投完了钱,我们来到了金山塔。我问:“这是什么塔呀?”“这就是闻名的‘金山塔’呀。”妈妈说。“哇,好高呀!”我兴致勃勃地走了进去。塔里的台阶真陡,爬的我提心吊胆的。我爬呀爬呀,终于爬到了顶层七层。我从上面往下看,只见房子变小了,像一个个小盒子;人也变小了,像一只只蚂蚁。湖水碧波荡漾,湖中小岛上的柳树青翠欲滴。我拿出相机,“咔嚓咔嚓”,把这些美好的景象一一记录了下来。
“时间怎么老是这么快,我还没玩儿够呢”我在回家的路上不停的嚷嚷着。我怀着一肚子的问题,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镇江真是个好地方!我长大了,一定要带我的儿子来玩!
江苏镇江市导游词1
各位游客:
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闪耀着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就是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南岸,雄踞在祖国两大黄金水道的十字交汇处,京沪铁路横贯东西,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自古以来,是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兵家必争之地。宋时以气概之雄,形势之险,足以控制大江南北镇守江防而得名“镇江”。自1985年以后,镇江已被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重要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镇江港为全国十大港之一,是长江第三大港,正式向外国船舶开放。
镇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据史籍考证,已有3000多年历史。西周时为宜侯封地,春秋时名朱方,战国时称谷阳,秦改为丹徒,三国时又称京口,南朝时称南徐州,隋改延陵县,置润州。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升润州为镇江府,镇江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镇江地理位置独特,深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终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4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年平均日照率为47%。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季风和日丽,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稍冷;全年降水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这种典型的江南气候对农业生产及旅游事业非常有利。
镇江枕山濒江,东、西、南三面山峰起伏,北面大江如画,是一座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著名古城。“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素有“城市山林”之称。镇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旅游城市之一。全市有焦山碑林和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区“三山”风景区、南郊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区;市区附近还有茅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宝华山省级山林自然资源保护区。
镇江风景名胜绔丽多姿,具有真山真水、雄伟峻秀的独特风貌,山、水、古、洞、港、泉等各具特色。
山,是指绮丽的金山、雄伟的焦山、险峻的北固山,三山风姿各异,人称“京口三山甲东南”;
水,是指扬子江、古运河组成的水上游览特色;
古,是指古城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迹;
洞,是指市郊的彭公水晶洞、茅山华阳洞等洞天奇观;
港,是指西津古渡、镇江港等港口;
泉,是指金山“天下第一泉”等一系列泉址。
市区旅游景点有四个“天下第一”:“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天下第一泉”——中泠泉,“天下江山第一楼”——多景楼,“江山第一亭”——凌云亭。
有风格迅异的“四塔”:江天禅寺慈寿木塔,甘露寺卫公铁塔,西津古渡昭关石塔,鼎石山僧枷砖塔。
有充满神奇色彩的“四洞”:金山白龙洞,法海洞,焦山三诏洞,南郊莲花洞。
镇江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开放带“龙颈”位置,是长江三角洲沪宁经济走廊上的一个中心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镇江城市综合绿济实力已跨入全国50强。现辖京口、润州2区和丹徒县及扬中、句容、丹阳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3779平方公里,总人口263万多。其中市区面积247平方公里,人口约52万。
建国以来,镇江疏浚了大运河,新建了万吨级泊位码头,与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50个国家和地区通航。铁路、公路交错成网,四通八达,东西两翼分别有南京和常州机场,构成了江、河、海相连,海、陆、空相通的立体交通网络。
镇江的宜人气候,使它全年都成为旅游的最佳季节,加上交通便捷,现代通讯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为旅游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游客们:镇江这颗镶嵌在长江南岸的珍珠明珠,将以更加妩媚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
之所以选择了导游这个职业,是因为觉得它能够让我精彩每一天,让生活不再乏味,虽然在工作之中充满了酸甜苦辣,但整个行程结束后躺在床上回忆起来还是另有一番味道的!!
