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格言出处解析感悟 正文

格言出处解析感悟

时间:2025-05-10 09:19:41

1.假如你打算继续学习,那么崇高的目标和高度的热情将最最有助于你持之以恒,学有所成。(美国小说家)约翰嘉德纳

2. 每一点滴的进展都是缓慢而艰巨的,一个人二次只能着手解决一项有限的目标。(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

3. 如果想成功,目标要愈大愈好,这么一来,在未达到目标前,就会严以律己,时时警惕自己不要懒散。(日本宗教人士)吉本晴彦

4. 对准一个目标,毫不动摇,豁出命来全力以赴, 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扩大自己成功的可能性,甚至实现番意想不到的事业。(日本学者)德田庞雄

5. 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德国文艺理论家)莱辛

6. 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没有目标。(法国作家)蒙田

7. 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臼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做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德国诗人)歌德

8. 目标越接近,困难越增加。但愿每一个人都像星星一样安详而又从容地不断沿着既定的目标走完自己的路程。(德国诗人)歌德

9. 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法国哲学家)哈伯特

10. 你的目标确定了,你的`脚步也就轻快了。(法国哲学家)哈伯特

11. 向前看总是明智的,但要做到高瞻远瞩并非易事。(英国政治家)丘吉尔

12. 在理想的最美好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为最美好的目的而设。(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13. 没有目的,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目的渺小就做不成任何大事。(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

14. 有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

15. 有一些宝贵的东西作为它的目标时,生活才有价值。(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16. 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掉至坑里去。(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17. 目标愈高,志向就愈可贵。(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如果)个人没有远大的目标,那么凡事只能停留在思考阶段,不想去行动。(日本学者)德田虎雄

18. 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契讨夫

19. 没有目的,一个人完了,目的也就完了。(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

20. 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查士德斐尔爵士

21. 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华特贝基霍

22. 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不能带给别人信心;已经信服的人,方能使人信服。麦修阿诺德

23. 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 威尔逊

24. 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爱因斯坦

25. 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罗曼罗兰

26. 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却是力量。弗烈德利克罗伯森

27. 一个人绝对不可在遇到危险的威胁时,背过身去试图逃避。若是这样做;只会使危险加倍。但是如果立刻面对它豪不退缩,危险便会减半。决不要逃避任何事物,决不!温斯顿邱吉尔

28. 你若说服自己,告诉自己可以办到某件事,假使这事是可能的,你便办得到,不论它有多艰难。相反的,你若认为连最简单的事也无能为力,你就不可能办得到,而鼹鼠丘对你而言,也变成不可攀的高山。艾蜜莉顾埃

29. 恐惧是世上最摧折人心的一种情绪。我与它抗战,并借着帮助情况不及自己的人们,而克服了它。我相信,任何人只要去做他所恐惧的事,并持续地做下去,直到有获得成功的纪录做后盾,他便能克服恐惧。艾琳诺罗斯福

30.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我们的恐惧总较我们的危险较多。塞尼加

1、处在社交圈中是一种烦恼,而超脱出来简直是一场悲剧。

2、厌倦,就是一个人吃完盘子里的食物后对盘子的感情。

3、参加追悼会的程序常常是,先受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然后大家一起抽烟喝酒打牌。

4、知识是一种使求知者吃得越多越觉得饿的粮食。

5、爱情是会沉底的,在平淡的日子里,最重要的是经常轻轻晃一晃盛装爱情的“水杯”。

6、战争:用舌头解不开就用牙齿咬吧!

7、憎恨别人就像为了逮住一只耗子而不惜烧毁你自己的房子。但耗子不一定逮到了

8、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梦想,但如果其中一个不断搅扰着你,剩下的就仅仅是行动了。

9、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10、幸运之神的降临,往往只是因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

11、失败发生在彻底的放弃之后。

12、所谓敌人,不过是那些迫使我们自己变得强大的人。

13、胆怯的人在危险前被吓住了;懦弱的人在危险中被吓住了;勇敢的人在危险过后被吓住了。

14、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15、家庭的幸福需夫妻共同努力,而破坏它,一人就够了。

16、最了解你的人有时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

17、你若不想做,会找一个或无数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想一个或无数个办法。

18、看一个人的心术,看他的眼神;看一个人的身价,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看他的朋友。

