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读国学朱子治家格言 正文

读国学朱子治家格言

时间:2025-05-06 12:38:49

国学教育讲座心得体会1

20xx年4月16日上午9时至11时,我在登封市鹿鸣山庄三楼会议室认真听取了家风家训国学经典讲座,感触很深,收获很多。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尤其是先人们的家风家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

我们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培育良好的家风家训,进一步激发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孩子树立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家风家训是古人的修身治家的经验总结,是传播正能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和点睛之作。

诵读国学经典,聆听家风家训,品味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承继民族智慧,培养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儿女,是我们作为家长的神圣使命。

按照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倡导的诵读国学经典的16字方针:“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生受益。”我们深知,诵读国学经典的目的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先人智慧之根,在诵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厚重孩子的人文底蕴。

《朱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

作为家长,我们要把聆听家风家训、诵读国学经典列入教育孩子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配合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活动,让家风家训、国学经典真正植入孩子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

经常陪伴孩子诵读家风家训国学经典,帮助孩子诵读家风家训国学经典,言传身教,循循善诱,营造读家风家训国学经典、用国学经典的良好环境,通过家庭教育对孩子进行文化浸润,对孩子进行养成(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关注孩子成长,陪伴孩子成长。

全球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教育理论:“听30-50遍,很熟悉,出上半句,对下半句;听50-100遍,能熟练背诵;听150-200遍,进入潜意识,终生不忘。”家风家训、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

在陪伴孩子诵读家风家训、国学经典时,要求孩子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家长要有耐心,多抽出时间陪伴诵读,不求责备孩子,引导孩子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提高修养,发展能力。

配合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要求孩子每日必须诵读家风家训、国学经典1小时,每周背诵3-5首古诗,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经典的兴趣和质量。

根据孩子的特点和诵读的内容,积极开展有趣有效的诵读家风家训、国学经典活动,比如经常和孩子进行家风家训、国学经典诵读比赛,钢笔书法比赛,家风家训国学、经典故事演讲比赛等等,以此激发了孩子诵读家风家训、国学经典的热情,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健全孩子的人格,形成良好的个性,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家风家训、国学经典不但能提高孩子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和文学修养,而且使孩子知识面开阔,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大大提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读家风家训、国学经典能使孩子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丰富孩子的语言素材,也让孩子在诵读中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

牛顿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聆听家风家训、诵读国学经典,让中国传统文化流淌在孩子的血液中,家长也在陪伴孩子学习中得到提高。

国学教育讲座心得体会2

4月22日,春雨绵绵,我们学校有幸邀请了北师大著名的国学教授刘冰先生来我们学校讲座,其主是“用国学成就美丽人生”。

刘冰先生带着她的徒弟们冒着风雨风尘仆仆地来到我们学校。五、六年级的同学们坐满了阶梯教室,大家的目光聚集在大门,期待着刘冰先生的到来。

终于,阶梯教室的大门开了,从门口走进来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她快步走上台,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一鞠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国学讲究礼貌。接下来刘冰教授开始自我介绍,先生的言行举止处处显示着“礼貌“二字,让人看着非常的舒坦,原来“礼貌”待人会让人心情舒畅。

刘冰教授将她徒弟中的两个小徒弟请上了台,一个是只有三岁的小妹妹,一个是十岁的小弟弟。刘冰奶奶说:“我的这两个徒弟很厉害,小小年纪已经会背《弟子规》、《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女儿红》……,这些可都是小学的必修课呀。”说完,她让两个徒弟在现场背起了《弟子规》来,只见他们背得头头是道、滚瓜烂熟,我的心中不由得对他们产生了一种敬佩感。是呀,同样作为小学生的我对这些却一无所知,我感到万分惭愧。他们不但会背,重要的是他们还能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

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一册册育人佳作,将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化美德永远流传下去。

用国学武装自己,用国学成就美丽人生。

国学教育讲座心得体会3

x月x日,通过学习,使我们对企业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找到了从自身出发提升的实际途径。xxx教授用历史事实衍生到现在管理制度和思维模式解析,给大家启发和顿悟,下面详细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课程引入“道、德”在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阐明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职业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的。企业重视人才必须先重视人本身,在培养人力作为资本要素,同事也要注重为员工提供一个有利于价值发挥空间,领导者要在给予员工提供必要的资源,也赋予员工责任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授权,通过鼓励员工不断的提高职业能力以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xxx教授还指出了管理者品德和管理制度的问题,要提升和加强管理者的道德素养,才能管理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作为企业管理者反腐倡廉、廉洁从业是对我们管理者基本要求,传达了有才致小富,有德兴国家的中心思想。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传统国学中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国学文化为企业管理提供了经营决策、制度决策、人才决策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层面的思想智慧启迪。