江苏镇江市导游词2
各位游客:
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南山国家森林公园。它位于镇江城之南,距离市中心仅2.5公里,是我国少有的市内国家森林公园。南山面积达1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3%。这里群峰连绵,山色苍翠,清泉淙淙,鸟鸣于耳。
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进入公园的腹地。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大片原始次森林,这里的植被以乔木和松木为主,高大参天,整个林子显得很幽深、寂静。宋代王安石在此隐居时,曾这样描述:涧水横斜石路深,水源穷处有丛林。
沿着台阶我们向山顶攀登。山林经过春风的剪裁之后,正万木伸张,满目新绿;耳边还不时有鸟儿在低吟鸣唱。真是“绿茵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里如画的风景深深地吸引着北宋四大家之一的米芾,他在这里整整驻足40年,并用“城市山林”来称谓这方他深爱的水土。今天,这四个字已经成为镇江城市的爱称。
现在我们就到达了山顶。大家请看,山腰上那奔眼而来的一层层艳红,便是盛开的杜鹃花了。传说,在南山脚下曾住着一位叫杜鹃的勇敢女子,为了坚守自己忠贞的爱情,最终吐血而亡,她吐的血就化成了这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今天这漫山盛开的杜鹃花就是爱的使者,是南山献给所有朋友的爱的祝福。
远处传来了寺庙的钟声,南山曾是佛教圣地之一。鼎盛时寺庙达数十座。时至今日,南山仅存竹林,鹤林,招隐三大古刹。其中竹林寺便是苏东坡获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人生感悟之地。
几千年里,南山以幽深与谧静,成为无数鸿儒泰斗参悟人生的圣地。音乐家戴颙在这里成就了三步古曲《游弦》《止息》《广陵》,南朝太子萧统在这里完成了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文学理论家刘勰在这里留下了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听鹂山房、读书台、增华阁、文心阁,这些大师们曾著书立说的地方,依然留存于南山之上,虽然受到了风雨的侵蚀,但历史的沧桑却无法掩去它们耀眼的光华。南山在它们的眷顾下,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山水在文化的滋养下充满了迷人的诗情画意。
有人说南山是城市的“绿肺”,而我说南山是镇江城灵魂的所在。镇江3000年的文脉就根植在这里,散布在丛林、泉涧、楼阁、古刹之间。漫步其间,被洗涤、被放松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身体,更是我们那颗被现代文明拨动得驿驿不安的灵魂。
请大家与我一起深呼吸,闭上眼,让我们暂时放下外面的世界,在南山,与大自然对话,与不朽的文化对话,倾听它们的声音……
江苏镇江市导游词3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现在我们来到了古西津渡街。在大家参观之前,我先简要介绍一下这条古街。“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长江。”长江和古街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历史上古西津渡街枕于长江之上,因此大家可以看到券门上刻有“枕江”二字。随着长江北岸坍江,南岸淤积,主航道不断北移,长江向东延伸。现在长江南岸已经北移了数公里。从清代时候开始,这里便成了一条热闹的商业街。在“枕江”二字下面是53坡,大家猜一下,一共有多少级台阶?恩,张小姐说对了,一共53级。53坡的名称源自于佛教53参图的来历,关于53参图的传说我在金山寺已和大家详细介绍过了,53坡只是古西津渡街的一个开始,让我们一起去开启它那耐人寻味的历史画卷吧!
在53坡的西面是镇江博物馆,原英国领事馆,主楼为古印度建筑,在楼的顶端刻有“1890”的字样。这个数字为什么会刻在上面呢?1857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屈服于外国列强,被迫签下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将镇江开辟为通商口岸。1888年,英国巡捕打死镇江的一个小贩,激起了镇江人民的愤怒,火烧英国领事馆,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于1890年在此原址上重建英国领事馆。
“1890”这个数字是中国屈辱史的见证,将它高高的挂在楼顶是为了警戒善良的人们,历史不能忘记。目前馆内珍藏有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文物3万余件,其中还有国家一级文物。现在镇江博物馆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顺着古街向东望去,我们隐约看到一个石塔,这就是昭关石塔,该塔建于元代,是一座过街石塔,高5米,分塔座,塔身,塔颈,塔顶几部分。呈亚字形,上刻有佛八宝。镇江的昭关石塔是我国江南唯一的一座喇嘛式过街石塔,只要你穿过一次石塔,表示你诚心诚意拜一次佛。
在石塔的旁边是救生会。救生会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是有钱人成立的善事机构,当时长江经常有险情,为了鼓励人们积极主动的救护船只和渡江人,每救一人救生会奖励救人者一两白金。无主安葬的人救生会买棺木安葬。
这条街充满着宗教色彩,在前面券门上可以看到“同登觉路,共渡慈航”这八个字。穿过券门和石塔就是观音洞,继续前进,就是唐代金陵渡。由此我们想起唐代大诗人张祜吟颂的千古绝唱《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过了金陵渡,就是待渡亭,为当时京江24景之一。待渡亭是元明清时期的过江码头。有这样一句诗:“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当时古西津渡街是人们去金山、扬州的必经之路。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曾在次登船上岸。诗人陆游曾经过古渡,记下:闲日同阅往来渡者,无虑千人,大抵多军人也。西津古渡当时不仅担任普通客运,也担负军运任务,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唐宋元明清,从古说到今”。人们是这样总结古西津渡街的。我们在游览过程中,看到了唐代码头,宋代街道,元代石塔,明代酒肆,清代救生会以及近代英国领事馆。1982年英籍女作家韩素音来镇江,漫步在这条古街石板上,赞叹这条古街是一座天然的博物馆,是镇江旅游的金矿。