19、魅力女人,就是有充分的意志力去抵挡男人的进攻,也有足够多的魅力阻挡男人的撤退。

20、山盟海誓是一种经常让高山和海洋领受尴尬的重量级承诺。

21、好女人是一所学校,好男人毕业了可留校任教。

22、不要同一个傻瓜争辩,否则别人会搞不清到底谁是傻瓜。

23、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有时很可能是不具备效率和工作能力的表现。

24、做父母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可大部分的父母未经任何培训就上岗了。

25、凡向鳄鱼池内投掷物品者,必须下池自己捡回。――肯尼亚天然动物园告示

26、当你想丢点什么的时候请想想,千万别丢脸。――成都垃圾箱,果皮箱上语

27、凡是上了年纪的人,大多是反对的太多,商议的太久,行动的太迟,后悔的太早。

28、老鼠嘲笑猫的时候,身旁必有一个洞。

29、站在山顶和站在山脚下的两人,虽然地位不同,但在对方眼里,同样的渺小。

30、结论就是你懒得再想下去的地方。――路的尽头,仍然是路,只要你愿意走。

31、使我们不快乐的,都是一些芝麻小事,我们可以躲闪一头大象,却躲不开一只苍蝇。

32、最好的与最坏的创造了历史,平庸之辈则繁衍了种族。

33、打算开创新事业时,十人中有一两人赞成时就可开始,以免太迟。

34、买保险――用不上时痛苦,用上时更痛苦。

35、给猴一棵树,给虎一座山。――用人之道

36、,世上有三种人:一是良心被狗吃了的人,二是良心没被狗吃的人,三是良心连狗都不吃的人。

37、,你可以先知先觉地领导产业,后知后觉地苦苦追赶,或不知不觉地被淘汰。

38、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找上门。

39、听你说,你和你的她们,暧昧的空气;我和我的绝望,装得很风趣。

40、没有一种爱是不刺穿手足的。当你问我为什么不能平静地爱你时,我回答说,平静地爱你就是一点也不爱你。

41、我不想要什么礼物,只是想,当我需要你时,你能在身边,当我说话时,你能用心听,当我难过时,你能给我一个拥抱。一切礼物都比不上这些。

42、刘索拉:你知道生活的本质以后,知道了许多真实的东西,就没有那么多酸情了。

43、让时间忘记我,让季节忘记我,让思念忽略这一切。我汹涌或者平和的情绪,如水如梦。当人即使在梦中,仍不知幸福的所在,那才是最深的悲伤。

44、总是情不自禁的忧伤,于是慢慢学会了隐藏。

45、真正的爱不是“捆绑”,好的感情是拉得开却扯不断的。拉得开就是彼此都拥有独立的人格尊严和价值判断,而扯不断是说彼此之间的温暖和依恋。所以,爱不是一种捆绑,相反我们可以把爱看成是人生的一种“松绑”,因为爱是如此的温暖宽容,包含着彼此的信任与疼爱,给有限的人生带来无限的体贴与希望。

46、在乎才会乱想,不在乎连想都不会想。

47、相爱很容易,相守却很难。我们谈恋爱时,总希望能变成永远。但从结果来看,绝大部分恋爱都注定要分手。两个人在一起,看起来如胶似漆,但最终步入婚姻殿堂的不多。所以,两个人若想终成眷属,就需都爱对方,都愿意为对方牺牲,一起用力维持。爱情很脆弱,任何一个人松手,都会分道扬镳。

48、有些烦恼是我们凭空虚构的,而我们却把它当成真实去承受。

49、有时候,飞蛾扑火般的盲目和热情是必须的。如果没有那些深入骨髓的热情,生命就只是冰凉理性或一杯温水的温度,你不会被灼伤,也不会了解炫目的光明和被点燃的忘我感受,你不会失去自我,当然也无法品尝自我的真实味道。这只是一个过程,扑向火,体验火,然后让它烧掉你的虚妄。爱情尤其如此。

50、爱不是一句话,只是一个动作。

一、仁者无敌。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奉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赏析】孟子反对用刑杀来治理国家,他认为仁政是最好的治理方式。有仁德的人无敌于天下,对国内能通过推广仁德来使百姓安定,对外以至仁伐不仁,决不至于让血流得把捣米的木槌都漂起来。对于个人来说,如果能修养仁德,他就能使天下人心服口服;对国家来说,奉行仁政,对内对外都能成功治理。孟子讲的治国之道是要统治者努力推行仁政,以德治国,反对刑罚杀戮。