企业管理中的主要矛盾方面是企业管理者。企业管理者要有硬本领、软实力。硬可壮威,软可致远。硬能提效,软能担责。软硬不可分,没有硬作支撑,软为无本之木;没有软来护体,硬也形同走尸。管理者要立形象、树威信,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必须正确处理好硬与软的关系,做到硬中兼软,软中有硬,但不能硬而不硬、软而不软、软硬相离。文化、学识是软实力;业务、能力是硬本领。管理者要驾驭班子、统揽全局,做部属的标杆,必须有“软实力、硬本领”作支撑。作为集团公司的一位管理者也是如此,首先要懂业务,并能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知道如何干,并带着大家一起干;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实实在在地干事,才能成为大家的主心骨,才能得到大家的爱戴;那么团队才能成为一个能打硬仗,无坚不摧的团队。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与财富哲学。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的思想和行为。中华民族因为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而存续,而骄傲!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要想做好企业,管好企业,首先必须了解这个社会群体中人的性格、思想、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活、理想和对生命的感悟,培育与他们的情感,得到他们的价值认同。这些都离不开国学。因为国学是阐述人生大道理的知识,是指明人生方向的指南针,当我们或我们的员工看不清前方时,国学能为我们拨开眼前的迷雾,为我们指出正确的方向。当前,互联网、手机、汽车、快餐等等现代人浮躁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功利,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似乎精神上也越来越荒芜,这是很危险的事情。这时候读读国学经典里的语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会让我们心里充实、愉悦。从中我们学会了以感恩的心去对待自己的父母和企业;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帮助有困难的职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犯过错误或者反对过自己的人;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做一个智慧的领导,做一个听懂话,出好活的员工。

我们知道:财富是辛勤劳动与高尚智慧的结合,是灵与肉、体与能、义与利的统一体,是一种责任,是心与血的结晶。一个合格的企业管理者,不管你是做后勤的还是做销售的,也应该是一个高尚道德的实践者。一个不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人,一个不掌握这个民族生存智慧的人,一定会缺少对这个伟大民族的认识,一定缺少对这个民族情感的认知,很难成功。企业管理者为政要有“硬脊梁”、为人要有“软心肠”。要赢得部属和管理对象的信任,有凝聚力、号召力,必须做不屈不折的“硬脊梁”,必须树立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严肃对待工作,认真坚持原则,准确把握政策,严格办事程序,尤其在重大问题、重大决策上敢于抵制不正之风,弘扬良好导向,做到不斜不盲、不亲不倚。要敢于讲公道话、主持正义,不畏权势压力,不当好好先生,不人云亦云;软心肠能释出善意,传出爱心,奏出和谐。企业管理者要依靠自身的德能、资绩、情感、领导艺术和思想政治工作等软权力的无形作用,来影响员工的态度、行为、思想和价值观念。只有放下架子,用软心肠”去激发、影响部属和员工的潜能和热情,点醒沉睡中的部属和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精神感染才能绵长而持久。

这次从国学看企业管理的学习,对我们的素质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我们企业发展的未来更是有跨越式的提高。让我们跟随企业领航人,把执行精神当做一种常态,道德修养作为一项习惯乃至一种素养,参透到我们和谐共进,无限事业的工作中,以自身为起点践行企业制度,推动企业实现现代管理模式的跨越。

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1

今年五年级课外背诵古诗文的目录中有一篇《治家格言》,以前我读过也背诵过。今年再读再背,还是有很多感想,有很多收获的。《治家格言》又称《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为清代学者朱柏庐所着,是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仅五百多字,却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张的勤俭持家、不贪便宜、公平厚道、诚实待人、与人为善、力戒色欲和浮华,反对见利忘义、等观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朱子治家格言》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智慧结晶,开学初,经香港路小学骨干教师整理以后更加适合我们小学生学习。

