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读者意林格言作文 正文

读者意林格言作文

时间:2025-05-03 18:11:07

篇一:与书为伴

昏黄的灯光依旧亮着,房间里氤氲着书卷的淡淡馨香。几只飞虫围绕着灯光,对于它们来说,明亮的灯光就是它们的理想乐园,是它们最终的休憩地。为了那片明亮,奋不顾生。而我宁愿成为一只小小的飞蛾,为了那份简单的崇拜,飞向吸引我的某个光源,一切安宁。

从幻想的世界里抽身出来,面前还是堆积如山的书本、参辅书,我常常在思考,何时才能从书海中抽离,让呆滞的大脑得到片刻的休息。我明白爸爸妈妈在暑假里,给我报补习班,但是读书不是强制的,是自发的,是喜欢,所以爱读书。

读书不是为了追名逐利,读书是艺术。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五 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枯燥烦闷时,读书能使我心情愉悦;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我的心,让我看清前路;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我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我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我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我喜欢在一个晴朗的午后,端上一杯香茗,在缕缕轻雾中捧起一本书,品着茶香,嗅着书香,反复咀嚼,品味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阳光温柔又钝重地洒下,透过皮肤一丝丝进入血液。伴随着书本里文字的起伏跌宕,我的心暖暖的,暖暖的。阳光把我的轮廓晒成金黄,混合着这慵懒的时光,酿成记忆。

与书为伴,我徜徉在文字的乐园里,翻看,也倾听,倾听文人墨客的浅吟,倾听崇高灵魂的低唱。

我熄灭昏黄的灯光,在一片黑夜里寻不到飞虫的身影。在一团黑色的迷雾中,我看到自己蜕变成一只小小的飞蛾,飞向那片明亮的书海……

篇二:以书为伴

蚕食桑,吐者丝;蜂采花,酿者蜜。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 -----题记

在一本普通的书中,除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之外,我们找不到别的什么。但是,在一本好书之中,心灵则能找到存放大量东西的空间。

我喜欢读书,尤其是文学作品。因为有的故事内容轻松幽默,而有的故事内涵却令人回味无穷。无论是在茶余饭后、睡前醒来、休息的时刻,还是心情舒畅的瞬间、郁闷烦恼的时候,我总会这样的文学小故事。因为它总是给我带来心旷神怡之感。

巴金曾经这样说过:“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大量养料。文学作品的形象打动了我的心,把我的思想引到较高的境界。艺术的魅力使我精神振奋,作者们的爱憎使我受到感染,一篇接一篇,一本接一本,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平凡的人物,日常的生活,纯真的感情,高尚的情操,激发了我的爱和我的同情。不知不觉中我逐渐改变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优秀的作品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看到理想的光辉。前辈作家把热爱生活的火种传给我,我也把火种传给别人,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光明。”

从巴金爷爷说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要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多读文学作品。

在你面对生活,却痛苦无奈时,可以读一读那些闪烁着人生哲理的篇章,它会使你鼓起“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雄心;在你面对

我喜欢的书,喜欢读文学作品。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知识,与无穷的智慧,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人生。

书,它是我迷失时的灯塔,是我一生真挚的朋友。

篇三:与书为伴

自小与书为伴,好似天空愈发开阔,似乎隐隐感受到知识的海洋里澎湃着的海浪的声音,也深刻地

也是从《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开始,即使有时候对内容只是一知半解,也不能理解作者颇富深意的故事,只是觉得安徒生笔下美人鱼的爱情故事令人神伤,以至于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小美人鱼为了心爱的王子化为泡沫了,在亲眼看到小美人鱼的雕像之后,心中仍然默默地想,可怜的小美人鱼已经化为泡沫了,真可怜啊……

在接触了最基本的启蒙读物后又不禁对报刊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起初只是《东方少年》、《成长读本》之类的,无疑让我接触到除安徒生笔下的童话世界、伊索笔下的寓言故事之外的更多的文学作品,

曾一度沉醉于“站成一棵树”、“采菊东篱下”、“海棠依旧”的我,终于在过于沉重的学习负担下,渐渐疏远了我的“挚友”,每天的课外阅读量少之又少,看着书架上许多还未曾打开的“新书”,我觉得,是时候找回那个伴我长大的“挚友”了……

但愿能够永远与书为伴!

