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释迦牟尼的人生格言 正文

释迦牟尼的人生格言

时间:2025-05-19 06:07:21

1、刹那便是永恒。

2、世间种种法,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无所动。

3、以深净心,入菩提舍。

4、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5、但为断一切烦恼故,而行精进。

6、未证言证,未得言得,是大妄语。

7、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8、净心水器,莫不影显,常现在前;但器浊心之人生,不见如来法身之影。

9、入佛种性,到于彼岸。

10、立志如大山,积德若深海。

11、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12、为欲利世间,专意求菩提。

13、时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14、住一切世界,心无所著。

15、心如灵空,无所分别。

16、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17、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8、如实观法,出生妙慧。

19、专念于佛法,未尝有散动;而以悲愿心,方便行于世。

20、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21、菩萨离迷倒,心净常相续。

22、应自修行一切智道,应勤增长菩萨境界。

23、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24、行如来行,住如来道。

25、无我心调柔,能得如来道。

26、恒守正念,习行众善。

27、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28、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做佛。

29、不住一切处心即是佛心。

30、开眼见明,闭眼见暗,所见不同,见性不变。

31、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

32、正念观察,调伏己情。

33、使汝流转,心目为咎。

34、不取为实,不着为净。

35、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36、永离诸相,心无所住。

37、狂性顿歇,歇即菩提。

38、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

39、于诸众生,恒起大悲。

40、心常寂静,知足少事。

41、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岂唯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以故。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

42、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43、我当于一切众生犹如慈母,生长一切善根大愿。

44、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

45、于佛境界起信心,得佛灌顶心无着。

46、普为诸世间,修行菩萨行。

47、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断除疑网出爱流,开示涅槊无上道。

48、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49、若无我相,则无增减。

50、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无量寿经》

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楞严经》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释迦牟尼

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法语:"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大毗卢遮那经》云:“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故知度生之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结归,大智之显现,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是故继体性宗趣后,而论本经方便胜妙之大力大用。

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佛语有云: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佛语有云:随心、随缘、随性。佛语有云:万法唯心。佛语有云: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佛语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佛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佛语有云:善恶一念之间。佛语有云: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佛语有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佛语有云:厚德载物,有容乃大。佛语有云:君子能忍,必成大器。佛语有云:九九归一、终成正果。佛语有云:祸往者福来。佛语有云:无色无相,无嗔无狂。佛语有云: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佛语有云:众生皆平等。佛语有云:有其因,必有其果。佛语有云: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佛语有云: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佛语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盛。佛语有云:一刹便是永恒。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诸法因缘生, 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一切皆为虚幻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若以音求我 ,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必惹尘埃

梵志双手持花献佛,佛曰:放下。梵志放下左手之花。佛曰:放下。梵志放下右手之花。佛还是说:放下。梵志:我手中之花皆已放下,还有什么可放的呢?佛说:放下你所有的想念,一直舍去,舍至无可舍之处 舍至无可舍之处......

佛说爱情的结果是失恋,唯其不足以蚀骨升华完满。感慨清纯渐逝,波澜不惊是苦是甜?奈何肉眼凡胎心不坚,总在倚门眺望春天。佛前有花,名优昙华,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开花,弹指即谢,刹那芳华。

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我等凡人,难脱八苦,因此坠入轮回地狱中。

人生总是苦乐参半,知其乐,忘其苦。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所说,所想,所做,所为,所用,所弃,所喜,所怨,所忧,所虑。皆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发。那么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坎坷迷离,伤痛落失,众叛亲离,流离失所,凡此种种都为苦之表象。纠其根源与禅说不近相同,看看佛教所说的人生八苦,了解人之痛苦之源。

人生第一苦--生苦。佛说,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生生死死,何时尽?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

人生第二苦--老苦。佛说,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丽的想念都将削隐于日渐深刻的皱纹。活的同时,已经死了。人得本体随时都是在新生和死去。相对与昨天来说你已经老了,生息代谢的变化人怎么能控制呢?