一、在平日中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习惯。

《朱子治家格言》中讲的扫洒庭除、关闭门户等看似简单的小事,恰恰是一个人做事态度和品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很重要,如果不端正态度、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就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要摆正心态,脚踏实地地把学习中的每件事认真做好,逐步培养严谨细致的习惯。同时,要养成“未雨绸缪”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防止“临渴掘井”。

二、团结同学,建立一个和谐的班级

《朱子治家格言》劝诫我们要温恤亲邻,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居家戒争讼,是指要注意搞好与邻居、亲朋之间的关系。在一个班级中,同学之间要相互团结,互相谦让,多为他人着想;作为一个教师,则要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考虑各个方面的利益,为班级、为同学建立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三、做事要明辨是非,三思而后行。

《朱子治家格言》讲到:轻信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意在劝诫我们要善于分辨是非,三思而后行。我们在遇到问题、处理问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特别在处理班级事物中,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多调查研究、多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妥善处理同学纠纷,不要轻信片面之词,不可草率行事,更不能玩忽职守。这样才能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好老师。

四、生活简朴,做一个廉洁自律的教师。

“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 在现在社会中,各种思想观念不断涌现,其中有些积极向上的观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错误的观念,我们要坚决抵制。首先要约束自我,保持廉洁自律。其次,要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拒绝奢侈生活。“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不要过分追求金钱和个人利益,勿贪意外之财,坚决不搞有偿教教,懂得体会家庭和睦幸福带给我们的快乐,如《朱子治家格言》所说“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再次,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嫉妒别人,也不要幸灾乐祸。不要结交不良朋友,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注意言行举止,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2

中华民族素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有道是家和万事兴,孔老先生也说“齐家治国平天下”,足见家庭教育、家风、家庭氛围对下一代对我们自己和对国家的重要性。当然,人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社会教育,但家庭教育毕竟是基础。中国古代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散文、诗歌、格言等,通常称为“家训”,自周以来至清仅目前可见的就有262篇、部之多,如周公的《诫伯禽》、孙叔敖的《临终诫子》、孔子的《庭训》、曹操的《诸儿令》、刘备的《遗诏敕后主》、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国藩的《谕纪泽纪鸿》、***祖先的《韶山毛氏家训家戒》等等。可以说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珍贵遗产,研究、筛选、吸收、利用这些家训,对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至今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朱子家训》就是其中之一。《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作者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朱子家训》是一部家庭教育,提升自身修养,接受传统文化的好书。在这篇家训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心胸。《朱子家训》通篇以对偶句一气呵成,言及卫生、安全、勤俭、有备、饮食、房田、婚嫁、美色、祭祖、读书、教育、财酒、诚信、体恤、谦和、无争、交友、自省、向善、纳税、为官、顺应、安分等诸多内容。

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3

前几天,我得到《中华美德书》一本,欣喜之余,美美品读,《朱子治家格言》就是其中的一篇.他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处世的宝贵精神.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此句为格言首句.看似普通,做到却难,看似是家务清洁之事,其实是教导人勤奋向上.现在不少人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不求上进,贪杯晚睡,吃喝玩乐,睡到太阳晒到屁股还不愿起床.其实我也一样,有过几次能“黎明即起”温书读课呢?不说早起闻鸡,就是连件衣服,鞋袜也要母亲洗晒.懒惰在我的身上越来越严重.一顿饭菜,没好吃的全都倒掉,一件衣服不漂亮的,也不穿,穿鞋袜要讲时髦.还学着别人穿戴首饰,饰发穿耳,哪里有想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教人以厚道待人,以礼仪处世,以勤俭持家,以诗书为高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教人不贪念:“莫贪意外之财”;教人正直从善:“勿恃势而凌逼孤寡,匿怨而用暗箭.”这些格言警句虽然离我们有一定远的时间,重了一点家庭色彩,但读起来并不过时,这就是中华美德,最能炼就人的意志,培养人的情操,最普通的人生美德.

读后《朱子治家格言》,我的理解甚为肤浅,要深入理解格言的内在含义,我认为不是一天、半天就能体会到的,对格言的教诲,不是一天、半天就做到的.还须坚持不懈从格言中吸取营养精华.为祖国的富强胸怀大志:为官心存君国.