篇四:与书为伴

书,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记得歌德曾经说过:“阅读了一本好书就好像与一位高尚的友人谈话。”在人生中一直陪伴你的不是朋友,因为朋友不管怎样都会离你而去,而书才是可以陪伴你的最佳选择呢。

与书为伴,书将赐予你无穷无尽的知识。还有无论对待什么事物都会抱有一种认真的态度,绝不会因为那件事对你来说没什么用就不去做了,那是最为愚昧的。在与书为友的日子里,我的视野一度的被开拓了,情操亦都被陶冶了。不带礼物、不邀游伴就可以去拜访这位知识渊博的老朋友呢!向它请教它所知道的一切问题它都会十分乐意的帮你解答,直到你最终解决了问题。与书为伴,书将驱走你的疲倦,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献给你。读三国、水浒,领略英雄的豪气。品岳飞、杜甫想救国却无能为力只能空等着的无奈。辨秦桧、童贯,识别他们的奸诈狡猾的本性,并且痛斥他们对社会的危害。看荆轲刺秦王,豪气冲天的荆轲留下了时刻令人心痛的名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年的水池的水依旧寒冷不已,至今还没有变。感范仲淹在岳阳楼上发出的千古悲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中带给我的乐趣是无穷的,这就是我自信心的一大源泉。与书为伴,书将使我们常怀感恩知之心,不再因为莫名的小事就发牢骚。书在跟随我们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逐渐的净化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变得更加高尚。与书同行,书将使我们改变所有不好的态度,在人生上决定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书是美好的,幸运女神总是眷顾所有手里捧着一本书的人,坐而论道的人是绝对不会成功的。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在平时好好积累关键的时候才会达到文思泉涌。

无论时代如何的变迁,我与书为友之心永远不会改变。因为--与书为伴,其乐无穷!

篇五:与书为伴

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它更是我的`朋友。如今,我拿小房间里书塞得满满的,小房间似乎都有些吃力,再搞不好就要累垮了。

有一次,妈妈让我去买包盐,我答应了,但去的时侯,仍不忘带本书。走着走着,我竟然忘了要干什么去了,于是便进了大伯的家门,就一直在大伯家里看起书来,要不是大伯催我回家,我还舍不得回来呢!回到家后,妈妈问我盐买回来了吗?我却拍着脑袋叫道:“哎呀,我忘了!”看!我和书就是这么难舍难分!

烦恼时,捧着一本书去,置身于宁静的溪流边,在手指掀动书页的瞬间,让心中的忧丝愁绪随着溪流无声逝去;欢乐时,读一首优美的

抒情诗,让心胸更豁达,心底更甜蜜,如饮一杯香醇绵甜的美酒。夜深人静,月悬天宇,偶闻切切如蚕咀嚼桑叶的读书声,更胜过倾听贝多芬指缝间流泻出的《月光曲》......

我这个人,饭可以少吃,但书不可以不看。通过读《林肯》,我明白了即使是农民,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家的主宰着,通过读《高尔基》我知道了即使是流浪儿,也会成为一代文学家,通过读《红楼梦》我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本质。总之,书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是我的好朋友。

北宋第三代皇帝赵恒曾写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为我带来了许多。当我因失败而迷茫时,它对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次的失败就是下次的成功”。当我因成功而骄傲时,它对我说“骄傲使人落后,真正的强者更会正确的对待胜利”。

古人读书为求“黄金屋”“颜如玉”而我,读书只是为了陶冶情操,培养高尚品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追求的是那陶冶和熔铸了文化的“书香”.

