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6、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8、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9、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
1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12、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
13、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15、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
16、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17、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18、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2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21、士可杀不可辱。——孔子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23、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2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
25、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26、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2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8、当仁不让于师。——孔子
29、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3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
3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3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
3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3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
36、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
37、知耻近乎勇。——《礼记》
3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39、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40、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孔子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2、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
4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
4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4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4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48、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
4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5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2、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5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54、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5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5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57、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5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59、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60、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6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62、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
6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64、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65、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6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6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
68、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69、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
7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71、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7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73、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
74、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75、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76、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7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
7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79、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8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81、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82、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83、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
8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
85、识时务者为俊杰。——孔子
8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8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88、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8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9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1、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
92、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
93、朝闻道,夕可死矣。——孔子
94、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子
95、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9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9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98、苛政猛于虎。——《礼记》
99、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0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10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0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03、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出师表》
10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105、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10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107、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10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
109、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1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111、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1、仁不异远,义不辞难。——《汉书》
2、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汉书》
3、心如欲壑,后土难填。——《国语》
4、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
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6、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战国策》
7、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
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9、吃一份亏,受无量福。——《警世通言》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11、祸与福相贯,生与死为邻。——《战国策》
12、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战国策》
13、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晏子春秋》
14、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汉书》
15、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
16、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汉书》
17、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本草纲目》
18、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晏子春秋》
19、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警世通言》
20、凡病皆可医,惟俗不可医。——《格言联璧》
21、寨有盍饕之心,而欲不可足。——《战国策》
22、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警世通言》
23、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战国策》
24、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25、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战国策》
26、橘生北则为橘,生于南则为枳。——《晏子春秋》
27、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本草纲目》
28、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不愧我生。——《格言联璧》
29、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全。——《韩非子》
30、只因览胜探奇,不顾山遥水远。——《警世通言》
31、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警世通言》
32、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格言联璧》
33、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
34、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汉书》
35、营气之粹,化而为精,聚于命门。——《本草纲目》
36、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战国策》
37、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战国策》
38、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警世通言》
39、持身如玉洁冰清,襟袍如光风霁月。——《格言联璧》
40、合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警世通言》
41、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警世通言》
42、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43、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战国策》
44、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格言联璧》
45、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韩非子》
46、廉者,政之本也;谦者,德之主也。——《晏子春秋》
47、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警世通言》
48、学求其于世有济,事行乎此心此安。——《警世通言》
49、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国语》
50、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战国策》
51、做官乃造福之地,而人以为享福之地。——《格言联璧》
52、夫众病积聚,皆起于虚也,虚生百病。——《本草纲目》
53、淫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晏子春秋》
54、戎狄志态,不与华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汉书》
55、真圣贤,决非迂腐。真豪杰,断不粗疏。——《格言联璧》
56、不厚其栋,不能任重。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国语》
57、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战国策》
58、敬为千圣授受真源;慎乃百年提撕紧钥。——《格言联璧》
59、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三十六计》
60、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家法,虽危不亡。——《韩非子》
61、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战国策》
62、战战栗栗,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韩非子》
63、因而能革,天道乃得,革而能因,天道乃驯。——《太玄经》
1、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3、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糵禅师
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语》
8、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
9、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1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
1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1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14、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1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
16、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
1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8、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19、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20、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21、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
24、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
25、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
26、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
2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28、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9、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
3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32、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孔子
33、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3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35、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叶梦得
36、此生泰山重,勿作鸿毛遗。——苏轼
37、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40、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
4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42、苛政猛于虎。——《礼记》
43、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章学诚
44、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4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46、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4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
48、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49、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
5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51、三千功名尘与土,八千里云和月。——岳飞
5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
5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54、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55、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56、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子
5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58、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
59、当仁不让于师。——孔子
60、百学须先立志。——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