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4

朱子一生,潜心学问,淡泊名利,以弘扬理学为己任。其最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着作《朱子治家格言》仅以寥寥百字,集儒家做人处事方法之大成,含义博大精深,影响深远,读完颇有所感。

克己修身

习总书记说:“克己修身是做人、做事、执政的基础和根本”。而“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这句话便是告诫我们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洒扫庭除、关索门户看似是小事,却体现着个人为人处事的态度以及品德修养。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黎明即起便是要求我们珍惜大好时光,明白人生短暂;内外整洁则是告诉我们建立秩序的重要性,整洁的环境更有利于我们的读书学习生活;亲自检点则是告诫我们做人要有责任心,高度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勤俭节约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则是告诫我们要“节约资源,惜福报恩”。粥饭思不易,丝缕念维艰,这是对于劳动的尊重。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儿时我们便吟诵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而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资源的不断减少,我们更应该节约资源,将勤俭朴素牢记在心,合理利用资源,让人类发展得以延续。“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我们不应过分追求金钱和个人利益,勿贪意外之财,懂得体会家庭和睦幸福所带给我们的快乐。

三思而行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意在劝诫我们要善于分辨是非,三思而后行。遇到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不要一味的怨天尤人,学会自省,不断检讨自身,不嫉妒他人,不取笑他人,不贪财,不算计,低调做人,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风范。

廉洁自律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为人正直,不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量之酒。对于贫困的人,我们不能落井下石,而应雪中送炭。对人刻薄,终会收到他人的反击;不守伦理,终会遭人所弃。对于贫富一视同仁,不搬弄是非,不说三道四,严守道德规范,我们的社会风气将越来越好。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家身。保持坚定的信念,坚持自己的初衷,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总结领悟,不断提升自己。《朱子治家格言》不仅仅是家训,更是一部鞭策个人行为的箴言,在以后的生活中会不断鞭策我自律、自省、自悟。

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5

近日,孩子在国学班上开始学习《朱子治家格言》,妈妈也从未学习过,于是就跟着孩子学读,不仅孩子很受启发,妈妈也很受教育。这些古老的文字里散发着淡淡的馨香,真是字字珠玑,句句箴言。

细读家训,反观自己,且闻且思,受益匪浅。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黎明即起床,打扫卫生,务必要保持内外整洁,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会让人有一种留恋的感觉、欣悦的感觉。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晚上早点休息,关锁门户,让心灵得到安宁和休息。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我们平日里吃的一粥一饭,要备觉珍惜,常常想想得来的多么不容易。农民从把种子种下去,施肥,浇水,拔草,顶着炎炎烈日,皮肤晒得黑红,背上的汗水浸湿了他们破旧的衣衫。等庄稼成熟收获后,拉到市场上去卖,有的车子旁边还有一个头发蓬乱,熟睡的孩子。告诉自己一定要珍惜一粥一饭。感恩上苍,感恩每一个为一碗饭付出的人。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们身上穿的半丝半缕,每一件衣衫,哪个不是经过很多工序加工而成的呢?我们珍惜衣服,就是在珍惜别人的劳动,怜惜别人的辛苦。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买了一柜子的衣服,还要买,甚至有的不穿(我在批评自己,因为我就是。),这样怎么能心怀别人呢?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先计划好,不要等不好的结果来了再去补救,那样就来不及了。就像没有下雨的时候,要事先想到如果下雨了要怎么办,就像临渴的时候去准备打井,一切太迟了。这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理性的人,避免一些感性的情愫。计划可以小到一件事的计划,大到为自己的生命做一个计划,免得空度一生。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对自己要勤俭节约,对客人要大方待之。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是待自己不薄,鸡鸭鱼肉,珍馐美肴,不在话下。而对于别人,锱铢必较,眼睛瞪得大大的,看得真真的,生怕吃一点亏。

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做面,等盛到碗里端给客人的时候,表面上和我们的一样,碗下面常常窝着一个荷包蛋。而妈妈碗里常常把肉啊、豆腐、鸡蛋捡给我们这些孩子。自奉简约,宽厚待人,自小就印在脑海中。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碗具要干净整洁,不求华贵。而饭食呢,要简约,田间的蔬菜胜过山珍海味。这里的胜过自然是指功效而不是口感。很多人,吃饭吃肉,要品种多,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爬的,唯恐漏掉一个。很多人渐渐吃成了将军肚,那是男同志,女同志腰里如同带了一个汽车轮胎。一定要告诉自己,要饮食知量。