篇六:与书为伴

我是一个爱好广泛的女生,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读书。书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我认同这句话。我喜欢看童话书,也爱啃啃情节多变的古典小说,我有时会被令人捧腹大笑的漫画笑得从床上滚下来;有时会被感动人心的故事感动的流下泪来。我与书之间发生了许多事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件吧!

记得那时,我读五年级,署假在家十分郁闷,突然我想到了:前两天我不是买了一本书吗?我便拿出了那本书-—《嘭嘭嘭》,书中的人物惟妙惟悄,仿佛就出现在我眼前。我津津有味地读着,到了忘我的境界,忘掉了周围嘈杂的声音,也忘掉了夏日的炎热。仿佛我也到了这本书中,我与童喜喜和宝宝树在一起和她们一起度过了一个上午,这个上午充满喜怒哀乐。因为看得太着迷了,所以没有听到叫我吃饭。我的肚子早已饿得在喊了:“咕咕—咕咕—好饿啊!我要吃饭!”因为对下一个故事的可求,使我再读了下去。不知不觉中鼻子酸了一下,泪水浸湿了我的眼眶。落下了两三颗冰凉的雨点—泪珠。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直到看完。当我下去吃饭时,饭菜都冰凉了,就像冬天结的冰一样。但是我很开心,因为书籍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读书不但开阔了我的事眼,而且还让我的

自小与书为伴,好似天空愈发开阔,似乎隐隐感受到知识的海洋里澎湃着的海浪的声音,也深刻地

篇一:那些年,与书相伴

昏黄的灯光依旧亮着,房间里氤氲着书卷的淡淡馨香。几只飞虫围绕着灯光,对于它们来说,明亮的灯光就是它们的理想乐园,是它们最终的休憩地。为了那片明亮,奋不顾生。而我宁愿成为一只小小的飞蛾,为了那份简单的崇拜,飞向吸引我的某个光源,一切安宁。

从幻想的世界里抽身出来,面前还是堆积如山的书本、参辅书,我常常在思考,何时才能从书海中抽离,让呆滞的大脑得到片刻的休息。我明白爸爸妈妈在暑假里,给我报补习班,但是读书不是强制的,是自发的,是喜欢,所以爱读书。

读书不是为了追名逐利,读书是艺术。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五 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枯燥烦闷时,读书能使我心情愉悦;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我的心,让我看清前路;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我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我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我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我喜欢在一个晴朗的午后,端上一杯香茗,在缕缕轻雾中捧起一本书,品着茶香,嗅着书香,反复咀嚼,品味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阳光温柔又钝重地洒下,透过皮肤一丝丝进入血液。伴随着书本里文字的起伏跌宕,我的心暖暖的,暖暖的。阳光把我的轮廓晒成金黄,混合着这慵懒的时光,酿成记忆。

与书为伴,我徜徉在文字的乐园里,翻看,也倾听,倾听文人墨客的浅吟,倾听崇高灵魂的低唱。

我熄灭昏黄的灯光,在一片黑夜里寻不到飞虫的身影。在一团黑色的迷雾中,我看到自己蜕变成一只小小的飞蛾,飞向那片明亮的书海……

篇二:那些年,与书相伴

蚕食桑,吐者丝;蜂采花,酿者蜜。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 -----题记

在一本普通的`书中,除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之外,我们找不到别的什么。但是,在一本好书之中,心灵则能找到存放大量东西的空间。

我喜欢读书,尤其是文学作品。因为有的故事内容轻松幽默,而有的故事内涵却令人回味无穷。无论是在茶余饭后、睡前醒来、休息的时刻,还是心情舒畅的瞬间、郁闷烦恼的时候,我总会这样的文学小故事。因为它总是给我带来心旷神怡之感。

巴金曾经这样说过:“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大量养料。文学作品的形象打动了我的心,把我的思想引到较高的境界。艺术的魅力使我精神振奋,作者们的爱憎使我受到感染,一篇接一篇,一本接一本,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平凡的人物,日常的生活,纯真的感情,高尚的情操,激发了我的爱和我的同情。不知不觉中我逐渐改变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优秀的作品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看到理想的光辉。前辈作家把热爱生活的火种传给我,我也把火种传给别人,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光明。”

