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名人对于观点的佳句:
●异端是生活的诗歌,所以有异端思想是无伤于一个诗人(歌德)
●除了观点与我们相同的人之外,绝无贤明之士可言(拉罗什富科)
●当我在别人的文章中发现和我相同的观点时,我会说:“讲得太妙啦!”发现不同观点时,我就会说别人是错的(斯威夫特)
●啊,不要告诉我你同意我的观点,每当有人赞同我时,我都觉得自己一定是错了(王尔德)
●一个真正的人,用不着考虑别人对他什么看法,而人们对他,不外乎是佩服或者憎恨(屠格涅夫)
●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但丁)
●我们无法确定我们试图压制的观点就一定是错误的;即使能确定,压制别人的观点的做法也是不对的.(约·斯·穆勒)
●小人之心难存小异(切斯特菲尔德)
●观点不同,是人与人之间最难容忍的事(爱献生)
●站不住脚的论点往往不足挂齿(奥·霍姆斯)
●不合乎逻辑泊观点只需一根绳索就可将它绞死(比勒尔)
●普遍存在的看法往往都是正确的(简·奥斯丁)
●当理智呆以战胜观点上的错误时,这种错误是可以容忍的(托·杰弗逊)
●在历史急剧转变的关头,往往连先进的政党也会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不能理解新的局势而复旧的口号,这些口号在昨天是正确的,但在今天已经失去任何意义(列宁)
●思想落后于实际事是常有的,这是因为人的认识受了许多社会条件的限制的缘故(毛泽东)
●我们不应该带着观点来调查事实,而必须用事实业证明观点(米松)
●折磨人的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而不是事物本身(蒙田)
●一切都取决于观点,野心,奢侈,贪婪,归根结底都取决于观点(塞内加)
●所谓异端邪说,无非是指那些只有少数人相信的东西;它是势盛者强加在势弱者的理论之上的罪名(英格索尔)
●新的真理一产生总要被斥为异端邪说,而最终则受到盲目的崇拜,这就是真理常遇到的命运(托·赫胥黎)
●纵观世界的历史,凡是有建树的人当初都被称作为异教徒(英格索尔)
●赞许的人称个人意见为见解,忌讳的人则称之为异端邪说(托·霍布斯)
●避开异端邪说要比摆脱它更容易(欧洲)
●人不是受事的困挠,而是受自己对事所存在的念头的困挠(希腊)
原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释义: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不想要做什么),不要强加给别人。欲:想要,喜欢。施:施加,强加。
出处:《论语?卫灵公篇》和《论语?颜渊篇》。
纠改:原句表述的意思是正确的,但将“己”字改为“人”字,成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使之成为更具人性化的格言。
解析:
原句出于《论语》中的两篇典文,是孔子经典名言之一,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格言,也是儒家思想的精华。
为了证明原句表述意思的正确性,先假设几句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句式来做比较,以利甄别。
1、己所不欲,强施于人。
此句意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强加给他人。这显然是一种极端自私、专横霸道的行为,与孔子儒家思想的“恕道”相违悖。如果社会上的人都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自己不想干的事情强加给别人,则形成混乱的无政府主义状态。
2、己之所欲,强施于人。
此句意为: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想做的事情,强加给别人。此句实为古语“己所好者,而欲人之同好;己所恶者,而欲人之同恶。有诸己矣,而望人之同有;无诸己矣,而望人之同无。”的浓缩表述,其实也是一种自私专横的行为。自古至今,某些官员就存在这种思想和行为,他们往往将百姓视为子民,视为牛马,供其驱使,供其调教,这就是古代官员称其施政为“牧民之术”,并且自称“父母官”的缘由。而当今社会,此类现象屡见不鲜,某些官员的私人之欲代替民众之欲、社会之欲,在自己职权范围内,按照个人的好恶爱憎,追求私人政绩,不顾民众利益及社会利益,随意发号施令,极尽折腾的能事。“己之所欲,强施于人”的行为若流于官员干部之中,则是封建专制的'而非民主科学的行为。
3、己之所欲,勿施于人。
此句意为:自己所喜欢的东西,所想要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他人。这应是一种既明智又民主的道德思想和行为,也是处理人际关系应遵循的法则。
上述第1、2句就处理人际关系来说,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有强迫他人之行为,乃“施”字有强加、施加之意。第3句的关键词为“勿施”,就是不要强加,显然就合乎孔子“恕”的原理。
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强调人应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这样,才是“仁”的表现。这句话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此语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作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如若将自己所讨厌的事务,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人的关系,也会使事态形成僵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必须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外,还应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己所不欲而施于人。
宽恕待人,这是对的。但孔子此语要求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做参照物来对待人,这个观点就值得商榷。因为,他的出发点是自己,是以“自我”为导向,以自己行为做参照物。而人与人是有差异的,不注意个性的不同,人际交往时往往会很尴尬的。如果我们把“人”看得高于“己”,以“人”为导向,那我们会发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话就需要修改了。当然不是原话错了,而是原话不足以体现对他人的尊重。
你看,只将“己”字改成“人”字,成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意为:他人所不喜欢的东西,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他人。这样一改,既保持原话意义上的正确性,又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思想,成为更完美更权威的格言。
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以诚信为本
以诚信为本名言警句1
1、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2、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3、没有一处遗产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 --莎士比亚
4、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地道谢,浮夸的蝴蝶却是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5、民无信不立-孔子
6、难听的实话胜过动听的谎言。 --苏尤里·郁达列夫
7、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 --李嘉诚
8、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9、气吞万里的海洋,何等浩潮壮阔!但它总是那么谦虚,始终把自己放得很低,因而能容纳百川的水流,吸收地球的雪雨。-中国锦言
10、人不守信,无异于叫旁人对他失信。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了生命。
11、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12、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13、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14、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15、经营信为本,买卖礼当先。
16、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张居正
17、君子戒自欺,求自谦。-《海瑞集》
18、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19、看不见河底就不要涉水而过。-英国谚语
20、劳谦虚己,则附者众;骄倨傲慢,则去者疾。-葛洪
21、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莎士比亚
22、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 --(英)毛姆
23、买卖讲信誉,售货路自通。
24、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中国谚语
25、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
以诚信为本名言警句2
1、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地道谢,浮夸的蝴蝶却是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泰戈尔
2、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莎士比亚
3、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英)毛姆
4、难听的实话胜过动听的'谎言。苏尤里郁达列夫
5、看不见河底就不要涉水而过。英国谚语
6、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张居正
7、气吞万里的海洋,何等浩潮壮阔!但它总是那么谦虚,始终把自己放得很低,因而能容纳百川的水流,吸收地球的雪雨。中国锦言
8、君子戒自欺,求自谦。《海瑞集》
9、劳谦虚己,则附者众;骄倨傲慢,则去者疾。葛洪
10、人不守信,无异于叫旁人对他失信。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了生命。
11、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12、买卖讲信誉,售货路自通。
13、毛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谚语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14、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罗曼罗兰
15、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约翰雷
16、没有一处遗产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莎士比亚
17、民无信不立孔子
18、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李嘉诚
19、经营信为本,买卖礼当先。
20、人不守信,无异于叫旁人对他失信。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了生命。