以上是自己边读边思的文字,意在激励自己,反省自己。朱伯儒给后代所留的家训,关乎做人,做事。个别地方不适合我们这个时代,但对于人性里的东西,没有历史时间的隔膜,都是相续相通的。

细读家训,反观自己,且闻且思,受益匪浅。

国学经典诵读感悟诗句

篇一: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一、《弟子规》

二、《三字经》

三、《百家姓》

四、《千字文》

五、《论 语》10段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10.子曰:"君子欲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六、《老子 大学 中庸 庄子》11段

《老子》节选

1.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 其私。

2.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3.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大学》节选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中庸》节选

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

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庄子》节选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2.《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七、《孟子》6段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5.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八、《陋室铭》刘禹锡(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皆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九、《劝 学》荀子(战国)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戢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十、《杂说四.笠翁对韵一东》

《笠翁对韵一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腊屐对渔蓬。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

篇二:国学经典诵读目录

国学早教机,中华教育研究会科研成品,在国学教育方面,特别倡导:桃李不言让孩子感受国学,春风化雨让孩子享受国学,童蒙养正让孩子扎根国学,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快快乐乐学习国学。

音乐润心系列之中国儿童古典天籁

1阳关三叠

2太极

3秋水悠悠

4梅花三弄

5凤求凰

6无来无去

7空山寂寂

8寒窗读夜

9岭头山色

10 梵声万里

11 细雨松涛

12 普安咒

13 捣衣

14 玉树临风

15 欸乃

16 关睢

20 卧龙吟 秋风词 古风操 春江花月夜

21 韦编三绝

22 潇湘水云

23 广陵散

24 岳阳三醉

25 醉渔唱晚

26 佩兰

27 双鹤听泉

28 流水

29 空山鸟语

30 关山月

31 搔首问天

32 龙翔操

33 秋江夜泊

34 碣石调幽兰

35 长门怨

36 阳春白雪

37 离骚

38 良宵引

39 大胡笳

40 洞庭秋思

44 高山 华胥引 胡笳十八拍 墨子悲丝

45 鸥鹭忘机

46 樵歌

47 酒狂

48 听泉引

49 梧叶舞秋风

50 忆故人

51 渔樵问答

52 伐檀

53 归去来辞

54 高山流水

55 列子御风

56 鹿鸣

57 平沙落雁

58 庄周梦蝶

59 春晓吟

60 阳春

64 蕉窗夜雨 平湖秋月 浔阳夜月 出水莲

65 彩云追月

66 寒鸦戏水

67 雪山春晓

68 月儿高

69 清明上河图

70 秋水如梦

71 月下海棠

72 水龙吟

73 寒江残雪

74 碧涧流泉

75 泛沧浪

76 凤凰台上忆吹箫

77 梧桐月

78 昭君出塞

79 大浪淘沙

80 夕阳箫鼓

音乐润心系列之铃木左右脑全能音乐目录 81沃恩威廉斯:绿袖子

82维瓦尔第:冬

83格里格:晨曲

84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

85维尔瓦第:春

86宾基:伊丽莎白小夜曲

87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

88巴达捷夫斯卡:少女的祈祷

89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90赛尔维恩·图森:秋的喁语

91布拉加:天使小夜曲

92德彪西:棕髪少女

93圣桑:天鹅

94肖邦:降B小调夜曲

95莫扎特:C大调小星星变奏曲 96舒曼:路边的客栈

97威尔第:吉他奏鸣曲

98德沃夏克:幽默曲

99柴科夫斯基:四小天鹅舞曲

100巴赫:打水仗

101莫扎特:D大调四手联弹钢琴奏鸣曲 102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103比才:“卡门”间奏曲

104勃拉姆斯:摇篮曲

105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106莫扎特:第15号钢琴奏鸣曲 107德彪西:月光

108古诺:圣母颂

109托尼奥康诺:大自然的摇篮曲 110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选二) 111舒伯特:降G大调即兴曲