从巴金爷爷说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要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多读文学作品。

在你面对生活,却痛苦无奈时,可以读一读那些闪烁着人生哲理的篇章,它会使你鼓起“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雄心;在你面对

我喜欢的书,喜欢读文学作品。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知识,与无穷的智慧,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人生。

书,它是我迷失时的灯塔,是我一生真挚的朋友。

篇三:那些年,与书相伴

自小与书为伴,好似天空愈发开阔,似乎隐隐感受到知识的海洋里澎湃着的海浪的声音,也深刻地体会到我,与其他孩子一样,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也是从《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开始,即使有时候对内容只是一知半解,也不能理解作者颇富深意的故事,只是觉得安徒生笔下美人鱼的爱情故事令人神伤,以至于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小美人鱼为了心爱的王子化为泡沫了,在亲眼看到小美人鱼的雕像之后,心中仍然默默地想,可怜的小美人鱼已经化为泡沫了,真可怜啊……

在接触了最基本的启蒙读物后又不禁对报刊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起初只是《东方少年》、《成长读本》之类的,无疑让我接触到除安徒生笔下的童话世界、伊索笔下的寓言故事之外的更多的文学作品,

曾一度沉醉于“站成一棵树”、“采菊东篱下”、“海棠依旧”的我,终于在过于沉重的学习负担下,渐渐疏远了我的“挚友”,每天的课外阅读量少之又少,看着书架上许多还未曾打开的“新书”,我觉得,是时候找回那个伴我长大的“挚友”了……

但愿能够永远与书为伴!

读书作文 篇1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这是别林斯基的格言,也是我最喜欢的读书格言。

在我会说话的时候,父母就经常告诉我要多读书,将来成为国家栋梁。那时候我还小,只是含含糊糊地听着,并不明白话中的含义。

到了我大些,母亲就开始买一些儿童书籍给我阅读。可我并不爱读书,因为以前父母都有读书的习惯,我在旁边偶尔也会看到书中一些的内容。有一次,父亲在看书,我一时好奇,便走过去,一看,啊,书中只有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小黑豆”,让人一看就晕了。我立刻跑出书房,来到客厅的沙发上一屁股坐下来,刚跑出来时还“摇摇欲坠”,现在坐下来才好一点,我心里暗暗想着:“以后再也不读书了!”

可有一次,母亲拿了一本儿童书籍,看了一会儿,就叫我过来,可能知道我不爱读书,就选一些重点部分给我看。我走过去,瞧了一眼,看见一幅图片。我立刻被吸引住了,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幅图片,母亲把书递给我,我一下就接住了,马上坐到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早已把以前的誓言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就这样,我开始读书了。

我渐渐开始看那些文字,当我不明白图的意思时,我就看文字解解。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读拼音,于是我又认识了不少字。

到了上小学,低年级的看图说话并不难,但到了三年级,要开始正式写作文时,我才发觉作文很难。这时,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方法,就是多看作文书或课外文学类书籍。我觉得很奇怪,看作文书和其它书有什么用?又不是抄袭。

直到一次习作,才明白。那时我已经看过很多作文书。那次,老师让我们写记叙文,我就写一件高兴的事,写的是到某地方旅游。当写到一个句子时,我突然想起作文选上的“映入眼帘”一词,不正好可以用上吗?我立刻把“映入眼帘”写到句子里。结果我的作文得了“优”。晚上,我在总结成功经验时,忽然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当初让我们多看课外书和作文书,是让我们积累好词好句和写作素材,写作时发挥出水平。

回忆起这几件事,我总会想起《窃读记》里作者的国文老师所说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思想的精髓。所以我们要从小爱读书!

