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硬笔正楷图片
《沁园春·雪》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沁园春·雪》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毛泽东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其诗词中大都写及历史与战争。学者王克煜通过深入研究分析认为,《沁园春·雪》可谓写得最为出色的一首。它既不像有些篇什直抒胸臆,也不是一般地运用中国诗歌传统的比兴手法,而是“比”“赋”得体,善于将“赋”的陈述方式融于“比”之中,从而形成了比较雄浑的词风与宽阔深厚的境界。
历来诗词咏雪的很多。“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不少诗人对“雪”都成功地作了新的发掘。毛泽东这首词因“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而起兴。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又作过批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本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1935年11月,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恢复此番号)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毛泽东同志1945年10月7日致柳亚子先生书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即谓此阕。1958年12月21日又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重庆曾手书此词赠柳亚子先生,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但多有讹误,不足为据。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沁园春·雪》整体分析
《沁园春·雪》分上下阕。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起笔不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这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十分准确、传神,凸现了北方雪景的深度。“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可谓静中写动,披满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像银蛇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兀。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句。“银蛇”“蜡象”两个生动比喻,一下子赋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多么自然巧妙的联想,使雪境发生阴晴之间的转化,一个“红装素裹”的美人的象征,初步形成这首词的意境。
下阕首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这一双关语词,与上片中的“长城”“大河”相融合,具有画龙点睛之意,“江山如此多娇”,可以理解为这首词的基本构架。作为政治家的词人,对“北国风光”的.抒怀,最终还是对江山社稷的关怀。1935年末,毛泽东领导中央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转机。毛泽东怀着拯救中华民族、创建新中国的政治抱负和雄才大略,必然会在这首词中曲折地反映出来,并且不同凡响。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为江山社稷奔走操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成为六七十年代称誉“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绝句。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毛泽东讲究词章格律,但又不刻意追求。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人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的书写工具包括钢笔,以墨水为主要载体,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具有携带方便、书写快捷、使用价值广等特点。
硬笔书法教学课件
教学内容:写好钢笔字的意义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写好钢笔字的意义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写好钢笔字的作用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写好字的意义(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讲解,给出优秀书法作品欣赏)
我国教育学家、文字学家、诗人郭沫若早就在1962年指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大书法家沈尹默说:“练字不但对身体有好处,而且可以养成善于观察、考虑、处理事务的敏锐和宁静的头脑。”他们两位都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他们的话,是一生学字的经验总结,很有道理。
即使在现在电脑普及的时代,钢笔仍是不可取代的主要书写工具。“字是人的脸面”,因此,从学生时代起开始进行正规的钢笔字训练,将受益终身。
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塑一张高素质第二脸孔;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增一份赢得成功的自信。你想用潇洒漂亮的字,来装点你美好的人生吗?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一、正确的写字姿势
1、头正身直:眼睛和本子距离一尺左右,头要端正,背要伸直、自然,向前微倾,切不可扑向桌子,弯得像大虾。
2、臂开肩平:两臂平放桌面上,两肘相对,左右一样,双肩要平,不可左右高低不同。
3、足安胸舒:胸与课桌要保持一拳距离,不能紧抵桌沿。要使全身各部位感到舒服,轻松、自然、灵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平放地上,不可并拢或一前一后,更不可交叠。
4、本子放正:写字时,本子不能斜放,从上到下书写,本子随之由下往上移动。否则,会影响保持正确姿势,把桌面文具盒及多余课本放入课桌里。
硬笔书法艺术
硬笔书法的`特点,主要是与毛笔书法相比较而言的。一、由于硬笔笔尖的材质比较硬,它的线条变化没有软笔--毛笔变化大;二、由于一般使用的硬笔,是以钢笔等为主,所以线条相当于毛笔来说要细微得多,所以字型也要小得多,甚至比毛笔的小楷还要小;三、由于笔的材质的缘故,硬笔比毛笔易控制。