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释义】尊敬自己家里的老人,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子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一切政治措施都由这一原则出发)要统治天下就像在手心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

【赏析】孟子认为有仁德的人能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有德行的人当政,他能把自己的仁德推广到天下,这样就是推行仁政,由类似尊老爱幼的仁德美善出发去制定国家的政策,管理天下就是很轻松的事了。

三、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

【释义】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怎样对待你。

【赏析】这是孟子与邹穆公一段对话中的一句。当时,邹国与鲁国边境发生械斗。邹穆公问孟子:“我的地方官员死了33人,可是老百姓没有一个肯为长官效死的。对这些可恶的百姓,要杀呢,杀不尽;不杀呢,这种瞪着眼睛看长官战死而不去救助的行为,太可恨了。你说怎么办?”孟子回答说:“灾荒年,你的老百姓有的饿死在沟边路边,青壮年四散逃荒的就有几千人,而你的粮仓里、府库里却装得满满的。地方官员却没有一个来向你汇报,对老百姓这种严重饥荒情况,还说形势大好。这些地方官员的行为,就叫做对国君怠慢、对人民残忍呀!曾子说过‘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怎样对待你’。人民在危难时得不到官府的救济,现在才有报复的机会。所以只要你行仁政,关爱百姓,百姓自会爱护他们的长官,而愿为之效死了。”

四、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释义】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赏析】孟子是个胸怀宽广的大儒。他长期周游列国来推行自己的主张,要在天下实行仁政,要统治者保民爱民,与民同乐,实现天下统一。《孟子·公孙丑下》里记载他的话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今日的社会里,除了我,还有谁呢?)正是有这种心胸,他才能对推行仁政孜孜不倦,即使身处厄运困境,也不改变志向理想。

五、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释义】(圣人)出自于同一类的人,却远远高出于众人。

【赏析】这是孟子对孔子的崇高礼赞。孟子认为孔子是人类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杰出人物,“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伟大)于孔子也”。并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六、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

【释义】当今之世(如果要想平治天下),除了我能做到,还能有谁呢?

【赏析】这是孟子的宏伟抱负及自信之语。孔孟二人均有治世忧道的心情,孟子更多次明确自己迫切希望参与治理天下国家的抱负。他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这是他独特的历史观。他认为从周文王、武王开国距今已七百多年了,应该有圣王出现,而自己能当“名世”之士,作伊尹、姜太公一类的人。所以他说:当前,如果上天还不想使天下得到平治,那也就算了;如果天意想使天下得到平治,“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七、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

【释义】(社会有分工,)有的人从事脑力劳动,有的人从事体力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就

担当管理工作,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就被别人管理。

【赏析】这是孟子批判农家学说的话。农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许行,主张“贤者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即国君及在上位的人应当同农民一道种田,才能吃饭;自己煮饭,同时管理国事。

孟子反对这种观点,揭露了这种观点的许多荒谬可笑之处,阐明其事实上的不可能,从而正面阐明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必要性及合理性。

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

【释义】身在富贵之中要不迷乱本性,身在贫贱之中要不改变志向,身在威势武力之下也绝不卑躬屈膝,有违道义,这样才可算作大丈夫。

【赏析】一个人只有坚持自己的追求,坚持修养仁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目标,恒心恒德,才算是大丈夫。富贵也好,贫贱也罢,都不能改变理想和节操,这才是大丈夫。

九、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处】《孟子·离娄上》

【释义】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赏析】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违背了这些要求和规范,就不能把事情做好。只有顺应这些规则,才能顺利完成工作。工匠不使用圆规矩尺,他就不能很好地画出自己想要的图形。所以,我们必须强调制度、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句哲言现在已经转化为成语了,就是“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十、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释义】作践自己的人,没必要跟他谈什么有价值的言论;抛弃自己的人,不能跟他一起干什么有价值的事业。

【赏析】孟子认为,开口闭口都非议“礼”和“义”的人,就是所谓的自暴;自身不能坚守“仁”的信念、遵循“义”的规范,就是所说的自弃。这个提法和我们今天的“自暴自弃”有所不同,但是都不脱离与理想、志向、情趣的关系。

十一、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释义】人们的共同缺点就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赏析】一个人应该性格内敛、品德谦虚才好。爱好仁德的人,有志于修养德行的人,绝不会取得一点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而那种目光短浅的人,他们只要有一丁点收获,就开始沾沾自喜、得意洋洋。孟子对这种人非常不满,极力讽刺他们。真正有德行的人,他们努力学习,昼夜不倦,孜孜以求,不耻下问。他们没有固定的老师,唯善是从,谦虚谨慎。孟子对他们这一类人是崇敬的。

十二、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出处】《孟子·离娄下》

【释义】爱说别人的坏话,该知道有什么样的坏结果吧?

