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2.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3.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
4.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5.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6.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7.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8.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9.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10.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
1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12.曾国藩语录:1,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2,为人不可过于聪明。3,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4,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5,不可轻率评讥古人。6,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7,另起炉灶,重开世界。8,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9,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时。10,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
13.人生莫惧少时贫。
14.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5.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16.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17.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
18.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19.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20.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21.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22.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23.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24.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25.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26.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27.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28.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29.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30.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31.特患业之不精耳。
32.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33.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34.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35.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36.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37.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38.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39.人以气为主。
40.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41.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42.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43.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44.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1.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2.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3.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4.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5.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6.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7.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8.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9.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曾国藩一生追求“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目标,其道德、词章、文治、武功皆有可观者。10.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二、治学篇(治学需要坚强的心、博学多才)1、为学之首要在立坚卓之志。(今有几何?我做不到,甚至想都不敢);其二,“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生’,谓之不专也。”(虽有心博学而精深,却总是浅尝辄止);第三,“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2、曾国藩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3、治学之法:“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4、有志、有识(既博且专)、有恒,治学之三要素。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修身篇(修正自己,提升自己)1、克己之学——反省自己 2、事事谨慎——三实:不说大话、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3、刚柔并济——“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4、讲求清廉——“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5、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6、三知:知命,知礼,知言。7、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8、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9、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10、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四、处世篇(在社会,灵活机动)待人以诚,待人以恕——“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人之不可无良友也!”,“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吾辈总以诚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以为人共谅。”五、家教篇(教育家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人生感悟1、俭以养廉,俭以保家——“家败,离不得个‘奢’字。”2、正确对待做官发财——“功成身退”,“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3、谦以保泰,谦以进德——“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劳而逸,谦而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个谦字。”4、勤以养生,勤以致富——“人败,离不得个‘逸’字。”“天下百病,生于懒也。”“人不勤则万事俱废。”“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个勤字。”相关推荐:交友的智慧名言,曾国藩关于做人的名言
曾国藩交友的智慧:八交 九不交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
曾国藩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议,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曾国藩专门谈论了在交往中的八交、九不交、与小人交的情况中交往的主要原则,其实为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和善意告诫提醒。
交友的智慧:八交
一要交胜已者。从其身上学习优点,互相切磋,提高自己,结交这样的朋友,对人生大有益处。
二要交德盛者。心态平和,总是称赞别人。
三要交趣味者。心胸开阔,生活态度积极,和这样的人常来常往,可增加无限人生乐趣。
四要交每事吃亏者。凡是每事宁愿自己吃亏,牺牲自己利益的人,必为君子。
五要交直言者。“直友难得”,能直言不讳者,往往存诚务实,患难时每每即是这样的人还在你身边。
六要交志趣远大者。如两次公考同期者,青干班同学、出国班同学等。
七要交“惠在当厄”者。在别人困难的时侯,肯出援手,最为可交。
八要交体谅人者。能理解人、体谅人、体贴人,可称宜友。
交友的智慧:九不交
一是不交志不同者。志不同者不必强合,勉强之事,必不能久。
二是不交善于奉承,奸得过分的.人,应当远而避之。
三是不交恩怨颠倒,全无性情者。这种人没什么人情味,今天仇人,明天知已,反复无常,交不得。
四是不交不孝敬长辈,不友爱兄弟的人。
五是不交迂人。迂腐之人顽固而不开化,一事不合则轻率决裂,且引以为恨。
六是不交在别人伤心时,还去落井下石,责备别人的人。
七是不交好占便宜的人,特别是不要发生经济往来。
八是不交孤傲刻薄,口含怨言,德性轻薄的人。
九是不交忘恩负义的人。
交友的智慧:与小人交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不因惧祸而入小人之党;
待小人要宽,防小人要严;
恩不可忘,怨不可结;知恩图报,力避结怨;结怨于人,谓之种祸。勿以小怨忘大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