人生第三苦--病苦。佛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颠沛于残酷的现实之中,有谁能保证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的,随时的病痛让人饱受病之苦。

人生第四苦--死之苦。佛说,死亡也许并无所谓痛苦,死亡的事实给活着的人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死亡本身。死亡是新生的开始,轮回是下一个生命体的诞生,但死时的留恋是痛苦的。

人生第五苦--爱别离苦。佛说,爱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的表现,爱上帝是追求精神的统一,爱情人是追求生命的统一。但爱的本身包含的痛苦是人所共知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人生第六苦--求不得苦。佛说,人的欲望不能与欲望的对象聚合为一体,欲望就象拉长的橡皮筋找不到挂靠的地方就会弹回来打中自己,痛苦。追求着痛苦着,同时也在失去着。

人生第七苦--怨憎会苦。佛说,当爱不能弥合时,就会用感性方式来实现--怨恨,所有外在的怨恨都会被反弹而伤及自己,所有内在的怨恨都会伤及别人。贪恋、私欲为痛苦之源。

人生第八苦--五阴过盛苦。佛说,人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遇到的、感受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假象,就会迷失自我,陷入痛苦。世人常常为表象所迷惑,因而深陷其中。

人生八苦,真的很苦吗?抑或是那颗小小的枇杷糖,入口苦涩最后却甜蜜清凉,回味悠长。

篇一:人间佛教之代表人物

我们知道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就是人间的佛陀。他出生在人间,修行在人间,成道在人间,度化众生在人间,一切都以人间为主。佛陀为什么不在其它五道成佛呢?为什么不在十法界中,其它的法界中成道呢?而降世在人间成道呢?再深入来看,佛陀为什么不在过去时间、未来时间成道?而在我们现世的娑婆世界成道?也就是说,佛陀他是以提倡人间为主的。

太虚大师

(1889——1947),浙江崇德人,俗姓张,本名淦森。法名唯心。为民国以来佛教革新运动之倡导者。号华子、悲华、雪山老僧、缙云老人。十六岁出家。太虚法师要建设的人间佛教极力排除后代佛教宗派法派的影响。他说:“吾不为一宗一派之徒裔”,主张力行菩萨道,直学佛陀,以佛陀为导师。太虚法师追寻原始佛教的本来面目,破除将佛陀神灵化的迷信而崇拜佛陀人格教化,体现了对佛教原创性思想家及其思想的蒙思潮一致的思想内涵。 星云大师

俗名李国深,生于江苏省江都县,大师著作等身,撰有《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丛书》、《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佛光祈愿文》、《迷悟之间》、《当代人心思潮》、《人间佛教系列》、《人间佛教

1957年创办佛教文化服务处,后改为佛光出版社。1967年创建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并融古汇今,手拟规章制度,将佛教带往现代化的新里程碑。

论及人间佛教,星云大师强调,不抛弃世俗之物,无须遁入空门,修道不必有形式也不必执着计较,“人成则佛成,良知为佛陀。不一不异,生命十种,各有生命习惯,不要统一,各有本分。”说到人要不要成佛的问题时,星云大师斩钉截铁表示:“不要成佛,我自己都不要成佛!成佛做什么?有菩萨心肠,帮助人,服务社会,比成佛要好!”

经典语录

最巧合的太虚和星云两位当代佛教的大师,年龄相差三十八岁,而且缘悭一面,却有七个共同点: 一、 大陆佛教重建阶段代表——巨赞法师二、经受严峻考验阶段的代表人物——正果法师

三、大陆佛教恢复发展阶段的旗手——赵朴初

篇二:佛家语录

经典佛家语录

1.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2.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4.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5、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6、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7、佛曰: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8、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9、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0、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1、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12、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3、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14、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15、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 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16、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17、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18、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19、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0、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21.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22、问佛:为何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 佛说: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23、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24、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 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诸多痛苦。

25、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26、古寺月色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

27、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28、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29、佛曰:执著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佛曰:执著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 佛曰:执著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 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

空门,早已超脱涅磐

30、禅者心也,心中有禅,坐亦禅,立亦禅,行亦禅、睡亦禅,时时处处莫非禅也。禅也是顿生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人顿悟,得禅意。

31.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32、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 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33、轮回自然界万物最灿烂之日,为何就是委地之时?

34、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麽办?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35、妙谛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篇三:经典佛家语录

经典佛家语录

1.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2.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4.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5、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6、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7、佛曰: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8、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9、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0、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1、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12、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3、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14、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15、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 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16、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17、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18、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19、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0、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经典佛家语录

1.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石一乾坤,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

2.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4.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5、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6、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7、佛曰: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8、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9、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0、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1、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12、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13、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14、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15、问佛∶世间为何有那麽多遗憾? 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16、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17、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18、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19、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0、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21.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22、问佛:为何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 佛说: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23、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24、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 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诸多痛苦。 25、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26、古寺月色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

27、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28、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29、佛曰:执著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佛曰:执著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 佛曰:执著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 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门,早已超脱涅磐

30、禅者心也,心中有禅,坐亦禅,立亦禅,行亦禅、睡亦禅,时时处处莫非禅也。禅也是顿生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人顿悟,得禅意。

