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0、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15、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16、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1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9、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0、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2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4、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5、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2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28、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29、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3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31、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33、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34、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3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7、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38、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4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4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4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4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5、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4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47、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48、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4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51、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5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5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5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8、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0、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61、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6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63、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6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6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7、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6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69、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70、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篇一:珍惜时间的名言:不弃功于寸阴
1、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凯勒
2、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3、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不能伤害我们。——莎士比亚
4、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5、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朗费罗
6、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布莱希特
7、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8、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莎士比亚
9、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杰弗逊
10、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11、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苏格拉底
1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5、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篇二:珍惜时间的名言: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
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的悲哀——布莱克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勤勉的人,每周七个全天;懒惰的人,每周七个早晨。
最严重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
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是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斯宾塞
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篇三:珍惜时间的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
1、谁对时间最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要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2、光阴潮汐不等人。——缅甸
3、光阴有脚当珍惜,书田无税应勤耕。
4、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6、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7、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9、时间待人是同等的,而时间在每个人手里的价值却不同。
10、谁对时间越吝啬,时间对谁就越慷慨。珍惜时间的格言。
11、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12、钉子是敲进往的,时间是挤出来的。
13、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14、大豆不挤出油,时间不挤白会溜。
15、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得到充裕的时间。
16、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五十九倍。——雷巴柯夫
17、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麦金西
18、时间是伟大的导师。——伯克
19、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20、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道德经》名言欣赏【经典篇】
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3、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4、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5、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6、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0、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道德经》名言欣赏【精选篇】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强者强、自足者副,强行者有志。 ——《道德经》
【译文】 能了解别人的成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强者。知道满足者才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译文】 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道德经》
【译文】 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4.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道德经》
【译文】 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5.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道德经》
【译文】 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6.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7.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8.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
【译文】 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9.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 ——《弟子规》
【译文】 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着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10.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弟子规》
【译文】 未成年人不要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喝醉酒的人的行为和状态是十分丑陋的。
11.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弟子规》
【译文】 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由于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12.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弟子规》
【译文】 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13.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弟子规》
【译文】 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14.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弟子规》
【译文】 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15.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弟子规》
【译文】 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了。
16.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译文】 坚持不懈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雕刻成功。
17.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译文】 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草更深。
18.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译文】 水既能拖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颠覆。
1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20.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文】 君子交友讲究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小人以利为先,他们交友往往亲密,他们的交情就像醇酒一样甘甜,却不讲道义。
《道德经》名言欣赏【热门篇】
1.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韩非子》
【译文】 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
2.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韩非子》
【译文】 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广博。
3.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文】 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译文】 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5.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
【译文】 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6.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译文】 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和做法回应对方。
7.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
【译文】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8.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文】 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做,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9.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三国志》
【译文】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1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志》
【译文】 指不辞辛劳,勤勤恳恳,小心谨慎,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1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志》
【译文】 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1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译文】 人生大学问的宗旨,就在于发扬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之后就能有多收获。任何事情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13.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诗经》
【译文】 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14.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译文】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1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文】 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16.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译文】 广博的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的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用知识。
17.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译文】 少壮年华时不努力学习,待到年老时就只能悲伤了。
18. 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 ——《答宾戏》
【译文】 不可以骗取功名,不应该虚假名声。
19.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译文】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实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20.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文】 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21.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译文】 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22.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译文】 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23.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 ——曾国藩
【译文】 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24.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译文】 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25.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译文】 走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26.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
【译文】 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老年人越是年长,精神应当越壮豪。
27.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译文】 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会被打开。
28.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大学》
【译文】 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29.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太傅箴》
【译文】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30.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文】 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