112肖邦:升F大调船曲

113贝多芬:蓝色多瑙河

114莫扎特:柔板

115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天方夜谭 116舒伯特:圣母颂

117门德尔松:春之歌

118马瑞:金婚式

119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

120柴科夫斯基:船歌

121贝多芬:致爱丽丝

122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

123贝多芬:欢乐颂

124成田为三:海滨之歌

125莫扎特:第2号长笛协奏曲 126莫扎特:第21号钢琴协奏曲 127海顿:小夜曲

128亨德尔:水上音乐组曲

129门德尔松:结婚进行曲

130托尼奥康诺:魔术

131巴赫:G大调小步舞曲

132舒曼:异国与异国的人民

133维瓦尔登:秋

134肖邦:摇篮曲

135莫扎特:D大调嬉游曲

136麦克道威尔:致野玫瑰

137莫扎特:第20号钢琴协奏曲 138舒曼:肖邦

139柴科夫斯基:雪橇

140博凯里尼:小步舞曲

141勃拉姆斯:A大调圆舞曲

142西贝柳斯:小回旋曲

143肖邦:降E大调夜曲

144肖邦:雨滴

145柴科夫斯基:天鹅湖

146舒曼:孩子入睡

147亨德尔:竖琴协奏曲作品

148莫扎特:油菜花开

149门德尔松:梦

150莫扎特:圣母颂

151斯卡拉蒂:奏鸣曲K

152马斯奈:沉思

153莫扎特:帮助蝌蚪找妈妈

154福雷:西西里舞曲

155维瓦尔第:狩猎

156托尼奥康诺:小夜灯

157贝多芬:奏鸣曲

158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选二) 159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选三) 160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选四) 161比才:小步舞曲

162柴可夫斯基:十月秋之歌

163德彪西:泛舟

164德尔德拉:回忆

165莫扎特:第4号钢琴奏鸣曲 166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167舒曼:梦幻

168莫扎特:可爱的笛子

169贝多芬:土耳其进行曲

170舒伯特:音乐瞬间

171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

172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

173舒曼:快乐的农夫

174贝多芬:G大调小步舞曲

175托尼奥康诺:晚安

176莫扎特:C大调小提琴回旋曲 177莫扎特:D大调云雀弦乐四重奏 178莫扎特:E大调小提琴柔板

179莫扎特:A大调第5号小提琴协奏曲 180莫扎特:D大调弦乐小夜曲

国学育魂系列之国学经典

184 三字经 弟子规 百家姓 千字文

185 朱子治家格言

186 孝经

187 笠翁对韵·卷上

188 笠翁对韵·卷下

189 增广贤文

190—209 《论语》

210 大学

211 中庸

212—292 《老子》

293—306 《孟子》

307—312 《庄子》

313—395 《诗经》

396 孙子兵法

国学育魂系列之国学经典唐诗 397 咏鹅 骆宾王

398 风 李峤

39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400 咏柳 贺知章

篇三:国学经典诵读篇目

国学经典诵

读篇目

一 幼儿园阶段

(一)国学经典:

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三)简要说明:

"三百千"及"人文成都专题"所选的诗文,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 小 学 阶 段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

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成都名胜联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让其实地地去走走、议议。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童蒙须知》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对韵歌》

(二)古典诗词: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夏日绝句》、《望天门山》、《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浪淘沙

【南唐】李煜"帘外雨"、虞美人·听雨【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魂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成都历史名人诗词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应当讲讲他们在文化上的成就,他们的一些动人的故事。比如,我们诵读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就可以讲讲有关的故事。

小学五六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弟子规》、注音版的《孝经》

有计划地完成《颜氏家训·风操第六》、《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二)古典诗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竹枝词》、《泊船瓜洲》、《望湖楼醉书》、《春江晚景》、《题西林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赠花卿》、《示儿》、《石灰吟》、《竹石》、《过零丁洋》、《黄鹤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天净沙--秋思》、《渔歌子》、《独坐敬亭山》、《春望》、《别董大》、《竹里馆》、《春夜喜雨》、《乌衣巷》、《望岳》(杜甫)、《观书有感》(朱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满江红》、《如梦令》(李清照)、《念奴娇o赤壁怀古》、《关雎》(诗经)、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鹧鸪天·西都作【宋】朱敦儒 、扬州慢·【宋】姜夔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宋】文天祥"乾坤能大"、临江仙·夜登小楼记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

(三)人文成都专题诵读

(四)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三四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孝经》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通晓其义,可以适当讲解,适当讨论。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人文成都专题诵读"中成都历史名人诗词的诵读,不仅要让学生背,还要应当讲讲他们在文化上的成就,他们的一些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