31.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32、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 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33、轮回自然界万物最灿烂之日,为何就是委地之时? 34、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麽办?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35、妙谛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篇四:佛家语录,与有缘人共享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时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清,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曰:一切本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忘记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切虚幻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曰:缘来则去,缘去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佛说:这是一个婆娑的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的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春花秋月夏杜鹃,冬雪寂寂溢清寒。

佛曰:静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魔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人生在世如生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执着如深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佛曰:执着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

佛曰:执着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

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么办?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与山水亲近,受自然洗礼,像梅水初放,似水滴轻贱;此情此境,已分不清哪是山水,哪是人心,山水就是我,我就是山水;心底唇边微笑中发出愿望:愿将山水供生佛,修到梅花伴醉翁。

篇五:经典佛教名言集萃

竹是无心树

莲如有脚花

*西方竹叶千年翠

南海莲花九品香

*一苇渡江,达源溯六祖

九年面壁,妙理悟三乘[河南少林寺面壁洞]

*南海慈航,渡来北楚

西方法雨,洒遍东山[湖北大冶大洪山寺,祀如来、

观音]

*净土莲开,一花一佛一世界

牟尼珠现,三摩三藐三菩提[台湾台中慈善寺]

*清华真佛地

庄严古洞天[安徽九华山华严洞](汗??上联刚看到时还以为是清华大学??) *岐分相映流乃一

山不在高佛有灵[台湾台北县岐山岩,祀清水祖师](斗胆问一句:清水祖师是谁?)

*金山挂月窥禅径

沙鸟听经恋法门[福建安溪龙门镇金沙岩](金沙??恩,沙沙的头发确是金色的)

*修德种因法身圆妙

水清月现玉盖尊严[台湾彰化修水岩]

*山静尘清,水参如是观

天高云浮,月喻本来心[河北承德水月庵]

*龙井茂青松,群沾法雨

泉岩生翠竹,普荫慈云[台湾台中龙泉岩]

*紫气东来,海上犹传天乐近

云霞西涌,人间长见法轮新[台湾台中紫云岩]

*湖畔显灵,大士婆心,济拔三途苦

山前圣景,莲瓣九品,广渡诸有情[台湾云林湖山岩]

*六根未净,六欲未除,听此间暮鼓晨钟,说方便法

也不是真,也不是假,愿天下痴男怨女,作如是观[湖北孝感六也茶楼戏楼] *大大肚能容万物

微微笑看破群生[天王殿]

*处处无非菩提海

山山尽是普陀崖[甘肃天水罗汉堂]

*祥云蔼蔼来南海

甘露湛湛润炎方[澎湖马公镇观音亭]

*见见见,非见非见,见非见

闻闻闻,不闻不闻,闻不闻[湖北房县凤凰山观音洞]

*翠翠殷殷,处处花花果果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福州西禅寺]

*双双玉井,碧澄冷浸千秋月

六六玄峰,翠耸光连万壑云[河南少林寺西坊]

*芸芸众生,善善恶恶一杯土

茫茫大地,真真假假总成空[河南水城普明寺]

*妙手空空,一弹流水一弹月

余音袅袅,半入江风半入云

*念念弥陀佛,佛教观佛观自佛

心心极乐天,天命酬天酬性天

*里面清清净净,安安闲闲,无非妙谛

到头囫囫囵囵,活活泼泼,便是如来

*斋鱼敲落碧湖月,觉觉觉觉,先觉后觉,无非觉觉

法钟撞破麓峰云,空空空空,色空相空,总是空空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色色空空,妙相同参成佛国

三藐三菩提,三乘三觉悟,生生世世,法轮有幸现金身

*运法眼看得分分明明,这个该如何,那个该如何,到头来无可如何,绝世慈悲都如梦

把灵心养的活活泼泼,动机亦在此,静机亦在此,立脚处全然在此,自家智慧便通神

*碧水映诸天,色即空,空即色

云龛崇宝地,来如见,见如来

*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种甚因结甚果

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风声水声钟鼓声,声声入妙

月色山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音即是观,观我观人观世界

士何称大,大经大法大慈悲

*人道贵道禽道兽道,道道相传

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生生不已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

*白鸟忘饥,任林间云去云来,云来云去

青山无语,看世上花开花落,花落花开

*迷则不觉,觉则不迷,好从大圆镜中照出本来面目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却自真如界里证明无上菩提

*似洞非洞,适成仙洞

有门无门,是为佛门[浙江青田石门洞]

*佛云:不可说,不可说

子曰:如之何,如之何[四川峨眉山息心所]

*善哉善哉,即非善法

如是如是,故名如来

*印不即离间,是相非相

悟最澄明处,内空外空

*天道人道圣道,谓之大道

善缘结缘福缘,佛之妙缘

*十方善,十方缘,十方结果

同修道,同修德,同修成仙

*修清净,养自性,果然自在

守清规,说清话,真是清闲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

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浙江萧山观音寺]