【赏析】这是孟子告诫人言人之恶,必遗后患的道理。就常情而论,一个人有不良之行,是不喜欢别人背后议论的,报复就是必然的`了。庄子说:“灾人者,人必反灾之。”就是这个道理。

十三、友也者,友其德也。

【出处】《孟子·万章下》

【释义】交友啊,是结交他的好品德。

【赏析】这是孟子的话。他认为交友之道,贵在结交其德。因此交友时就不应考虑对方的权势,而应该考虑对方的品德,这才是真正的交友之道。古人认为朋友是五伦之一,是家庭之外重要的人际关系。酒肉朋友是靠不住的。所以古人讲“以友辅仁”,是说朋友是来辅助自己的仁德的。所以以天子身份友匹夫而不为屈尊,以匹夫身份友天子而不叫僭越。

十四、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出处】《孟子·告子上》

【释义】(即使有天下最易生长的东西)只有一天曝晒它,却有十天冷冻它(也不能生长的了)。

【赏析】孟子告诫人不论进德修业,均需专心致志、有始有终,绝不能时作时辍,甚至一作十辍,一进十退,亦即俗谚所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工作时间少,而嬉游、闲散日子多,如果这样,必将一事无成。

十五、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释义】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兼得,那就放弃鱼而取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就牺牲生命而求取正义。

【赏析】君子一切以仁义为指归,只有仁义道德才能让他真正动心。所以,在危及道义的时候,君子舍生取义。生命对于道义而言微不足道,失去了仁德,失去了真善美,失去了正义,生命只不过是臭皮囊,是行尸走肉,一点意义都没有。故而,在生死义利之间如何取舍决定了一个人的品行之高下,确实应该慎重。

十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出处】《孟子·告子下》

【释义】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死去。

【赏析】这是孟子的名言。他认为就个人来讲,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都是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炼,以百折不挠的意志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就国家来讲,国内若无尽忠竭智的辅弼大臣,国外又无敌国外患可担心,只知安享太平,而不知危难将至,则国恒亡。由此可见,忧患意识强而又能艰苦奋斗,就能得到生存和发展壮大;而贪图安逸享乐,不思进取,就会导致衰亡。这便是历史的演变法则。

十七、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出处】《孟子·尽心上》

【释义】得到天下有美好才德的青年,而教育他们成才,这是人生的第三种乐趣。

【赏析】孟子所说的“三乐”,是指“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三种乐趣,均是“为人之乐”:一为天伦之乐,一为做有“一身正气”之人之乐,一为做人师之乐。孟子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种为人师之乐,更是人生中一种深层次的快乐。他认为君子的这三种人生乐趣,超过于称王于天下的乐趣。

十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释义】困厄不得志时就独自修炼保全好自己,显贵得意时就使天下都得到好处。

【赏析】这是传统儒家的修身思想。历史上,中国的士大夫经常以此自励,要求从自己做起,努力寻求内心的美善,完善自己的人格,并进而弘扬仁义于天下,使天下人受益。这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折射出中国传统文人熠熠闪光的人格,引领着新时代的读书人去寻求人格的完善。

十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出处】《孟子·尽心下》

【释义】如果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赏析】这句话中的“书”,今天已经变得广泛起来,并不专指《尚书》。我们读书,是为了寻求其中的真义,为了给现实人生服务。如果完全相信书上讲的,让书牵着鼻子走,成了书的奴隶,成了“读死书”。所以,读书不仅要能读进书里去,还要能读到书外来,要理论联系实际。

二十、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释义】有仁爱之心的人才是人,把仁爱之心和人合起来说,便成为做人之道。

【赏析】孟子在这里把仁爱之心作为人的根本属性,也就是说,人之异于禽兽就在仁与不仁之分。他指出“仁”,是人的本心。所以“仁”,是为人而存在,人,离开了“仁”,便近于禽兽;反之,仁,也非人不能实行和体现。因此,仁与人合而言之,便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孔孟学说的目的,不外修己治人,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个人说,要作仁人志士;就治国说,要行仁政,即德政,这一切都以“仁”为基础,并弘扬它。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