历史在不经意间滑过了几千年,时光的流逝并没有模糊了人们的双眼,“千年古渡,百年老街”的历史风貌如同昨日,风雨依然清晰的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古西津渡街就给各位介绍到这里,请大家随我一同在古街上去领略历史沉淀下来的痕迹。
江苏镇江市导游词4
各位游客朋友:
今天下午,我们一起去游览了古色古香、富有文化韵味的古街——西津古渡。
因为刚刚下过一场雨,所以空气格外清新。我们走在西津渡的古街上,脚下的青石板路上一道道车轮的痕迹仍然清晰可见,仿佛时间一下子把我们带回到古代。我想:当年这里一定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古街两旁的房屋建筑多为明清时代的遗迹,房屋是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的窗栏一律漆成朱红色,错落有致的两层小楼、翘阁飞檐向我们展示着“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沧桑。
沿坡而建的几道石门古色古香,门楣上历代名人的题字清晰可见。西津渡在三国时期称为“蒜山渡”,唐代曾名为“金陵渡”,直到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江岸逐渐北移,才是今天的西津渡。
走在路上,妈妈问:“你们有谁记得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吗?”我抢着说:“那还不简单!”于是背了起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那你知道这首诗是在哪里写的吗?”妈妈接着问。“这个……”我们都被问住了。“宋熙宁元年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乘船北上,泊船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这时,天空中又飘起了细雨,我们依依不舍地与西津渡告别。
回到家中,我打开电脑,查找西津古渡的资料。原来,古代镇江,一直就是沟通大江南北的要冲。无论春秋时代的朱方,秦代的丹徒,三国的京口,西津渡都是当时的军事重地和交通要津。我仍然意犹未尽地想着西津渡,想再看一看它那富有特色的古老文化。
镇江西津古渡导游词篇一
现在我们来到了古西津渡街。在大家参观之前,我先简要介绍一下这条古街。“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长江。”长江和古街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历史上古西津渡街枕于长江之上,因此大家可以看到券门上刻有“枕江”二字。随着长江北岸坍江,南岸淤积,主航道不断北移,长江向东延伸。现在长江南岸已经北移了数公里。从清代就开始,这里便成了一条热闹的商业街。在“枕江”二字下面是53坡,大家猜一下,一共有多少级台阶?恩,张小姐说对了,一共53级。53坡的名称源自于佛教53参图的来历,关于53参图的传说我在金山寺已和大家详细介绍过了,53坡只是古西津渡街的一个开始,让我们一起去开启它那耐人寻味的历史画卷吧!
“1890”这个数字是中国屈辱史的见证,将它高高的挂在楼顶是为了警戒善良的人们,历史不能忘记。目前馆内珍藏有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时期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文物3万余件,其中还有国家一级文物。现在镇江博物馆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顺着古街向东望去,我们隐约看到一个石塔,这就是昭关石塔,该塔建于元代,是一座过街石塔,高5米,分塔座,塔身,塔颈,塔顶几部分。呈亚字形,上刻有佛八宝。镇江的昭关石塔是我国江南唯一的一座喇嘛式过街石塔,只要你穿过一次石塔,表示你诚心诚意拜一次佛。
在石塔的旁边是救生会。救生会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是有钱人成立的善事机构,当时长江经常有险情,为了鼓励人们积极主动的救护船只和渡江人,每救一人救生会奖励救人者一两白金。无主安葬的人救生会买棺木安葬。
这条街充满着宗教色彩,在前面券门上可以看到“同登觉路,共渡慈航”这八个字。穿过券门和石塔就是观音洞,继续前进,就是唐代金陵渡。由此我们想起唐代大诗人张祜吟颂的千古绝唱《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过了金陵渡,就是待渡亭,为当时京江24景之一。待渡亭是元明清时期的过江码头。有这样一句诗:“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当时古西津渡街是人们去金山、扬州的必经之路。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曾在次登船上岸。诗人陆游曾经过古渡,记下:闲日同阅往来渡者,无虑千人,大抵多军人也。西津古渡当时不仅担任普通客运,也担负军运任务,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唐宋元明清,从古说到今”。人们是这样总结古西津渡街的。我们在游览过程中,看到了唐代码头,宋代街道,元代石塔,明代酒肆,清代救生会以及近代英国领事馆。1982年英籍女作家韩素音来镇江,漫步在这条古街石板上,赞叹这条古街是一座天然的博物馆,是镇江旅游的金矿。
历史在不经意间滑过了几千年,时光的流逝并没有模糊了人们的双眼,“千年古渡,百年老街”的历史风貌如同昨日,风雨依然清晰的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古西津渡街就给各位介绍到这里,请大家随我一同在古街上去领略历史沉淀下来的痕迹。
镇江西津古渡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闪耀着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就是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南岸,雄踞在祖国两大黄金水道的十字交汇处,京沪铁路横贯东西,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自古以来,是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兵家必争之地。宋时以气概之雄,形势之险,足以控制大江南北镇守江防而得名“镇江”。自1985年以后,镇江已被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重要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镇江港为全国十大港之一,是长江第三大港,正式向外国船舶开放。