实用硬笔书法以行书为基础,并借用部分草书写法,用以满足日常工作、学习、生活需要所使用的手写体。以钢笔为主,实用硬笔书法,主要是强调实用性,不过多强调艺术性。实用硬笔书法,能做到易写易认即可,关键是做到书写快捷和规范,行书的特点就是易写,并能写得快捷,规范的行书也易认,所以实用硬笔书法,是以行书为主的。
掌握正确方法
实际上,练字确是一件并不太难的事情,只是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关键是多临摹。试想想,写字,也就是点、横、竖、撇、捺,再加几个转折笔画罢了,把这些写好了,再注意一下笔画之间的搭配,作为一般日常使用的写字,就行了。写字其实是一种书写的习惯,对于写不好字的人,练字,就是要克服掉不良的书写习惯,形成一种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水平没有进步,是因为你还不知道好的书写习惯是怎样的,或者是你还没有注意到这些。多看、多琢磨,反复临摹好的字帖,就能让你自然地形成好的书写习惯了。
关于练字
关于练字是不是一定要先练楷书的问题,我在这里简单地谈一谈。其实楷书与行书的写法有相通之处,却也有很大的不同。楷书有楷书的书写规范,行书有行书的书写规范,两者是不能混同的。不能认为把楷书写快了就是行书,把行书再写快了就成草书了。
人们常把楷书比作站立,把行书比作行走,自然草书就是跑了,要先学站再学走。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同时也是着重强调练字要练基本功的问题。但是人们忽视了这基本功有二层含义:一是控笔的能力,二是对各种书体的认识和笔画特点的把握能力。因而,在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已经掌握了的情况下,本着实用书写的目的,是可以直接练行书的。因为在练行书的时候,也能训练控笔的能力呀。由于楷书的规范与行书的并不一样,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这样一些人,一笔一画的字,写得很工整,但是一写行书,又乱套了,再写快点就成“鬼画符”了,这就是因为没有按照不同的书体的规范书写的缘故。历史上众多书家中,有以楷书见长的,有以行书见长的,还有以草书见长的,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见,作为硬笔书法,你完全可以对哪种书体感兴趣就练哪种书体,因为硬笔没有软笔那么难于控制。作为实用的练字,你能够并且必须从练行书入手。当然,各种字体都练一练,能找到一些特殊的感受与体会,对你练任何字体都是有帮助的。另外,特别说明一下,有些人写的很工整的一笔一画的字,严格来讲,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楷书。
硬笔楷书概述
一、硬笔楷书的概念
硬笔是相对软笔而言的.是指用硬质材料制成的笔。软、硬笔的最大区别主要根据笔尖软硬而定。根据这个定义,硬笔则应包括钢笔、粉笔、圆珠笔、刻笔、铅笔、蘸水笔、铁笔、木笔、竹笔、羽管笔、呢绒笔、塑料笔、美工笔等。硬笔楷书是指用硬质材料制成的笔,运用楷书的书写技法书写而成的法书。狭义硬笔书法特指用钢笔为主要工具的书写汉字的法书。它是现代最普及、最广泛、最便捷、最有生命力、最具时代感的书法表现形式。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要解释.就是古代的刻字是不是属于硬笔书法,根据定义是不属于,因为那时还没有硬笔.即使有.那也是刀等较坚硬的东西进行雕刻而成.我们把这种雌刻归在书法的一个重要门类“刻字”里面.这是比较恰当的:同时也有用毛笔写在实物上再用刀等较坚硬的东西进行雕刻而成的.这种书法采用毛笔的笔法和原理刻出来的文字应该归属于毛笔书法的范畴。这就给我留下一个悬念,硬笔书法什么时候产生.它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过程?
二、硬笔书法的产生和发展
尽管有人力图将硬笔书法的历史追溯到甲骨文、金文时代,但由于那时的方式主要是“刻”(凿、铸等)而很少是“写”,况且现在所谓的硬笔在那时还未产生。将其划归“刻字”较为妥帖。而敦煌文献中保存的硬笔写本.却以实物推翻了以往“中国古代没有硬笔书法”的说法,将中国硬笔二持法的历史卜溯到了两千多年以前,这确实是恰如其分的。
据多年的敦煌研究,鉴别出的敦煌硬笔写本达2万多页.发现多为纸本,也有绢本;有汉文.也有十多种古民旗文字;书写内容涉及文学作品、契卷书信、经帖杂文和佛经;使用书体包括硬笔楷书、行书、行草和草书。从笔画造型看,敦煌硬笔写本字体平整,粗细均匀,富有现代硬笔书法的“线”感,没有毛笔书写顿笔、叫峰、肥瘦结合、点面相问等“面”的特征,显然足用竹、木、骨、角等材料削制的硬笔蘸墨写成。
与写本相印证的足书写工具的发现.在20世纪进行的探险和考古发掘中.西方探险家和中国考古工作者曾在中国西部发现过十多枚由竹管、芦苇管、竹批、红柳等材料削制而成的硬笔。1906年英国人斯坦因从新疆若羌县米兰遗址发现芦苇管笔,1972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甘肃武威市张义堡西夏遗址发现竹管笔。从形制上看.这两种笔极为相似。都用木质材料精工削磨.有锋利的笔尖和马耳形笔舌。让人吃惊的是,这两种笔的笔舌正中都有一条缝隙.呈双瓣合尖状,与今日钢笔笔舌有异曲同工之妙。1991年.在敦煌市西北哈剌淖尔湖东南岸汉代高望燧遗址中,一名矿工发现了一枚汉代觚、二枚铜箭镞及一件竹子削制的器物,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竹锥笔,时间已有近两千年。据此,有人断言,在西汉毛笔书法到来之前.中国书法史上还有一个先秦硬笔时代。
爱国诗词硬笔书法作品96字
中国专家的新近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古代硬笔与近现代钢笔存有渊源关系,从笔舌形制和原理的共同性呵以看出.中国古代硬笔与近现代西方钢笔关系密切,至少是它的“远祖”。随着毛笔的广泛运用和纸的发明.在中国的书法领域毛笔书法终于一统天下,一度出现过的“先秦硬笔时代”也就销声匿迹了。随着西方钢笔在19世纪的传人和使用,沿用了两千多年的中国毛笔在实用中逐渐退居“二线”.才使硬笔书法得以萌芽。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经过一些有识之士的探索.终于开启了钢笔书法的发端期。一些讲解钢笔字写法的专著和字帖相继问世.为硬笔书法的普及、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先是由硬笔书法比赛发动.继而展览、讲座、学访、研讨,办报刊、出专著、印字帖,一次次如火如荼的硬笔书法活动在神州大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硬笔书法以其多样的风格、大众化的审美情趣、鲜活的生命力、新颖的时代感.拓展丁中国传统书法的领域。终于在中国书法艺术这座宏大的艺术殿堂里.占有了一个重要的席位。
三、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的区别与联系
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是交叉发展的。虽然毛笔书法的艺术性和表现力远远大于硬笔书法 >,蔡邕在《九势》中写道:“故日:势来不可挡.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但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硬笔书法已成为书法艺术中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并且,随着硬笔书法(特别是钢笔书法)的迅速发展.这一艺术自身的特点越来越突出。那么,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呢?
