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关于花的咏物格言 正文

关于花的咏物格言

时间:2025-05-16 01:55:33

陪伴名言 经典

关于陪伴的经典名言

命运女神很少陪伴人走到门口。——西班牙17世纪思想家、哲学家 格拉西安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见宋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蹙(cù促):收敛,折皱成团。浮花浪蕊:指春天轻浮、艳冶的桃、杏之类的花卉。这几句大意是:含苞半开的石榴花像折皱收束的红巾,专等着轻浮艳冶的花儿朵儿都凋谢净尽,才吐露自己的艳和幽芳,来陪伴佳人度过寂寞的时光。苏轼的《贺新郎》是一首托物取喻,寄意高远的写景咏物词。词的上片写夏日深院,幽居着一位冰清玉洁,孤寂无依的佳人。下片咏石榴花,把咏物和写人结合起来,亦花亦人,既写出了花之态,也写出了人之神。~是过片三句,写榴花艳丽文静,自甘幽独,不肯与浮花浪蕊为伍,而情愿与孤寂的佳人作伴。在这里咏花与写人已融为一体,是花是人,难以分辨。读者从榴花的形象看到了佳人的身影,又从佳人的孤高透露出作者的不遇之感。词人用比兴象征的方法含蓄曲折地表达失意迟暮之感,这在词史上是富于独创性的。——北宋文学家 苏轼 《贺新郎》

美好的思想,没有美好的品德来陪伴,它不过是泡影。 ——摩索姆达

对地位和特权的喜爱陪伴我们走完人生之路,从摇篮到坟墓。——英国17世诗人 堂恩

床陪伴我们终生,我们生在上面,长在上面,最后将死在上面。——法国作家 莫泊桑

感谢所有支持我的朋友和家人,感谢陪伴我成长的老师们和教我打羽毛球的教练们。 ——中国女子羽毛球队女单选手 谢杏芳

悲哀并不是绝望,而上帝却把它像兄弟般凑合在一起便使两者彼此决不让对方单独留下来陪伴我们。——法国作家 缪塞

不得不相信,可能有些东西注定属于过去,短暂的陪伴后终究还是要离开。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中国女演员、歌手 杨幂

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种病,是一种精神的饥饿。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疗。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疗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总是需要他人的陪伴。——复旦大学教师 陈果

时光漫漫的流逝了去,光环慢慢的变的灰暗,男人的脸也渐显些苍老,在光环的陪伴下,男人也渐成熟了读懂了很多世事!可是同时他也感觉到女人老了,失却了往日的光华…… ——中国现代作家 张爱玲

阅读是唯一的陪伴。杜拉斯的埃米莉。书中写着,它使人想起漫长的海上旅行。中途不停靠的横渡和阿拉伯海孟加拉湾。贡布平原和瞿罗的天空。还有不可能的爱情和无法停止的写作。埃米莉没有思想。只有对他的爱。——女作家,原名励婕 安妮宝贝

我眺望,向着你来的方向, 知道我变成了稻草人,不会说话,也不会歌唱, 只有一群麻雀陪伴我,一边吃掉我,一边替我守候远方; 他们告诉我,你的名字叫夕阳, 可是有没有人能够告诉我,为什么,我和你相依为命的家乡, 变得如此荒凉。——原名李笛安,中国青春文学女作家 笛安

有时候,很迷茫的去看前方,明明知道那片海没有你在,却还要固执的踏上火车去追逐那个有你不了解的爱,害怕老是真实的存在,出色的.孤单老是陪伴着我们终究该明白,不能再在原地徘徊,不能再固执的守着不会归来的,不能再挣扎着看着你的不出色。——台湾女诗人,散文家 席慕容

我打四十岁以后,就寝和起床时间就一直很有规律――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还立了一条规则:在没有人陪伴时上床;我还立下了一条规则:在不得不起床时起床。这样就形成了一条不可动摇的没有规律的规律。这条规律使我延年益寿,却会伤害他人。——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这条路真的很累,总是扮演另一个自己,强大,坚毅,勤奋,豁达,乐观!其实回望来路,我也会潸然泪下,对着车窗外的风声大喊,甚至倾其一切的毁坏眼前之物,末了,一壶凉酒,闲话一宿!只是依然舍不得明天,放不下誓言,读不懂青春,走不尽苦甜!谢谢每一份成垫垫的陪伴和礼物,我必报以蜕变!——中国好声音刘欢导师学员 山野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部书不是文学作品,而是一部历史作品,是在1970年的时候读到的向邻居借的一本书,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当时是4.5元,这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开支,后来我母亲还是把它买下来。因为当时没有书可以读,只能翻来覆去的读,那个时候在田地里看,下雨阴天的时候就回来看。后来这四本《中国通史简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一直陪伴着我成长。——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推荐名人名言

推荐成语大全

名人名言分类:陪伴名言

1、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晋·陶渊明《蜡月》

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2、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唐·张谓《早梅》

作者简介:张谓(?--777年)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泌阳县)人,唐代。天宝二年登进士第,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年间潭州刺史,后官至礼部侍郎,三典贡举。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唐诗三百首》各选本多有辑录。“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诗一卷。

3、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作者简介:史青,零陵人,聪敏强记。开元初,上书自荐能诗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昭。’明皇试以除夕、上元、竹火笼等诗。应口而出: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云中改,云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玄宗听了,大赞其才,当即授以“左监内将军”之职。

4、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

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唐·李商隐《忆梅》

作者简介: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6、寒柳翠添微雨重,腊梅香绽细枝多。唐·薛逢《奉和仆射相公送东川李支使归使府夏侯相公》

作者简介:薛逢,字陶臣,蒲洲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进士。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7、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己《早梅》

作者简介: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塔祖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8、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宋·晏殊《蝶恋花》

作者简介: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9、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宋·晏几道《虞美人》

作者简介: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

10、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宋·辛弃疾《贺新郎》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1、不知墙外夜来梅,忍寒添得疏花否。宋·侯真《踏莎行》

作者简介:[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彦周,东武人。晁说之(一作谦之)之甥。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绍兴时,以直学士知建康。所交多当时名流。真著有娴窟词一卷。

1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3、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宋·苏轼《红梅》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14、溪源新腊后,见数朵江梅,剪裁初就。宋·周邦彦《玉烛新》

作者简介: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15、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宋·黄庭坚《虞美人》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16、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宋·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16、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宋·张道洽《岭梅》

17、小春何处有梅花,想见水边篱落,数枝斜。宋·吴则礼《虞美人》

18、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宋·叶梦得《临江仙》

19、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20、东风已有过来信,先返梅魂。宋·王灼《丑奴儿》

21、月笼明,窗外梅花瘦影横。宋·李重元《忆王孙·冬词》

22、着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宋·辛弃疾《仆算子》

23、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宋·辛弃疾《江神子》

24、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宋·晏几道《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