读书作文 篇2

下班后习惯于坐在电脑前,先收收菜,再斗会儿地主,下会儿棋。而这次呢,是边做饭边斗地主,一放上锅,就风风火火地奔向电脑。吃过饭,继续鏖战,眨眼间,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欢乐豆也输完,已晚上九点多了,然后呢?两眼凝滞,两手空空……

记得给自己留过作业:每天看一篇文章,写一篇博客。可怎么一坐到电脑前就忘得一干二净了?经常苦口婆心地教导学生要一心扑在学习上,业精于勤荒于嬉等等。想想此时我的学生早就写完作业了,当我纵情游戏的时候,他(她)们正端坐在书桌前,写写数学作业,再写一写语文作业,其中包括写一篇日记,有的学生写的日记就像一篇小作文。算算孩子们每天晚上的任务量,得动多少笔头啊!我就算每天写一篇博客,只相当于学生的一篇小练笔啊。设想我和数学老师每天只给学生布置写一篇小练笔的作业,那孩子们会多么地欢呼雀跃啊!

今天进行试卷讲评时,一道阅读题说到一位加拿大叫奥斯勒的医学家,每天给自己规定用十五分钟读书,不管平时多忙,他总是挤出时间读书。细算下来,一年就读20多本书。在别人抱怨时间紧无暇读书时,他凭着顽强的意志和极大的阅读兴趣,雷打不动地坚持阅读,涉猎广泛,终于成为著名的医学家和文学评论家。可以说,他的成功就来自坚持不懈地阅读。

想想斗地主,多么吸引人,我如果怀着斗地主的兴致去读书,用斗地主那样旺盛的精力去写点东西,哪怕每天投入半个小时,坚持下来,成为习惯,我将会看多少书!将会学到多少知识!为什么总在时间的后面哀叹自己两手空空呢?不敢再往下想了,我成了虚度时光的罪人了。

想到篡改一句话:习惯决定命运。

快拿起书,成为习惯。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读书作文 篇3

一群少年气宇轩昂的来到报告厅的舞台上,看阵势,书香江湖即将掀起一场“血雨腥风”,再看这些前来应战的年级冠军们,更是斗志昂扬,自信满满,看来是要一决雌雄了!随着主持人完美的声线,我校一年一度的“读书吉尼斯盛典”开始了。

第一轮:报书名

1号选手以快板的形式来报书名,随着快板节奏越来越快,他的语速也是越来越快,让人心潮澎湃。哇!他读过的书可真不少呢!足足有100多本呢,真是来了个“开门红”。

2号选手声音甜美,满脸自信,而且把所读的数目串成一个故事,这故事听起来虽然无厘头,但可真是有意思呢,台下的小书虫们都听的津津有味。

选手们真是各有各的独特方式,不仅让我大饱耳福,为我们推荐了这么多的好书,而且还形式多样,让我们赞叹不已。

第二轮:知识竞答

知识竞答环节更是精彩纷呈,同学们对主持人的问题简直对答如流。嗨,怎么就难不倒他们呢?更扣人心弦的要数“抢答”环节了,选手们各个挺直了身儿预备作战,就连台下的观众也都坐不住了,一时间整个报告厅都沸腾了。

不好!台上有个选手回答错误!我们的机会来了!我也恨不得站起身来,把手臂举得高高的,限看着机会要被前排的同学抢走,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幸幸的叹了口气,不过叹气归叹气,这也阻挡不了我们的热情,侧耳倾听,抢到接力棒的那位同学是否回答正确?就这样,几个回合下来,全场的书虫们积极性都已经调动起来了,哇!那现场真是锣鼓喧天,红旗招展。

第三轮:读书演讲

听着选手们抑扬顿挫的声音,品着他们关于读书的奇妙的故事,我也深深陶醉了,我想起我的读书路上,也发生过许许多多令我难忘的记忆,我一定不会放弃读书,像他们样因读书绽放自己的光彩!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读书吉尼斯盛典”也在我们的依依不舍中接近了尾声,校级冠军已然诞生,但我觉得台上每个选手都值得我们敬佩,他们对书的'那份热爱与坚持,我想我也一定会烙在心底,视他们为榜样,视他们为书香路上前进的动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吉尼斯盛典”带给我们大多的感想,我愿像他们一样节约时间,饱读诗书,做一个爱阅读,会阅读的好少年!