镇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据史籍考证,已有3000多年历史。西周时为宜侯封地,春秋时名朱方,战国时称谷阳,秦改为丹徒,三国时又称京口,南朝时称南徐州,隋改延陵县,置润州。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升润州为镇江府,镇江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镇江地理位置独特,深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终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4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年平均日照率为47%,全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气候特征是: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季风和日丽,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稍冷;全年降水量适中,季节分配比较均匀。这种典型的江南气候对农业生产及旅游事业非常有利。
镇江枕山濒江,东、西、南三面山峰起伏,北面大江如画,是一座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著名古城。“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素有“城市山林”之称。镇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旅游城市之一。全市有焦山碑林和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区“三山”风景区、南郊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区;市区附近还有茅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宝华山省级山林自然资源保护区。
镇江风景名胜绔丽多姿,具有真山真水、雄伟峻秀的独特风貌,山、水、古、洞、港、泉等各具特色。
山,是指绮丽的金山、雄伟的焦山、险峻的北固山,三山风姿各异,人称“京口三山甲东南”;
水,是指扬子江、古运河组成的.水上游览特色;
古,是指古城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迹;
洞,是指市郊的彭公水晶洞、茅山华阳洞等洞天奇观;
港,是指西津古渡、镇江港等港口;
泉,是指金山“天下第一泉”等一系列泉址。
市区旅游景点有四个“天下第一”:“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天下第一泉”——中泠泉,“天下江山第一楼”——多景楼,“江山第一亭”——凌云亭。
有风格迅异的“四塔”:江天禅寺慈寿木塔,甘露寺卫公铁塔,西津古渡昭关石塔,鼎石山僧枷砖塔。
有充满神奇色彩的“四洞”:金山白龙洞,法海洞,焦山三诏洞,南郊莲花洞。
镇江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开放带“龙颈”位置,是长江三角洲沪宁经济走廊上的一个中心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镇江城市综合绿济实力已跨入全国50强。现辖京口、润州2区和丹徒县及扬中、句容、丹阳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3779平方公里,总人口263万多。其中市区面积247平方公里,人口约52万。
建国以来,镇江疏浚了大运河,新建了万吨级泊位码头,与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50个国家和地区通航。铁路、公路交错成网,四通八达,东西两翼分别有南京和常州机场,构成了江、河、海相连,海、陆、空相通的立体交通网络。
镇江的宜人气候,使它全年都成为旅游的最佳季节,加上交通便捷,现代通讯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为旅游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游客们:镇江这颗镶嵌在长江南岸的珍珠明珠,将以更加妩媚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
之所以选择了导游这个职业,是因为觉得它能够让我精彩每一天,让生活不再乏味,虽然在工作之中充满了酸甜苦辣,但整个行程结束后躺在床上回忆起来还是另有一番味道的!
镇江西津古渡导游词篇三
今天下午,我们一起去游览了古色古香、富有文化韵味的古街——西津古渡。
因为刚刚下过一场雨,所以空气格外清新。我们走在西津渡的古街上,脚下的青石板路上一道道车轮的痕迹仍然清晰可见,仿佛时间一下子把我们带回到古代。我想:当年这里一定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古街两旁的房屋建筑多为明清时代的遗迹,房屋是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的窗栏一律漆成朱红色,错落有致的两层小楼、翘阁飞檐向我们展示着“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沧桑。
沿坡而建的几道石门古色古香,门楣上历代名人的题字清晰可见。西津渡在三国时期称为“蒜山渡”,唐代曾名为“金陵渡”,直到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江岸逐渐北移,才是今天的西津渡。
走在路上,妈妈问:“你们有谁记得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吗?”我抢着说:“那还不简单!”于是背了起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那你知道这首诗是在哪里写的吗?”妈妈接着问。“这个……”我们都被问住了。“宋熙宁元年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乘船北上,泊船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这时,天空中又飘起了细雨,我们依依不舍地与西津渡告别。
回到家中,我打开电脑,查找西津古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