*消释三幡欲界色界无色界

宣扬诸部大乘上乘最上乘

*泓寺泓庙泓佛堂,世界无二

石山石洞石佛像,天下第一

*心即佛,佛即心,须要认清脚跟

色是空,空是色,莫教妄起念头

*在在自心观自在,自观观自在

来来如意见如来,如见见如来

*寿无量,法无边,无是无非无烦恼

人有缘,度有难,有因有果有菩提

*求自在不自在,知自在自然自在

悟如来想如来,非如来如是如来

*大叩大鸣,小叩小鸣,普觉梦中之梦

一声一佛,千声千佛,遥闻天外有天

*无我无人无众生,寿者皆以无为法

如露如电如梦幻,泡影都作如是现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大肚皮千人共见,何所有,何所不有

开口笑几时休息,无一言,无一可言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百千日月,百千须弥,卢不出莲花瓣里

八万天人,八万贤圣,众同游香水海中

*菩提会菩提,具大神通,忽现千般千眼

自在观自在,是真佛力,总有慈念慈悲

*乐境大殊苦境,苦境易离,乐境早寻离苦境

善心即是天心,天心难合,善心常在合天心

*不生不灭,不垢净,不增减,度十方苦是名诸佛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离一切相方见如来

*佛地有声传,无非鸟声泉声、风声雨声,声声证寂

禅门无色相,只有山色月色、树色云色,色色悟空

*教本同源,遍大千世尊,无非要人以慈以孝以敬

试则不贰,愿恒河沙众,各自供养而父而母而师

*山即是空,水即是空,花花草草亦即是空,到此恍然空诸所有]

天不可说,地不可说,人人物物都不可说,既然如此说个什么

*花即是禅,鸟即是禅,山耶云耶亦即是禅,钟磬声中随你自寻禅意去 男可成佛,女可成佛,老者少者都可成佛,松杉影里何人不抱佛心来

众生成佛时,普见众生是佛

万法悟空后,始知万法不空(佛理联)

大因缘宛若虚空,岂能超出

真解脱譬如幻物,不可执持(佛理联)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盘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佛理联)

死生其实圆融,并无世外涅盘岸

迷悟本来同体,哪有梦中觉醒人(佛理联)

不管它假假真真,滚滚红尘多变幻

无非这空空色色,花花世界永轮回(佛理联)

水清月现,水浊月亡,月本无为常自在

风住幡停,风吹幡动,幡何有异只随缘(佛理联)

觉后照空离相,则无我无人,无众生寿者

迷时住色起心,即有神有鬼,有地狱天堂(佛理联)

日征月迈景常新,看柳绿花红,随时轮转

地久天长人易老,趁风轻云淡,作法界观(佛理联)

人身失却,如秤锤落井,砺石沉潭,朗朗乾坤,须何时再见

罪业造成,纵仙术隐空,神通入海,冥冥报应,亦在劫难逃(佛理联)

问业轮滚滚,恩爱别离,曾有几多悲泪流?可怜你老来病也,五阴还盛

叹苦海茫茫,怨憎聚会,又将不少孽缘结!怎奈他生者死时,一气难求(题“八苦”)

一心常忍辱

万事且随缘(题忍辱波罗蜜)

说食何尝饱

闻经不在多(佛理联)

透彻何劳竖指

空灵惟解拈花(佛理联)

境转心行心转境

缘随意乐意随缘(回文佛理联)

至高无上菩提道

微妙甚深方便门(佛理联)

彻底掀翻无一事

完全看破笑三声(佛理联)

历事炼心真境界

闻经生信大因缘(佛理联)

八万法门行遍易

三千世界看穿难(佛理联)

无所从来,实非诸相

得成于忍,不住其心(题《金刚经》)

但尽凡情,别无圣解

不离自性,即是福田(集句)

八万法门,观心为上

百千方便,念佛在先(佛理联)

天女散花,禅心不乱

羚羊挂角,悟迹难寻(佛理联)

三百六十行,行行能办道

八万四千法,法法是修心(佛理联)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佛理联)

般若立圆宗,教门原不共

菩提归大海,法味本相同(题天台宗,仿五绝体联)

万法唯心,心性自然成自在

三车济众,众生如实见如来(佛理联)

同上慈舟,共登般若波罗蜜

普沾甘露,常念南无观世音(题普陀山,兼题念观世音法门)

朝此山来,眼前草木有灵气

悟其道去,身外乾坤无俗尘(题朝山,兼题诸佛教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