读书作文 篇4

天蒙蒙亮,妈妈就把我叫起来了。我穿衣服很慢,妈妈不停地催促我快一点,可直到吃完饭我才清醒。妈妈啰嗦的说:“每天早上都像是上战场一样。到了学校,要听老师的话…。”

我来到学校,看见老师笑眯眯的迎接每一位同学。校门一打开,同学们就像潮水一般涌进校园。校园里响起了优美的音乐,新的一天开始了。

我最喜欢的是数学老师。她戴着一副眼镜,留着蘑菇头,每天都穿着漂亮的衣服。她有时候温柔,有时候严厉,发起火来来像火山爆发一样,所以我们都非常听话。

我最喜欢的课是体育课。体育老师像教官训战士一样,先让我们跑两圈,然后让我们做仰卧起坐,最后做俯卧撑,做完后就可以解散了。

上学的一天很有趣,也很新鲜,我喜欢上学。

读书作文 篇5

赵祥桢是个小书迷。

下课了,他第一件事就是从书包里拿出书看;中午吃完饭回到教室,第一件事就是看书,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看书。

有一次,中午上自习课,我一边做阅读记录,一边仔细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我发现,他整个自习课都在认真地看书,而且看得很入迷,因为我发现,他看书的时候,眼睛一眨也不眨。

赵祥桢真是一个小书迷。

读书作文 篇6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假期的时间就从指尖悄悄划过。在放假期间,我决定养成一个爱看书,每天看一个小时书的好习惯。

什么是“习惯”?字典上说,习惯就是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那好习惯,当然是长期以来重复地做的好的活动,这好习惯是我们平时每天每时每刻播种“好行为”结出的“果实”。

一个假期过来,我看了这么多本书:《格列佛游记》,《鲁宾逊漂流记》,《茶花女》,《简爱》,《城堡》,看过N遍的《哈利·波特》系列(一部分),《读者》和《意林》等此类杂志,《花火》和《魅丽优品》等读物……

看起来不可思议——30天,每天60分钟,60乘30等于1800分钟折合30小时——不可能啊。

起初,我每天是强看的。每天也看不进去多少,后来,我渐渐开始能看进去了,再后来,我不仅能看进去了,看的速度也变快了,再再后来,我能慢慢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了。

其实我所说的每日一小时是建立在每日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的,从夹缝中挤出的一小时。事实上,我坚持把平时看电视的一小时变成看书的过程中,大约快3周时,我就能自动抵抗诱人的电视节目了。所以,我也可以说成21天养成一个习惯。可这是为什么呢?我上网查到了这样的资料: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你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你“效劳”。看完之后我恍然大悟——一个习惯的形成只需21天!

妈妈常常告诫我:“注意你的思想,它们会变成你的言语;注意你的言语,它们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们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决定你的命运。”

也就是说改掉自己的老毛病,养成好习惯很难,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战胜自己。

从此以后,我渐渐地爱上了看书,看书也成了我必修的课程。每天吃完晚饭后的半个多小时是我的阅读时间,我总会抓紧这半个多小时阅读,阅读,再阅读!随着上学年级的升级,作业量也大了,可我依然坚持每天看书的习惯,就像有些人记日记一样。我觉得看书就是一种享受,是一种锻炼,是一种学习。真正做到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的人一定是知识丰富,出口成章,能写一手好文章的人。读书,能使我们增长知识;读书,能使我们悟出道理;更重要的是读书能使我们心胸宽阔。让我们一起来看书,养成喜欢看书的好习惯。生活中还有许多好习惯要养成,让我们共同去养成更多的好习惯,让好习惯伴我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