(一)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区别的根源在于书写工具的不同
1.因为书写工具不同而形成的线条质感不同。毛笔多用羊、兔、鸡、黄鼠狼等动物的毫毛制成,加之笔内含墨多少而形成的线条墨色不同,其线条质感柔软、丰润,笔画或飘若行云,或雄浑劲健。刚柔相济、有血有肉。硬笔则以金、铜、铁、铱等硬质材料制成,所以,它的笔迹质感坚实、挺秀瘦硬、骨感强烈。
2.由于毛笔伸缩性大,毛毫可铺可敛,所以,其笔画宽窄、大小悬殊,线面并用,表现丰富;硬笔则因笔尖开合能力较小,笔画粗细均匀,线条明快、简约。
3.毛笔书法一般字形较大、篇幅较大,易于欣赏。但如今多作艺术创作,应用则较少,加上用宣纸、毛边纸等专用纸书写.其开支较大;硬笔书法小巧玲珑,书写方便.还便于修改,基本不受纸张限制.破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二)联系
硬笔书法之所以被称为书法,是因为它和毛笔书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它们都是以汉字为载体,即以汉字为表现对象。
2.两者虽然笔法不同,但结构规律和章法基本一致。
3.硬笔的线条表现可以借鉴毛笔的笔法。比如说,硬笔书法中就借鉴了毛笔起落完整和轻重缓急的方法.使笔触更加丰富多彩。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门艺术。区别使它们成为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联系又使它们之间关系密切。学习硬笔书法,可以多借鉴毛笔书法的经验,但不是必须首先学习毛笔书法,才能写好硬笔字。毛笔字由于两千年来一直作为中华民族的实用文字而发展成为一门精彩的艺术。如今,硬笔字接过了原来毛笔字“实用”的重担,成为民族文化交流、传播的媒介,实用的优势也将使硬笔字发展成为一门与毛笔书法同样的精湛艺术。
四、硬笔书法的书写工具
孔子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硬笔书法,首先必须认识书写工其,熟悉书写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地学会驾驭工具的本领,尽快地掌握硬笔书法的基本创作方法。传统书法的工具有笔、壤、纸、砚,称为“文房四宝”。由于砚台在硬笔书写过程中很少用到.这里就略去不讲。可以说这些东西都容易得到.只是要在购买的时候注意挑选.选中自己满意的工具就可以了。
(一)笔
爱国诗词硬笔书法作品96字
硬笔的种类很多,在选择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自己最中意的,要从软硬、优劣、书写条件、需要等方面去选择笔。硬笔一般分为用墨水的和不用墨水的,用墨水的我们称为墨水笔,不用墨水的我们称为非墨水笔。对于美工笔.需要注意的是它由于笔尖跟一般的笔不一样,起收笔的动作与其他普遍硬笔会产生一些差异,在书写过程需要做一些辨别,不能一概而论。本教程着重讲述普遍硬笔.因为普遍硬笔是大家经常接触到、经常使用的,美工笔只是少数人使用或者是特殊场合使用,所以我们不把美工笔的笔法作基础笔法来讲。
1.墨水笔的选择
对墨水笔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笔尖。笔尖的挑选是选笔中最重要的内容。好的笔尖一般具备这样的条件:一是笔尖匀称,分瓣大小一致,薄厚相等;二是笔头圆点大小一致,造型统一,契合完善,圆滑而不拉纸;三是弹力适中(指用手指轻按笔尖,感到有一定的`韧性即可)。②皮囊。对皮囊的检查最主要的是吸水性能,即以手按感觉弹力,弹力好,吸水性能好;反之,吸水性能则差。③外部结构。外部结构完善.包括笔夹、各开合处的性能完好和套配完整。④外观。外观即笔的造型及花色是否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