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格言大全 > 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 正文

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

时间:2025-05-04 19:32:14

1.了解活动主题,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

2.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同学和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 第一课时 -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六年间,我们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与同学一起学习、劳动、游戏,共同度过了快乐的小学生活。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感动的情景,重拾当初的感觉。这次的综合性学习,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难忘的小学生活。

2.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引导学生回忆六年来在校园与老师和同学相处的点点滴滴。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3.导读:六年的时光,最大的变化就是你们成长了,一路走来,我们留下了许多足迹,如何把这些足迹记录下来呢?让我们读读课本给我们的活动建议吧。

二、了解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1.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2.写写难忘的人和事。

3.阅读材料里的文章。

4.制作班级纪念册。

三、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教师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订活动计划。在制订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强调:

(1)自由组成小组。

(2)讨论活动内容。

(3)制订活动计划。

(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5)活动成果展示。

3.指名反馈。

(1)说一说自己的成长故事。

(2)写一写自己难忘的人和事。

4.小结: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在这里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小学时光匆匆而过, 在即将毕业之际,同学们一定想把美好的`小学生活留在记忆里,那就让我们设计一本成长纪念册吧!

四、明确方向。

1.成长的故事可以是哪些事呢?

2.教师小结:只要是发生在你们成长阶段的事情都可以,例如:

第一次……

学会了……

高兴的或难过的事……

五、群策群力。

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本次实践活动的提示语,共同讨论策划:

1.纪念册的内容可以有哪些?在纸上写出你想好的内容。(主要包括“成长的足迹”)

2.张贴学生写好的内容,集体分类整理。

3.不同的内容应该收集哪些材料?发挥每一个同学的聪明才智,确定栏目。

“成长的足迹”包括以下栏目:

(1)我们的骄傲:获奖证书、成绩单、来自学校和老师的肯定及表扬信等。

(2)精彩的瞬间:学校生活的照片、师生或同学之间的合影等。

(3)我们的佳作:优秀习作、书法作品、美术作品等。

4.制作成长纪念册:关键在于计划要周密,分工要明确。谁负责封面设计,谁负责哪个主题,都要事先确定。教师要即时关注情况,督促、指导学生完成。班级纪念册完成后要展示,有条件的可以打印,发给同学和家长,也可以送给曾经任教的老师。

六、学习借鉴。

1.欣赏各种形式的作品,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布置作业,提示学生注意制作成长纪念册时版面的形式美。

3.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七、课堂小结。

童年是一首美好的诗,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希望我们大家珍惜彼此的友情,牢记老师的谆谆教诲,好好学习,快乐成长!

- 第二课时 -

一、谈话揭题。

1.引语:你还记得曾经教过你的老师吗?你最尊敬的老师是谁?为什么?

常言道“师恩难忘”,今天我们要读的一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一篇回忆自己启蒙老师的文章。(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你觉得课题的重点词应是哪个词?

2.这么赫赫有名的作家却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启蒙老师——田老师。大家想象一下那该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他又把作者领进了什么样的大门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学习《老师领进门》。

1.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田老师,看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直接用课文中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概括。

(小结:口才好,文笔好;桃李满门;善讲故事;谦虚;很有教学方法。)

2.田老师把“我”领进了什么门?

(启发引导:文中的“我”是一位作家,可见田老师把“我”领进的是文学创作之门。)

3.你对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这句话怎样理解?

(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

4.能说说你的启蒙老师吗?

三、学习《作文上的红双圈》。

1.导语:不同的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方式不同,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作文上的红双圈》,看看这位老师的关爱是什么样子的,又对作者产生了什么影响。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篇课文作者讲述了自己学生时代在一次征文比赛中获得了成功,作文《补考》被老师打了九十八个红双圈,后陆续在多家刊物刊载。在这次成功的激励下,作者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并最终成为一名作家。文章选材独具匠心,以小见大,九十八个红双圈代表着老师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引领,结尾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老师和母校的感激之情。

3.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想:“红双圈”给“我”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指名反馈。(“我”在红双圈的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最终成为作家。)

5.品读不平凡的“红双圈”。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画满红双圈的作文有着一段怎样不平凡的经历?

(校园报栏—县办刊物—扬州地区刊物—上海某出版社正式刊物)

6.品读作者的“感恩之情”。

(1)作者在写作方面获得如此大的成就,你觉得这里面有谁的功劳?

(提示:母校创设征文比赛,让作者崭露头角——老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给了作者鼓励——父亲的鼓励——作者不断“折腾”)

(2)“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该如何理解?

(提示:“红双圈”指的是他人对“我”的鼓励和认可,在人生之路上,作者多次遇到了这样的鼓励。)

(3)联系实际,你的生命之树上是否也有令你记忆深刻的“红双圈”?

(提示:红双圈可以是“跑道上的加油呐喊”,可以是“课堂上的掌声”,还可以是“做了一件好事后的微笑”。)

学完本课,孩子们都能回忆起从小到大与老师的点点滴滴,都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对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这些都是孩子们真实的情感流露。

人生格言座右铭及作者

1.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4.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6.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7.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9.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0.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1.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12.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斯基

13. 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杰弗逊

14. 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15.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16.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7. 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18.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19. 盛年不重来,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20.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21.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22.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23.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作文网

24.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2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6. 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27.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28. 美貌常常比酒更坏,因为它能使持有者和欣赏者双方沉醉。——齐默尔曼

29. 而你欣赏我因我本性不会改,别太认真,认真怎可放开自在。——林夕

30.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人生无益于人类,便是无价值的。

31.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32. 在孩子们的口头心里,母亲就是上帝的名字。——萨克雷

33. 欣赏,这就是为着一件事物本身而爱好它,不为旁的理由。——达·芬奇

34.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35. 我们往往只欣赏自然,很少考虑与自然共生存。——王尔德

36. 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37.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马斯德

38. 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39.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40.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4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

42. 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43.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44.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45. 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人生就是跋涉,人生就是开拓,人生就是与苦难争斗角逐;假如因我们承受苦难,能使后代免于受苦,那就是我们无上的幸福。

46.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47. 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林肯

48.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49. 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 程颐

事在人为:一年可以等于二年、三年,例如每天用十七、八小时读书;反之,二、三年也可以等于一年,甚至比一年还少,例如每天只用五六小时以下读书,我决心每天用十六到十八小时翻阅中国历代文集。

—— 蔡尚思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 颜之推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 叶圣陶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 三国志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 郑成功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 培根

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

—— 孟德斯鸠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 黄庭坚

读书而不理解,等于不读。

—— 夸美纽斯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 卢梭

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

—— 王永彬

不动笔墨不读书。

—— 徐特立

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

—— 鲁迅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 奥斯特洛夫斯基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 阮元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 孙中山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 周恩来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

—— 韩愈

好读书,不求甚解。

—— 陶渊明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 培根

书籍对于人类原有很重大的意义,但,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毫无用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还不会从死的文字中引申活的思想的人也是无用的'。

—— 乌申斯基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 朱熹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 朱熹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 陶行知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 歌德

真正的读书使瞌睡者醒来,给未定目标者选择适当的目标。正当的书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误入歧途。

—— 卡耐基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朱熹

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

—— 冯班

读书要玩味。

—— 程颢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 赫尔岑

我们可以由读书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

—— 富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